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2020-10-12刘阳

职教通讯 2020年8期
关键词:双高高职院校建设

摘 要:“十一五”以来,经过“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三个建设阶段,高职院校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职院校的发展出现了“高原期”,发展速度逐渐变缓,办学模式出现僵化,校企合作趋于单一,创新能力逐渐减弱,发展活力不断消退。“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与专业建设计划”是破解高职院校发展中出现的“高原现象”、推动学校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有力举措。实施“双高”建设,通过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模式、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服务能力、推进评价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高职院校将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职业教育中国样板,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输出中国标准、贡献中国模式、提供中国经验。

关键词:“双高”建设;高职院校;“高原现象”;发展愿景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2019年研究基地课题“我国一流高职院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XJK19JZY002)

作者简介:刘阳,男,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08-0001-08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促使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20年来,我国职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有高职(专科)院校1 418所,年招生3 688 341人,在校生达11 337 005人[1],职业高等教育的学校数、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创新、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不断拓展、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不断健全,使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对社会的贡献度不断增强,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我国职业高等教育办学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高职院校也步入了发展的“高原期”,发展速度逐渐变缓,办学模式出现僵化,校企合作趋于单一,创新能力逐渐减弱,发展活力不断消退。如何破解高职院校发展中出现的“高原现象”,让每所学校都从“高原区”发展成为千姿百态的“高峰”,打造职业高等教育的中国样板,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与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标志着我国职业高等教育进入了“双高”建设新时代。实施“双高”建设是推进高职院校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重要举措,是从国家层面推进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彰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的制度体现,也是打造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样板的行动方略。

一、“高原现象”: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现实障碍

“十一五”以来,我国职业高等教育经历“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三个建设阶段,高职院校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办学水平也得到了整体提升。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职院校也面临发展“瓶颈”,出现了“高原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只有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根据办学历史、现实条件和自身多年来积淀的办学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达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基本特征与办学要求。然而,就现阶段而言,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之间尚存在关联性不强、契合度不高、匹配性不佳等问题,专业特色不够鲜明,人才培养趋于同质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专业设置的趋同。以湖南省为例,在其高职院校开设的所有专业中,传媒、财经、人文和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占比依次为75.86%、69.44%、65.0%、64.29%[2],专业设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服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的新专业匹配度不够,特别是满足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工程和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人才培养不足。二是人才培养的趋同。一方面是同一专业没有根据其服务的行业企业进行专业方向细分。如物流管理专业可细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3]。另一方面是课程体系内容的趋同。由于没有对专业所服务的行业企业进行细分,导致专业课程内容雷同,同质化严重,这也造成了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高职扩招百万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型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特征,在学生类型复杂、文化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果高职院校还继续采取相同的培养方式、同样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的话,势必消解其办学特色,加剧人才同质化竞争以及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矛盾。因此,在这种形势下,积极思变,破解人才培养同质化困局,实现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学校发展方式单一,改革创新不足

作为一种“跨界”的教育,职业教育不能只在“围城”中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就明确提出要促进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创新要素交叉渗透、相互融合,创新体制机制,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这就从国家层面为职业教育开门办学,创新办学模式提供了政策依据。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大力推进办学模式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之间的合作形式由过去单一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安置等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合作办学、科技攻关等更深层次的转变。协同创新、混合所有制办学、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专业系(群)+产业群/经济实体等合作模式不断被高职院校采用并付诸实践。但从总体来看,职业教育与产业还存在“合而不融、融合不深、深而不久”的状况,加之促进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地,职业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还不尽如人意,配套政策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利益均衡机制与合作沟通机制的欠缺、主体意识和主体积极性的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使得多数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层的组织建设上,政府与高职院校实际上仍然承担着办学的绝大部分责任,校企并未真正实现深度的融合式合作。可以说,高职院校在理念上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上的理论创新,但在实践中却没有跟上进程,发展方式单一、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并因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在新的阶段,有必要将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结合,着力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性与可持续发展,推动职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三)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不深,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复合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制而不智”的困境,特别需要具备信息化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三通两平台”,信息化教学主要集中在PPT课件、网络课程资源开发、MOOCs应用等浅层次的方面。特别是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我们在如何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推动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利用网络大数据开展学生学习评价、教学综合分析、就业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减轻师生负担,促进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学校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等方面做得还不够。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不新,教学方式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甚至由于对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拿捏不当,反而牵扯了学生的精力,导致喧宾夺主,降低了教学质量。从深层次来看,信息化教学改革应包括信息化教育理念、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和变化,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育体系重构。高职院校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必须将信息化与专业有机融合、与教学有机融合、与管理有机融合,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学和管理,发挥信息化在提升教育管理决策科学化、监管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实现办学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信息化、决策科学化,真正凸显信息化的价值所在。

