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扬州古筝

2020-10-09张琳

艺术大观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筝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琳

摘 要:笔者通过对扬州地区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探索,对扬州古筝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进行一定研究。此研究对于全面认识扬州古筝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并且将对音乐的研究上升到文化价值的层面上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古筝

中图分类号:J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2-000-02

一、扬州古筝的制作与传承

扬州,有着“古筝之乡”的美誉。据统计,扬州古筝厂至今已有120多家,古筝的年总产量近20万台,产值达2亿元,古筝制造相关专利多达100多项,古筝的产量更是占全国古筝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中一些产品在多次获得国家级别评比的金奖。扬州筝的主要特点是将扬州的传统漆器工艺、玉器工艺和古筝的形象装饰相结合,这也成了“扬州筝”的标志。扬州古筝品牌企业众多,例如金韵古筝、玉振古筝、天艺古筝等,这些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零售店,以这些品牌为主的扬州古筝制造业已经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

作为2011年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获得中国古筝行业“终身成就奖”的张弓先生,是扬州古筝业的开辟者和领导者、改变中国古筝行业的关键人物,1976年研制出扬州第一台筝,被誉为“扬州古筝之父”。张弓老师多年以来不断地进行实践研究,将传统技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后又对古筝的市场以及用户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分析,创建并领导团队收集、统计、研究并确定了大量的科研数据,来确保产品的科学、严谨及合理。张弓先生领导的团队对音质的要求也非常高,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在原材料的采购、处理到加工成形等等方面都有充分、科学的数据做支撑。

扬州众多古筝品牌厂家中,有一家距今建厂已经超过20年,并且是扬州唯一一个自主研发古筝的厂家——“龙凤古筝”,该厂厂长田步高是一位专业的古筝老师,所以对音色、音质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追求,为此研发出了著名的双狐、双箱古筝工艺,使得古筝音色浑厚,韵味十足。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古筝,有古筝的地方就有扬州筝”,扬州古筝如今成为扬州的一个标签、一块招牌,成为扬州的文化特色。以老带新是现在扬州古筝制作技艺的传承方式,这样的传承方式没有问题,但由于各种因素,对于接受传承的人要求过低。受传承者大多来自农村,学历层次无法保障,厂家也未能出现青出于蓝的古筝技艺制作者。现在很多厂家已投入相应的机械生产,传统工艺的手工制作人在减少。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曾多次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上强调,当前包括传统技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开发,就必须认真探索生产性保护开发模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古筝演奏表演技艺的传承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的不断增加,扬州的琴筝音乐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变化。1980年扬州市文联刚刚恢复不久,当时的扬州市副市长高洁便成立了“扬州市古琴古筝研究小组”,相关负责人积极组织策划有志之士以及专业人士对琴筝古乐做相关的调查研究,查找扬州地方流失的古谱,寻找会琴筝乐器的学生,鼓励和支持与琴筝爱好者相关的音乐文化艺术活动。

1982年,中国首个少儿古筝培训班在扬州市政府、宣传文教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扬州市少年宫开办成功,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少儿古筝培训班已经过万,古筝培训班已经遍布中国的各个城市,甚至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扬州古筝之父”张弓先生也是在当时有了教学阵地,更加投身于古筝教学事业。

扬州的古筝能成为特色文化产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3点,一是作为“教育文化空间”的交流活动可谓全国闻名。1986年,首届中国古筝学术交流会在扬州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全国的古筝普及和专业教学,给全国古筝事业和产业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首届大会上,专家们就中国古筝艺术发展进行了丰富的交流讨论,参会的人员从青年古筝人到老年古筝艺术家都感慨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古筝艺术的巨大飞跃。至今,筝界最高规格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会议)已经在扬州举办了七届。二是作为“教育文化空间”的赛事活动隆重举行,中国音乐比赛的顶级比赛——金钟奖中的古筝项目规定永远在扬州举办,还有扬州国际古筝邀请赛、中国扬州广陵杯青少年国际古筝比赛等重大比赛。三是作为“教育文化空间”的艺术培训,据了解,扬州各大小音乐培训机构开设古筝培训课程并且学习人数十分多,在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王小平女士的带领下,“百家筝鸣”古筝艺术培训机构从2007年6月第一家培训中心为试点,到如今已有百家连锁机构正在运营,在中国各个省份都有分部,已经成了国内最大的古筝培训中心之一。与琼花古筝合作创办扬州市三元桥小学"小琼花古筝基地",这也是百家筝鸣第一次进行古筝培训的经营实践。除此之外,扬州不少小学都有古筝基地,开设了琴筝社团,有专门的古筝老师进行授课、辅导、排练。在此“教育文化空间”的发展下,扬州市音乐厅常常开展以古筝演奏表演为主的市民音乐会,给扬州市甚至其他地区的人民以更多的音乐享受,音乐熏陶,自然而然加重了扬州的浓浓古筝音、古筝情。

