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织岭南舞蹈文化的培育摇篮

2020-10-09吴淑丹

艺术评鉴 2020年16期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传承校园

吴淑丹

摘要: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是当前高校意识到的重要问题,更是我们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岭南舞蹈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舞蹈专业建设需要深入思考与探索对于岭南舞蹈的传承与创新,目的不仅是对某学科某专业的建设改革,更是让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让校园成为文化培育的摇篮,为国家培养民族振兴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岭南舞蹈文化  校园  高校舞蹈教学  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6-0132-03

一、岭南舞蹈文化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提及“岭南文化”首先让大家关注到的还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一是历史上所讲的五岭之南;二是当今所指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五地,在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它就开始不断地吸收中原文化与海外文化的精华,并逐渐成长为一种“贯通南北”“折衷中西”“融合古今”极具个性的地域文化。而岭南舞蹈文化正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同样具备了与岭南文化整体特性和特点共通之处。正因岭南既地处五岭之南被五岭“保护”的独特地理位置,又处于大陆的最南端,面对辽阔的海域,可以最早最快的接收到外来文化,所以这是一个文化撞击与融合之地,更是“传统”与“创新”相互滋养之地,这就奠定了岭南舞蹈文化绚丽多姿的根源。

看“传统”,仅从岭南地区丰富的非遗舞蹈资源来分析,就能看到我们岭南舞蹈的“传统”有着极为丰厚的积淀,此文仅以广东为例,据2018年的数据统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就有9个,包括狮舞、龙舞、瑶族长鼓舞、英歌、禾楼舞、跳花棚等,列入省级非遗的传统舞蹈项目更有70个之多。看“创新”,以广东为例,从作品创作来看,近年来不论是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已举办的六届“岭南舞蹈大赛”“广东省少儿舞蹈大赛”,还是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大学生舞蹈比赛”等大型舞蹈赛事都为岭南舞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中能看到有越来越多具有岭南民间舞蹈风格特色或是岭南地方文化题材的舞蹈作品走上舞台,更有不少优秀的舞蹈作品在“荷花杯”“文华奖”“桃李杯”等国家级的赛事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例如广州市歌舞团历时五年创作的舞剧《醒·狮》,这部集广东民间舞蹈、民俗风情等非遗于一身的作品,在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同时,又不失在艺术的创新中寻求突破,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量优秀舞蹈作品的不断涌现,正是因为有着丰富“传统”文化的滋养,这种有“根”的创新是岭南舞蹈人对岭南舞蹈文化的思考,对岭南舞蹈文化的致敬。因此岭南舞蹈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就具备了“守传统”与“出创新”的特点,“守护传统文化,创新时代精神”。

二、校园是培育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重要摇篮

当今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全球文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趋同现象,所以新时代的青少年在这种全球化的语境下生活,对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认识了解和重视程度已被一定程度的淡化或磨蚀。校园对于学生来说不应该仅仅是知识传授之地,而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培育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传承发展的摇篮。当前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是高校意识到的重要问题,更是我们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当大学生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从内心上、内涵上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了文化素质修养,当新时代的主人翁内心具备了这股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更基本、更沉稳、更持久的力量”,那才能成为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基石。

岭南文化是非常有特色的地域性文化,那我们在广东的高校校园里更应该重视这种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特别在我们艺术类的高职院校,更可以从岭南美术、岭南音乐、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等出发点来开展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具有岭南特色的画展、音乐会、舞蹈专场、传统节日活动体验、传统民俗体验等等。要拓展传统艺术传承的影响力不仅仅靠传承人的传播,也不是单一艺术门类的学习者的“小众文化”,而是所有的文化艺术都是相融相通的,更是属于人民的,所以校园既是艺术教育的摇篮,也是文化培育的摇篮,我们应该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当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中华民族有如此丰厚积淀且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是祖祖辈辈的智慧结晶,更是我们世代相传的“根”。

三、岭南舞蹈文化在广东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一)岭南舞蹈进入高职舞蹈教学的必要性及目前的开展情况

全球文化趋同化对传统文化冲击下,传统舞蹈的传承上也必须面对不少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一面是许多民族民间艺术属独门绝技,往往因人而存,随着传承人的相继离世,人亡艺绝;而另外一些民族民间技艺由于缺乏市场需求,没有经济价值而停业,不仅传承人生活困难,亦找不到后续人传承。全省传统舞蹈共有四百多种,但其中有两百多种处于濒危状态;还有另一面问题是目前广东舞蹈类中职的招生数量相对减少,艺考生生源大部分来自普通高中生,而普高生的普遍基础就是仅用一年甚至是半年时间,短期强化舞蹈技术方面的能力参加艺考,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舞蹈文化的认知可能就相对了解接触得就更少了,所以看到此时此刻的传统文化存在现状,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只是是学校文化素养课的培养任务,也是我们高校舞蹈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必须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广东省各大开设相关舞蹈专业的高校也逐步重视起对岭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在高校中的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是较早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的,早在还是广东舞蹈学校之时就已多次组织采风和邀请老艺人来进行教学,目前教师团队已整理编写了多门岭南民间舞的课堂教材并试行纳入其教学体系,该校也积极致力于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岭南舞蹈风格作品,在广东省内有较好的影响力;还有华南师范大学近几年来开展的“非遗”舞蹈进校园的项目也加强了岭南舞蹈、岭南文化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在推动了岭南舞蹈研究的同时,也扩大了广东舞蹈乃至岭南舞蹈在全国的影响力;还有星海音乐学院《风从岭南来》的岭南舞蹈专场和论文集的出版对岭南舞蹈的发展从高校出发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有着丰富的民俗研究经验的广东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杨明敬先生曾说过,“现在文化发展遵循的原则是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保留传统的同时,要大胆创新”“我们要平衡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运用现代教育资源,将岭南舞蹈体系化、规范化、现代化”。

