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影响因素、推进机制与实践路径

2020-10-09程文广冯振伟

体育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进校园冰雪供给

程文广,冯振伟

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影响因素、推进机制与实践路径

程文广1*,冯振伟2

(1.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2.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为加快推进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以供需理论为学理依据对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影响因素、推进机制与实践路径展开深入系统研究。研究认为,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问题;为破解问题,从需求主体、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保障4个方面分析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影响因素;在影响因素厘清基础上,构建了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推进机制:政府主导的统筹机制、供给主体的激励机制、效果导向的监督机制、资源整合的保障机制;为明晰问题解决的路线图,沿着学理与历史逻辑从5个维度提出了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实践路径:政府:深化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政策扶持,学校:提升青少年冰雪运动课程的质量和效率,家庭:强化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引导和支持,社区:创设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有利环境,企业,提供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用品和服务。

青少年;冰雪运动;影响因素;推进机制;实践路径

2018年9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助力建设“健康中国”,奋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从追求竞技水平提升到推动大众冰雪普及,从推广校园冰雪运动到繁荣冰雪文化,无疑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程文广等,2016)。如何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而养成国民冰雪运动健身方式,尤其是培养青少年冰雪运动参与兴趣,成为当代一个重要课题。2017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崇礼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强调,冰雪运动要从孩子抓起,希望将来能从他们中间出现一批优秀运动员。冰雪运动要注重青少年的基础培养,这不仅对于国家竞技冰雪运动意义重大,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推动大众冰雪运动的开展,扩大冰雪运动的参与人群,进而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发展和冰雪产业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2019年5月,教育部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四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表明,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向深度推进。但在推进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开始凸显,导致校园冰雪运动向纵深开展的难度加大。因此,为了有效破解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诸多难题,亟需对现实境况加以考量,并积极构建推进机制,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1 当前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供需审视

青少年冰雪运动本身具有传承文化、增强体质、竞技表演与社会交往等多元功能,可以满足青少年成长中的多元需求,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成为培养冰雪运动人才和提升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教育部门对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青少年有效需求不足、教学资源和社会动力不足、供给滞后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有序发展。因此,为了有效克服关键性的制约因素,尝试从供需视角全面考量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现实发展逻辑,进而深入探寻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有效推进机制及实践路径。

1.1 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需求维度审视

青少年运动健身需求是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根本动力。国家推广冰雪运动的力度持续加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冰雪运动之中(阳煜华,2019)。由于冰雪运动是一项集健身、娱乐、交际、审美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且承载着丰富的教育和文化传承价值,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多样需求。因此,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需求不仅是源于冰雪运动具有一般体育运动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效缓解紧张情绪与学习压力的功能,还源于其能够改善青少年学生的体型体态,提升青少年的韵律感与身体协调性,增进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校园是传承体育文化的沃土,是培育未来体育消费群体的蓝海,冰雪运动文化传承与未来消费群体养成自然离不开校园这一载体。为此,冰雪运动教育应当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满足青少年冰雪运动健身需求,才能带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供给维度审视

青少年是教学中供给服务的核心,教育供给的主要任务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对于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供给,是教育供给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教育供给是指为了满足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教育需求,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和市场为广大青少年受教育提供的教育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从供给维度审视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从源头合理做出资源配置规划,严抓冰雪资源配置过程,提高资源供给的效率效果,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当前青少年对体育项目教学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冰雪运动进校园能够进一步丰富校园体育教育资源,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运动项目选择。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过程中,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民间资本的引入等供给方式的变化,对学校体育教学培育模式的改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有利于给青少年提供多样、丰富的体育教育资源供给。

1.3 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供需矛盾分析

需求与供给是供需理论的两个方面,需求是供给的引导,供给是为了满足需求(李冬琴,2019)。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推广,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对广大青少年冰雪运动健身需求的及时呼应。冰雪运动的场地气温均处于零度以下,带有寒冷刺激是其特有的健身效应,对于青少年具有锻炼体魄、塑造人格、磨练意志的独特优势(庞博韬等,2019),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智的全面培养。青少年对体育教学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差异化的趋势,冰雪运动进校园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特别是我国成功获得2020年冬奥会的承办权,推动了冰雪运动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阚军常等,2016),激发了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促进了冰雪运动需求端极大增长。

