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生态农业特色旅游发展研究

2020-10-09曹君仪陈露孔维斯陈小玲梁丽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特色旅游民族地区生态农业

曹君仪 陈露 孔维斯 陈小玲 梁丽燕

摘要:在当今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民族地区农业特色旅游发展态势良好。以民族地区的生态农业特色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助力下,农业特色旅游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与瓶颈难点,以及应对基于精准扶贫下的民族地区农业特色旅游应对措施分析。创新完善精准扶贫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及协调联动发展,推动以生态农业特色旅游为主加快民族地区的脱贫速率,倡导农业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成果资源共享。

关键词:精准扶贫;民族地区;生态农业;特色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明确了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战略目标,而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逐渐构成了支撑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实现产业科学发展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生态农业等特色旅游,实现农业+旅游的协同推进,不仅可以解决农村产业的科学持续发展,而且也是提高民族地区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快速实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契机。

1民族地区生态农业特色旅游发展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1.1实现加速脱贫攻坚

民族地区农业特色旅游产业是否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影响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是否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要达到全面胜利,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个人,其中的挑战和任务依然艰巨,要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在临近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实现全面脱贫,就要着重加速民族地区生态农业的特色发展,并且在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民族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环境资源配置,可以将农业特色旅游经济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良好的环境资源配置与特色旅游产业相结合,是保证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必要环节。农业特色旅游产业成为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路径。

1.2促进特色经济发展

生态农业特色旅游的发展可以形成人员从城市向民族地区活跃性流动,改变和增强物流及资金流流向,带动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境保护、修建景观、推动特色产品销售、提高生活服務等,实现高效的效益增收,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全方位快速发展。在民族地区农业特色旅游发展基于精准扶贫的背景下,脱贫人口还在持续不断上升,同时,也形成了劳动力返乡创业热潮,可以解决由于缺乏劳动力而停滞的产业经济效益增收问题。生态农业特色旅游业本身是一个低投入,收益快,可复制性高的产业,其农业养殖户与旅游联动产业、如餐饮、民宿等产业融为一体,形成产业链资源配置最优化。

1.3利于完善产业调整

生态农业特色旅游的发展不拘泥于单一的产业,可以构建一个综合的产业链闭环并形成经济的持续发展。特色的旅游开发产业属于主导产业,可以促进与旅游业相关的多个产业一起配套发展,第三产业本身聚集性小,态势偏弱,但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特色旅游发展推动下,可以达到经济稳步增长,产业结构由低层向中层次再向高层次突破,可以带动当地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扩展多种商业活动,从而可以实现产业调整。

2民族地区生态农业特色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

2.1丰富的资源优势

民族地区的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多样性,随着人们对多样性粮食的大量需求,民族地区的农业行为开始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发挥民族地区自身的农业优势,这需要充分认识到该地区的农业资源,并进行积极开发。民族地区的农业种植一般都具有物种多样、分布广泛、稀有珍贵等特点,而且经济附加值大,社会需求多。

2.2独特的产品优势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对自己所用、所看、所有的产品有了不同的要求。相当大一部分人群选择有特色、绿色又无公害的有机产品,这给民族地区研发和销售当地特色产品带来了市场需求动力。特色的产品能够激发市场潜在的爆发力。如广西的油茶、金花茶、蔗糖等特色产品,就因为质优价廉,产品系列多样化,实现了国内畅销而又远销海外的发展势头。

2.3多样的旅游资源

民族地区开发相对滞后于时代,所以其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保持着原生态的特点,而极具特色的民族习惯和人文气息也越来越吸引前来观光的旅游者。另外,我国的民族地区很多还是革命老师,又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元素,因而诞生了一大批红色旅游地。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极为珍贵,是贯穿中国现代革命史的重要资源,能将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3民族地区生态农业特色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特色旅游发展固然存在较多优势,但是目前,它的开发也遇到了不可避免的矛盾,而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农业特色旅游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3.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国内外游客对民族地区生态农业特色旅游是非常感兴趣的,但由于这些旅客大多是远居在城市,所以选择去交通相对偏远的民族地区旅游,都会考虑到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等因素。因为把很多时间消耗在路途中,会产生"旅途长游玩短"的现象, 从而导致客源流失,影响该地区民族西部地区传统农业文化特色旅游的健康发展。

3.2生态旅游缺少规划

少数民族地区对农业特色旅游的开发意识不强,而政府目前缺少对农业特色旅游开发的统一管理规划和扶持,造成了开发的盲目性、民族特色并不突出。很多民族地区具有农业特色的旅游景区由于地势和分布等原因,造成了景点过于分散的状况,因此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

3.3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民族地区农业特色旅游的开发中,很多新发现的旅游资源由于开发时间短,资金投入不足,因此难以建设较为良好的旅游设施,再加上具备农业旅游开发所在的地区本就基础较薄弱,资金短缺,而现有政策很难吸收长期投资资金。

3.4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没有很好协调

景区内为满足游客需求而建设的基础设施也会破坏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尽管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开发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的保留其原始风貌,但若在管理维护方面稍不注意,就可能会造成景区的水体污染等现象,对景区的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4民族地区生态农业特色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对于民族地区来说仅仅依靠生态农业发展是不够的,发展特色旅游业对于民族地区发展来说是加快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

4.1强化特色产业培育

由于民族地区财政困难和商业引进困难,高级产品规划和策划还不够,旅游资源开发还处于比较原始初级的状态,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民族地区的旅游特色,特没有能够很好的突出特色旅游的有点和独特性,旅游项目形式过于单一,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不足,旅游项目和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因此没有带动游客的消费。因此必须合理且最有效的利用好民族地区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发扬优势,完善不足,形成特色旅游业。因此,要加强特色产业的培育,促进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4.2完善政府帮扶体系

资金支持对于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是十分关键的,政府应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支持,无论是通过专项拨款还是低息免息贷款的方式,都是对民族地区特色旅游業最有效的支持。同时在中央下发的帮扶政策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应该积极落实好帮扶体系,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帮扶体系。而民族地区文化旅游部门应该积极进行策划,全面规划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通过深入调研,合理规划,科学布局,设计开发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形成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产业。

4.3加强规划推动发展

“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农村中大批新兴产业开始涌现,除了生态农业以外,旅游业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 ,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应该利用好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项政策,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服务体系,重视服务质量,增强游客体验感。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民族地区要善于挖掘当地特色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民族特色,与其他当地优势相结合,从而吸引更多游客。

4.4加大宣传拓宽市场

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当地的旅游部门在民族地区特色旅游的宣传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权威部门的宣传效果更佳,因此政府部门和旅游文化部门要加大宣传。在进行民族地区的旅游宣传时,要注意联系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旅游资源,要不断创新追赶现代潮流,开发出独具特色且有意义的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容,突出民族地区的独特性和综合性。除了宣传当地的旅游景区和特色旅游项目之外,还应花费一定的人力 、物力、财力, 集中进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形象的宣传,拓宽线上线下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加旅游品牌影响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财经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生态农业特色旅游研究——以广西防城港金花茶种植基地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1911548074)。

参考文献

[1]罗为.精准扶贫政策在四川省彝汉杂居区的实践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8.

[2]田永胜,张淑红.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精准扶贫[N].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0-31.

[3]华定存.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于对策[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16(02).

[4]李斯琴.广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问题分析[J].经济社会与发展,2014(04).

猜你喜欢

特色旅游民族地区生态农业
创意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磐安县维新乡溪下路村为例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2016上海特色旅游食品新入选名单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