(四)职业教育育训并举与新时代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要“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本属于大职业教育这一范畴。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职业学校教育和以追求资格为主的职业培训本应是一个整体,一起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劳动者提高技术水平,而随着扶贫扶智工作的推进,大量的农民工也急需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育训结合,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积极做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两项行政事权分属教育部与人社部,即使在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协调下,仍然存在教育和培训两张皮,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加之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不相适应,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尚未形成合力,与新时代对职业教育优化人才资源供给,服务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制造强国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基于此,推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融合,构建1+X证书制度体系,把我国打造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和技术研发创新高地任重道远。

二、行动跨越:高职院校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改革举措

推进“双高”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提升我国职业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高职院校突破“高原反應”迈向职业教育“高峰”的重要途径,是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需求的重要措施,是破解新时代职业教育基本矛盾的重要手段。如何推进高职院校从“高原”向“高峰”迈进?高职院校应 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转换发展动力:由政府主导型向院校自主型转变

转换发展动力,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院校自主型转变是提高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激发其内生发展活力的有力保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应成为这一改革创新的先行者。从国家宏观层面而言,一是要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扩大院校自主权,把管、办、评提升到改革和创新的高度,重构高职院校外部和内部的治理结构,再造管、办、评分离改革和创新的工作流程。二是要推动形成多元办学的新格局,鼓励行业、企业、社会机构等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混合所有制等形式,推进校企双元育人,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建立健全从咨询、决策到实施、监督的治理组织和管理体制。三是要建立高职院校改革容错机制。对于在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只要没有违反党纪国法,勤勉履职、未谋私利的,应当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罚,给高职院校最大限度的自主权,不要让高职院校负责人“戴着脚镣跳舞”。就高职院校层面而言,在国家层面已经赋权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实现自主发展。首先,要科学编制好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是高职院校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自觉主动地进行设计、管理、组织、实施、监控、评价的依据与基本遵循。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明确未来五到十年的事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要求,合理设置发展目标,明确建设思路与措施。其次,要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书记、院长要一心谋发展,消除内耗,共同形成改革发展的合力,建设一个干事创业的好班子,培育一批奋发有为的好团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好氛围。再次,要推进规划落实。从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到全体教职工都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发挥改革创新的主体作用,在国家现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制约改革发展的瓶颈与障碍,进一步增强办学机制的灵活性,像建立“深圳特区”一样,创建吸纳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诸多要素参与办学的特色学院,不断增强办学实力,以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引领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二)转变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双高”建设要舞起高职院校建设龙头,打造中国职业高等教育发展样板,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内涵建设是关键。我国职业高等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实现了量的扩张,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就是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推进内涵建设,一是要加强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一方面,要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与服务面向,围绕服务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和行业企业,科学设置专业,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另一方面,要推进专业集群发展,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组建专业群,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创新专业群管理方式,推进专业群由“物理组合”向“化学反应”转变。二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由于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进入普及化,教育供给进一步扩大,加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脱节,导致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加剧,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通过产教融合来打破职业高等教育封闭式办学的格局。“双高”建设要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高职院校服务发展、开门办学、开放共建、协同创新的办学格局。三是扩大开放办学。要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通过校校、校企合作开展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国际化办学等试点,形成跨区域、跨国界、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生态,把“双高”建设单位打造成为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创新要素的“吸附场”。要通过“走出去”,把国际化办学作为新时代“双高”建设提升学院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内驱动力,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协同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对接国际标准,主动接轨国际互认体系,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经验,重塑专业建设理念、再造专业建设流程、完善专业保障体系与支撑机制,全面提升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准。通过招收留学生,培养国际化人才,参与国际竞争,充分输出中国职业高等教育标准体系与优质资源,实现从理念到制度到文化等全方位、深程度的开放,确立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四是推进1+X证书制度。坚持育训结合,全力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相关职业教育证书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有机衔接,将证书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并参与开发一批“X”证书;鼓励学生根据未来就业方向和岗位需要,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以“学分银行”制度肯定学生的技能成果,为学生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供多样化渠道。