(二)如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传承岭南舞蹈文化

岭南舞蹈文化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要进行“传承”的推动工作,那就需要将“传承”的工作推进成常态化、常规化。在传承的内容上这里主要想谈的是关于岭南民间舞蹈的传承,而这个传承的思路可能需要同根开花的两种做法一起来进行。

一种做法是一部分民间舞蹈可以直接把当地“本土化”的展现形式和“传承人”的原有舞蹈方式和内容传承下来,尽可能恢复展示最接近“原生态”的状态,例如近几年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大美不言”系列晚会的做法,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又不失舞台展示效果,竭尽全力地抢救、再现那些即将流失殆尽的民俗文化遗珍。这一类型的做法不仅仅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体会传承与舞台实践很好的融合,在延续传承的力量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将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播,可以与世界对话,让世界各国也一同感受分享我们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另一种做法是将岭南民间舞纳入我们的常规化教学当中,并逐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建设,可以借鉴《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里那些已经非常成熟的教材体系进行建设。比如在进行深入采风和与传承人的学习后,对部分风格典型且舞蹈语汇相对丰富的原生态岭南民间舞蹈进行风格分析和素材提炼,如瑶族长鼓、潮汕英歌、潮汕钱鼓、客家杯花等民间舞,逐步形成能作为当今职业民间舞教育可一直延续传承且具有一定舞蹈训练价值的教学内容乃至体系,就如我们高校舞蹈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设置主体内容以汉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傣族舞蹈为主干教材,这些主干教材的形成是来自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舞蹈高等院校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的老专家和教师们,在这几十年来对该学科的教学研究重要成果,对于职业化舞者、舞蹈教育工作者以及舞蹈艺术工作者的培养来说,既是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更是非常具有训练价值、教学研究价值的教学体系。但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在各地的舞蹈表演专业建设过程中,突出体现地区化特色的教学也是非常需要重视的,不论是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区域文化经济的发展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我们在民间舞课程、赏析课程、舞蹈发展史课程等其他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掌握一定的岭南文化与舞蹈风格、元素、表现形式等,那我们就可以在《舞蹈编创》《组合编排》《剧目排练》《专业实践》等这一类的课程中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就可以很好的將岭南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

将岭南民间舞蹈逐步建设起较为完善的教材或教学体系不是短时间仓促应付的任务,除了仔细甚至需要组织团队或各校研讨协作完成好的重要课题,虽然不容易,但我们必须去启动和重视,包括实地采风、跟民间舞蹈传承人学习、跟已经建设地区性特色民间舞教材和体系的学校调研学习,还有跟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的专家们请教等等,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儿,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更要把工作做细做实。

(三)如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发挥岭南舞蹈的创新性

岭南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开放型”文化,首先突出在一个“新”字,另在“中”“外”“古”“今”四个因素中,“今”是很重要的。所谓“今”,就是适应时代需要,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色,成为时代文化的先行者。失去“今”,或者是忽视“今”这个要素,岭南文化就没有了创新的原动力,“新”字就无从谈起。高校舞蹈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创新性工作就是舞蹈作品的编创,近年来高校创作的舞蹈作品除了反映当下校园文化精神,有很大一部分作品也越来越重视地域化特色的体现。在凸显地域性特色的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要做有“根”的创作,这个“根”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传承基础,由传统文化的积淀出发,要在本土寻,在文化中寻,而不是在其他已创作的作品简单的模仿感受,那再创作出来的东西可能最后也就算是披了层看似地域特色的“皮”;第二除了民间文化,反映当下岭南人的时代精神,中国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也可以去思考的创作方向;第三大胆的进行思想碰撞,高校的教学不能仅限于单一的老师编学生跳的做法,而是要让学生也参与创作的其中,带动发挥学生主动创新的能动性,而这其中的过程也就唤醒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播、传承;最后就是拓宽创作视野,创作作品与舞台实践也是紧密相扣的。舞蹈教学不仅需要思考课堂里的本学科研究,当作品能走上舞台,我们就已经延展到与其他艺术门类做了很好的对接与融合,比如音乐、服装、道具背景、灯光的设计与运用、剧本等等,可以学习接触到这些艺术在岭南文化中的发展与创新,视野的宽度从某方面也决定了创新的高度。

四、结语

关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可能就像历史的发展一样是生生不息的话题,也是社会不断发展中人文思想的发展脉络。我们是把岭南舞蹈文化融入在原传统教学体系的各门课程中,还是专门开设一门岭南舞蹈课程从理论、课堂、实践都结合到一起等等教学问题,都需要我们在研究岭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中去探索答案,答案不是最重要的结果,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是在编织这个文化培育摇篮,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是建立文化繁衍繁荣的的最好途径,如果有一天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把学习传承地方舞蹈文化,就像当地人要会说方言一样地自然传习,那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才能更好地看清创新的意义与方向。

参考文献:

[1]曾大兴.岭南文化的真相:岭南文化与文学地理之考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曾华美.试论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1).

猜你喜欢

高校舞蹈教学传承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论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做心灵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