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示现代生态危机的寓言:井上靖的《圣人》解读

2020-09-26袁盛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井上靖生态批评圣人

內容摘要:井上靖的丝路题材短篇小说《圣人》以一个惨烈的民间故事来解说伊塞克湖形成的原因,实质上是井上靖在20世纪社会生态及自然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的语境下,因生态忧患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寓言性的表达。

关键词:井上靖;生态批评;《圣人》

二十世纪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1907—1991)1950年以中间小说《斗牛》《猎枪》获芥川文学奖正式登上文坛,成为日本中间小说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中间小说在艺术表现手法及审美追求方面具有纯文学的文学性,在内容上往往采用大众文学的题材,如言情、恐怖、惊悚、侦探及历史等题材。在这些题材中,井上靖似乎偏爱历史题材的创作。他的历史小说不仅有取材于日本历史的,也有取材于国外的,其中以取材于中国特别是西域题材的小说最为出色。井上靖将他的小说置于异域的天空下,使其具有神秘的异域风情,同时又迎合了当时日本民众的“西域热”与“丝路热”,深受读者喜爱。当井上靖的文学传入中国,其以他者视域解读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历史小说,又成功捕获了中国读者的眼光,成为当代日本在中国拥有大量读者的作家之一。这些小说虽然从异域与古代取材,但是井上靖却往往从现实生活出发,表达他对当代社会一些问题的思考。

《圣人》是井上靖取材于西域的一个短篇小说,1969年7月发表在《文艺春秋》上,1970收入其短篇小说集《昆仑玉》。小说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伊塞克湖形成的原因与经过。作者将作品的背景置于公元前六世纪中叶中亚细亚萨卡族的某村落。该村落位于天山山脉北侧的某盆地上,安居多年的人们在新首领的带领之下,不满足现有自然条件给予他们的一切,不顾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不断向大自然索取,以致村落乃至整个盆地被大水淹没,形成湖泊的故事。虽然评论者把《圣人》视为一篇历史小说,如日本评论家佐佰彰一曾说,“那么作为历史小说的正统的主题乐章,就该是《昆仑玉》和《圣人》这两部作品了。”[1](203),甚至井上靖本人在为中文版《永泰公主的项链》所写的《致中国读者》一文中也认为这是一篇历史小说,井上靖接着对历史小说作了解释,“这里收集的八个短篇,分别取材于古代,通常被人们称之为历史小说。”[1](1)如果以一般的历史小说的观念来看,很难将这篇小说归入历史小说的范畴。个人认为,作为历史小说,即便是广义上的历史小说,也应该符合一些基本条件才能被界定为历史小说,或者作品中的人物为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人物,或者作品以历史上某一时期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就《圣人》这一部作品而言,作品中的人物并不是历史中真实记录的人物,人物活动的环境也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是作者虚构的。《圣人》虽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小说,但是从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井上靖实际上是从当下出发,在日益恶化的社会生态环境和不断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这种大背景下,其生态忧患意识的一种寓言式的表达。本文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解读作品的生态思想。

一.安宁和平的宜居乐园

在小说的开头,井上靖为我们所描绘的萨卡族人所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安宁和平的宜居乐园。

首先,这里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整个村落坐落在盆地的中央,盆地上有着一望无际的草原,村落被郁郁葱葱的树林包围,“无论从气候温和、土地肥美、牧草丰富这点来看,还是从外敌入侵的危险较少这一点来看,对牧民来说再没有比夹在这两座阿拉塔乌山脉之间的盆地更理想的定居地点了。”[1](51)

其次,这里安宁和平,没有一般部落常有的村落内部之间的对立和争斗。“已经有几十年没发生过内讧了,别的氏族围绕着首领权,一年到头不断的地发生对立和争斗,而这个民族却从未发生过这类纠纷。”这里也没有外敌的入侵。究其原因,虽然这里环境比较好,但是整个村落只有一眼泉水,村里每人一天只能够打一瓦罐水。这只能保证一家人的生活用水,羊群和马匹必须饲养在离村落10多里远的一条大河边。就水的分配而言,村落里人人平等。因为水的缺乏,这个地方对其他的氏族来说却毫无吸引力,却成为部落和平的根源。村落因此因祸得福,在氏族部落之间无休止的斗争当中,得以幸免于难。村民们生活在难得的和平时代,甚至“一连几代人都未摸过兵器”。

第三,这里民风淳朴,人人安贫乐道。虽然每个人每天只有一瓦罐水的配额,但是人人都自觉遵守这一规定。取水的时候并没有人监督,坐在泉眼旁边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多取一点水。人人信仰与尊崇泉眼之神,把老人视为圣人来尊敬,安贫乐道,过着虽然不富裕却很悠闲的生活。

二.当代生态环境恶化的寓言式表现

在小说中这个部落安居乐业的生活并没有能够持续下去。由于部落首领在其他部落长大的小儿子归来,使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给整个部落带来了灭顶之灾。

