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马事故的4个启示 请深思

2020-09-28郝军

劳动保护 2020年8期
关键词:义马冷箱空分

文/郝军

2019 年7 月19 日,河南省煤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义马气化厂C 套空分装置发生爆炸,造成15 人死亡、16 人重伤、175 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8 170.008 万元。事后,企业6 名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30 名公职人员接受党纪政务处分,还有相关企业的多名涉事人员被追责处理。这起重大爆炸事故留给我们的教训十分惨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义马气化厂“7·19”重大爆炸事故(以下简称“‘7·19’事故”)一周年之际,笔者分享4 点启示,提出12 个问题,希望能引起化工行业从业者的深思。

启示一:增强法律意识 保持对法律的敬畏

不学法、不懂法、不用法,不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7·19”事故发生的根因之一。“出事反正不是处理我一个人,我说了又不算”,这样的从众心理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无益,也不利于形成懂法守法的氛围。

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者,必须要增强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时刻保持对法律的敬畏。每一个化工企业的负责人都应当问自己3 个问题。

问题1:《安全生产法》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7 条安全生产职责,你能否背记下来,并亲力亲为结合企业实际进行逐条分解落实?

问题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 号令)对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处罚标准你知道多少,看过几遍?

义马气化厂“7·19”重大爆炸事故现场

问题3:关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你是否清楚相关认定情形?

启示二:规章制度必须人人遵守 执行到位

根据事故通报,造成“7·19”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义马气化厂C套空分装置冷箱阀连接管道发生泄漏,长达23 天没有及时处置。企业针对装置泄漏处置有没有相关规定?又是怎样执行规章制度的呢?

“7·19”事故调查报告对C 套空分装置隐患处置过程及相关制度进行了专项描述。其一,《气化分厂空分装置二期分离岗位操作规程》规定:冷箱发现漏点,必须处理(扒珠光砂查漏),以防漏点扩大,使珠光砂进入设备。其二,《河南能源化工企业系统检修管理规定》规定:发现隐患扩大,有可能造成事故的,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先行停车,同时按计划外停车程序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指出,按照《气化分厂空分装置二期分离岗位操作规程》要求,C 套空分装置随着漏点扩大应当立即进行扒砂处理,属于重大隐患,且隐患不断扩大,有可能造成事故,应该采取计划外停车程序,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先行停车,同时按计划外停车执行《河南能源化工企业系统检修管理规定》报告,但义马气化厂实际采用常规停车检修审批程序,逐级上报审批,导致设备长时间带病运行。

遇事不决策,不担责,逐级报告,逐级请示,缺乏安全生产授权机制,是事故发生的另一个根因。企业或许不缺乏制度,但缺乏对制度的敬畏和执行,企业领导不能成为破坏制度的第一杀手。鉴于此,企业负责人应当再问自己3 个问题。

问题1:当安全与生产产生矛盾时,谁排在第一?

问题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靠制度还是靠领导,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谁来监管?

问题3:企业多久会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评估以查漏补缺,可有责任到人?

启示三:设备完好性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难点重点

危化品生产的危险特性包括物料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等危险属性,也包括生产过程的高温高压、低温深冷等危险特性。不论是事故后果严重性,还是易发事故概率较高,都体现了事故风险大的特点。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引发事故。因此,设备完好性管理是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的难点、重点和关键,必须树立“泄漏就是事故”的理念。

事故调查报告指出,C 套空分冷箱6 月26 日发现漏氧。7 月10 日,因氧压机软启动柜调压器烧毁,A套空分装置氧压机第一次启用失败。7 月15 日,更换后的A 套软启动柜到厂,再次启动时发生“C 相晶闸管短路”故障,A 套空分装置氧压机第二次启用失败。7 月18 日晚,A 套软启动柜恢复,A 套空分装置氧压机成功启用。工厂决定A 套空分运行稳定后,20 号停C 套空分装置。7 月19 日17 时43 分,C 套 空分装置发生爆炸。看到这里,企业负责人要问自己这样3 个问题。

问题1:设备完好性管理在你的企业是否得到足够重视,在用设备完好性管理是否有效落实?

问题2:如何避免备用设备不完好导致小概率事故事件?

问题3:设备备品备件管理是否到位?

启示四:消除隐患管控风险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风险无处不在,管安全就是管风险。要建立全天候、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风险管控思想,要建立风险识别常态化与分析方法专业化相结合的管控思路。

事故调查报告指出,C 套空分冷箱6 月26 日发现漏氧,7 月7 日冷箱密封气压力上升至800 ~900 Pa,氧含量达到58%,冷箱西侧和北侧顶部出现结霜现象;7 月12 日,冷箱北侧四层出现25 cm 的裂纹;7 月19 日17 时43 分,C 套空分装置发生爆炸。风险管理的“灰犀牛”现象在这起事故中有着充分体现。

看不到的风险往往是最大的风险。空分冷箱爆炸导致旁边液氧储罐破裂,富氧环境存在次生事故扩大的风险,企业是否之前有辨识到,并给予重视,我们无从知道。反思各类事故,企业在风险管控上,大都存在“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好”的问题。由此,化工企业负责人还应再问自己3 个问题。

问题1:企业员工可有树立风险管控意识?

问题2:各层级管理者、岗位员工,是否会用SCL(安全检查表)、JSA(工作安全分析)/JHA(工作危害分析)等分析方法?企业是否建立了FMEA(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LOPA(保护层分析)/SIL(安全完整性等级分析)、WHAT-IF(故障假设分析)等分析工具管理制度?是否培养了企业自己的风险分析队伍?

问题3:企业是否建立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回顾反思“7·19”重大爆炸事故,如果企业领导安全生产法律意识强,认真落实安法职责,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职责,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水平,也许事故不会发生;如果企业认真贯彻落实规章制度,发现空分冷箱漏氧及时停车处理,也许事故不会发生;如果企业备用设备完整好用,及早启动另一套空分装置,也许事故不会发生;如果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强,对存在隐患进行有效识别,及时停车,也许事故不会发生;如果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授权机制,岗位员工、生产管理者按照授权及早停车,也许事故不会发生……可惜,安全生产没有如果,只有广大从业者深刻吸取教训,把如果变成现实,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

猜你喜欢

义马冷箱空分
1 m3/h 氦膨胀制冷氢液化冷箱模态与地震响应谱分析
空分设备低温冷箱密封气控制分析
政末代“义马”与动荡年代民众的国家想象
空分装置冷箱泄漏分析与处理
从对“马的崇拜”看“义马还魂”的悲怆
带RCP入级符号的集装箱船配电系统设计
义马之近
凉州“义马”传
浅析压力仪表在空分装置中的应用
空分设备防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