面对需求端的增长,青少年冰雪运动供给侧未能及时跟进,呈现出供给相对不足问题。例如,一些地区学校出现滑冰场不足,滑雪场设备陈旧、老化,甚至严重缺失,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芮秋云,2018),冰雪运动文化缺失等问题客观存在。当前,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供需矛盾问题存在,造成需求端和供给侧的不匹配。为此,破解当前供需矛盾问题,对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影响因素加以全面分析,以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供给侧改革,进而推动校园冰雪运动教育的健康发展。

2 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实证调查

为了对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反映,并厘清制约其开展的影响因素,对北京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长春市、吉林市等中小学校的负责人(专家)、学生和教师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①本研究采取了典型性和代表性原则,将北京市、黑龙江省前两大城市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吉林省前两大城市长春市和吉林市作为调研城市。北京市是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推进比较迅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此具有较强的典型性。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位于我国地理纬度的北端,因冰雪运动受气候影响明显,此地理区位使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在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开展中,普及程度较好,又因两省冰雪运动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为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具体情况如下:1)在实地调研中,共访谈了36位负责人(专家),填写了调研问卷且全部回收。负责人(专家)所属地区:北京市4人占11.11%,哈尔滨市8人占22.22%,齐齐哈尔市5人占13.89%,长春市9人占25.00%,吉林市10人占27.78%;负责人(专家)来自学校:小学11人占30.56%,中学14人占38.88%,高中11人占30.56%;负责人(专家)职位:校领导12人占33.33%,体育部门负责人24人占66.67%。2)在教师调研中,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法。教师问卷共发放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24份,有效回收率88.57%。教师所属地区:北京市11人占8.87%,哈尔滨市32人占25.81%,齐齐哈尔市26人占20.97%,长春市25人占20.16%,吉林市30人占24.19%;教师来自学校:小学59人占47.58%,初中44人占35.48%,高中21人16.94%。3)对学生同样采取了抽样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共发放1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313份,有效回收率87.53%。学生所属地区:北京市282人占21.48%,哈尔滨市275人占20.94%,齐齐哈尔市241人占18.36%,长春市237人占18.05%,吉林市278人占21.17%;学生来自学校:小学435人占33.13%,初中442人占33.66%,高中436人33.21%。

在青少年冰雪运动认知调查方面,对于冰雪运动的喜欢程度的选项调查中,“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冰雪运动的学生占比较少,九成的学生对冰雪运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喜欢(表1)。在参加冰雪运动的意愿方面(表2),近一半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而“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的学生占比仅为8.68%。在参加冰雪运动的情况中(表3),“从未参加”的学生仅占比12.95%,说明大部分学生有冰雪运动的实践。而在学生喜欢的冰雪项目情况和参加的冰雪项目调查中(图1~2),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行为较为分散,说明广大学生的兴趣较为广泛。在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途径中(图3),在学校参与的占比仅有52.32%,印证了学校冰雪运动资源存在不足。

表1 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喜爱程度

表2 学生参加冰雪运动的意愿

表3 学生参加冰雪运动的情况

图1 学生喜好的冰雪项目情况

Figure 1.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Being Fond of Ice and Snow Projects

注:多选,下同。

图2 学生参加的冰雪项目情况

Figure 2.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Ice and Snow Projects

在阻碍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因素调查中(图4),“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仍然是重要的阻碍因素。同时,冰雪场地距离问题及学生本身对安全的顾虑也是影响学生参与的关键性阻碍因素。学生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主体参与者,也是最终受益者。学生的冰雪运动需求也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引方向。因此,实践中有待于进一步排除多方阻碍因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冰雪运动的需求,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冰雪运动之中是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内在驱动。

