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09-30穆建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关键词:扫查门静脉螺旋

穆建军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人民医院,山西 平定)

0 引言

肝脏肿瘤(Liver Neoplasms)是指病灶位于肝脏的一类肿瘤,其有良、恶性2种类型,且其中以恶性肝脏肿瘤较为多见[1]。肝癌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表现,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该阶段的治疗效果往往欠佳,此外不同性质的肝脏肿瘤,其治疗方案也有明显的差异。因而争取尽早准确的临床鉴别与诊断,对于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指导临床制定诊疗方案尤为重要。螺旋CT(Spiral CT)是发展较成熟的一种影像学技术,由于具有操作简便、分辨率高、显像清晰以及准确率高等多种特点,现阶段常被用于肝脏肿瘤的临床诊断[2-3]。为进一步明确该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中的鉴别与诊断效果,本研究就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肝脏肿瘤患者资料做了相关分析,具体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80例,以该部分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多层螺旋CT扫查。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最高74岁,最低38岁,平均(56.48±7.33)岁。入选患者均由临床系统检查明确诊断,年龄≥18岁,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资料,无妊娠或孕产妇、既往无肝脏手术史或介入治疗史等。

1.2 方法

80例患者均在入院后行64排螺旋CT诊断,仪器选择飞利浦公司生产的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机(型号:Ingenuity型)。检查前5 h常规禁食,检查前0.5 h给予500 mL温开水饮用。参数设置:①发生器功率:100 kV;②工作电流:10~800 mA;③层厚:0.625 mm,④扫查时间:0.35 s;⑤螺距:0.15~1.375;⑥最大扫查视野:50 cm;⑦探测器Z轴:40 mm;⑧矩阵:512 mm×512 mm;完成扫查后,利用GE AW4.4工作站接收和处理获取的图像。给予所有患者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参照SmartPerp方法),所用对比剂选择碘帕醇注射液,用量取1.5 mL/kg,最高用量应<100 mL,同时将增强流速调整为2.0~2.5 mL/s。

以注射后20~25 s作为动脉期,以注射后60~70 s作为门静脉期,以扫描后5 min作为延迟期。

2 结果

80例肝脏肿瘤患者中,有30例(37.50%)为肝血管瘤,其中表现典型者占比93.33%(28/30),动脉期可见强化的瘤体灶边缘结节;门静脉期瘤体灶边缘强化,且以点状、云絮状呈现;延迟期有等密度或较高密度的改变。有22例(27.50%)为原发性肝癌,其中表现典型者占比81.82%(18/22),动脉期提示有结节样强化,但属于一过性,同时瘤体血管影呈增粗表现;门静脉期可见肝实质密度增大,较病灶密度高;延迟期密度表现偏低。有19例(23.75%)为肝转移,其中表现典型者占比94.74%(18/19),动脉期未发现强化的影像特征;门静脉期可见瘤体灶中心无丰富供血量,边缘强化,且以连续环状表现;延迟期密度表现偏低或呈等密度改变。有5例(6.25%)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其中表现典型者占比80.00%(4/5),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分别有高密度边缘强化、较高密度或等密度改变、低密度表现。有4例(5.00%)为肝脓肿,其中表现典型者占比100.00%(4/4),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分别有脓肿壁强化、脓肿壁与病灶形成有持续强化倾向的内分隔、病灶内分隔的表现。80例患者的螺旋CT扫查结果见表1。

表1 8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螺旋CT扫查情况分析[n(%)]

3 讨论

肝脏肿瘤一般包括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肝脓肿以及肝转移瘤等几种,若早期症状不够典型,使用CT平扫往往较难鉴别[4-5]。而64排螺旋CT突破了传统设计,其扫描轨迹以螺旋的方式递进,在容积扫描过程中能够做到快速、持续的多期扫描,有效提高了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6]。

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的病理结构对CT强化特征影响密切,其是由于肝纤维组织非正常扩张形成海绵状肝血窦而引起,肝动脉是其血供的主要来源,故采取螺旋CT扫查时动脉期多提示瘤体灶边缘有强化征,呈点状、片状等分布;个别病灶还可形成瘢痕组织,在门静脉期、延迟期的密度通常较高,同时后期处理可见与肝动脉越接近,越可能观察到明显的强化征象[7]。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的血供较为丰富,动脉期有一过性、结节样强化,与其血管结构有一定的关联[8]。肝癌结节的血供来源于肝动脉,肝动脉增粗,结节血供增大,因而形成了大量的血管网;在门静脉期其密度偏低,主要是因为大量造影剂经门静脉聚集在肝脏内,肝实质密度增高,则病灶相应的呈现低密度表现。

肝转移(Liver Metastases)普遍无良好的血供,故动脉期基本无强化征象,但在门静脉期可见环形强化的肿瘤边缘,且肝实质略有强化;其环形强化征象主要是由邻近结缔组织、增生血管等引起[9]。在延迟期密度相对较低,或以等密度呈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Liver)是肝脏的一种良性占位性病变,本组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者5例,其中4例表现典型。64排螺旋CT扫查可见动脉期有结节强化特征,门静脉期密度略有增高,而延迟期密度较低,根据该特征可实现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肝脓肿(Liver Abscess)在临床诊断时易与胆石症、胆囊炎等炎性反应混淆,CT平扫通常可观察到低密度病灶,多呈圆形、卵圆形表现;且病灶中心区CT值较水略高,但与正常的肝实质相比略低,个别病灶内可发现气泡,动脉期以脓肿壁强化为典型征象,门静脉期有明显的分隔特征,而延迟期则有等密度的强化表现。

综上所述,对肝脏肿瘤患者使用64排螺旋CT机扫查,能够鉴别诊断大部分肝脏肿瘤与肝脏瘤样病变,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参考,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扫查门静脉螺旋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不同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影响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超声检查结果有差异,如何看
海洋工程结构焊缝手动超声波检验扫查面的选择分析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