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分析

2020-10-12罗晓明窦景云吕玲浩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效

罗晓明 窦景云 吕玲浩

【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际价值。方法:将78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加头痛自拟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情况变化差异。结果:研究表明,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头痛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更少、头痛持续时间更短、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头痛次数,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西医结合;疗效;头痛程度

【中图分类号】R47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0082-01

血管神经性头痛在临床较为常见,由于病程长、病情复杂,很容易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负面影响[1]。西医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生和患者颅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紧密相关,因此临床常采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镇痛药物对症治疗,虽然有效但并不能彻底根治该病,中医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于“头痛”、“头风”的范畴,治疗时宜辨证论治,多以活血止痛、解郁安神为主 。我们通过对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种方案进行对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中抽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西医组)各39例。入组标准:入组患者均满足国际头痛协会(IHS) 最新拟定的血管神经性头痛诊断标准及《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中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显著,化验、脑电图、颅脑CT 等辅助检查结果明确;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此次研究并备案;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颅内存在感染病灶或占位性病变者;临床资料不全或不能配合研究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观察组39例患者含男22例和女17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齡(33.4±4.8);头痛持续时间1-8年,平均(4.3±1.5)年。对照组39例患者含男21例和女18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33.5±4.9);头痛持续时间0.5-8.2年,平均(4.4±1.6)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即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粒 国药准字H37023012 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0mg口服,每天1次,睡前服用;(2)维生素B1片(10mg/片 国药准字H14021887 山西和丰大来制药有限公司)30mg口服,3次/天;谷维素片(10mg/片 国药准字H41022837 上海玉瑞生物科技(安阳)药业有限公司)30mg口服,3次/天。而观察组患者予常规西药治疗,同时服用头痛自拟方,具体方剂为:川芎、香附、赤芍、元胡、葛根、柴胡、郁金各15g,全蝎3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生甘草6g。水煎服,400ml,每日一剂并分早晚两次服用,所有患者持续用药14天后评估疗效。

1.3评价标准

详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以及VAS评分[3],统计学软件对比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表明,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以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更少、头痛持续时间更短、VAS评分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在我国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9.8%左右,目前常采用氟桂利嗪治疗,但该药长期服用可能会引发疲倦、瞌睡、锥体外系神经症状、胃肠道反应等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4],因此并不适合所有患者。从中医角度讲,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于“头痛”的范畴,《素问·痹论》 曰: “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病程往往较长,久病多瘀,故瘀血阻络是主要的病因病机,其次头痛患者常伴情绪焦虑、失眠,故治疗应以活血止痛、解郁安神为主,给予头痛自拟方治疗,此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以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更少、头痛持续时间更短、VAS评分更低(p<0.05),这与多数报道相一致。此方中,川芎、赤芍、元胡、葛根均有活血通脉之效,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能散肝经之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葛根舒筋畅脉、调气和血,善治阳明经头项强痛,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全蝎搜风止痉,通络之痛,生龙牡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生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止痛、解郁安神之功,和西医联用,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疗效。总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头痛次数,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龙晓艳.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理机制及临床治疗探究[J].中医学报,2014,19(B12):214-21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3):69.

[3] 张金彦.中西医药物方案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药学安全性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8,13(1):91-94.

[4] 吕涛,刘皓,杨宁.天舒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4-7.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