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村题材的戏剧小品创作误区探究

2020-10-09何婷婷

时代人物 2020年13期

何婷婷

关键词:农村题材;戏剧小品;创作误区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中国的第一产业都是以农业为重,以此来说深刻烙印的农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本,这千百年以来人们一直遵循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加快,城市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也都迅速加快,同时也迅速的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由于社会经济化社会的转型、变革还不够强大,所以城市文明不足以取代社会文明,于此相反的是社会变革正在慢慢的到来,引起了多元化的碰撞和融合,也使得农业化文明变得更复杂。在戏剧小品的流行下,引领了时代的风貌和风气,在经过党和国家大力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作为创作农村题材的戏剧小品创作者,应当去农村实际的调查农村的生活现状,且艺术化、真实准确化的演绎出当时的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

农村题材的戏剧小品创作误区

我国当代辽阔的农村和数亿万的农产业人口,这为戏剧小品创造了大量的题材也培养了不少的创作人才,同时也沉淀了大量的作品,不少都是农村题材的戏剧小品。其小品有:《选村长》《乡村教师》《一心为民》《清水塘边》《要过好日子》《脊梁》等,大多都表现了农村独特的乡村生活,还有的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性格进行了刻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难以忘怀。而现在大多农村题材的作品,给我的感觉不是难以忘怀,而是掩卷既忘。探其原因,我认为大多数农村题材的戏剧小品是有误区的。

误区

由于很大一部分创作者都站在自己以往的角度来观察农村,并以自己的见解、认识,来写戏剧小品,作者缺乏进入农村去体验生活,去感受农村的生活气息,应当深入的了解、调研农村。我觉得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剖析了解农村,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自己创作的作品反映不出农村当时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其一,思想落后,没有与时俱进。目前,农村化建设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由于大多数作者没有跟随农村的发展而改进,思想还停留在以前的发展主题上。有的戏剧作者甚至将原始农村的传统生活作为取舍,有的作者还甚至在原有的戏曲小品上进行改动[1]。因此作品所给人带来的就像是那过往的行人一样随之过去,观众观看过程中不期待,没有共鸣。这样的作品演员演得不舒服,观众也不要看。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下,生产力生产关系在党和政府的调整下,也出现了大批农民向城市迁徙,有的农村主题就不会再用得上了,也不存在了,然而另一主题,在不知不觉中衍生了。就拿我的作品《村支书的星期天》来说,讲的是村支书任兴民要拆除小舅子二毛的违章店面房,其妻百般阻挠,以出去旅游不回来了为由相逼。无奈下,任兴民让村妇女主任李春秀来配合演戏,称自家老公不出去打工回乡创业,要在村十字路口的灌溉渠上建门面房,要求任兴民帮忙。他们三人从小一起长大,任妻对春秀一直怀有醋意,得知春秀建房的位置是跟弟弟的违章店面房在一处,百搬阻挠。任支书和李春秀再次以小时候玩耍的事进行挑逗,后任妻不加思索地说出门面房不能建在十字路口灌溉渠上,二人又继续添油加醋,最终使得任妻明白事情的轻重,同意拆除其弟弟的门面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观众被逗得哈哈大笑的同时,村支书的清廉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大家心中。这个作品是新农村题材,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关注了现实生活,剧中灌溉渠上的店面房、理发店就在我家旁边,身边人身边事,特别接地气。每演一场,观众笑声连连,掌声如雷。剧中村支书的老婆由我自己扮演,每次演出,看到观众有强烈的反应和共鸣,台上的我也会把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村支书的星期天》还曾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梦想微剧场”第二季节目的录制,先后还参加了“通州杯”曲艺小剧场新作展演、第九届曲艺牡丹奖的比赛,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在今年的“中国·宜兴·梁祝戏剧节”的剧目比赛中获得了剧目一等奖,三十几个剧目当中获得了剧目排名第二的好成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很欣慰,这是一个硕果。

