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经》哲学观对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价值研究

2020-10-09官岳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5期
关键词:价值研究易经生态文明

【摘  要】随着全球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开放化,文化多样化加深,世界各国越来越表现出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愈显突出,居于地球村的人们正面临着诸多问题。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提到:“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人类要应对共同挑战,迎接美好的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明力量的支持。拥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和文明。

【关键词】哲学观点;生态文明;价值研究

引言

《易经》是华夏文化源头,迄今是我国一部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奉为“五经之首”,其思想博大精深。其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伦理道德理念,曾经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本文着重阐述《易经》古代著作蕴藏的哲学思想,旨在对当今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实用价值和启示。

1.《易经》的整体观

《易经·系辞》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易经》从宇宙天道变化与人们生活、生产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观察世间一切事物,体现了《易经》的整体观方法论。

2.《易经》的和谐观

《易经》六十四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乾坤阴阳交媾而衍生出其它六卦,进而生成六十四卦,体现了“刚柔相推,变在其中”,也体现了“生生之谓易”生态和谐思想。易卦包含三才之道,即天地人的“天人合一”生态和谐思想。从生态系统而言,生态大系统由天地人三大子系统组成,其中,天,天道:由大气圈、太阳系、星际空间组成;人,人道:包括人际圈中的万事万物,男人、女人、父母子女,君臣,商贾等及社会生产关系;地,地道:山峦,河流海洋,地下水资源、矿产、耕地、草场、动植物等。天地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系统,一切生物构成生物系统,存在于这个大环境系统中。环境系统与生物系统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整体平衡关系。

3.《易经》的道德观

《易经》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以生为道。尊重天地间的一切生命,是最高自然和伦理法则。《易经》认为人类作为“仁者”,应当以保护大自然为己任。阐述“生生之谓易”, “天命之谓性”,《易经·大象传》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思想,其实质就是提倡尊重一切生命,兼爱宇宙万物,承认一切生命至上的价值观,维护自然界整个生態系统的平衡状态。施韦兹在《敬畏生命》书中,把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换言之,《易经》的天人合一思想正是以生态平衡为主导思想,也是对天道与人道内在统一思想的表述,而人类唯有遵循自然界的“生生”法则,才能使宇宙万物生生不息,人类才能繁衍不息。正如《易经·系辞》所言:“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说明天道与人道的合一性、内在统一关联和一致性。

4.《易经》“尚中”思想

《易经》的尚中思想表达了人的行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规律相一致,尚中思想影响了中国诸子百家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历史,正如《易经.彖传》言:“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易经.文言》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些表明人类行动要知度,守时,不做过头之事,根据实际条件变化,时刻保持自强、警惕,做到中正,要与自然规律吻合,与自然之道和谐。《易经》通过卦爻来揭示自然规律变化,告诫人们要随时而行,随时而变以达到“中正”态势。“中正”是天道的自我显现,如何到达这个境界?必须“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易经.系辞传.下》),即阴阳交合达到融和,整合为共同体,以相爱,仁爱为基础,人类对环境的仁爱,厚德载物博大包容的精神,正是体现和谐境界,其实质是守“中正”或“中”的行为表现。天道守中的规则是“损有余,补不足”。正如《损》卦《彖》言:“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谐行。”告诫人类要懂得不违反自然,绝非妄为,杜绝违反自然的违背规律的人为因素。告诫人们克服知识理性引起的狂妄自大,顺应自然法则,节制欲望,以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如《易经·节卦·彖传》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要采取节制的态度,克制无穷占有欲和无穷索取欲,其目的是保持中正适度,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自然界的变化也是遵照节制的规律,一年有四时变化,就是节制的表现,没有静止不变的一个季节永恒停止在一年。因此只有制定有效地利用、保护和发展自然资源的制度,才能真正做到爱护人类,维持人类的正常持续生活和延续。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之间保持物质动态平衡,人类才能健康生存,人类污染环境就会破坏两者之间的平衡,导致人类生存空间的不安全性,危害生命,就会影响人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环境好,人类才能健康。若想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中正状态,人类只有在认识和遵循天道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与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这就是《易经》中正思想的出发点与宗旨。

简言之,《易经》的“中正”思想是体现人道与天道规律和谐发展的太极思想的最高认识,是古人经过千万年的实践生产生活与观察而得出的极具预见性的真理。坚守“中正”就是尊重大自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自身的爱护和生命的延续。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易经》的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易经》是以人为中心,论述人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最基本的世界观,是从天地人三才之道阐发“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的哲学,它在以往人类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对人类与自然的位置与价值的有真知灼见的总结,对人、社会与人类生存环境发展的内在关系的阐述,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正确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健康持续发展的指南。《易经》倡导的天地人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今解决人类生存危机,合理解决能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创造人类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生态社会文明世界,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伟平.《中国文化可以向世界贡献什么?》.广西人民出版社.2019.

[2]习近平.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25日 02 版)

[3]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2019-05-15 20:10 来源: 新华社

[4] 刘静暖, 杨扬, 孙媛媛. 易经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102-105页.

作者简介:官岳(1966.10-),哲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易学传统文化,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价值研究易经生态文明
我所认识的《易经》
易经哲学思想系统论及其网络性新探
关于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浅谈古典文学与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易经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