(三)提高教师素质:从高学历高职称向双师结构、国际化视野转变

能否建立一支或多支能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专业群双师队伍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衡量标志之一[4],也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实施“双高”建设,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以专业(群)带头人队伍建设为引领,探索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确定专业(群)带头人能力标准,建立完善带头人激励与考评制度,实现“赋能、赋利、赋责”,为专业(群)带头人发挥好带头作用提供有力支撑。要破除专业教师唯学历、唯职称的陈腐观念,重点培养教学水平高、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广、师德高尚的“工匠型”专业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根据各自建设任务和学院特点,深化双师教师选拔、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岗前培训与测评机制,严格准入标准,做好培训规划,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加强双师培养、考评与管理,发挥约束机制作用;积极营造教师成长环境、构建专业技能成长通道、建立“双师”津贴,激励教师成长;针对教师个体情况,以专业(群)分类,按新进教师、初级双师、中级双师、高级双师分层设计的原则,为教师打造专业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职业生涯成长路径;加大师资国际培养与交流的经费投入,设立外语能力提升项目、青年教师和管理干部等师资队伍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拓宽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专业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国际化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研制能力、优质国际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包开发能力等。

(四)提升服务能力:以教学培训为主向教学培训与技术研发并重转变

经过从“示范校”“骨干校”到“优质校”的周期建设,高职院校充分发揮了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能,在人员培训、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通过科研、教研为社会发展提供更深层次服务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当前,“双高”建设对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发展的要求站位更高,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对接产业转型与技术发展趋势,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促进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协同推进,相互促进,整体提升。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服务面向和服务内容不再局限于人才培养培训,而是扩展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艺改进、决策咨询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服务能力的提升方式应由教学培训为主向教学培训与技术研发并重转变,由“标准化”“模式化”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高职院校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领域,面向区域内中小微企业和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生产中的实际难题,提供人才、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深度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更新,为行业企业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让服务对象切实感受到职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五)推进评价改革:从硬件指标为主向内涵指标为主转变

随着对高职院校建设要求的不断更新与提高,评价体系改革也需要同步推进。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从关注硬件指标为主向关注内涵指标为主转变,实行分类指导、分类评价,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将考核结果作为政策支持、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5]。当前,高职院校全面实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平台提升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水平,对高职院校建设水平、发展质量、办学效益的评价可通过数据平台来分析。但是,平台所关注的只是量的数据,而真正要基于大数据进行分析,未来的平台需要既有量的数据又有质的数据,能对规划标准的达成度给出全面的分析结论,引导高职院校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具体到高职院校层面,要健全内部质量评价保证机制,自觉自主地对目标、标准的达成度进行常态化和周期性自我诊断、持续改进,且改进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具体问题、尤其是针对其原因来对症下药,并确保内部质量诊改的多层次、多维度,明确某一项诊改由谁牵头和相关部门的参与度,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

三、发展愿景:高职院校从“高原”迈向“高峰”的价值意蕴

“双高”建设是新时代我国职业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职业教育最大体量的国家,“双高”建设可以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模式、贡献中国智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发展赋予我国职业高等教育的伟大使命,是我国高职院校普遍的发展愿景,也是推进“双高”建设的价值所在。

(一)输出中国职教标准

回顾历史,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发韧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1856年,左宗棠在福建马尾创办福建船政学堂,从此拉开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序幕。一百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主要以学习借鉴为主,在新中国成立后照搬苏联老大哥模式,构建了以中专和技工学校为主的教育体系。到五十年代末,我国开始进行全日制教育与半工(农)半读两种教育制度的探索,这种教育模式一直到恢复高考才结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广泛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培训包、日本的产学合作、美国的社区学院和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等,将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有机地融入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中。我国职业教育在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边实践、边消化、边创新,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十一五”以来,从高职“示范校”“骨干校”到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的“优质校”建设,我国职业高等教育在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高职“示范校”建设的重点是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高职教育是本科教育“压缩饼干”的问题;高职“骨干校”建设主要是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解决高职院校发展模式的问题;高职“优质校”建设的重点是推进产教融合,解决高职院校服务能力的问题。而实施“双高校”建设,就是要在“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我国职业高等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引领我国职业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职业教育应有的贡献,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中国模式,贡献中国智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与实施,我国职业高等教育已走出了过去引进、学习、借鉴国外的标准范式,正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教育标准等,并逐渐向境外输出中国职业教育的标准。不少高职院校通过国际化办学,一方面,将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技术领域的专业教学、优质课程、职业技能评价等标准实现国际化,供国外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参与5G、高铁等我国在全世界领先的新兴产业领域的标准建设,抢占职业教育在行业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争做中国标准输出的制定者和先行者,为世界提供职业教育的“中国方案”。

