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背景下非遗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的有效结合

2020-10-09林权宏

时代人物 2020年13期
关键词:有效结合文化自信

林权宏

关键词:文化自信;非遗民歌;现代音乐元素;有效结合;三灶民歌

民歌即人民之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歌谣,从高原山歌到劳动号子,从稻区“田歌”到云岭“双生”,形式多样的民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灶民歌是珠海三灶岛居民用粤语传唱的原生态民歌,本文以珠海三灶民歌为研究对象,探究非遗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的有效结合,为文化自信背景下原汁原味民歌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文化自信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对于源自于基层人民的非遗民歌,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不同民族的历史、文明及特色,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当今的音乐元素的结合之路是文艺创作的必然趋势。

珠海三灶民歌艺术特色

三灶民歌是珠海三灶岛居民用粤语传唱的民歌,与沙田民歌、客家山歌一起,成为珠海三大民歌,为广东的民歌艺术增添旋律、增添特色。三灶民歌主要由鹤歌、山歌、白采莲、哭嫁歌等曲调所组成。鹤歌是在新春拜年或祝寿等喜庆场合伴随鹤舞而演唱的歌,以唱歌白鹤作为比兴,歌唱家乡的人和事,祝福未来。古腔鹤歌有独唱和对唱。独唱自由豪迈,歌词9句。对唱为一唱一答,自由亲切,歌词各人两句(见张三容、李玉兰的《鹤歌对唱》)。新腔鹤歌以独唱为主,引用山歌风格演唱,歌词有4句式、5句式和多句式。山歌以独唱为主,抒情悠扬,行腔自如,主要在山间或田野劳动休息时歌唱。也有在歌会中独唱和对唱。歌词有4句式和多句式。白采莲用于独唱的多为4句式,曲调是前2句的重复,末句或略加衬词、或略拉长尾音。哭嫁歌,为独唱哀叹调,宣泄忧伤。歌词有4句式和多句式。

三灶民歌的历史悠久,清光绪《香山县志》记载“元宵灯火装演故事游戏通衢,舞者击鼓以三为节,歌者击鼓以七为节,又春宵结队彼此酬福,曰唱灯歌,又曰唱鹤歌”。三灶民歌内容广泛,涵盖劳动、时政、生活、情歌、婚嫁、叙事等方面,目前搜集和出版《珠海三灶歌谣》220多首民歌民谣中,其内容反映出岭南人那种宽容、好学、进取的精神风貌。歌词以赋比兴手法和艺术语言来表达熟悉的生活,形象丰富。

非遗民歌的发展现状

老龄化趋势严重。非遗民歌保护的主力主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而受到传男不传女、传女不传男、关门弟子等传统理念的影响,导致非遗文化传承方面出现严重的人群断裂。而随着商业性的冲击,各媒体为迎合大众口味,一味的追求“抖音红歌”“网络热曲”“流量歌曲”,导致原生态民歌不被大众熟知传唱,大大阻碍了民歌的传唱,民歌发展举步维艰,民间艺人难以维持生计。年轻人更不愿加入传统民歌的行列,非遗民歌陷入严重后继无人的困境,这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逝世的同時其所代表的非遗文化也随之灰飞湮灭。在对三灶民歌调查采集过程中发现,目前三灶镇共7个村居中,在现存的歌手中,会唱完整山歌的也只有10多个人,年龄最小的已经是67岁,年龄最大的已经是90岁,平均年龄超过了85岁。为了传承“三灶民歌”,金湾此前曾专门举行此类歌唱比赛,但参赛者大都是老人,年轻人几乎都不会唱。

边缘化趋势严重。传统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倾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因此,其很难像现代音乐一样,既能迎合现代社会的时尚品味与流行元素,又能捕捉大众群体的心理历程与情感追求,更能满足社会商业化利益最大化的定位。再者,我国是个方言大国,方言的民歌更是难以理解和歌唱。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城镇化的推进,使用方言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一代。不懂方言、不会说方言、不理解歌词歌意,自然不会唱方言民歌。以三灶民歌为例,三灶的土话和普通话有很大差别,具有非常强烈的本土特色,由于语言阻隔非本地人要学习起来非常困难。随着珠海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三灶原有的渔农经济逐步消失,会唱三灶民歌的人数锐减。三灶民歌边缘化趋势愈演愈烈。

