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20-09-30韩小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关键词:白蛋白胃肠道早产儿

韩小丽

(内蒙古乌海市妇幼保健院,内蒙古 乌海)

0 引言

在产科的临床治疗中,早产儿一直是产科治疗的重要患儿,由于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因而其吞咽能力极差,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对患儿的正常发育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为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人们对早产儿的喂养问题也越来越重视[1-2]。为了能够有效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情况进行改善,本次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 39例,男性 22例,女性 17例,日龄 1~7 d,平均(3.69±1.13)d,胎龄 27~36周,平均(32.14±1.45)周,出生体重 1268~2396 g,平均(1923±351)g;对照组 39 例,男性 21 例,女性 18 例,日龄 1~7 d,平均(3.52±1.08)d,胎龄26~35 周,平均(32.09±1.17)周,出生体重 1235~2416 g,平均(1953±348)g。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每日呕吐>2次的患儿;出现胃潴留的患儿。

排除标准:先天消化系统畸形的患儿;日龄>7 d的患儿。

本次研究两组患儿家属均已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首先,根据患儿情况对患儿尽早开奶,若部分患儿需要禁食,则在患儿出生后24 h采用静脉补液的方式补充营养,并于出生后72 h补充脂肪乳。对患儿进行开奶采用母乳与配方奶进行开奶,每次喂养2 mL,若发生喂养不耐受则需要立即停止喂养。同时,还需要根据患儿体重的增加适当增加患儿的奶量,加奶量为患儿体重增加1000 g,则增加1~5 mL对患儿进行喂养,每次对患儿的加奶量不得过多,需要逐渐增加,最好每次增加0.5~1 mL。其次,对于吸吮吞咽能力较差的患儿,则需要采用胃管鼻饲、持续吊瓶滴入等方式对患儿进行喂养。最后需要为患儿提供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减少噪音对患儿的刺激,保持患儿病房安静并且需要避免光纤刺激,从而加强患儿胃肠道蠕动,增加患儿胃泌素的分泌,从而促进患儿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等,有助于患儿的消化与吸收,减少喂养不耐受以及胃潴留等情况。

给予观察组患儿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首先,在患儿出生后24 h内,给予患儿少量奶水进行喂养,随后让患儿吸吮空橡胶奶头,从而促进胃肠道分泌。其次,对于喂养不耐受的患儿,可采用温盐水灌肠的方式促进患儿排便,刺激胃肠迷走神经等方式,促进患儿胃肠道蠕动与消化酶分泌。最后,对患儿进行抚触捏脊。患儿取俯卧位,对患儿的头面部、肩部、背部以及上下肢等部位进行按摩;患儿取仰卧位,对患儿胸部、腹部及上下肢等进行按摩。每日对患儿进行按摩3次,每次15 min。患儿禁食后1 h以及脐带尚未锁闭的患儿禁止按摩。对患儿进行捏脊:患儿取俯卧位,从患儿脊椎尾骶部至第7颈椎,从下向上捏,每日捏脊2次,每次3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出生以及出生7 d后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

对比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以及全肠道营养时间。

对比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包括呕吐、腹胀、胃潴留以及便秘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

出生时,两组患儿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差异较小(P>0.05),出生后7 d,观察组患儿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以及全肠道营养时间

观察组患儿达到正常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s, g/L)

出生时 出生后7 d总蛋白 白蛋白 总蛋白 白蛋白观察组 39 37.58±8.84 26.08±7.6157.96±9.7138.85±7.45对照组 39 37.96±8.73 25.98±7.5348.63±9.2431.76±7.21 t 0.191 0.058 4.347 4.271 P 0.849 0.954 0.000 0.000组别 n

表2 对比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以及全肠道营养时间(±s, d)

表2 对比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以及全肠道营养时间(±s, d)

组别 n 喂养耐受 恢复出生体质量 鼻胃管留置 全肠道营养观察组 392.98±0.63 9.17±2.32 11.18±1.25 11.82±3.27对照组 395.94±0.58 13.15±3.05 19.04±1.31 19.47±4.08 t 21.587 6.486 27.109 9.137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通过对早产儿的临床研究得知,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发生,并且部分早产儿出生的体质量极低。因而早产儿具有极高的死亡率。通常情况下,早产儿缺乏协调以及有效的吸吮以及吞咽能力,患儿的胃肠道平滑肌发育并不成熟,其食管下的括约肌发育也不完善,因而患儿吞咽能力与吸吮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再加上患儿的消化系统中消化酶与胃酸分泌较低,无法对食物进行有效的消化与分解,从而造成胃潴留的情况发生,对患儿的发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3-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早期微量喂养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加快患儿消化系统分泌,同时促进了胃肠道的生长与发育,使胃肠道功能成熟,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胃肠道的耐受性。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知,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儿血液中的总蛋白与白蛋白含量,因此我们认为,对早产患儿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儿血液中的蛋白含量,促进了患儿的发育,减少了患儿不耐受的情况发生。此外,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耐受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等多项时间,我们认为,对早产患儿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显著的降低患儿的各项治疗时间,提高了患儿的恢复速度,最后,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因此我们认为,对早产患儿采用综合护理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护理措施,有效的减少了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显著的降低患儿的各项指标达到时间,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白蛋白胃肠道早产儿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