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020-09-26卢奕斌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分类

卢奕斌

[摘 要] 当前,很多学校和教师对教研活动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教研活动就是小部分教师积极参与,大部分教师走个过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校教研产生实效呢?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让每个教师张开嘴,动起手,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发挥教研真正的实效性。

[关键词] 学校;教研;实效

上公开课是学校教研活动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常见的学校教研长这样:定一个时间,选几名教师,一般是新进教师或者是青年教师,自选一个内容,投名师访高友也好,查资料瞎琢磨也罢,经历一段时间的磨课上台展示,先由执教者谈谈所思所感,再由指定教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评课稿进行评课,最后由教研组长或领导总结陈词。

这样的活动下来,不能说没有效果,受益最大的当然是上课的教师,这一课少则磨了两三次,多则磨完整个年级,还有一些更拼的,会走到邻近兄弟学校继续磨,经过N多同行的眼,N多同行的耳,有对教师体态提意见,有对板书设计提意见,有对课件排版提意见的,有对教师语言提意见,有对教学设计提意见的……上课教师集百家之言。对这部分教师而言经历一次磨课,就好比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整形手术,在许多方面都会有长足的进步。受益第二的一般是指定的评课教师,比较投入的评课教师会几乎全程参与磨课,跟着磨课教师一稿一稿地往下改,相当于间接磨了这一课。

剩余教师呢?来了,听了,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投入一点的会说,今天这两堂课还行,新来的小伙子素质不错;敷衍一点的会说,坐了两堂课的时间好辛苦。学校教研一不小心就成了一场少数人狂欢,多数人沉默的活动。

教师之所以会把自己隔离在学校教研之外,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家常菜和米其林。互联网时代,教师见过太多的好东西,出去听课走远一点是杭州、上海、嘉兴,走近一点的是金华,就算在本地参加学时培训,一般也有特级压个场。打开手机,看见的是朱乐平的《一课研究》、华应龙的《化错化人》、顾志能的《教学创新》、张齐华的《数学工作室》……小学数学教学经常研究的课还不到50节,那些特级经常展示的是这几节课,咱们草根经常研究的也是这几节课,学校教研在这些大咖面前不值一提,设计的精巧,理论的高度,教学的艺术,都不存在可比性。就好比一群日常吃惯了米其林的吃客,偶尔看见一道家常菜,提不起精神在情理之中。

第二,旁观者和参与者。整个活动下来,大部分听课的教师更多的是旁观者。身为一名谦虚内敛的中国人,很清楚地知道只要自己静静地坐着,就能安全地离开,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做一名积极发声的参与者是有风险的,你在提醒大家,你跟他们不一样。做旁观者很安全,做参与者有风险,趋利避害,选择旁观也在情理之中。

这就是学校教研的尴尬,水平一般,可以旁观。而真正有效的学校教研不应该只是几个人的舞台,应该是用这一般的课作为一份研究材料,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卷入其中,共同探讨怎样的课堂是更好的课堂。

一、从倾听者到表达者

2015年,我成了俞正强名师工作室的一员,第一次参加组里活动,主要任务是像我这样的新学员观摩老学员是怎么活动的,配方如此熟悉,两个人上课,中间自由评课,最后俞特总结。味道完全不同,自由评课环节精彩极了,我们就看见老学员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有赞赏有质疑有回应,我第一次感受到教研的幸福,人人身处其中,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是我想要的学校教研活动。我想,选过的教师到底不一样,那些追求上进、能说会道的教师是不是都到这里来了。

第二次参加组里活动,没有老学员只有新学员,又到中间评课环节,师傅说:“关于这两堂课请发表你的感想。”好安静,大家都静静地坐着,这才是我熟悉的教研。这时,师傅又说话了:“从你开始,开火车轮下去。”好的,新学员们也开始你方唱罢我登场,有赞赏有质疑有回应,我第二次感受到教研的幸福。那一刻,我明白了来这里的教师和我在学校里的老师是同一群人,只要想办法让他们开口,他们就会卷入其中,无法自拔。

怎么逼迫学校的教师站起来发言呢?师傅的那一套有点难,一是我还没有说出那句话气场,二是学校的规模有点大,三是需要考虑教教师的意愿。我想到了网络上一些大公司年会里的摇奖环节,注意,这个课不是我要你评的,而是天意,是软件叫到你了,恭喜你,你中奖了。我到网络上下了一个抽奖软件,把数学教师的名单导入其中,删去一些有特殊情况的教师,教研之前讲清楚活动流程,就开始了第一次有抽奖加持的学校教研活动。这一次教研活动,教室里明显比日常安静,我能感受到在场教师的压力。终于到评课环节,摇奖,在一群未中奖者的欢呼声中,教师一个个你方唱罢我登场,有赞赏有质疑有回应,我第一次感受到身为教研组长的幸福,人人身处其中,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就是我想要的学校教研活动。到第三次有抽奖加持的学校教研活动时,居然就有教师自告奋勇上台发言了。