非遗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的有效结合

非遗民歌与现代音乐唱法的融合。首先,对于方言民歌,在语言上要与普通话结合,从而降低方言不熟知的本地年轻人或非本地人的学习难度,逐渐领略到方言与普通话结合的韵味与魅力。三灶民歌是以粤语传唱,粤语本身就很拗口,加上其起源于珠海渔民,因此又有很浓郁的方言气息,跟更增加其演唱的难度,尤其对于粤语不通的人来讲更是难以掌握。其次,在唱法上,由于传统民歌集体特征明显,口头化形式严重,不利于大众不自觉哼唱。因此,要将通俗唱法、rap、R&B、摇滚等现代音乐唱法相融合,比如采用民族与通俗结合、美声和通俗结合等演唱方法,主唱RAP风格,辅以锣鼓、唢呐等,呈现混搭式拼接的中西、现古不同韵味的演唱贯穿。进而,将新唱法的表现力强、感染力强等特点与传统民歌的特色、技巧相结合,取长补短,尽可能用丰富的唱法展现原生态民歌的旋律与风貌。在演唱技巧上,结合三灶民歌尾声长,较柔软的特征,将现代音乐的装饰音处理、尾音颤音、假音等唱法与传统民歌唱法相碰撞结合,增强其婉转性与多元化,在最大程度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与现代优秀艺术唱法相融合,促进其在新时代的发展。

非遗民歌与现代音乐配器的融合。非遗民歌与现代音乐配器的融合,能够提高民歌的市场适应度,加入音响、伴奏和更前卫的电子乐器元素,增加其时尚感。加入吉他、贝斯、架子鼓、电子合成器等电声乐器,更鲜明的映衬出鹤歌、山歌、白采莲、哭嫁歌表达的不同情感,使之更具感染力。例如,电子合成器.是由电子设备代替乐队进行演奏和进行自动化编曲的一种电子化设备,是音乐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成果之一。它能够合成和模拟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自然界变化无穷的音色,从而实现千种音色交相辉映。它音色丰富多彩,音质逼真真实乐器,演奏上体裁多样,形式上千变万化,可以编辑音色的同时,又能呈现独奏、协奏、管弦的形式,整体能达到演奏乐队的效果,。因此,将电声乐器与三灶民歌结合,能够改变其传统的无伴奏或单一和声伴奏的形式,丰富其演奏形式,提高其演出效果。例如,在广东民歌民乐大赛上,融入现代化音乐元素的《爷爷唱的诗》作品给予观众视觉盛宴享受。《爷爷唱的诗》取材于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三灶鹤歌。主创人员通过对原生态的三灶鹤歌进行深入挖掘和大胆创新,编创了这首“新时代的鹤歌”。该作品通过古朴与现代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既展现了山海之间的壮阔境界,也细腻地描述了人性的温暖和柔和。歌词中以主人公对爷爷的绵绵思念为线索,牵引出当地群众对三灶鹤舞的热爱和坚守,同时也期待以全新的形式拥抱新时代、新生活。《爷爷唱的诗》采用现场伴奏来演唱,使用电声乐队和民族乐器相结合的方式来演绎,尤其主唱边打锣鼓边演唱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充满海岛原生态气息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非遗民歌与现代创作结合。由于民歌大多是当地居民即兴演唱的艺术形式,因此基本上没有乐谱、歌谱记录,仅仅靠居民之间的口头相传,此不利于其传唱和继承发展,因此,要加强非遗民歌与现代创作的结合。对于三灶民歌,白采莲风格为悦儿动听,悠扬欢快的,因此可以更多的将其演唱以固定成曲的同时,设计成男女对唱,一唱一答的形式;山歌的旋律讲究快慢与强弱,而且有很多“啊”“咦”“咧”等称呼语与感叹词,因此可以像并在不断演唱的过程中不断精炼其歌词,渐臻完美其曲调,增加其朗朗上口与生动诙谐性;哭嫁歌的情感比较哀怨缠绵,音域比较窄,可以在创作曲调时增加类似于《琵琶行》的低沉吟说,从而更深切的传达曲目表达的依依不舍的情感;鹤歌曲风豪迈,曲调欢欣,因此可以在作曲时增加和声、高音低音等,赋予其新的韵味。由于方言的语调决定了各种民歌的旋律走向,各类民歌均有固定的循环句式,可提炼旋律句法的特点延伸创作,保留原有味道的基础上赋予三灶民歌更多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朱哲昀.浅谈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通俗歌曲,2014(14]

[2]江东东.三灶民歌的艺术形式探究[J].明日风尚,2018(22)

猜你喜欢

有效结合文化自信
小学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有效结合漫谈
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与“学”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