其二,我认为创作的出发点没有从事件出发,过于地方化、方言化。“地方化、方言化”是指过分强调地方及地方方言的特色,以语言的幽默性为导向展开,忽略了事件的发生。幽默的语言是能给观众一乐,可过后你要是问起此小品讲的什么故事,观众会说不上来,只是当时一乐而已。“小品小品”,有得“品”才是“小品”,而小品正是在舞台上发生一个故事,矛盾如何展开又如何解决,这都是进行时,而不是在舞台上以幽默的语言去说故事。农村题材的作品大多都是反映全国各地的农村人、农村事,主人公肯定大多都是农村人,用方言无可厚非,可一味地用方言去说故事,不演故事,小品没有事件的发生,何谈主题立意,这样的小品肯定没有灵魂。而一些好的戏剧小品,如:幽默剧《生男生女》《全都笑了》,讽刺剧《超生游击队》《策划》等等,这几个作品一看剧名就知道是发生了什么故事,观众就很期待,这样的作品都是根据当时的生活场景进行编写的,有着很浓的生活气息,观众有期待,也喜爱,看完还会品味。创作作品时一定要把人物和事件扭在一起,通过事件来一层层推进人物之间的矛盾,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到最后再升华到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主题,这样台上台下肯定能够达到共鸣。这样的作品肯定是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作品。

其三,人物创造和真实性。在经济发展社会,不可避免的唯独是城乡差别,因此大多数人对农村的印象都是農村人贫穷,却不知道农村人比有的城里人都要富裕。大家一提起农村,都说农村人素质相比之下不高,没人知道他们不是素质不高,而是淳朴,耿直,不做作,就是说什么他们信什么。农村人有这么一句话:“不识字要识事。”由此可见,素质高低和贫富、学历高低无关。但是,农村题材创作者们在写农村人的时候,把他们刻画的素质不高,与城镇贫富差距大。其实随着农村人大量化的向城市迁移,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的融合,大多数的农民已改去了封建老旧的思想,进行了慢慢的蜕变。所以,作者在给人物定性时,一定要注重当今农民的艺术形象,包括舞台设计和服装,这样的作品才不会受到观众们的否定。当今农村题材的戏剧小品创作是占绝大比例的,这类戏剧受观众的喜爱,创作者们对这类题材的戏剧也有极大的兴趣,外在因素主要是农村题材戏剧小品是从农村源起的,是农耕文化的产物,确实是深受人们喜爱。

我认为在今后的农村题材的戏剧小品里,编剧们要去融入农村人民的生活里,多与农民做交流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懂戏剧小品,有的甚至还会演,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离不开这群可爱的劳动人民。在今后,希望农村题材的戏剧创作者们,不应凭空想象,应时刻关注农村,想象始终代替不了真实,不要以“类型农村”去淹没“个性农村”,农村题材戏剧小品的编剧应当静下心来细细揣摩和品味一下这些误区,这样在今后的编写中才能真实反映当代农村生活,这是一个捷径,必定会使农村题材戏剧小品上档次,让观众留有深刻印象。在未来,我们所编写的戏剧小品,定会给人们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举国上下携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今天,要想实现文化发展大繁荣的社会场景,我们就必须实践一个“实”,这个所对应的是我们这些农村题材戏剧小品创作者。当我们创作之前,应当去实地的农村看看,去深入了解农村的发展:农村都有什么人?哪些外出打工?哪些在家创业?包括农村发展了什么产业?除此之外,就是“写实”,去写当下农村人的情感,农村的文化,农村的邻里关系等等。再一个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还有最后一个就是“讲实”,以客观的方式去展现农村人的实际生活状态,这一点也会引起观众感触。

客观的说,在城市文化的冲击下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但也引出了某些问题,就是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这也是一个素材。再经过我们文艺创作者的调查去进行创作,但也需要脚踏实地的,有感情的结合实际问题出发,这些都是需要创作者们共同探索和实践的。就如《村支书的星期天》来说,农村并不是一直都是过去的老样子,破旧不堪;时代在发展,农村也在改变,所以农村题材的创作者不要拿短浅的目光去看待农村。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让此误区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张栗晶.喜剧小品的发展与创新研究——以开心麻花作品为例[J]今传媒, 2017, 25(25):117.

[2]刘小惠.戏曲和小品的表演艺术研究[J]戏剧之家, 2018(06):42-42.

[3]唐建华.读懂当今农村和农民——现代农村题材戏剧创作得失谈[J]大舞台,2018,No.354(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