图3 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途径

Figure 3.The Approaches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Ice and Snow Sports

图4 阻碍学生参加冰雪运动的因素

Figure 4.The Factors Hindering Students’ from Participating in Ice and Snow Sports

在师资情况方面,发现冰雪运动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获得专业机构发放的冰雪运动裁判员、教练员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仅为35.48%。由于其理论水平不高,运动技能掌握不够娴熟,在冰雪运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实效性不高。同时,教师对于冰雪运动的进修机会少,学习的普及性弱,主要原因是没有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及培训机构很少(图5)。而学校的负责人又因为冰雪运动相关培训学习费用较高以及冰雪运动危险系数较高,担心培训教师安全问题等原因(图6),不考虑定期公派教师参加培训,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图5 教师不参加冰雪运动培训的主要原因

Figure 5.The Main Reasons Why Teachers Don’t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of Ice and Snow Sports

图6 负责人(专家)不考虑定期公派教师参加培训的原因

Figure 6.The Reasons of Principals (Experts) not Considering Regularly Sending Teachers to Attend Training

在课程资源配置方面,通过对学校的教师调查发现,近三成教师所在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并没有设置冰雪课程,且近一半教师所在学校并没有冰雪教材。对安全因素的顾虑是阻碍开设冰雪运动课程的首要因素(图7),由于冰雪运动安全风险相对较高,学校惧怕冰雪运动伤害事故给学校带来麻烦,而不愿意进行冰雪运动课程的开设。教师认为,在课程内容安排、课时安排和学校制度保障上仍然是冰雪运动课程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图8)。

图7 教师认为阻碍学校开设冰雪运动课程的因素

Figure 7.Factors Hinde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Ice and Snow Courses in Schools from Teacher’s Point of View

图8 教师认为学校冰雪运动课程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Figure 8.The Aspects Do Teachers Think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in School Ice and Snow Curriculum

在教学保障方面,调查显示,在冰雪教学场地方面,多数学校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在资金筹集和投入方面极其有限,约有一半学校的资金投入处于不充足状态(表4)。冰雪教学场地设施的维持费用严重缺失,冰雪运动的装备配备不足,在学校冰雪训练的场地还不到六成(表5),相当一部分场地依赖于校外场地资源,严重影响了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顺利开展。

2.2 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培养青少年的冰雪运动兴趣,需要深入挖掘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影响因素,进而更加深刻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明晰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发展方向。

表4 负责人(专家)所在学校校园冰雪资金投入情况

表5  教师所在学校冰雪项目训练的场地情况

2.2.1 需求主体:青少年的冰雪运动认知

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考虑到冰雪运动的安全性问题,家庭溺爱环境使他们缺乏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在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下,多数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中学升学的备战阶段,学校和家庭忽视了他们对冰雪运动认知形成的关键阶段。有些家长出于对学习的考虑,甚至限制冰雪运动等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参与机会,这就造成了学生冰雪运动能力的缺失。同国外发达国家青少年的冰雪运动认知相比,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认知还处在比较匮乏的阶段。认识的匮乏导致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开展的困难度增加。青少年冰雪运动认知与学校体育教育方式与机制密切相关。需要强调的是,这里强调的认知不仅是获得冰雪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还是对冰雪运动产生的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了解和认识冰雪运动,转化为相应的心理活动,并促使自身参与冰雪运动行为的过程。认知是通过主观性的改变而影响到人的客观的行为。可以说冰雪运动认知就是青少年个体客观行为凸显出的冰雪运动的效应和价值。

加强青少年冰雪运动教育,不应仅停留在冰雪运动训练方面,而应从认知着手,正确的冰雪运动认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仅在青少年之间进行冰雪运动的宣传是不够的,应注重对学生的冰雪运动引导,鼓励学生冰雪运动体验,从细节方面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从宣传、体验和培训构建青少年的认知体系,进而促进他们冰雪运动能力根本上的提升。在校园中开设的冰雪运动课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教师简单地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学生主观上“不领会、不参与”。所以,只是一味地强调冰雪运动教育,却忽略了对学生冰雪运动认知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冰雪运动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产生由内而外的自主性。在与一些青少年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深入交谈和细致观察,发现他们并非表面上呈现的“不主动、不参与”,其实是不知道、不理解。所以,适时引导青少年在冰雪运动中如何具体去参与,是塑造认知、实现从认知到实践冰雪运动的重要内容。注重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冰雪认知,提升他们的冰雪运动能力是实现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有效途径。

