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写意性

2020-10-09张廷青

艺术大观 2020年3期
关键词:当代

张廷青

摘 要:中国人物画从表现形式和造型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形式,工笔人物画从所用材料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重彩人物画和淡彩人物画。重彩画以矿物色为主,色彩厚重、绚烂,淡彩画以植物色为主,色彩淡雅、清新。 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根植于中国传统绘画,继承了传统重彩人物画的厚重又有传统水墨画的写意性。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从形式、结构、造型、语言、色彩等方面都有“写意”的表现。

关键词:工笔重彩人物画;当代;写意性

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3-00-02

当代中国人物画从表现形式和造型手法的不同区分,可以分为工笔人物画和写意人物画两种形式,工笔人物画从所用材料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工笔重彩人物画和工笔淡彩人物画。工笔重彩人物画在中国画发展史中有极为辉煌的篇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南朝·梁萧绎的《职贡图》、北齐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以及目前发现的大量魏晋墓室壁画说明人物画理论、技法已经相当成熟。隋、唐、五代时期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达到了最高峰,例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及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佛教题材的壁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至今无法超越的经典。宋以后由于社会、历史、文化审美等原因,人们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意境,水墨意笔画成为绘画的主流,工笔重彩人物画逐渐被边缘化,一些技法逐渐流失。 元、明、清三代工笔人物画没有了唐、五代时期宏大、辉煌的景象,但也出现了不少名家高手,并创作了一些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例如李嵩的《货郎图》、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唐寅的《王蜀宫妓图》、陈洪绶的《笙庵簪花图》等。元、明、清三代以水墨意笔画为绘画主流,工笔重彩画属于末流很少被人们重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徐悲鸿提出现实主义绘画思想,工笔人物画又被画家重视,并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天,随着经济的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工笔重彩人物画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中国古代人物画无论是工笔重彩人物画还是水墨写意画都具有“写意性”这一特征。工笔画和写意画最初的起源形态都具有写意性这一点我们从马王堆出土的《人物御龙图》可以看出。工笔画是以精细的笔法,精致的设色,从物态传递人情,将画家情感融于自然的细笔写意;写意画是以抑扬顿挫的运笔,酣畅淋漓的水墨,将画家的情感寄托于笔端呈现于纸面激情挥洒的粗笔写意。写意性是中国画最具特色的语言,它是中国艺术精神得以表现的美学传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特质表现,是不同于西方美学体系的另一种美学体系。如果我们以西方绘画的理念去评判中国画的写意性是行不通的。中国画的写意性包括意象的经营、形象的塑造、绘画语言的表达、色彩的搭配等。工笔画形象刻画精细深入,写意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工笔画重形,写意画重神。在我看来其实不然,工笔画的形和写意画的神不能单独拿出来评说,写意画的神是在具体的形中体现,神不能脱离形而单独存在,工笔画若是只追求形似,没有了神似则工笔画就没有了气韵。所以形是神的载体,没有了神的形不能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情趣。齐白石讲“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正是中国画写意性的诠释。[1]

笔者认为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继承传统工笔画技法,从中寻找突破口,将传统的工笔人物画绘画程序运用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生和创作中;第二种是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吸收民间艺术和石窟壁画的形式、技法以及西方绘画的构成、色彩等,以传统为本,兼容并蓄,以此来丰富中国画的内涵;第三种是吸收现代日本画的表现方法,从绘画的材料突破(也是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在人物画创作中注重色彩的丰富性,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给工笔重彩人物画带来了又一种发展可能性。但是,当代工笔人物画无论用哪种表现形式表现,都离不开中国画的“写意性”这一特点。下面我从立意构图、人物造型、绘画技法、色彩运用四方面来阐述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写意性。

一、立意构图的写意性

立意和构图是工笔人物画创作首先要完成的部分,也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好的立意和构图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主题。以张导曦《海望》为例,《海望》表现的是 惠安女性期待家中男人打渔归来的场景。惠安地区的渔民家庭分工明确,男人负责出海打鱼,女人操持家里的事务。男人出海打鱼往往需要半个月以上时间,在海上会遇到暴雨、海啸等危险,当遇到暴雨、海啸等灾害时很可能会船翻人亡。留守在家的女人们替他们担忧,盼望自己的亲人早日平安归来。画家抓住了惠安女盼望自己亲人出海打渔有收获并能平安归来这一心理来立意。画面人物有微笑的,有回头瞭望的,有思考的,有担忧的,反映出女人们既满怀希望又担心的复杂心情。人物身后的渔船点明了主题:他们是在等待打渔归来的人。画面最上方隐约表现的鱼一语双关:盼望亲人满载而归;鱼在传统寓意里象征着男人和财富 ,也赞美了劳动人民通过劳动希望过上富裕的生活。《海望》用意象的立意表现了劳动人民通过劳动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期望。

