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涅槃”还是“传承”

2020-09-26刘羽

戏剧之家 2020年25期
关键词:涅槃学校教育传承

刘羽

【摘 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国学热,然而,如何响应时代号召,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中国民乐继续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异彩,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的民乐作为传统文化中不可丢失的一部分,也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方向,是“涅槃”还是“传承”,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笔者在观看《国乐大典》的过程中,思绪颇多,于是执笔梳理民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中国民乐步入困境的可能原因及民乐发展存在的利弊,试图和大家一起来找出民乐传承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民乐;传承;创新;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5-0065-02

一、回顾历史——纵观民乐发展历程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而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远古时代的骨笛,西周的陶埙、钟磬古乐,隋唐时代的箜篌、琵琶,还是明清时期出现的胡琴音乐等,它们都见证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潮起潮落,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音乐成就。中国民乐,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瑰宝。

(一)上古时代。

骨笛是笛子的一种,为我国最早的乐器。20世纪80年代,考古人员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贾湖骨笛,骨笛以鹤的腿骨制成,经测试能成功吹奏。

夏商时期,乐器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到周代,乐器种类已有七十多种,并在这一时期产生了礼乐制度和礼乐机构。

春秋战国时代,时局动荡,战乱频仍。但与之相反的是,在思想层面上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形成多种音乐思想,这极大地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此时吹奏乐器、弹拨乐器已经普及。

(二)中古时代

汉朝时期,一些艺术体裁兴起,如相和歌、鼓吹乐、百戏与民间歌舞。同时“丝绸之路”也把一些西域的乐器、歌舞传入了中国。到了唐朝,乐器种类已经达到三百多种,唐朝采取的“开放包容”政策,促进了中国音乐的蓬勃快速发展。

宋元时期,是音乐的转型时期。瓦舍勾栏的设立,说唱音乐兴盛,戏曲音乐形成。拉弦乐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运用。

明代中期后,出现了民乐合奏的形式,如“吹歌”“丝竹”等,这一时期,戏曲音乐得到广泛发展。

(三)近现代

18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广大知识分子深受西方思想影响,主张模仿西方体制,这使得西方音乐文化迅速流入中国,“学堂乐歌”便在这时深入到了人民的生活中。

在“五四運动”倡导“科学”与“民主”的影响下,民乐也走上了复兴之路,一些音乐社团纷纷建立,如江苏无锡的“天韵社”。还有一部分进步人士,如刘天华、曹安和等人发展二胡、琵琶的演奏技法,探索新的民乐教学法,为发展新型民族乐器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世界的到来,国家、政府组建了大大小小的民乐表演艺术团,成立了音乐教育学校,使一些濒临失传的乐谱、乐曲、乐器得以保留下来,民乐的搜集整理工作在近几十年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二、关注当下——民乐发展现状

(一)中西对立的音乐观念

在中西音乐文化的冲突中,我们容易变得极端,一拨人觉得西方的音乐文化先进,中国人必须死心塌地学习西方的音乐;另一拨人觉得西方的音乐文化是“恶魔”,会把我们同化,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两拨人势不两立,从晚清争斗到今天。但是,我们不能只盯着两者的对立面,我们应该逐渐调和这个世纪难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学习盛唐时期的政策——开放包容,当时的唐朝并不会因为引进了其他地域的音乐而失去自己的民族特色,所以我们应该在继承发扬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优秀成果。

(二)民乐传承者遭遇的诸多困境

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方式为“口传心授”,传承的主体离不开人。但目前传承人在传承民乐的过程中会遭遇诸多困难。口头传承人首先面临的就是生计问题。许多传承人因为无法靠技艺养家糊口,生存已经成为了他们最大的问题,于是便寻求其他的谋生办法。其次是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年轻人喜欢追求一些新潮、流行的东西,于是传统民族音乐便失去了可以传承的对象。

(三)作曲家缺乏民族特性的创作

以前,民乐演奏家和作曲家为同一个人,因为演奏家有了对民乐的深入了解,所以创作出来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被民众所接受。而当下,一些器乐曲追求形式上的“炫”“难”,而不去挖掘传统音乐的内涵,这就很容易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正如杨荫浏先生所言“从理论或技术的观点上,去承认它们为可以听得进去的作品,一面的绝对保守,固然足以阻碍国乐本身的进展;但另一面仅向未来着眼,不待看清过去事实,所取鲁莽的进展方式,却更多贻害国乐的可能。”所以一方面要取材于民众;另一方面又不能丢掉先进的作曲理念与技术。