2.2.2 供给主体:多元主体的供给动力

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需求的满足,要求供给主体提供多样化的供给。为此,供给动力成为供给主体应具备的基础能力。然而,对当前供给主体的供给动力进行考察发现,仍存在需要加强之处。1)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部门领导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有待提高。有的主管部门领导认为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受诸多条件所限,不主动承担责任,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影响冰雪运动课程在校园中的开展。2)学校领导对冰雪运动的价值认识不到位,有待提高。有些学校的领导惧怕学生在冰雪运动中发生伤害事故,还有些学校是为了避免课程设置的诸多琐事,甚至有的认为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是一项费力的“无用功”。3)其他供给主体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还涉及其他供给主体。当前,政府和学校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主要供给主体,前期经过努力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越是向纵深推进难度越大。为此,应全面激发其他供给主体的动力,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供给能力,进而满足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多样化需求。

申办冬奥会成功后,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推广冰雪运动,对冰雪运动的重视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两个冰雪运动的规划对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相关政策的具体配套制度不足,尤其是关于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强化、细化、可操作化。

2.2.3 供给内容:冰雪运动资源的配置程度

冰雪运动教学课程是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供给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冰雪运动资源中的核心要素。如何合理配置冰雪运动课程,提升青少年冰雪运动效果,关系到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是否落到了实处。然而在冰雪运动课程和项目的具体落实中,存在着匹配程度不到位的现象。在已经开展的众多冰雪运动项目中,如何合理地选择进入校园的冰雪运动项目,哪些项目在中小学校具有可行性,如何展开系统化的课堂教学、课余训练与业余竞赛,这些问题成为困扰中小学校管理者与任课教师的棘手问题。

因此,基于供给内容存在的问题,必须在国家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指导思想下,切实结合各个区域、各个中小学校不同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的深化改革,对课程进行合理化设置、规范化设计与细化实施步骤。在冰雪运动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上,对于条件比较完备的学校,可以开设系统的冰雪运动课程,通过冰雪教学使学生至少掌握一项冰雪运动技能。对于条件欠缺的学校,可以在课外活动锻炼、冰雪运动冬令营、学生社团等活动中,增设冰雪运动的兴趣引导与体验性练习。完全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与周边冰雪运动的营利性服务机构合作,通过购买冰雪运动的消费性服务,多种形式来提升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对于可开设的项目上,滑冰、冰壶、冰球、滑雪等项目,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身体接受能力、场地设施条件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难度。另外,具备冰雪运动条件的北方区域学校,要充分利用自然冰雪的资源条件进行学习。没有自然冰雪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旱地冰雪的教学设计与课程构建。

2.2.4 供给保障:校园冰雪运动的支撑条件

供给保障是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支撑条件,而供给保障力量薄弱是目前校园开展冰雪运动不争的事实。场地资源是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硬件保障,从实证调查部分已经看出,大部分中小学场地资源匮乏,是冰雪运动开展的短板。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冰雪运动的场地设施主要集中在学校以外的专业性机构。在校园冰雪运动资源保障有限的情形下,理应整合多方资源,可以通过拓宽渠道利用社会上的冰雪场地资源,学校积极与社会冰雪体育服务机构进行沟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冰雪场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供给保障方面除了冰雪场地设施方面,还包括师资保障和资金保障。在师资保障方面,中小学冰雪运动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口。体育教师冰雪运动专业技能不足是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开展的羁绊。面对冰雪运动师资不足的问题,有的学校采取了“请进来”的方法,聘请校外冰雪运动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冰雪运动师资不足的问题。在资金保障方面,资金供给充足决定了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然而,资金不足是当前存在的共性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多方资金筹措机制,拓宽资金融通渠道,加强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完善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支撑条件,确保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顺利开展。

