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Op.142 No.3》的变奏元素

2020-09-26吴佳倩

戏剧之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即兴曲变奏曲舒伯特

吴佳倩

【摘 要】《降B大调即兴曲Op.142 No.3》大约创作于1827年,该作品旋律优美,极具歌唱性。本文将乐曲中所采用的变奏手法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形象变奏,另一类为性格变奏,并主要针对这两种变奏进行分析。此外本文还对《降B大调即兴曲Op.142 No.3》变奏的创作思维及运用变奏手法的价值进行研究,以期为演奏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Op.142 No.3》;变奏手法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4-0086-02

本文的研究对象《降B大调即兴曲Op.142 No.3》出自《罗莎蒙德》戏剧配乐,曲式结构为变奏曲式,共分为六段,通过一个主题五个变奏对全曲进行诠释。全曲采用降B大调写成,期间分别转调至降b小调以及降G大调后回到原调,为音乐增添了色彩,其曲式结构图如下:

一、“变奏”的创作思维

“变奏”一词,出自拉丁语variatio,本意是“变化”的意思,即对主题的旋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最初的“变奏”起源于欧洲民间音乐,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到二十世纪现代音乐时期的发展,如今日益成熟。如李斯特的“帕格尼尼变奏曲”、中国的“兰花花变奏曲”皆是采用了“变奏”这一手法。而舒伯特的《降B大调即兴曲Op.142 No.3》也使用了独特的变奏手法,以一个主题始终贯穿全曲的方式进行演绎,描绘了舒伯特在短暂的生命里对自我的追求。舒伯特处于梅特涅反动时期,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让舒伯特放弃对音乐的热爱。而此曲大约创作于1827年,此时正处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交融的时期。此刻的舒伯特正被疾病所缠绕,面对身体上的疾病和动荡不安的时代,舒伯特内心感到痛苦不安,但他并没有向生活屈服,仍然坚持创作,并为后人留下了佳作,且对舒曼、李斯特等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变奏手法的呈现

(一)形象变奏

本曲的形象变奏手法多体现在保留主题的基本结构,然后对旋律进行加花处理,且在节奏和织体方面进行改变,但仍然延续主题基音和风格。变奏一(见谱例1)在主题的基础上扩展到了四个声部,声部的增加使主题的旋律线条更加突出。高声部由平稳的四分音符以及八分音符变成带附点的八分音符和加花的旋律,以此进行变奏,中声部则采用固定的节奏音型,结合很弱的力度,好像青春期的少女隐藏在内心的小秘密,不愿为他人所知。在次中声部,从主题较为平稳的节奏变成变奏一中极不平稳的切分节奏,好像美丽的少女带着一丝活泼俏皮。变奏一与主题典雅、端庄的少妇形象很大的不同在于,变奏一好像少女时期懵懵懂懂的恋爱,遇到一点小挫折,虽然感到迷茫,但仍然充满了甜蜜、浪漫,对未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变奏二高声部采用长短节奏的快速进行,暗示着新的音乐材料的出现,配合着回音、颤音的使用,对旋律进行了加花,使音乐变得紧凑、跳跃。低声部采用切分的节奏型使句子更具推进作用,使音乐更加充满活力,好像调皮的孩童在一旁嬉戏打闹,充满童趣。音乐到了变奏三,高声部运用了附点节奏,配合低声部采用的固定低音,结合三连音的弹奏手法,低沉又快速的和弦切换带着强烈的紧张感,给人以动荡不安的感觉,好像一位忧郁少女遇到了可怕的现实,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慌和无助。值得一提的是变奏五与变奏二十分相似,都是对旋律进行了加花,织体形态(柱式和弦)和每一句尾部的节奏型(长短节奏)基本相同,且二者都采用了对基音的重复来表现对主题的延续,给人以活泼欢快的感觉。

