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语电影中民族音乐元素的作用

2020-09-26李猛

戏剧之家 2020年24期
关键词:音乐元素民族音乐作用

李猛

【摘 要】电影音乐是为配合影片而创作编配的,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具有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将民族音乐元素应用于电影音乐创作,既有助于刻画、描绘人物性格,烘托、营造影片氛围,又能突出电影主题,彰显电影音乐艺术表现魅力。

【关键词】华语电影;民族音乐;音乐元素;作用

中图分类号:J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4-0066-02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我国文艺界逐渐打开了以民族精神、大众诉求为主的新局面。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即民族瑰宝、民族文化是提升世界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武器。作曲家、音乐家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在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的使用和演绎上,丰富了我国电影音乐的创作,赋予了华语电影浓郁的东方韵味,也使得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一、华语电影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表现

与已然成熟的传统音乐相比,电影音乐发展历史并不长,电影图像时代听觉缺失,音乐元素的融入无疑弥补了单一图像电影的缺陷,赋予电影强大的视听优势,使之成为一种直观、震撼的艺术表达形式,开启了电影的新纪元。从艺术形式来看,音乐是对电影艺术的二次创作,二者既二元独立,又互为协调,而音乐电影的出现进一步凸显了音乐元素在电影中的重要性。总体来看,电影音乐具有如下显著的特点。一是灵活性。随着音乐制作经验的积淀及现代技术的发展,音乐制作人可依循影片情节灵活调整片段配乐,确保音乐与影片内容高度一致。二是明确性。电影音乐制作者在选择配乐时,往往需配合导演拍摄、影片情景画面有针对性地创作,已实现二者的高度契合,深刻诠释角色心理活动,感染每位观众。

音乐被认为是电影诠释艺术的桥梁和纽带,优秀的电影往往也具有令影迷追捧的经典音乐。在目前华语电影中,民族音乐元素主要表现为民族乐器、民族歌曲以及戏曲的应用。中国民族乐器制造与演奏均有着悠长的历史,民族乐器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引发了影片受众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电影故事情节的共鸣,如《卧虎藏龙》中的葫芦丝、二胡、马头琴、巴乌和锣鼓;《红高粱》中的笙和唢呐。

民族音乐赋予了电影极强的感染力,增加了艺术效果,如谭盾在电影《夜宴》主题曲《越人歌》中,大胆借鉴了关中地区的老腔、秦腔以及碗碗腔等。我国戏曲文化丰富、多元,京剧、川剧、黄梅戏等都被广泛应用到电影中,凸显了我国传统民族特色[1]。

二、华语电影中民族音乐元素所起的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

在古装电影中往往十分讲究营造氛围,通常借助于民族音乐元素,对主人公性格特点进行刻画,特别是对女主人公性格与心理变化的烘托,以营造浓郁的民族古典文化氛围,创设独特的审美意蕴,提高电影的感染效果与艺术张力。如张艺谋导演为了让电影《十面埋伏》走向国际,邀请配乐经验丰富且获奖无数的作曲家梅茂林为其配乐。梅茂林从我国古典音乐中选取了很多特殊的民族音乐元素,于柔美动人的旋律之中,抓住了那一缕哀伤,像质问,又像倾诉,小提琴音乐与东方鼓音的配合,敲击着观众的心灵,到影片最后,音乐声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深刻的思考与叹息。再如,影片《关云长》中,导演为更好地再现三国时期的传奇英雄人物形象,力邀藤原育郎、王平久等词曲作家,打造了主题曲《千里走单骑》,将感人的故事娓娓道来,曲风自然纯净,乐风简约豪迈,旋律悠扬,极具穿透力,不仅彰显了关羽的忠义之情,还透露出了他单骑闯关的落寞,塑造了一个饱满、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更将其勇气通过乐曲传达给观众,感动了无数人[2]。

(二)烘托影片氛围

虽然电影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影片情感的表达是有共通之处的。作为一种能够传达情感、烘托影片氛围的艺术形式,民族音乐能够将无法用电影语言表达的人物情感成功抒发出来。例如,在《花样年华》这部电影中,在选择音乐方面,导演可谓极尽苛刻,试图通过该部影片对时代的声音进行回复,应注意的是,影片运用了多首传统戏曲,且各种戏曲均源于名家录音,包括京剧泰斗谭鑫培的《桑园寄子》《四郎探母》,郑君绵的《西厢记》选段,各种类型的传统戲曲交织融合,呈现出那一时代独特的风情。就像王家卫说的:“感觉音乐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某一部分,它是一种提示,使你了解自己身处何种环境、哪个年代,在我的电影中,我会先对这一环境进行了解,明确这一环境下会有何种声音。”再如,在影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主题曲《十里桃花》穿插于故事情节中,歌词“看笔锋几道弯,前世千百转,尘缘系云端。九重天上缠,无奈过往,三生石上断;人间纷乱,无怨夜阑珊,恨梦太短”与故事情节精准契合,成功烘托了人物的心境,极具民族特色的配乐将影片中的悲伤气氛渲染到极致,成为电影的点睛之笔,耐人寻味的同时,激发了观众对影片中人物感情命运的关注[3]。

(三)突出电影主题

正如匈牙利已故电影评论家贝拉·巴拉兹所说的:“声音不仅是电影画面的必然构成,还是电影主题形成及动作的源泉。它将成为电影重要的创作元素,烘托影片的主题,深化其思想内涵,展现作者对于影片的主观态度。”对于电影音乐制作人而言,若能巧妙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可有效加深观众对剧情的印象,也可使观众通过歌曲理解电影所要传达的主体思想与人物情感。例如,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主题曲《十里桃花》,无论是歌词还是曲风,都是为该片量身打造的,歌曲将男女主人公凄婉唯美的爱情浓缩在婉转多情的曲调之中,奠定了该片的悲情基调。从歌词来看,其与该影片主题思想环环相扣。“一笔一轻叹,一行一惆怅,故事等墨干,却等来心伤”,悠扬婉转的古韵曲调配合动人的演唱,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那几千年美轮美奂的桃花仙境中,在跌宕起伏的歌曲旋律中,人物忧伤的情愫彰显得淋漓尽致,也深化了该剧的主题,犹如用歌声讲述男女主人公的生离死别、悲欢聚散……[4]再如,在《菊豆》这部影片中,张艺谋通过音乐整体设计,提炼了电影的主题,奠定了影片的情绪基调,带给观众强烈的视听艺术效果。电影音乐抒发了人物的情感,传递了人物内心不同的感受,突出了封建社会的压迫及男女主人公敢怒不敢言的心理状态。菊豆、天青拜堂时欢快的音乐,体现了二人喜悦的心情,而当菊豆发病时低沉的音乐,深刻表达了她的无奈。影片末童声演唱曲为电影画上了句点[5]。

猜你喜欢

音乐元素民族音乐作用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