三、扬州古筝及文化

揚州又名广陵、江都,市属中国江苏省,是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处长江、淮河、运河交汇之处,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更有着吴头楚尾、淮左名都之说。扬州有着二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众多文人雅客喜欢的地方,“烟花三月下扬州”“半月腾腾在广陵”“春风十里扬州路”等等,扬州城自古就是商业贸易发达之地,盐、玉器、漆器产业的发展、交易,漕运、冶炼工艺,以及扬州的园林文化,书法、绘画、戏曲文化、木偶戏文化如滚滚长江中璀璨的明珠。扬州古筝正是产生于这一充满文化底蕴而又历史悠久的地区——扬州,“我认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它的文化资源是否丰富,它对祖国的文化有多大的贡献,是和它的艺术的创造力有关系。”①早在唐代时期,诗人刘禹锡就有言:"大高船一百尺,新声促柱十三弦。扬州布粟商人女,来占江西明月天。"其中的“十三弦”就是扬州古筝初时的形态写照。扬州的商人会做生意,扬州的贸易产业较多,《扬州画舫录》中就有记载,商女常常跟随船只演奏,这使得扬州的古筝艺术也有了一定的宣传与交流,至明清时期,扬州的古筝文化都在不断地创新发展,特别是扬州文人官员与扬州盐商对扬州的繁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扬州文化艺术的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扬州当时已经是中国东南地区一大经济、文化中心,戏曲文化也是十分著名,明清时期的皇帝们都会下江南,扬州的官员们邀请各地的戏班给皇帝演出,著名的四大徽班中的“三庆班”曾来到扬州给乾隆皇帝演出可谓规模盛大。[1]

不仅仅是古筝的工艺技术发展,扬州作为历史名城,很多民族乐器如笛、萧的制作都有着很好的发展。扬州有着不少文化遗产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除古筝外,还有淮扬菜系、广陵派、扬州评话等等。

四、扬州古筝非遗文化发展展望

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其中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这16个字的方针,近年来,我国对于音乐文化资源方面的保护做了不少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对于扬州古筝文化,市、省政府也做了一些宣传、活动、发案。

扬州古筝的知晓度广,如何更好地实现扬州古筝文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笔者认为首先是关于对古筝制琴人才的培养,对于扬州古筝制作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制琴手工艺人的传承没有得到很好的“接力”,当地的高校可以开设关于扬州琴筝制作的相关专业,对这项宝贵的技艺进行系统的教学,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重视对学生人文底蕴的教育,培养有物质文化、文化精品意识的内容创意人才,充分发挥扬州大学等地方高校的文化辐射作用,主动地服务扬州地方和社会的建设,服务于扬州古筝等非遗文化。有了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和文化创意型人才,在扬州的古筝非遗文化、文化产业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呼应市场对人才的渴望,不断创新进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另外在扬州也可以建设古筝名家大师的场馆、纪念馆,这不仅会具体的让人们直观得参观感受了解艺术家,也能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实现文化效力的释放。这些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扬州古筝”成为古城扬州的一个标签印记、一块“金字招牌”、一个文化品牌,带动扬州地区的经济发展。[2]

五、结束语

不论是“家有女先教曲,扬州古筝甲天下”还是刘禹锡笔下的“清筝促桂十三弦,扬州市里商人女”,都是在诉說着悠悠历史下的扬州古筝,扬州古筝及其事业的形成,是历史传统文化的沉淀,以及艺术传统发展的自然结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古筝还在不断创新,充满生机,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妍.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比较研究[J].艺术教育,2012(11):90+101.

[2]胡惠林,王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生产性保护”转向“生活性保护”[J].艺术百家,2013,29(04):19-25.

猜你喜欢

古筝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
是“上扬州”还是“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