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玛县花叶海棠(藏茶)基地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

2020-10-11马应龙马金萍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8期
关键词:花叶技术规范海棠

◎马应龙 马金萍

为进一步掌握青海省班玛县花叶海棠(藏茶)基地建设现状和成效,对林区内已成形的藏茶种植基地进行调查得出栽植密度、成活率等数据,分析现行《花叶海棠、变叶海棠茶园建植技术规范(试行)》(青林产【2017】463号)的优点;提出藏茶产业发展方向。

一、藏茶简介

藏茶是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天然的花叶海棠在班玛县主要分布于玛可河林区,是林区原生树种,喜背风向阳温润的环境,野生花叶海棠主要分布于林区沟谷阳面山坡灌丛中。其叶可以制成藏茶系列(包括绿茶、红茶),成品有三绝:汤色剔透,茶味醇厚,回甘清甜,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饮品。2012年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班玛野生藏茶茶多酚含量为3.37%,具有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提高综合免疫力的作用,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很好的预防功能,能舒缓肠胃紧张、抗皮肤过敏反应,防止坏血病。

二、藏茶种植现状

班玛县藏茶种植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生态造林种植阶段和茶园建植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14年终于2016年,当初藏茶种植工作首先在玛可河林区展开,种植模式是每亩穴植111株,株行距2*3米,此法存在以下弊端:

一是以111株/亩种植,茶园内留有很多空地,浪费土地资源,很难达到规模化种植的目的。二是以株行距23进行种植,株行距间隙过大,将来苗木长成后难以形成茶带,修剪、采摘时极不方便。三是生态造林模式为坡地穴状栽植,不是水平阶栽植法,降水储蓄能力较弱,导致藏茶生长必需的水分供应不足,生长缓慢。

第二阶段始于2017年,自《花叶海棠、变叶海棠茶园建植技术规范(试行)》出台后,进行规范化茶园建植时期。“技术规范”中包含坡地和平底两种地形,根据地形又分四种种植模式。玛可河林区多为坡地,适合选择模式一和模式二。

坡地茶园:

模式一:茶带带间距2.0m或3.0m,每带可1行,株距0.50m。栽植密度为:444株/亩~667株/亩。

模式二:茶带行距2.0m或3.0m,每带2行,双行间距0.50m,株距0.50m。栽植密度为889株/亩~1333株/亩。

平地或缓坡地茶园:

模式三、茶带带间距2.0m,每带2行,行间距0.50m,株距0.50m。栽植密度为1333株/亩。

模式四、茶带带间距2.0m,每带3行,行间距0.40m,株距0.50m。栽植密度为2000株/亩。(四种种植模式详见图)

三、模式一与模式二成活率对比实验

在玛可河林区坡地种植的两个模式中到底哪个好,进行成活率对比实验。对同一基地两种种植模式(即模式一和模式二)栽植的藏茶进行成活率调查,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F统计值等于0.021小于临界值4.413,无显著性差异。(分析数据详见表1)

?

两种种植模式成活率无显著差异,而模式二种植密度是模式一的两倍,极大地节约利用了土地,往后茶叶采摘量也是成倍增加,可实现每块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总体来说,坡地上模式二更优于模式一。

四、规范化茶园建植现状

省厅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及时出台《花叶海棠、变叶海棠茶园建植技术规范(试行)》后,玛可河林业局积极协助班玛县政府打造规范化藏茶基地。目前共有茶园基地4000亩,成活率85%以上。

规范化茶园建植优点:

1.栽植密度增加,规范化的形成茶带,中间留有步道,有利于人工浇水、施肥、修建等操作;同时提高了区间内散射光的比例,更加直接有效地提升藏茶品质。

2.栽植方法采用水平阶栽植,蓄水能力增强,进一步增加茶带间水蒸气含量,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

3.截至2018年,班玛藏茶基地70%在玛可河林区,林区藏茶栽植成活率在85%以上,已成为林下经济发展的首选项目之一,通过几年的种植,群众认知度提高,参与性增强,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也为班玛藏茶(花叶海棠)产业发展奠定了种源基础。

五、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藏茶栽植可改变因放牧对林地的损害,减少林牧矛盾,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林草植被的覆盖度,降低水土流失能力。同时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量保护原生种质资源,促进野生动植物繁殖,由此可增加生物多样性,使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循环。

2.社会效益:林业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联系,推动藏茶产业的发展是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为林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加快高效农业科技推广与实践,提高农牧民科技水平和生产技能,拓宽农牧民发家致富的门路,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3.经济效益:自2014年藏茶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为当地群众带来劳务收入240万元,项目建设达到收益产期后,按照现行市场价格预计,群众采收鲜叶年收入10万元,并且收益期较长,具有可持续性,经济效益明显。

按每亩1333株计算,成活533万株,5年后采摘期按每株采摘鲜叶0.0035斤(1.75克)计算,可每年采摘近18000斤,鲜叶与成品按3:1计算,每年可出成品6000斤,按每斤300元售出,每年可收入180万元。

六、藏茶基地发展方向

藏茶基地发展方向为:依规改造建园、强化保护责任、加强后期管理、科学适度利用。

1.依规改造建园。

按照《花叶海棠、变叶海棠茶园建植技术规范(试行)》进行原有茶园的改造升级。做到两方面即:亮家底:调查已建茶园中,有多少亩按照《花叶海棠、变叶海棠茶园建植技术规范(试行)》建设的;促建园:调查清真正适合以《花叶海棠、变叶海棠茶园建植技术规范(试行)》建设茶园的地点有多少亩,并尽快寻求资金改造建设。

2.强化保护责任。

以管护站为主体强化保护责任,做到重管护:依托天保和公益林管护项目,安排护林员进行专门看护,驱赶野生动物和家畜。修设施:原有网围栏孔大不牢固,不能有效防护野猪、家畜等,应购置一批刺丝进行加密和加固。

3.加强后期管理。

以林场为主体做到常监测:建立茶园后期技术管理队伍,专门监测藏茶长势。勤管理:根据藏茶生长需求及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松土及修剪工作。

4.科学适度利用。

以班玛县藏茶公司为主体做到少利用:不是不利用,对有些可采摘的茶园,专门制定科学的采摘方案进行适度采摘,提倡适度利用。打品牌:班玛县正在做品牌的事,也已经做成了一定规模,但还是要拓宽藏雪茶品牌的发展思路,可开发藏雪茶的品种、可创新包装设计也可以自媒体、网站、新闻平台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

猜你喜欢

花叶技术规范海棠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秋天?花叶
《大嘴狗》
找春天①
《苏区研究》技术规范
花叶昆虫世界
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综述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花叶芦竹及其优化栽培技术
创意花叶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