3 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推进机制的构建

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从机制上进行系统构建。有效科学的机制能够从根本上破解青少年冰雪运动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而为实践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

3.1 政府主导的统筹机制

统筹机制是指从整体上通盘考虑、统一筹划工作中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的机制。统筹过程既包括目标上的统筹即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兼顾,又包括对象上的统筹即对参与主体利益的兼顾,事物功能的统筹即对一个事物所发挥功能作用的兼顾等。政府主导的统筹机制使政府在制定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兼顾参与主体的利益和发挥冰雪运动的功能方面要通盘考虑、统一筹划。为此,要提升各级政府主体对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战略性布局,明确政府主体的统筹性任务。集中可整合的资源统筹解决社会发展某一阶段的公共性问题,是政府统筹能力的集中体现(鲁迎春,2016)。冰雪运动教育是目前青少年的发展性需求,是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基本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我国对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视及青少年个性化需求的到来,冰雪运动进校园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构成,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养成意志品质中的功能日趋凸显,发挥冰雪运动的教育功能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手段(柳鸣毅等,2018)。而我国体育教育工作长期以来以传统运动项目为基础,对冰雪运动项目的推广缺失统筹发展,长期缺失开展冰雪运动的育人环境,使得青少年冰雪运动的需求与供给矛盾日渐突出,亦成为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所要解决的一大羁绊。完善政府对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统筹机制,正是有效解决需求端与供给侧矛盾的战略举措。

3.2 供给主体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为了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与共同愿景,组织运用鼓励、激发和引导等手段激发被激励对象的潜能,进而消除和减少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以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与共同愿景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最佳制度组合。为了调动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应强化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激励工具的灵活运用。1)在制度激励方面,从战略的高度、全社会的领域及全体民众的范围理解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价值与意义,营造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新的生态环境,基于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发展需要,从国家宏观制度层面、区域中观制度层面及基层微观制度、不同区域制度4个方面,构建系统完备、具体配套、可操作性强的激励制度,有效发挥激励制度对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多元主体协同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多元主体协同的制度化、规范化及程序化。2)在物质激励方面,构建充盈、高效而公平使用物资、资金分配机制。专项物资和资金要支持重点工程的建设、运营及维护,满足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工作的需求。在市场机制领域,充分发挥物质激励的引导性功能,通过投入方式的创新,在服务购买、创新资助、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激励,以充分发挥物质激励功能,调动各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实现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开展效率的提升。3)在精神激励方面,在给予相关利益主体物质激励的同时,要不断提升精神激励的效果。要将精神激励与体育文化和国家荣誉结合在一起,采取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荣誉激励方式,使个人荣誉激励与组织文化相契合(Levin et al.,2015),取消无针对性、激励效果差、不恰当的精神激励方式,积极提升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荣誉激励效果。

3.3 效果导向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指为使结果达到预期的目标,监督主体对被监督对象的运行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从而形成监督系统内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为了保证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顺利进行,应将效果导向的监督机制引入其中。为此,要做好与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不符合的制度的“立、改、废”工作,根据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工作的需要,清理过时的内容,填充冰雪运动教学创新的内容,修订、完善与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工作矛盾的部分。在“立、改、废”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的监督作用,消除制度互不衔接、相互分离的现象。同时,要构建严厉的制度执行的督查制度,完善制度执行失范的补救机制,切实把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多元主体协同的相关监督制度落到实处。在绩效考核方面,各级政府应该把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工作纳入学校考核指标体系。研制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多元主体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一个由各方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业绩考核委员会,或者委托独立第三方机构全权负责指标体系的研制、信息收集、评价、鉴定以及多方协调等工作,独立考核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工作成绩。创建非封闭的考核制度,鼓励、引导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自主创新性地选择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供给模式,通过监督和考核,激发多元主体的创造力和能动性。