這就是让学校教研走向实效的第一步,不管用什么方法,让教师开口。

二、从动口说到动笔写

这也得从2015年说起,那一次学校教研活动是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Z老师上一堂新进教师展示课,内容是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这堂经典课,公开课那天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环节:往一个有a元的钱包里又放进1元钱,这时钱包里的钱可以怎么表示?教师预设是学生出现a,a+1,b这三个答案,再把舞台交给孩子,让他们感受数量变化,不能用同一个字母表示,b和a+1都行,a+1不但表示出钱包里的钱,还能看见钱包的变化,是最佳答案。那一天,Z老师随口叫了一名同学回答,第一个答案就是a+1,并且清晰有条理地说明了理由,老师要的另两个答案再没有孩子回答,自然也遗失了辩论的环节。评课环节,我们聊起了这个点,三个答案的辩论要不要?为什么今天的课堂出不来三个答案?如果能够重来,有什么办法能确保学习材料的生成?老师们各抒己见。活动结束,我们说:Z老师,回去把这份材料理一理,写成一篇课例。那一年,Z老师写的课例“呈现错误·展示思维·绽放课堂——以字母表示数为例”获永康市一等奖。

那一次年,我感受到了写什么论文、怎么写论文应该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一部分,让几十名教师能共同关注一份材料是一次多么难得的机会。想想更年轻时候的自己,写一篇论文无从下手,绞尽脑汁从课标里找一个关键词,从这个关键词出发找材料,把这些材料拼在一起凑出一篇论文。经常性地写这一类论文是因为找不到想要表达的东西。怎么找到要表达的东西也是需要学习的。从那一次教研活动之后,听一堂课,努力让大家一起从课堂里发现一个问题,谈谈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解决的环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校教研中:

2016年,L老师上的是一年级的“整理房间”,目标之一是让孩子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课的结尾处教师提问: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谁来说说分类有什么用?孩子们的答案只有让房间变整齐,变漂亮。我们的问题是,上完这一课,孩子们对分类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整齐和漂亮可以吗?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对分类的感觉只有整齐和漂亮?我们做哪些改变可以丰富孩子们对分类的感觉?那一年,L老师写的课例获永康市三等奖。

2017年,X老师上的是一年级的“分扣子”,本课既要让孩子看见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又要让孩子看见按两个指标分类,顺序不同结果相同。一堆扣子可以按形状分,也可以按扣眼分,分的结果不同;按形状分完可以按扣眼再分,按扣眼分完可以按形状再分,分的结果相同。课堂上,当孩子们按形状分完后,问还能再分吗?学生答能,按扣眼分。好,请你们再分一分。大部分孩子把扣子合在一起重新分类,只有少部分孩子达成继续分的要求。我们的问题是孩子们不能“继续分”,找找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误解了教师的要求,可以做哪些改变让更多的孩子达成这一目标?那一年,有两位教师撰写了课例。

这就是让学校教研走向实效的第二步,发现一个问题大家聊聊,写一两篇文章。

三、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2018年11月,我参加杭州市“新锐教师培养工程”项目组和浙江省陈加仓名师网络工作室联合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很有意思,杭州市新锐教师和陈加仓名师工作室成员都分成3组,每组各备一块内容但不确定由谁展示,提前一天抽签决定上课教师。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团队的凝聚力,你不再代表你个人,你代表的是一个团队,我不再是那天认真听课就能抽身的,我得为我们团队出谋划策,上课的也可能是我,面对不成熟的设计,委婉提出建议并解决问题,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必须大家努力找到最优解。有竞争,让那一次教研活动充满了火药味,我看得很过瘾,有了胜负心,你不可能不认真。

今年,我们也在规划,把学校的这群年轻人分成若干组,打破年级的界限整合成一个个的团队,内容是公开的,上课是随机的,活动是有胜负的。

这就是让学校教研走向实效的第三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更不能在旁边不战斗,你得和小伙伴们一起战斗。

有資料上这样写道: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组织者、领导者,甚至是教师心目中的学术权威,在一个组织或团队中,群体的共同合作始终离不开领导人物的核心凝聚力量,在达成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成长与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务必要求教研组长是一位业务上扎实、技术上过硬、品格上公正、德行上优异的教师,从共同体中脱颖而出,指导并服务于共同体。

一句话,教研组长的水平很重要。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数学教师,待在教研组长的位置,诚惶诚恐。一名普普通通的教研组长不就像普普通通的学校教研,能力有限,水平一般,没关系,就像袁枚说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分类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给塑料分分类吧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