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分析

2020-09-29尚慧

青年时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教育创新思想政治大数据

尚慧

摘 要: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周围的信息环境变化,还应当结合信息技术,优化教育策略,以强化教育成效。鉴于此,本文研究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面临的各种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策略,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思想学术也因此呈现出了非常强的开放性特征,各类文化观念和思想在网络中不断碰撞和发展,延伸出了多种文化观念并存的局面。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大数据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知识面的拓宽,还包括大量的思想文化观念。互联网是一个大的环境,网络信息的覆盖层面非常广,高校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不仅可以获取大量知识和文化,还会受到各类思想的引导,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效性和合理性,高校应当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大数据的了解,并结合大数据的信息特征来创新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形成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多方面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认知的健康成长。

一、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间的联系

伴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逐渐覆盖到了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拓展,数据信息也因此成为当代人的主要关注内容。在近些年的高校教育优化过程中,也加强了对大数据的关注,并且开始将各类网络信息设备应用在教学当中。但是实际的应用并不是很完善,多数学科仅是将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并没有真正发挥大数据的教育引导效果。

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学生本身会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多种多样的网络信息,而不同信息对于他们的作用力是不同的。优质文化信息能够增添学生的基础文化认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但也不乏各类错误或者诱导信息的存在,容易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成长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传播主要具备四个特征:数据量大、类型多、传播速度快且有着较高的变化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时也有必要结合大数据的这些特征,以确保大数据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加强联系,逐步推动思政教育的全新发展[1]。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数据分析能力较差,不利于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优化

近些年,高校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而在学生日常的各种活动中将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高校可以通过相关的大数据技术来整合分析学生的这些数据信息,便于对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形成全面而准确的认识,科学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来统计学生的相关数据信息,逐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由于现阶段国内信息技术水平依旧不是很高,不能完全迎合数据分析需求,再加上高校所使用的计算机大多难以承载数量太大的数据信息,因而不易形成准确全面的数据整合与分析,也很难寻找出学生的内心思想。此外,借助大数据技术展开信息分析需要有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但在当前高校内,能够准确完成数据信息整合处理的人才并不多,这同样给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带来了

挑战。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笼统且抽象,缺乏对学生个性方面的关注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人们的信息交流与传播,互联网更成为了人们发表自身内心想法的主要平台。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群体,他们普遍对于网络有着一定的依赖性,喜欢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一些认知,进而形成了非常高的个性化思想。这样的个性化思想会对他们的思政认知产生直接影响,无论是在接受全新的知识时,还是在讨论社会热点事件时,他们所发表的观点都会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思想。但是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以统一引导和约束为主,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成长,因而很容易与学生的思想出现一定的冲突,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思想引导作用。大数据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本质目的是为了让高校教师结合学生特征来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但如果不能深层次发掘学生的个性化思想,那么所采取的创新措施必然会有所欠缺,不能充分迎合学生的思想成长需求[2]。

(三)不良信息的错误引导,网络环境难以全面优化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文化信息,还充斥着许许多多的不良或者错误思想认知,这些思想认知将对学生的思想成长产生多方面影响。随着信息设备的全面普及,学生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渠道变得相当广泛,几乎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而在广泛的网络信息中,不乏错误或者不良诱导信息,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辨别这些信息,很容易被这些信息影响,不利于健康思想认知的培育。虽然我国采取了非常多的优化措施,但网络环境所覆盖的人群过于广泛,很难保证不会有不良信息的出现,而这些信息将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错误引导,进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得不到本来的成效[3]。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一)培育思政教师的大数据意识,展开个性化教育模式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应当对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全新挑战与机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大数据意识,并在思政教育创新过程中合理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思政教师在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时,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来收集整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通过分析得出他们的思想行为特征,并结合这些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进而形成高质量的思想教育。例如,可以开设一些思想引导专题讲座,日常辅导以及课下谈话等,这些方式都能够向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思想引导教育,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思想认知上的不足,逐步提高教育实效性[4]。

(二)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提高相关人才专业素质

高校在新时期的思政教育创新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度,还应当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培育高素质的专业性师资队伍。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大数据技术培训课程,通过加强培训力度来提高大数据工作者的专业素质,确保他们具备先进的大数据实践能力,能够有效配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大数据工作者不仅要收集分析大学生的数据信息,还需要搜集一些热点时事新闻,这一方面可以作为思想教育的主导题材,便于结合时事来展开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对这些时事的看法,进而加深对学生思想方面的认识,有助于接下来的教育创新。此外,高校还可以结合教育需求分别建立大数据技术、数据分析和针对性教育三支队伍,并由这些队伍共同合作开展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提高教育质量[5]。

(三)提高学生辨别能力,准确引导网络舆情

高校在借助大数据技术整合分析这些数据信息的时候,应当剔除其中的不良信息,并加强教育过程中的信息辨别能力培育,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辨别网络上的各类信息,拒绝垃圾信息。在信息传递非常快的今天,一个社会热点事件进入大学生视线的速度非常快,并且又会随之衍生出更多的数据信息。高校应当对这些数据信息加以准确分析,判断大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的主要态度,并做好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避免学生出现大规模的错误思想传播。如果发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表现出了偏激的倾向,便需要迅速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调整,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思想上的错误,从而避免学生之间的舆论朝着更加消极的方向发展。通过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不仅能够传播社会的正能量思想,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还能够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持续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形式已经很难迎合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变化,并且也不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准确的思想认知。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高校应当努力构建全新的数据信息平台,并展开对学生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加深对学生思想方面的认识,结合这些内容展开深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秦雅茜.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J].法制博览,2019(16):296.

[2]王惠玲.大数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J].才智,2019(16):44.

[3]赵勇.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大数据意识[J].法制与社会,2019(16):160-161.

[4]谭丽婷.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优化路径[J].智库时代,2019(24):87-88.

[5]刘珊珊.基于大数据思维方式的高校思政工作的应对策略[J].管理观察,2019(10):136-137.

猜你喜欢

教育创新思想政治大数据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