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写作”让学生写作更加精彩

2020-10-09方爱玲

甘肃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微写作网络兴趣

方爱玲

【关键词】 “微写作”;兴趣;网络;“微话题”;“微作品”

【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121—01

曾有专家说过,对于初中生而言,“微写作”是中考的“轻骑兵”,而关键就是师生如何去演绎“轻”的精彩,如何把“轻”实践成沉甸甸的“重”。对此,语文教师需要反思,因为“微写作”不等于小作文,它有继承也有创新。如何把传统中的“对联创作”“新闻写作”“拓展”“仿写”“片段创作”“小作文练笔”等巩固好,又如何将“微博写作”、网络呈现和多媒体互动评价等蕴含现代化元素的创新工作做扎实,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聚焦兴趣,唤醒“微话题”

新高考和部编本语文教材背景下,我们必须正视初中作文过分拘泥于规矩、过分讲究字数、过分“钻圈圈”的现状,重新构建一种更为开放、更为自由、更为快乐的作文场域。“微写作”的介入正是源于这一理由,唤醒“微话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微写作”话题的确定、课前演讲、每日新闻、微作品交流会、创办微作品刊物等等。

“微写作”话题的确定一定要以生为本,千万别以成人所谓的“勤奋努力”等特别“高大上”的话题去拘囿学生、限制学生。“微话题”的切入点应该小一点,应该生活化,与曲径幽深的琐碎生活相挂钩,真正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聚焦其心智。比如,“希望我的私密空间大人不要偷窥”等。

可以通过每日课初五分钟的演讲来确定“微话题”:励志类也罢,抒情类也罢,故事类也罢,点评类也罢,仅仅五分钟,这样的“短”不就是“微写作”的极好素材吗?可以通过每日新闻的关注确定“微话题”。可以创办微作品刊物,将学生的优秀微作品变成散发着墨香味的文字,以此激发孩子们浓浓的“微写作”的兴趣……教师应是“微话题”的发起者和更新者。

二、借助网络,实施“微写作”

无疑,微写作的渠道多种多样,如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生活实践中、自媒体社交等平台中实施“微写作”。以下仅仅论述自媒体平台等实施“微写作”的情况。“微写作”因为“短小精悍”,所以可以与“微博”等联系起来,构建一个更加即时化、精致化和高效化的创作路径。

例如,笔者引领学生进行基于微博进行“微写作”:注册一个微博账号,并掌握浏览、发布、即时共享等基本的流程及操作方法。与此同时,我们建立了一个班级共同的微博群,便于学生进行随时上传、浏览、评论和互动。之后,让学生先在纸张上手绘插图,进行“我手写我心”,进而通过键盘敲击到电脑,发布在微博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通过自媒体进行写作,第一时间完成与网络的对接与上传。

无论是纸质写作,还是自媒体即时写作,教师都应该引领学生在素材的“短而精”上使力,在“写真话、诉真情、表真意”上加劲,在“品性纯化”上落实。这不仅仅是新高考的需要,也是语文教材理念落地生根的体现。作为教师,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实现言语生命的多姿多彩,激活学生最本真的人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学生的潜能,实现真实灵动、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和写作。

三、互动互评,呈现“微作品”

好的“微作品”出炉了,如何呈现、交流和评价呢?无疑,过去那种学生写,教师改的单一模式该变一变了。我们的做法是:“微作品”交流会与学习园地发布相结合,教师总评与生生互评相结合,线下书面评价与线上网络互动相结合,教师总评以“正向多元”为主。因为“微作品”并不是真正完整的“大作文”,它短小、随意性强、灵活多变、受众面广、极具个性,因而教师的评价应柔和、正向和多元。比如,“你的微作品才短短180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精妙的写作艺术。”

学生互评以“自由率真”为主。上文提到“微作品”不仅仅存在于纸质中,更上传到微博等公共网络平台中,这为学生的互动互评提供了方便。只要学生愿意,就可以从多个窗口和路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复认为有意义的话题。

家长点评以“委婉关注”为主。的确,有些微作品恰恰可能“刺伤”家长,有些真话可能恰恰让家长下不了台,但家长一定要冷静,一定要委婉地表示关注。因为学生的很多微作品牽扯到家庭聚会、外出旅游、节日庆祝等等,家长的评价和关注既是对所谓“真实性”的印证,又是亲子关系的促进、互补与改进。

从唤醒“微话题”到实施“微写作”再到呈现“微作品”,学生的学习人生因为“微写作”而变得传奇。传奇的背后是学生言语生命的丰富,是新高考的未雨绸缪,是初中语文教材意图的高效贯彻。但愿,学生能在“微写作”的百花园中“郁郁乎文哉”。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新高考和部编本语文教材背景下的初中“微写作”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777)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微写作网络兴趣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