3.4 资源整合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指组织为了更好地实现预定的目标,运用保护、保证等资源与手段,与被保护的事物形成的支撑和被支撑的体系。资源在保障机制中起到了核心作用,通过对被保障对象资源的输入,为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驾护航。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资源包括政策、资金、教育、竞赛、文化等要素资源,这些资源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构筑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梦想。这些资源的有效落实,要求每个资源供给主体一定要根据需求进行有效供给。教育部门通过建立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试点县(区),设立校园冰雪改革试验区,通过统筹冰雪运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冰雪项目运动训练专业等方式,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服务作用,逐步构建起校园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体系。体育部门通过建立完善的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培训、选拔、竞赛体系,以及举办高水平的国内外冰雪运动项目赛事,宣传推广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理念和冰雪运动知识及技术,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项目发展。此外,还应吸引、支持社会和企业加大对冰雪场地设施与器材服装的投入,降低冰雪运动的准入门槛。最后,要传播冬季奥林匹克文化,将参与冰雪运动作为时尚,培育“享冰雪、乐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4 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实践路径

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科学有效机制的构建,还需要具体明晰路径的指引。在探寻实践路径学理与历史逻辑基础上,从政府、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等5个维度选择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实践路径。

4.1 实践路径的学理与历史逻辑

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需求端持续增长,供给侧却难以与之匹配,造成了需求端与供给侧的不平衡问题。为了实现需求端与供给侧的匹配,应当积极实施供给侧改革。为更恰当分析供给路径,从新公共管理理论探寻学理依据。20世纪70—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将市场、社会引入到公共服务的治理当中,与政府共同形成了新型多元主体治理模式。新公共管理中,市场、社会等力量加入到公共服务供给中,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供给模式,又避免了完全市场化的倾向,提高了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基于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历史逻辑分析,发现其具有典型的公共服务属性。在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发展初期,教育、体育等行政部门成为供给主体,主要通过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弊端也逐渐显露。为了给青少年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冰雪运动供给服务,仅仅依靠单一的行政部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应积极拓展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供给空间。在新公共管理学理引导下,将政府、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等多元主体协调起来,加强校园冰雪运动的多元治理效应(唐刚等,2016),提高供给效能,实现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多元主体实践路径。

4.2 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实践路径选择

在多元主体供给的情况下,基于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需求端要求,为了实现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供给侧改革,应对政府、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的功能和作用重新整合,发挥多元供给主体的治理效能,从而加快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整体步伐。

4.2.1 政府:深化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政策扶持

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冰雪运动的战略要求,还是当前广大青少年冰雪运动参与的迫切需要,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主导,应深化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政策扶持,达到与政府主导统筹机制相呼应的效果。1)政府应当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制定扶持政策,从国家层面设计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战略定位、指导思想、具体要求及保障举措,提高政策的权威性、统一性和战略高度。2)政府各部门在政策颁布后要狠抓落实。一项适合的政策效果如何要看具体执行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受到观念和利益的影响(潘凌云等,2017)。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树立正确观念,理顺利益关系,从基层可操作层面入手,将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政策精细化、具体化(孙雪,2018),在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场地建设、购买服务、伤害保护等方面都要执行到位。3)对政策的执行过程要做到全方位监督。在明晰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整体目标的基础上,对执行政策到位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发现政策执行存在偏差的情况,要及时加以纠正,以保证符合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政策的整体目标。同时,要充分借鉴欧美冰雪运动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日本的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政策经验,结合本土化实际,给予“示范学校”“青少年上冰雪”等项目的政策倾斜,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4.2.2 学校:提升青少年冰雪运动课程的质量和效率