二、造型的写意性表现

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是具有写意性的。古代道释人物夸张诡异的造型在现实人物中看来是不符合人体结构的,但是从绘画的角度來看,这些人物的形象都是画家理想化的或者说是“写意”的表达是非常生动又和谐的。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造型受西方素描造型的影响,是通过人物写生或者参考照片得来。写生是工笔人物画学习和创作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工笔人物画的写生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画家认为工笔画要画的很细腻,要跟真人很像,我认为一味地追求画的像,而没有抓住人物内在的精气神,这样的作品缺乏艺术家的真实情感是很难打动观者的。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是意象的而非写实性的,当代画家面对一个模特或者某类人群时我们应该找到我们“意象”的造型。这是每一个艺术家需要研究的问题。[2]

三、技法的意向表达

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绘画技法已经非常丰富,西方绘画的传入使得工笔人物画借鉴吸收了很多新的绘画语言并很好地与中国画的“写意性”的表达相结合。例如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底色制作借鉴油画的做底方法用颜料反复叠加、冲撞使画面达到丰富、厚重的色彩效果,这与传统工笔画勾线平涂稍加渲染的方法区别很大。当代工笔重彩画底色变化丰富、厚重又能更轻松的烘托画面意境,更能对主题进行意象的表达。画家唐勇力受传统壁画斑驳脱落的启发,形成了一种新的面貌,以其创作的《敦煌之梦系列》为例,他的创作借鉴了敦煌壁画斑驳脱落的现状,在创作中用其独特的方法使得画面达到厚重、斑驳的效果。这种技法的使用使画面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3]

四、色彩的写意性表现

中国画的色彩是写意的,六朝谢赫“随类赋彩”和宗炳的“以色貌色”概括了中国画色彩的美学原则。我们在理解“随类赋彩”和“以色貌色”时不能仅仅按照人物的固有色来运用颜色。中国画意象的色彩不同于西方的固有色、条件色等,是随材料和画家心思与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可以根据画家的情感变化而变化。以李峰的作品《愔愔版纳》为例,作品表现的是西双版纳傣族少女。画面以蓝黑色为主色调,中间穿插黄色芭蕉叶来平衡画面色彩。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盛,种类繁多,给人的印象就是静谧又充满生机,画家选择用蓝黑色调表现,很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印象中的西双版纳。画面的人物形象温婉娴雅。人物色彩处理方面也用运了写意的表达,前方坐着的女人穿橘红色的上衣和白色的裙子,呼应芭蕉叶的暖色形成一个S形的色带,和后面的蓝黑色背景形成对比。后方站立的女人白色的上衣呼应前方女人的白裙子,黑色的裙子和背景相融,红色的腰带和上衣暖色的花纹打破了色彩的板滞。右后方的女人随着画面背景颜色的变化肤色和衣服处理成蓝色调,突出了前面两个主要人物。整幅画面色彩变化丰富,在一个大色调的前提下冷暖色相互交错,既矛盾又统一。画家在创作时用适合自己个性、情感和表现对象的色彩,体现了工笔重彩人物画意象的色彩表现。如果说西方人物画用色是画家追求客观人物视觉真实的话,中国人物画色彩则更多是画家对所画人物主观感受的理想表现。我们应当从中国画写意性色彩体系中发掘规律,更好地运用到工笔人物画创作中。[4]

“写意性”是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灵魂,也是中国画的灵魂。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要继承中国画“写意”的表达方式,在创作中积极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以促进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勇力.当代中国画艺术论著厚德载物[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

[2]宮建华著.工笔重彩人物画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3]刘源著.中国画色彩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张昕等著.中国美术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当代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论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三个转向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2015年《当代》读者调查启事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二站冠军揭晓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一站读者来信选登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当代》长篇小说论坛“2015年度论坛”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