APP下载

爱好知识碎片化、模块化与系统化思维在课程建设中的运用

2020-10-12张海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系统化模块化

张海花

摘 要:在课程线上线下复合建设的过程中,根据能力、知识、素质的目标,需要对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深加工,基于碎片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思维进行重构和再造,以适应学生认知习惯的变化。

关键词:知识碎片化 模块化 系统化

一、知识碎片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概念

碎片化的本意为将完整的物体拆解为零散部分。对课程而言,章节里的知识点就是被拆分的知识碎片。

将碎片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相对独立,可以跟别的模块通过接口衔接。小到一章里的每个小节,也可以拓展到每章,都可以视作模块,或者在对应的课程作业、练习设计中,将章节内密切相关的多个知识点的组合运用作为一个能力模块,用以解决某项工作。

系统相对于模块更为复杂,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且边界具有相对性,子系统又从属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只有相对的子集从属,没有绝对的固定结构,如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例如:从教学管理体系的角度看,可以划分为学科建设模块、专业建设工作模块和课程建设模块。而如果将专业建设工作视作系统,则其模块划分又可以比照各级各类评估指标体系,划为定位与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等五大模块,依此类推。将课程视作系统,则该系统一般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课程三个模块[1]。

综上所述,碎片化、模块化、系统化是相对独立又彼此作用,作用系统是否完整,建设成果是否达标,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定性和定量的测试测量来辅助佐证。

二、课程建設的理论依据

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选择:一是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阶段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从初级认知到高级阶层进化。二是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听讲”是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最低,两周以后知识留存率5%;“阅读”方式达到10%;“声音、图片”的方式可以达到20%;采用“示范”方式,可以记住30%;“小组讨论”,可以达到50%;“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留存90%-95%。知识吸收率在30%以下的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50%以上,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占主导。

三、知识碎片化、模块化与系统化思维在课程建设中的运用

人才培养定位和总体规划中,学生应用技术能力一般涵盖通识素养、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三个指标,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目标要素实施设计并论证调整。

课程建设首先要实现系统化思维下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基于教学目标基础上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及对应教学目标的考核要求与载体设计,这三个内容组成管理的闭环,在传统的教学管理角度体现在规范性的文件,包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实验大纲。所有的课程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先明确教学对象的特点,论证好教学目标,在学生交底的时候明确课程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考核要求更需要与教学目标一致,该阶段可以视作总体规划阶段。

其次基于教学目标的模块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服从于专业培养目标,涵盖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面,课程的教学目标亦是如此。根据目标将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在设计中按周划分,每周一个系列,与教材章节相匹配,包括若干个知识点及相关的教学活动与考核要求。所以,教学计划可以视作详细规划设计文件。

再次是周主题教学初步设计。通常,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会根据课程的大纲要求进行知识、能力、情意等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知识目标主要指学习者在学习中需要完成的知识部分学习需求,是我们常见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统称为陈述式知识。所以在描述这部分知识目标的时候通常用记忆、复述等行为动词。技能目标主要是学生学习后能够实践的范畴,通常是指程序性知识或场景知识,我们在描述能力目标学习行为动词的时候通常会用到操作、复制等动词,类似我们日常写的掌握某方面的技能。情意目标则是针对学生在完成元认知学习后能够在情感或价值认知方面的提升、升华,我们在描述情意目标时会用到判断、判定、决定、决策等学习性行为动词[2]。

随后是基于教学目标的知识点详细实施设计。在明确教学目标后,知识点可以从教学目标中的名词获得,按照之前的介绍知识点分为四大类,即:事实类(术语、要素)、概念类(类别、原理、理论)、程序类(步骤、方法、规则)、反省认识类(策略、认知、自我)。在明确知识点分类后,我们就可以得到每周的知识点主题及相关的内容要求,进行后续“碎片化”设计,并与教学活动相对应。

最后是基于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设计。在明确每周课程内容之后,知识点的设计可以更进一步实施细化。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知识点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同时结合模块化设计方式,完整的知识点讲解,也要符合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考核要求,在结构化知识点设计的时候可以尝试按照故事版的方式进行设计,便于理解认知。

课程整体设计要系统化,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考核要求等进行系统设计,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缺一不可。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学生一周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进行课程模块化,每周进行系统的周主题设计,每周若干个知识点就是课堂实施片段的脚本设计,虽小也是有完整的结构,用搭积木的设计思路可以完成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内容重构。

综上所述,课程建设中,系统化是总体规划,模块化是详规设计,碎片化是施工图设计。正向的规划设计时,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反向实施时,从细部到整体,以学生的认知习惯作为设计原则,基于系统建设方式,以经济、适用、效率为目标,实现课程升级,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学习特点,增加课程知识的吸收率,提高课程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贾春杨.以“学习金字塔”理论引领“做中学”[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2).

[2]周妤琪.概念性知识的学习机制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系统化模块化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基于模块化控制系统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从模块化中得到的二氧化碳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