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湖居听书》《观舞》《听泉》整合教学设计

2020-10-12潘艳

锦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二泉映月课文音乐

潘艳

设计说明:湖北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的主题是“艺术长廊”,编者共选编了五篇课文,我打算先带领学生浏览本单元的文章内容,进行艺术欣赏,并理解编者意图,然后对单元文章进行重新编排,实施整合教学:以《明湖居听书》为范本精讲表现描摹艺术的方法;将《观舞》《听泉》作为测试文本,检验学生对表现方法的把握及鉴赏能力;最后,以《听泉》为蓝本进行内容探究训练,体会欣赏经典艺术的价值和目的。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明湖居听书》《觀舞》《听泉》之艺术欣赏

第二课时:《明湖居听书》表现方法的理解

第三课时:《观舞》《听泉》表现方法的鉴赏

第四课时:《听泉》之内容探究

第一课时:《明湖居听书》《观舞》《听泉》之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欣赏音乐、舞蹈艺术,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感情。

2、了解并初步学习三篇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表现方法。

3、熟读课文,感受并学习三篇文章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艺术欣赏(播放视频)

1、欣赏音乐:《重整河山待后生》(京韵大鼓)、《二泉映月》(二胡独奏)

2、欣赏舞蹈:印度舞

二、方法指导

1、欣赏了这几种艺术,请谈谈你的感受。

2、如果请你用语言艺术来表现你所欣赏到的音乐内容和舞蹈内容,你会用到哪些方法呢?

3、浏览三篇课文,说说你发现古今的大家们用了哪些方法?语言有什么特点?

(1)表现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修辞手法:比喻

想象

(2)语言特点—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三、熟读课文

选择重点语段熟读成诵,为后面的赏析做准备

第二课时:《明湖居听书》表现方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特殊的比喻——通感在摹写声音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相关链接

1、作者介绍

2、《老残游记》及四大谴责小说

3、明湖居

(三)文本解读

1、小说的内容

老残等在明湖居听白妞说书。

2、分组分块学习文章的写作内容,准备展示和汇报:

3、提问明确

(1)白妞出场前,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

(2)写戏园的盛况是为什么?

(3)写琴师丑为什么?

(4)写黑妞的外貌是为什么?

(5)如何写白妞的出场的?

(6)如何写白妞说书过程的?

(7)说书的反应怎么样?

(8)作者是如何写声音的?

(四)总结方法

(五)板书

阶段

直接描写

感受、意境

(借用通感等修辞)

描绘音乐

其他音乐

侧面衬托          环境气氛

观众评议、表现等

第三课时:《观舞》《听泉》表现方法的鉴赏

教学目标:

1、研习文本的描写方法。

2、完成检测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明确任务

回忆在《明湖居听书》中学到的用文字表现艺术内容的方法,感受《观舞》《听泉》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组分别学习两篇课文,准备在班内展示。

二、小组活动

1、自学、检测

2、小组讨论

3、全班展示

4、评价及补充

三、老师总结

《观舞》描写方法:正侧结合

《观舞》语言:运用了许多修饰性的词语,增加文章韵味。

《听泉》表现方法:想象

《听泉》语言:生动、充满诗意

第四课时:《听泉》之内容探究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感受艺术经典的基础上,思考探讨本文作者对待音乐经典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理解文本价值。

教学过程:

一、感受经典

1、导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配乐朗诵课文。

二、探究文本

1、要点概括

这是一篇介绍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散文。思考:全文四段文字分别介绍了《二泉映月》的哪些内容?

2、欣赏探究

(1)画面一:被砍去头的刑天以两乳为目,以脐当嘴,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威猛不屈。(陶渊明诗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探究:《二泉映月》是怎样产生的,作者描写“刑天舞干戚”有什么作用,文章在音乐经典的产生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

(2)画面二:一架古琴,弹奏者是琴师俞伯牙,聆听者是樵夫钟子期。伯牙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赞叹道:多么浩荡的流水啊!(“高山流水遇知音”)

探究:介绍《二泉映月》的流传,为什么要提到俞伯牙、钟子期,文章在音乐经典的流传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

(3)画面三: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第一次聆听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探究:小泽征尔为什么说《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文章在尊崇音乐经典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

3、主旨把握

在以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欣赏探究的基础上,思考作者为什么“听泉”?

三、迁移拓展

阅读《想起了梁思成》,思考: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想起了梁思成”?

猜你喜欢

二泉映月课文音乐
《二泉映月》的对外传播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试析《二泉映月》的特点及其演奏风格
音乐
音乐
如泣如诉等
秋夜的音乐
跪听才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