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建设音乐资源库的方法及路径探析

2020-09-26秦林

戏剧之家 2020年24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必要性方法

秦林

【摘 要】图书馆在高等院校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学科教学与科研中,都能发挥出举足轻重而无可替代的功用。本文援引实际案例,指出在当前网络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建设资源库就成了图书馆服务于音乐专业建设的一条新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民间音乐资源库为例,提出高校图书馆建设音乐资源库的方法和步骤为:图书馆应主动派员与音乐院系师生沟通交流,培养、储备专业人才;并从院系教学及科研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文化人类学的原理摄录民间音乐原生态的表演情景及其文化生活场景。最终按照“部-类-项-目-条”的五层级结构对采风摄录所得人类学片进行编目检索,从而为使用资源库的师生提供精准而方便的导航检索机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音乐资源库;必要性;方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4-0210-02

高校图书馆是为师生提供文献检索、阅览等服务的机构设施,在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提到图书馆,大部分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汗牛充栋的藏书室景象。因此,一般意义上高校图书馆为师生提供的教学支持,基本被理解为图书馆凭借自身所藏书籍报刊,为师生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提供实体文献的检索、预览等方面的支持。当然,部分图书馆也开展了电子文献检索、阅览服务。但由于该项服务大多是依赖馆外、校外的文献搜索引擎来展开的,因此本文不将其视为高校图书馆自主提供的服务项目。

一、音乐资源库——高校图书馆服务于音乐专业建设的新路径

上面我们分析图书馆对于高校艺术学科科研工作所具备的价值及其所能发挥的重要功能。具体到音乐学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高校图书馆也同样能对音乐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发挥出其他机构难以替代的引导和支持功能。比如,2004年中国音乐学院成立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项目组,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由该院师生分赴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十余年来基本完成了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第一、二批560余项传统音乐类遗产表演场景的录制工作。而且,该项目组一边录制音乐类非遗项目的表演场景,一边由该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遵照本馆检索原则,对已录制好、加工好的视频资源进行分类编目整理。目前,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已分“关外长歌”“黄土之声”“中原和风”“江岸水韵”等八个部类,对录制完成的音乐类非遗表演视频资源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和收录,初步建成了曲目丰富、检索便捷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该资源库不仅为中国音乐学院各专业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了丰富的曲目资源,而且更对该院传统音乐方向的科研工作开展给予了具象的视频资料支持。所以,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建设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有力地推动了该院传统音乐方向教学与科研工作实现了“双丰收”,为音乐教学、科研工作面向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创新、变革与转型提供了先导性的便利条件。

从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项目这一成功案例的建设与运作历程可见,依托信息网络建设音乐资源库,堪称图书馆服务于高校音乐专业建设的一条“另辟之新径”。所以,高校图书馆应从音乐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开展音乐资源库的筹备与建设工作,以便顺应信息网络发展的最新趋势,为本校音乐院系的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的特色化资料支持。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音乐资源库建设的方法探究

现以民间音乐资源库的建设为例,来简要阐释高校图书馆筹备、建设音乐资源库的步骤与方法:

(一)高校图书馆派员与音乐院系管理人员、教师进行座谈,掌握音乐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求。在这样的座谈会上,音乐教师可畅所欲言提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音乐教学有待突破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开展音乐科研课题研究的热点、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由图书馆工作人员与音乐教师及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协商讨论,共同确定音乐资源库建设的先期着力方向,并制定详细的曲目摄录计划。

(二)高校图书馆培训音乐摄录人才。由于高校图书馆是建设民间音乐资源库的主办单位,而此类资源库又需要视频化的民间音乐资源来加以充实。所以,图书馆就必须自行培养、储备一定数量(比如2-3名)的摄录人才,以便与音乐专业师生协同开展对于民间音乐的采风摄录工作。具体来说,图书馆应遵循文化人类学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影视人类学的工作方法来培养摄录人员的专业技能。以便促使其从文化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去观察、看待民间音乐的表演场景,尽可能全面地将此类表演场景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摄进镜头并展现在音乐专业师生的眼前。

(三)开展对于民间音乐曲目及其文化背景的摄录工作,并将摄录成果加工为可直接使用的人类学片。在培养出部分专业摄录人员之后,图书馆即可接受音乐院系的邀请,派员随同音乐院系师生奔赴民间音乐的流传地区,按照文化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的要求来对民间音乐开展采风摄录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采风活动不仅要摄录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唱奏表演场景,更要摄录此类曲目赖以传承的文化生活场景,以便尽可能地将曲目传承地的文化信息呈现出来,为音乐院系师生从文化角度理解民间音乐作品提供便利。

对民间音乐摄录工作的成果,就表现为人类学的原片。这些原片中包含多样的音乐文化信息,需要通过剪辑、加工,去芜存菁,才能最为翔实、准确地呈现如此多样的音乐文化信息。所以,还需对专业摄录人员进行剪辑、加工方面的集中培训,在尽可能保存人类学片原始风貌和大部分文化信息的前提下,将其加工为直接可用的人类学素材片。

(四)对剪辑、加工所得人类学素材片和原片进行编目索引,确立资源库的总体架构。当反映民间音乐表演情景及其文化生活场景的人类学素材片被剪辑、加工出来之后,下一个重要的步骤就应是将其和原片一起进行编目索引。对此,本文设想按照CELTSC所制定网络资源库规范以及“IEEE P1484”网络资源库建设标准的要求,分成“部-类-项-目-条”五级结构来填充人类学片资源。按照“歌曲、器乐、戏曲、说唱”的不同种类,首先将不同的民间音乐人类学片派入不同的“部”;而后根据流传地域的不同,将同一“部”下的民间音乐曲目人类学片划分成若干“类”;在这些“类”之下,再按照具体表演方式的不同,将人类学片派入不同的“项”;在“项”下对应的则是某一种具体的民间音乐(如冀中笙管乐)曲目人类学片之集成;最后,再将“项”分析成“条”。每一条对应一种具体民间音乐相关的人类学片。比如,“冀中笙管乐”项下的第一条对应未经剪辑、加工的人类学原片;第二条则对应经过剪辑、加工的人类学素材片。

这样,按照“部-类-项-目-条”的五层级结构,我们就能对采风摄录所得人类学片进行科学而细致的编目索引。将此类索引与资源库的导航机制相对接,就能为使用该资源库的师生提供精准而方便的导航检索服务了。此外,本文还建议高校图书馆在此类资源库中设置讨论组模块,方便使用该资源库的师生以P2P、P2M、M2M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与科研交流活动。这样则有助于将此类资源库升级建设成音乐科研平台,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资源库的价值和功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在音乐教学与科研中足以发挥其他机构难以替代的功用。而信息网络的发展又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于音乐教学及科研提供了一条“另辟之新径”,那就是建设音乐资源库。对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加强与音乐院系的业务沟通联系,培养专业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术素养,发挥图书馆专业优势,建设分类科学、编目严谨、导航精准、检索方便的音乐资源库,做信息时代的弄潮儿,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面向信息化的创新转型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耿红梅.关于建设“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的探讨[J].中国音乐, 2010,(02).

[2]張天彤.“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项目组新年座谈会综述[J].中国音乐, 2007,(03).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必要性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