中小学校作为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实施者,供给的核心内容是冰雪运动课程,为了保证供给的有效性,可采取的具体举措为:1)构建新型冰雪运动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冰雪运动课程目标重在冰雪运动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为冰雪运动课程开展建立知识和信念的价值观基础;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应围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5个领域细化至具体的运动项目教学之中,切实提高领域目标的操作性。2)形成多元化、层次性的冰雪运动课程内容体系。咨询和征求冰雪运动专家和资深中学高级体育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参照国内优秀《冰雪运动》教科书的内容框架和项目设置,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现实需求,设计以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讲座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板块。3)提高学生冰雪运动的认知水平和参与程度,通过意义建构论的学习和主体建构论的实施,促进学生提高冰雪运动课程的认知水平和参与程度。研究学生体质健康的动机和需求,因需施教。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正确引导学生需求,强化学习动机;利用精彩的冰雪运动赛事、优秀运动员等宣扬冰雪运动精彩之处以及重要价值,提高学生冰雪运动的兴趣、动机和需求,正确认识冰雪运动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设计学生技能展示、学习互动、探究式学习、竞赛活动等环节,强调课程传授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主设计冰雪运动课程的学习体系;设计冰雪运动知识竞赛和冰雪运动调查等考核环节,加强对学生冰雪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考察,增加学生课上和课下冰雪运动活动参与的成绩比重,提高学生对冰雪运动参与的重视程度。

4.2.3 家庭:强化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引导和支持

家庭是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有生力量和坚强后盾,应当采取以下举措强化家庭的作用:1)建立家庭与学校的平等观念,家长作为青少年的监护人,显然不是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局外人”,而是青少年冰雪运动教育的强力支持者。在认真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理解家长的想法与呼声。家长与教师在培养学生冰雪运动锻炼习惯和体质健康观念上同等重要,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家长在观念引导和经济支持方面的作用更为关键。因此,应该基于均衡发展的视角,强化家长的认识与重视度,有效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面对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存在的问题,家长应与学校和教师多沟通,以平等的原则交换意见,针对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目标,达成共识,建立责任分担与联动机制,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目标达成。2)提升家庭与学校的协同能力,通过目标协同、行为协同等,分解学生冰雪运动的任务,共同促进学生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冰雪运动习惯的养成。学校应该设立家长培训会,对家长展开培训,构建冰雪运动校内校外一体化,由教师延伸到家长,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教育意识与责任意识。3)强化家长示范的导向作用,应当让家长理解青少年冰雪运动既是国家的要求,更是家长角色的担当,家长应当以积极负责的态度深入到冰雪运动实践中来,切实担负起引导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责任,以自身的示范性,引领青少年冰雪运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4.2.4 社区:创设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有利环境

共建共享成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改革创新成为健康教育的原则,在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层面亦是如此,理应以网络合作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与实施,实现多层次、多主体和校内外的一体化合作。具体举措为:1)制定社区参与的配套政策。积极制定完善《社区教育法》和社区参与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配套政策,以制度的方式让社区承担起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责任与义务,切实保障社区参与到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目标制定、实施与评价中去。2)加强社区的冰雪运动文化建设。通过市场引入机制,在社区土地使用、物业管理等方面给予营利性青少年冰雪运动教育培训机构政策优惠,鼓励一些规范化的青少年冰雪运动培训机构嵌入到社区服务之中,为青少年提供有偿的个性化冰雪运动服务;社区积极承办以家庭为单位的趣味性冰雪运动竞赛活动,鼓励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提高青少年的冰雪运动参与度,另一方面提高青少年的运动技能;加大社区冰雪运动知识、冰雪运动技能的宣传与传播,营造积极向上的冰雪运动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社区的橱窗、宣传栏、广播等宣传资源,宣传和传播冰雪运动文化。3)系统考虑社区、学校的主体地位,充分考量不同主体具备的资源优势和统一目标下的利益分配。在目标设定、行为联动、资源共享、意外规避、伤害补救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与学校所在的社区进行充分沟通,健全社区环境对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责任分担与行为联动。

