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险直播乱象丛生

2020-10-09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限时保险产品主播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线上营销逐渐成为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抢滩”保险直播行业。

目前来看,保险直播营销水准参差不齐。一些不具备专业素养的主播在短视频直播平台开设账号,包装成“保险专家”“理财专家”来指导消费者购买保险。比如,有的会告诉消费者“这样购买不对”,指出消费者购买的保险产品存在缺陷,劝导消费者退保购买其他保险产品,隐瞒退保带来损失的情况。

某保险公司代理人表示:“此前,我们有同事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宣传产品,后来被公司叫停。”

有的直播人员虽然是业内人士,却故意贬低或诋毁其他保险公司或产品,“互相伤害”的现象在保险行业并不罕见,为此监管部门多次发声。

即便直播主体是机构而非个人,也不一定靠谱。一些科技公司、咨询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等业外机构在未取得保险中介从业资格的情况下,开设短视频直播平台账号进行直播营销。

例如,有主播在直播时建议消费者向其进行付费咨询,一对一地定制个性化保险方案,套餐价格在9.9元、19.9元、68元不等,有的甚至达上千元。

一时间,似乎人人都是“保险大咖”,消费者不知到底该听谁的建议。

不仅如此,以往的一些“花式宣传”又在保险直播营销中重现。许多直播、短视频中只提到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分红收益等好的一面,除外责任、健康告知、分红收益的不确定等却故意不告知消費者;在直播中宣传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或限时销售,如使用“秒杀”“全国疯抢”“限时限量”等用语诱导消费者进行冲动消费;部分视频因为时长限制删掉一些关键信息,仅用“首月2元,最高600万元医疗保障”等信息大搞噱头宣传,故意隐瞒保费逐月递增的事实和产品销售范围限制;很多主播故意曲解政策或产品条款,如宣称“过往病史不用申报”“得了病也能买”“什么都能保”等,给消费者理赔埋下隐患等。

还有一些违规操作令人“应接不暇”。很多直播存在违规承诺收益的问题,比如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银行理财产品的区别,发布“保本保息”“保本高收益”“复利滚存”等不实信息;不少主播以打折、送红包、抽奖等方式给予消费者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借助热点事件炒作进行不当营销等。(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9.5李致鸿/文)

猜你喜欢

限时保险产品主播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保监会:险企不得开发承保投机风险产品
找茬儿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瓷砖识别
趣味阅读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