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艺术观教育的艺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2020-09-27李丹丹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

李丹丹

摘 要:广大艺术教师是从事高等艺术教育的主体力量之一,直接关系到高等艺术教育的质量。从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中唯一的电影专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培养“德艺双馨”优秀教师的实践入手,探索艺术观教育引领艺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以期为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艺术观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艺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价值

1.加强师德师风是新时代艺术院校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高等艺术院校作为国家艺术教育系统中层次最高的教育机构,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新时代,高等艺术院校要更好地落实“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能,教师是关键,师德师风起决定性作用。只有把师德师风放在首位,艺术院校事业发展的根基才更稳,前途和方向才更清晰。

2.加强师德师风是艺术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核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也给高校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艺术院校通常有“师徒制”的人才培养传统以及小班制、主任教员制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師与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对学生的价值观影响更大。作为学生的“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艺术院校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要传播专业知识,更要引导道德言行,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要具有的“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标准,把立德树人转化为内心信念,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

3.加强师德师风是艺术院校“双一流”建设的标准前提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分别指出,“把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把选聘考核晋升思想政治素质关,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这两个文件是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总方案、总要求,为高校实施“双一流”建设、建成“双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指明了方向,与师德师风建设具有直接的内在联系。“双一流”建设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战略,打破了高校身份固化,为艺术院校打开了新的发展大门,为艺术院校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持,也对艺术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艺术院校加强艺术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加强艺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就是要牢牢抓住教师思想根基,要引导教师既做“经师”,更做“人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只有将优良教风作为自身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艺术院校教师才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身先示范,以德育人,引领学生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艺术成果。

1.艺术院校教师的思想现状

受文艺工作者和艺术院校教师的收入存在巨大差距等因素影响,部分教师开始以物质收入的价值标准来分析和衡量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动摇了“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价值取向,与中央提出的高校教师“四个相统一”的要求有了出入;部分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少应有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无法正确处理教学、科研与创作的关系,忙于艺术创作,只将少量时间、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均不能给学生作出正确表率。

2.艺术观教育是艺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由之路

上述两种现象在艺术院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下面将通过分析艺术观教育的内涵和阐释艺术观教育的具体内容,探寻艺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之路。

艺术观体现着艺术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艺术院校教师思想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1]作为文化塑造和人才培养之地的艺术院校,必须高擎文化引领的大旗,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引领地位。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艺术观落实在艺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观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以人民为中心”的“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其具体内容是“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三人民”教育理念。

北京电影学院基于艺术观教育的师德师风建设实践

作为“中国电影人才摇篮”,北京电影学院(以下简称学校)长期以来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艺术观教育作为培养“德艺双馨”优秀教师的重要抓手,精心设计、系统推进,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符合艺术院校特点的艺术观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引导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促进了学校的事业发展,为中国电影教育事业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贡献了宝贵经验。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艺术观

学校提出的“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艺术观教育理念,是数十年办学经验沉淀形成的、体现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具体行动准则,成为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基础上,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新特质,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新发展。新时代,学校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出台了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四项计划”。依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开展理论研讨、课题研究、实践展映等活动,多形式、全方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全体教师中深化“三人民”的艺术观教育。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专题会,全面推进新时期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2.传承和弘扬学校红色基因

学校有着光荣的历史、鲜明的办学特色、优良的党建传统和特有的大学文化,是新中国红色艺术家和红色电影人的摇篮。“尊师重道 薪火相传”的校训碑伫立在学校教学楼显著的位置。陈波儿、章泯、钟敬之、吴印咸这四位中国著名电影教育家、学校创始人的铜像雕塑伫立在校园中,引领全校教师崇尚师德、严谨治学。陈波儿教导学生“先当革命家,再当艺术家”;章泯认为“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钟敬之“前半生为艺术,后半生为教育”;吴印咸把延安电影团同志们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源源不断地讲述给学校师生。正是老一辈电影教育家铸就了学院良好的师德风范,使师生受益并代代相传。

新时代,学校加大了对教师的红色校史教育,其载体是记录着学校六十余年办学历史的校史馆。从史料征集,编辑出版校史、电影史图书教材到落成典礼,全校教师广泛参与校史馆的建设工作。每年新入职教师培训及重要时间节点,学校都会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促使学校的红色历史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

3.融合和再造“电影+思政”话語体系

建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电影新话语体系,引导教师和学生创作“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文艺作品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也成为学校基于艺术观教育的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抓手。要提高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实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化,把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专业教师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实现“电影+思政”双融合、双促进。

近年来,学校开展师生共话“开学第一课”活动,精选《红海行动》《决胜时刻》《我和我的祖国》等“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校友主创影片返校放映,将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到电影专业创作和交流中,努力提升思政教师电影艺术素养,引导艺术专业教师讲马克思主义。在观影后座谈会上,多名专业教师表达了“电影就应该讲述中国好故事,发出中国好声音”的愿望。同时,多次举办青年教师读书会,以“重走习近平不忘初心之路”为主题,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八本图书中选取习近平总书记不同时期的生活介绍或讲话论述,学校领导分别以“激越历史时空的青春共鸣”“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文化通融的故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为主题开讲,结合每期读书主题,相继播放了《我们的田野》《公仆》《战狼2》《十八洞村》《钱学森》《音乐家》等影片,将思想政治理论信息转化为更符合电影艺术院校教师需求的视听化、艺术化、专业化语言,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电影+思政”的深入探索。

4.选树和宣传“大国良师”典型

选树师德典型是对尊师重教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彰显出中国特色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对办好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院校普遍有“师徒相授”的特点。因此,在艺术院校广泛开展师德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始终把师德典型示范引领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开展“师德十佳”“管理服务育人十佳”评选和“教师节表彰大会”,先后采访数百名老、中、青优秀教师,出版《时光留影》《电影人的成长》等访谈录,宣传扎根讲台的教学楷模、攻坚克难的科研骨干和默默无闻的奉献典型,让全校教师从身边人的事迹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校园网、官方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官微)开设“师道”“北影课堂”“青椒说”等专栏,通过全媒体手段讲好师德故事、发挥好师德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例如:在学校官微纪念郑国恩老师的文章留言中,其中一条详细记录了学生因毕业论文登门求教的故事,诉说恩师恩情;在学校官微介绍谢飞老师教书育人之道的文章留言中,读者讨论着关于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品行三观的影响。

5.以作品为标尺,检验教师育人育德成果

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会完成大量的课堂创作,大四参与毕业联合作业,进入工作领域大多参与影视制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校的育人成果大多通过影视作品呈现,每一部作品都体现出学校学生的价值思考和教师育人育德的成果。2019年,国家电影局确定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国产新片展映”中共有七部重点影片,其中六部为学校师生主创的。近年来,学校教师主创的《塬上》《搬迁》等作品,获得了思想性、艺术性的“双丰收”。这说明,教师育人和学生创作中充分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本文系2019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加强艺术观教育,培养德艺双馨优秀教师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编号:BJSZ2019YB45)研究成果;北京市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研究课题“基于艺术观教育的艺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课题编号:18FVE-A-09(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侯光明. 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艺术观教育[N]. 中国艺术报,2020-05-27(3).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建设
新常态下医学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加强高等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
基于师德核心要素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基于师德核心要素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基于师德核心要素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浅谈小学管理中师德师风建设探究
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育人成效
浅谈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