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点评的效应尝试

2020-09-27杨熙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同伴文本课堂

杨熙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满智慧和魅力的随机点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但不少教师的课堂点评却不尽人意:有的对学生偏、离、错的回答不敢说“不”;有的一心挑漏洞,对学生的回答轻易提出批评,甚至指责、挖苦;有的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而去征询其他同学的答案或干脆充耳不闻;有的固守自己的答案,发现与自己的答案有悖,不分青红皂白想方设法往自己的答案上引;有的把自己对学生回答的认同与否强加给学生。以上的课堂点评违背了“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的要求,不能有效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准确而深入的对话,形成深刻而独特的解读,这样的课堂点评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那么怎样的课堂点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对话的效率,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呢?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和尝试谈几点认识。

一、立足文本,奠定课堂点评的基础

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是朦胧、模糊,它的涵盖面几乎无边无际,暗示性几乎无际无涯。教师只有立足文本,用心感悟、深入品味文本语言,才能领略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得出准确的解读,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准确巧妙、精彩有效的点评,否则便会出现严重的失误。

二、真诚倾听,把握课堂点评的时机

课堂点评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拖后。超前的点评,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的点评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而滞后的点评则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回应没有被重视和尊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点评的时机,该及时鼓励的就毫不迟疑,不宜立即评判的就不能过早定论。如探讨余秋雨《信客》中年轻信客是一个怎样的人时,有个学生说:“我觉得信客善良诚实是受到老信客的影响。”这一回答引起其他学生的议论。我觉得她可能另有发现,于是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她紧张地回答:“老信客知道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在受到乡邻无端猜疑后仍然为乡邻着想,寻找继任者。这种宽容善良的品行深深影响了信客。”我由衷地赞叹:“你的见解很有深度,不但读出了信客的善良宽容,还能联系全文读出它的内在成因,这种深入探究的学习习惯非常好,很值得我们学习。”她很高兴地坐下,其他同学也发出了会意的笑声。如果我没有从她的答案中听出“她可能有獨特的发现”,不去追问,而是过早点评,就不能让她展示自己独特的文本解读方法,也就不能分享到她的独特发现。课堂上,教师要有倾听的愿望,真诚地去倾听学生的见解,才能把握课堂点评的最佳时机,让课堂点评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三、巧用方式,优化课堂点评的实效

课堂点评并不紧紧限于学生的认知,还要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点评,既要看到学生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一面。因此,课堂点评的方式要坚持多样性,点评方式的选用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这样才能让课堂点评发挥最佳的效果。

(1)树立信心,激励点评激励点评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进行激励、鼓舞的谈话,目的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鼓起学生的勇气和力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新课标要求:“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经常使用激励点评,对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用像“你读得真出色,又流利,又有感情,我们大家都听得入迷了。”“你的语言富有诗意,真像个诗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很有深度,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真好!”等言语进行点评。对课堂表现不尽人意的学生可以用“虽然你没有把问题答对,但你能举手发言就很了不起,勇气可嘉!”“文章读得比较流利,一定是认真预习了。”“你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等言语进行点评。学生在获得教师极富个性的点评后,会获得一种有益于学习的快乐和兴奋,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指出:人只有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激励点评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2)深入解读,导学点评。导学点评是指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言语点评,是在对学生学习表现恰当点评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是向全体同学提示学习方法的一种途径。学生在进行阅读对话时,由于受自身水平和经验的限制难免会出现不准确或错误的解读,这就需要教师实施导学点评帮助学生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

(3)经验分享,同伴点评。同伴点评是指学生对同伴的学习表现进行相互点评,是学生在认真观察同伴学习表现之后做出具有建设性意见的判断和评价。学生的相互点评能改变只有教师点评的倾向,确立学生是课堂点评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同伴的学习成果并提出自己合理建议的学习习惯。如引导学生朗读布封《马》的“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致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请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有同学指出:“这位同学朗读声音响亮、咬字清晰、读音准确,但语气平淡,缺少变化,没能很好地表现出作者惋惜、无奈的感情。‘太普遍、太悠久应该读得重一些。”经过反复的点评、练习,同学们较好地完成了朗读任务,提高了朗读水平。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比较接近,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使用同伴的合理建议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让学生对自己同伴的学习表现进行点评,可以使他们增强合作意识,在合作探索中分享宝贵的学习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反思提高,自我点评。自我点评是指学生在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做出理性的评价。学生对自身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能促进其自我学习方式的改善,能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现课程对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终身学习的价值。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在阅读对话中的表现适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朗读、理解和表达等方面进行自我点评,如“你今天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呢?”“你的答案应该怎样修改更贴切呢?”“你今天的回答自己是不是不太满意呀?什么原因呢?总结一下好吗?”学生经常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可以巩固优点,克服缺点。自我点评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在自我反思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教无定法,课堂点评也不应固于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点评这一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启智慧,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教师及时准确、得体恰切、灵活多样的评点将如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猜你喜欢

同伴文本课堂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欢乐的课堂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