这种破坏首先体现在社会生态的破坏与传统习俗的践踏。首领的小儿子,刚刚生下来不久就被送到叶尼塞河上游的一个氏族部落做人质,回来的时候已经是30出头的小伙子。尽管小伙子回归部落,受到族人的热烈欢迎,为他举行了专门的晚宴,圣人也特意出席晚宴,赐福这个小伙子。在族人的眼里,这次宴会非常丰盛,但小伙子却认为,宴席十分清淡,因为酒太少了,没有一个人喝醉,也没有村里的姑娘出席陪伴起舞,更没有相应的火坛,让人感觉到单调、无聊,无法尽兴。小伙子成长的部落与这个部落完全不一样,那里水资源丰富,信奉的是火神。小伙子对于一天一人只有一瓦罐水的规定非常不满,提出改革的建议。在首次参加部落会议时,他提出了再打一口井的建议,被部落故老们否定了。第二次会议他又提出增加每个人每天的用水量,他认为依据泉水的出水量,应该可以增加一倍的供水量。年轻人的提议被认为是违反了上帝的规定,会议也因此而中断。在第三次会议上,小伙子将矛头转向了部落的圣人。他认为所谓的圣人只不过是一个既聋又瞎毫无用处的老人,不应该得到如此尊崇的地位,受到人们的尊敬。小伙子的话彻底激怒了人们,愤怒的人们将他打晕,并将他丢弃在村落外,幸亏圣人所收养的姑娘救助才幸免遇难。

伤愈之后,小伙子从他成长起来的部落借来一支骑兵袭击了多年来不见刀兵的村落,将村落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随后,小伙子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每天的用水量从一罐增加到两罐,并禁止圣人进入泉井。由于用水量的增加,村落变得活跃起来。村民们改变了之前节俭朴实的生活,经常大摆宴席。随着商队的到来,村落变得富裕,变得生气勃勃。但是与此相应而出现的是整个村落道德的沦丧,发生了一些之前从来没有过的事件,如通奸偷盗及多起伤人的刑事案件,后来还发生了两起命案。一些人偷偷使用水票,甚至有人已经透支了半年的用水权利,一些人手里掌握着成百上千的水票,村落开始出现了贫富差距。更加糟糕的是村落的人开始与周边部落的人发生冲突,引发了部落之间的战争。作为部落首领的小伙子所率领的军队初次出战就打败而归,不仅使得部落年轻人丧失去了近九成,而且割让了大片草原给敌人。

从根本上来说,村落的失败源于小伙子不顾自己村落的实际情况,无视自己民族文化传统与习俗,盲目照搬外来的经验与方法进行改革,导致整个村落道德人伦关系的崩溃,社会生态的破坏。小说中所描写的情形,与近代以来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盲目学习宗主国的文化,实行与自己国家完全无法适应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改革如出一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正是这种所谓的改革的寓言式写照。

村落社会生态的破坏固然与小伙子不顾实际情况强行改革有关,也是人的本性使然。從小说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小伙子增加用水量的改革使得全村落变得更加富裕,使村落更加富于活力与生机。古语云“饱暖思淫欲”。这里的淫欲是指那些邪恶的不好的想法。如一些人并不满足于已有的舒适生活,开始了超前消费,透支用水量,使自己陷入贫困当中;一些人起了觊觎他人财产之心,利用巧取豪夺的手段夺取他人的财产,甚至为了夺取他人商品,杀死了其他部落的商人,成为部落战争的起因之一;一些人在情欲的驱使之下,在部落内部通奸,甚至与其他部落的人私奔,也是后来部落战争的起因之一。如果我们联系人类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各类战争的原因来看,井上靖在这里描述的关于部落战争起因的两个因素,是一种极为精炼的概括。

其次,小说也描述了自然生态的破坏及其所造成的恶果。自古以来村落所遵循的每天每人一瓦罐水的用量,它象征的是人与自然的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给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破坏。一天两瓦罐水的用量象征着人向大自然索取的极限。所以当部落雇佣的外来的士兵毫无节制的打取泉眼里面的井水,踩到作为极限的象征的大青石,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使得泉水喷涌,山洪爆发,淹没了整个村落和附近的盆地。“上帝遗落的明珠”伊塞克湖就这样形成了。

伊塞克湖的形成当然不可能是井上靖描写的这样,它应该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井上靖以一种寓言的方式,来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当人类无休无止地没有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的时候,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并最终导致人类毁灭。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社会对大自然的征服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如大地震、海啸及长时间高温、暴风雪等异常的天气时有发生。二战后的日本致力于经济发展,忽视环境的保护,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爆发了水俣病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引发人的关注。

作为一个对现实问题高度关注的作家,井上靖一直以来就关注社会生态问题,并在《夜声》《榉树》及《方舟》等一系列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中加以描绘与揭露。在《圣人》这一篇小说当中,井上靖则是以民间故事的形式表达了他的生态思想及生态忧虑。

参考文献

[1]井上靖﹒永泰公主的项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9C1671):井上靖丝路文学研究

(作者介绍:袁盛财,邵阳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日本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井上靖生态批评圣人
从地方理论看井上靖的中国丝路游记
井上靖的新疆旅行与新疆游记
日本作家井上靖对战争的文学反省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不以己善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