4.2.5 企业:提供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用品和服务

冰雪运动的专业性较高,需要专业化的冰雪运动用品和服务。1)在冰雪运动用品方面,青少年冰雪运动需要专业的器材和服装作为保障。但目前,国内冰雪运动用品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水平仍然不高,尚未完成品牌创建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我国的相关企业应抢抓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机遇,把握青少年群体消费的市场先机,提升科技研发水平,促进冰雪运动服装器械制造业务的优化升级,针对性地生产青少年冰雪运动的系列用品,满足校园冰雪运动在器材、服装等用品方面的需求。2)在冰雪运动服务方面,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质量安全的冰雪运动服务是推动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基础。由于目前冰雪运动的场地资源主要集中在营利性机构之中,因此这类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政策支持,积极与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进行深度合作,通过签订协议,针对性地为当地校园开展冰雪运动提供有偿性冰雪运动的师资或者场地服务。

5 结语

新时代我国步入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征程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承借冬奥会的东风,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正在全国范围内向纵深领域推进。在推进中,以经济学经典的供需理论审视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供需矛盾问题,不论是对理论界的继续探究研究还是实践界的工作拓展,都具有重要价值。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是一项民心工程,它呼应着广大青少年以及全国人民对冰雪运动的迫切需求;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是一项基础工程,它关系到我国大众冰雪运动普及和冰雪运动竞技强国建设;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多元供给主体统一协同、科学规划和精准施策。所以,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并充分发挥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治理效能,才能有力推动青少年运动冰雪进校园的实现进程。

程文广,刘兴,2016.需求导向的我国大众冰雪健身供给侧治理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36(4):11-19.

阚军常,王飞,2016.冬奥战略目标下我国滑雪产业升级的驱动因子与创新路径[J].体育科学,36(6):11-20.

李冬琴,2019.创新驱动视野的供给促进与需求诱致[J].改革,(12):46-54.

柳鸣毅,王梅,徐杰,等,2018.我国青少年体育重点工程建设与创新发展对策[J].体育科学,38(11):17-27.

鲁迎春,2016.政府供给养老服务的动力机制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109-114.

潘凌云,王健,樊莲香,2017.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逻辑辨识与推进策略:基于“观念•利益•制度”的分析框架[J].体育科学,37(3):3-12.

庞博韬,刘俊一,2019.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价值与实施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1):88-93.

芮秋云,2018.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37.

孙雪,2018.我国校园冰雪政策执行的阻滞与消解:基于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政策执行综合模型视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37(2):8-15.

唐刚,彭英,2016.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36(4):1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教育供给侧改革[EB/OL].[2016-03-04].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6n/2016_13/.

LEVIN S, ROCCAS S, SIDANIUS J, et al., 2015. Personal values and intergroup outcomes of concern for group honor[J]. Pers Indiv Differ, 86:374-384.

China’s Youth Ice and Snow Sports into the Campus:Influencing Factors, Promotion Mechanisms, Practice Paths

CHENG Wenguang1*,FENG Zhenwei2

To accelerate the promotion of youth ice and snow sports into the campus and improve the physical health of youth,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d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promotion mechanisms and the practice paths of China’s youth ice and snow sports into the campu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pply and deman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re is a certain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China’s youth ice and snow sports into the campu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problem, it analy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youth ice and snow sports into the campus from four aspects: the demand subject, the supply subject, the supply content and the supply guarantee.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t constructs a mechanis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youth ice and snow sports into the campus: The overall planning mechanism l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upply subject,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guided by effect and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clear roadmap for problem being solved, along with the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logic, it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e path of youth ice and snow sports into the campus from five dimensions. Government: deepening policy support for youth ice and snow sports into the campus, School: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youth ice and snow sports into the campus, Family: strengthening guidance and support for teenagers to participate in ice and snow sports ,Community: creating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youth ice and snow sports into the campus, Enterprises: supplying goods and services for youth to participate in ice and snow sports.

G80-05

A

1000-677X(2020)07-0040-09

10.16469/j.css.202007005

2019-11-11;

2020-07-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TY083)。

程文广(1968-),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价值与体育思想,E-mail:chengwg2840@163.com。

猜你喜欢

进校园冰雪供给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政府供给侧改革新论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