(二)貢献类型教育模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从类型来看,高职教育实质上应该是职业高等教育,它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就高等教育系统层面而言,有别于普通高校的精英教育,高职教育的特色定位是“职业性”,所培养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就职业教育系统层面而言,高职教育的特色定位在于“高等性”,相比于中职教育所培养的技术技能工人,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层次更高、对于复合型知识和前沿技术掌握度更深、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更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其最鲜明的特色是通过人才培养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同时满足受教育者作为个体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说,当前,我国职业高等教育已经走在了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但由于职业教育的办学历史还不长,目前尚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加之过去主要参考普通教育办学,作为跨界的类型教育,职业高等教育在办学模式、发展路径选择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此,我国职业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建好一批标杆学校,发挥它们在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教育强国提供坚实支撑。实施“双高”建设就是想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实施优惠政策,有计划地分批分类建设,构建中国特色职业高等教育模式的伟大工程,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院校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学习观、教师观、评价观、课程观等的大变革、大更新,寻找适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之路,带动高职院校整体提升,打造一批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支撑我国产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显著特征和重要地位。

(三)提供特色发展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从这个政治站位来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高等教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应有之义。办学特色是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内涵特征,也是高职院校从“高原”向“高峰”发展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主要表现在特色发展、创新引领上。从特色发展来看,衡量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其在某一领域的影响力即办学特色,这个影响力主要表现为它能够第一时间让社会大众想到它,让政府部门想到它,让业界同行想到它。近年来,不少学院通过特色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带动学院整体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由非“示范”非“骨干”院校进入了“双高”建设行列,实现了后发赶超。这充分证明:走特色办学之路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生存之道,也是实现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快速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就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这是提升高职院校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优质职业高等院校资源紧缺,国家一直采取非均衡式发展战略,通过扶优扶强扶特的方式,遴选一批具有示范性的优质高职院校进行优先资助,从而带动其他院校发展。“双高”建设就是在尊重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延续这一传统,进一步关照了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创新引领的迫切要求,致力于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6],其目的不仅仅是引领一批高职院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高职院校自主选择发展路径,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办学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供特色发展经验和做法,带动其他高职院校,实现职业高等教育的整体提升。

“双高”建设是一项漫长的过程,推动高职院校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形成特色、打造品牌,永远在路上,需要职业教育战线同舟共济、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舞起职业高等教育发展的龙头,输出中国职业教育标准,打造中国职业教育样板,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B]. (2019-07-24)[2020-05-17].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907/t20190724_392041.html.

[2]陈小军,朱雯.湖南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7):21-23.

[3]刘阳.破解高职人才培养同质化的思考[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2):9-12.

[4]刘斌.“双高计划”多维度提升高职教育发展质量[J].现代教育管理,2019(6):96-100.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1-24.

[6]马树超,郭文富.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13-18.

[责任编辑    曹   稳]

"Double High" Construction: From the Plateau to the Peak

LIU Yang

Abstract: Since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made historic achievements through three construction stages of "model college", "backbone college" and "quality college".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ing the new normal,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also appeared "plateau period", that the development speed has gradually slowed down, the school running mode has become rigid,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nds to be singl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gradually weakened, and the development vitality is constantly fading. "High lev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la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powerful measure to crack the "plateau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o promote the school to move forward from "Plateau" to "peak". To implement the "double high" construction, through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 momentum, changing the development mod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mproving the service ability, and promoting the evaluation reform, vocational colleges will create a number of Chinese model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tional level, so as to export Chinese standards, contribute Chinese models and provide Chinese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double high" construc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lateau phenomenon"; development vision

猜你喜欢

双高高职院校建设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全职妈妈浪费吗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