(四)缺乏对民乐史料的整理

“最能促成国乐产生者殆莫过于整理中国乐史……倘吾国音乐史料有相当整理,则国内音乐同志便可运其天才,用其技术,以创造伟大国乐,跻于国际乐界而无愧。”史料整理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知古才能通今”,我们只有把古人留下的优秀成果研究透彻,才能更好地找到民族音乐继承与发展的道路。史料包括典籍、歌谣、乐器、乐谱等,我们需要了解的还有太多,研究必须要有深度和广度,这需要音乐界所有人士的共同努力。

三、展望未来——寻求创新传承与发展的途径

(一)观念上要“无问西东”

一讲到西方,过去我们的眼睛总是盯着他们的不同。但是,盯着不同只是我们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一种态度,我们其实还可以用另一种态度来看待中西方文化。哈佛大学有位教授说过一句话:“有的人爱中国,有的人恨中国,我尊敬中国。”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既不会盲目崇拜中国,也不会妄自菲薄。对待音乐也要采取这样的态度,既不要过分抬高,也不要过于贬低。

(二)凝聚各界的力量

我们要认识到,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要发挥各行各业的力量,不论是政府、群众,还是音乐界的学者专家,都要积极参与到保护中国民乐的工作当中。对于音乐界的学者专家来说,要对民乐进行学术上的深度挖掘,并找出保护与传承民乐最适合的方案。各级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大力发扬中国民乐,让民众了解民乐,重视民乐,保护民乐,进而去传承民乐。各大商家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利用各大平台进行宣传。

(三)音乐创作“两手抓”

谭盾说“在诺贝尔音乐会上,演出了我的作品有机音乐《纸乐》,用中国人发明的纸来演奏。如果中国人没有发明纸,这个世界将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我寻找到纸的灵感的时候,从纸的世界可以看到它既是窗口又是桥梁,既是祖先又是未来,纸给我的音乐带来很多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荣耀。”所以谭盾在这些年的演出中,一方面在挖掘中国音乐的内涵;另一方面,又在利用现代的作曲技法和理念。好的音乐作品一定是站在传统,看向未来,社会终究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传统的音乐也要进行适当改变,赋予传统以“新衣”。

(四)拓宽音乐传承的路径

在今天这个时代,互联网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它代表着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观人间百态。音乐传承的方式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国乐大典》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它不仅在形式上采用“竞演+欣赏”的模式,带给观众一场视听盛宴,也在内容上很好地继承与发扬了国乐的优秀成果,在音符的跳动中展示中华文化的持久魅力,为传统民乐注入活力,引起观众对国乐的重视。

(五)让民乐“走进课堂”

音乐传承的载体是人,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开展一些“非遗”传承的活动,对民乐“走进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让民乐进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民乐、了解民乐,从而喜爱民乐。在小学阶段,就要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教材,在教学中融入地方音乐,让孩子们能够熟悉民乐,对民乐不会产生厌烦心理。高中阶段,可以开设民族音乐的相关课程,包括中国音乐史、地方民歌等,并采取考核制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掌握其发展脉络,从而培养学生对民乐的兴趣。

四、结语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绵延数千年,它需要我们的爱护与保护,我们既要尊重传统民族音乐,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传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既要有碰撞,也要有交流,我们要在碰撞与交流中不断完善。

面对传统民乐面临的一些困难,“如何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如何用现代的手段来改造传统”“如何使其能够顺应时代发展、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相信在众多力量的凝聚下,民乐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创造奇迹。

参考文献:

[1]刘乐夫 等.国乐演奏曲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5.

[2]高子铭.现代国乐[M].南京:正中书局,1959.

[3]乔建中.国乐今说 乔建中音乐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4]李山中.简明民乐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5]黄自.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J].音乐艺术,1984,(04):14-15.

[6]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J].中国音乐学,1989,(04):4-15.

[7]潘娜.试论王光祈的国乐思想[J].中国音乐,2004,(03):51-55.

[8]沈洽.二十世纪国乐思想的“U”字之路[J].音乐研究,1994,(02):67-74.

[9]冯文慈.近代中外音乐交流中的“全盘西化”问题——对于批评“欧洲音乐中心论”、高扬“文化价值相对论”的认识[J].中国音乐学,1997,(02):54-73.

[10]陈其射.民族音乐的传承与高师音乐教学初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04):22-26.

[11]石蔚.试论刘天华的中西融合音乐观[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01):20-24.

[12]尹欣.音乐·建筑与人生[N].解放日报,2014-03-28(013).

[13]刘巽达.民乐应在接地气中创新[N].光明日报,2013-10-23(002).

猜你喜欢

涅槃学校教育传承
Unique New Year
被赋能后的企业能否涅槃重生?
塑料瓶的涅槃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