(二)性格变奏

性格变奏又称自由变奏,即在主题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材料与主题进行对比,但主题的基音仍然存在。本曲的变奏四(见谱例2)就采用的是性格变奏的方法,在旋律开始的部分,连续两个由弱拍结合的、带附点的短长节奏给人以先紧后松的感觉,而伴奏声部则采用左右摇摆的固定音型,暗示着少女内心的恐慌。但紧接着平稳的八分音符的出现好像为营救少女一路上披荆斩棘的勇士铿锵有力的步伐,坚定而又充满力量。而在调性上,由降B的同主音大小调转入降G大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好比作曲家在最初面对病痛时显得娇小又无助,但他又不愿向病魔屈服,天使与恶魔在他的脑海中不断争斗,你来我往。最后这份不甘化作正义的信念,同命运奋起抵抗,竟呈现出与之前少女形象完全不一样的潇洒,在保留基音的基础上,同时巧妙地把不同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作品变奏手法的价值探寻

舒伯特作为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者,他的变奏曲不同于巴洛克时期巴赫、亨德尔等人的复调变奏,没有两个甚至多个主题的变奏;不同于莫扎特建立在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基础上的变奏曲,如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相比于舒伯特的作品,结构相对规范、严谨;也不同于同一时期李斯特的以超高炫技手法进行的变奏;更不同于中国变奏作品中单一地以主旋律贯穿全曲的变奏。舒伯特的变奏是建立在主调基础上的变奏,是对旋律进行加工、拆解的变奏,是人物较多且具有戏剧性的变奏。《降B大调即兴曲Op.142 No.3》就是运用了这样的变奏,以相对自由的节奏、多次出现的装饰音、多声部的织体形态等变奏方式,仿佛在为听众娓娓道来一位少妇所经历过的人生百态。变奏一,描绘了一个内心对爱情充满憧憬以至于彻底陷入爱情的花季少女形象,突出了心情的愉悦,充满了少妇对少年时期美好的恋爱回忆。而变奏二,描绘的是一个天真的孩童,表现了作曲家对孩童天真无邪形象的向往,展现了少妇对能够释放天性、无忧无虑嬉戏的孩童时期的回忆。紧接着到了变奏三,音乐开始变得动荡不安,描绘了少女在甜蜜的爱情中遭遇挫折,内心变得沉重,未来的生活陷入一片黑暗,陷入了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的苦恼,体现出了淡淡的忧伤。但是到了变奏四,新材料的加入展现出的则是一位为了少女的幸福与残酷现实顽强斗争的勇士形象。作曲家通过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的诠释,擴大了音乐的张力,给人带来听觉上的冲击。到了变奏五,则又回到了最初的平缓,好似少女经过磨难最终克服了挫折,豁然开朗。并在尾声(见谱例3)采用了结构变奏中紧缩的手法对主题进行了一个再现,以期与主题进行前后呼应。该曲将一个主题演变成五个变奏的创作手法正是作曲家对自己现实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体现了作曲家不惧艰辛的品质,始终保持着对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为后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结语

本文立足于节奏、旋律、织体等方面研究了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Op.142 No.3》中两种主要的变奏手法,同时对其变奏价值进行了研究。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舒伯特的音乐中充满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诉说,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这对后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斐煦.舒伯特钢琴即兴曲(OP.142、NO.3)的浪漫主义风格与演奏分析[D].山东艺术学院,2015.

[2]冉楠楠.舒伯特即兴曲的艺术特征——以<降B大调即兴曲>为例[J].艺术研究,2014,(04):32-33.

[3]魏铎.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的创作与演奏[D].辽宁师范大学,2019.

[4]王艳萍.舒伯特即兴曲D899(Op.90.No.1)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与演奏分析[D].河南大学,2018.

[5]尚君怡.两首<舒曼主题变奏曲>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即兴曲变奏曲舒伯特
民歌主题变奏曲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心情变奏曲
春日条纹变奏曲
关于舒伯特八首钢琴《即兴曲》的探讨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视阈下《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文化身份构建
老棉裤变奏曲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