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融合教育中实施“导师制”的作用探析

2020-09-26言静

求知导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导师制

摘 要:教育部民族司和广东省教育厅要求内地新疆生与办班学校的本地生实行混班混宿制度。新的形势要求内地新疆生与本地师生之间实现较好的情感融合,而推行“导师制”对促进内地新疆生与本地师生之间的情感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提供情感依托以度过入学适应期,提供价值引领以树立正确“三观”,提供心理辅导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人际支援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提供学习指导以形成积极情感体验。

关键词:情感融合;导师制;内地新疆生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6-0018-02

引 言

笔者所在学校从2016年下半年起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实行内地新疆生与本地学生混班混宿制度。新的要求给学校在内地新疆生管理上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要求内地新疆生要尽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求学校和班主任在教育及管理上,要有更好的方法和制度,以应对内地新疆生与本地学生之间出现的文化背景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能力差异及思想价值观差异等。为让内地新疆生尽快融入松岗中学这个“民族大家庭”,缩小内地新疆生与本地学生之间出现的上述差异,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努力落实“融合”教育理念。

为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融合”,学校大力推行了“导师制”,要求所有教师和新疆生“结对子”,通过导师给学生提供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从新疆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帮扶和指导。近年来,笔者一直担任若干新疆生的导师,同时所带班级均为内地新疆生和本地生混编的班级,班上的新疆生均配备了一名“导师”。笔者通过这几年“导师制”实践,对我校“导师制”在情感融合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梳理,提出了“导师制”在情感融合教育中的五大作用。

一、提供情感依托,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

笔者在进行“导师制”辅导时,遇到这样一个案例:小夏(化名)是一名内地新疆生,高一入学一两个月了仍然没有朋友,独来独往,郁郁寡欢。笔者不是她的任课教师,但学校安排笔者当她的“导师”。因此,她多次来办公室找笔者聊天。因为多次接触,她放下戒备,告知了笔者一些关于她的情况。原来小夏是独生女,一时冲动选择了内高班,来到深圳后,陌生的环境让她很难适应新的高中生活。因为语言问题和学习基础问题,和班上本地生同学的差距比较大,也无法完成初高中的知识衔接,成绩在班上处于落后位置,因此,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心理。她变得内向、敏感,很难融入班集体。

在了解这些情况后,笔者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提高了谈话沟通的频率,帮助她分析现状,鼓励她先和宿舍同学交朋友,帮她厘清一些不恰当、不合理的认知,并创造机会让她去发挥自己能歌善舞的特长,从而帮助她获得更多自信。一个学期后,原本就乐观的小夏渐渐找回了自信,建立了正常的人際交往关系,虽然成绩仍然有差距,但能够乐观看待并接受自己的问题,不放弃对学习的努力,顺利度过了入学适应期。

内地新疆生在入学初期有很多会出现和小夏相似的情况,他们要面对的适应和衔接困难比本地生突出很多。导师相较于科任教师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感,甚至很多新疆生将导师当成父母一般。导师既能成为他们情感的寄托,又能帮助并指导他们走出困境,进而更快地克服入学适应期的困难。

二、提供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和涵养感恩意识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的重要时期。学生“三观”的建立,受家庭父母、社会环境影响较深。新疆生远离父母,教师和导师成了他们父母的替代,从而成为其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人。另外,新疆生从出生环境来到深圳这一陌生而新鲜的地方,社会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这也将会对新疆生的价值观和价值选择形成一定的冲击[1]。

导师既是专业的教师,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导师能在与学生交往中洞察其价值选择,引导其看待世界和环境的方式和角度。导师个人的价值观和人格魅力也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一定的示范,从而帮助学生厘清社会环境中的有利、不利因素,使其在生活、学习中明确自己的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内地新疆生是享受党和国家特殊政策而来到深圳求学的。内地新疆生在学习生活中时刻能感受到国家政策的优待,在与导师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对导师、对学校、对国家能形成更浓烈的感恩意识,从而也更能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形成更强烈的责任意识。笔者所带的新疆生在毕业后,对教师、同学、母校及深圳都有着特殊和浓厚的感情,对党和国家有更强的认同感,他们多数在受过高等教育后会回到新疆,为建设新疆、促进民族融合发挥重要作用。

三、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中属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护期。但由于高中生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具有隐秘性,不会轻易显露,也不那么容易被人发现。内地新疆生因为远离家乡,心理和情感的支撑突然缺失,加上环境的变化,给了他们心理适应以各方面的冲击,很容易造成焦虑紧张、人际适应不良、抑郁、心理失衡等各种心理问题。加上很多新疆生学业基础较弱,从初中的佼佼者到高中的学业跟不上,现实的反差造成自信心受挫。长此以往,很多新疆生存在自我意识偏差、自我效能感差、信心不足等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因无法调控心理而造成退学的情况。

“导师制”的实施,能明显改善这一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因为和学生结成长期的较为稳定的师生关系,导师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从而能了解学生内隐的心理冲突;第二,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提供心理疏通和情绪排解的渠道,给学生健康心理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撑系统,让学生因远离家乡、父母而导致的社会支撑系统缺失得到补充;第三,导师都是具备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专业知识的教师,能在学生心理问题初期及时提供一定的科学、合理的疏解方式,让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也能给学生提供自主调适的方式,强化其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与技能,从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第四,导师可以充当学生心理问题的初步识别系统,当意识到学生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时,能及时转介,给学生提供寻求专业帮助的渠道。

四、提供人际支援,帮助学生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和实现情感融合

高中时期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正处于在冲突中形成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原则的时期。内地新疆生在与汉族教师、同学相处过程中,因为不同的文化和成长环境更容易造成彼此的不理解和不认同,从而形成一定的人际交往危机。“导师制”的推行,是为师生之间提供一个彼此增进了解和沟通的机制,让师生之间有一个能通过沟通解决冲突、加深彼此认识和理解的机会,能有效避免一些因认识不清而产生的冲突。除此之外,导师和受导学生之间往往能形成较友好的亲近关系,受导新疆生能为教师与其他新疆同学之间互相增进了解和理解起一个“传声筒”“中间人”的作用,从而能缓解其他师生的冲突[2]。

导师也是新疆学生与本地学生进行沟通理解、情感融合的重要“黏合剂”,是新疆学生增强对本地环境、本地学生、本地文化的认识与理解的重要载体,同时导师还是提供新疆生与本地生共同活动、加深认识的“桥梁”。因此,“导师制”在促进新疆生与本地学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增进情感融合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不同民族與文化之间的交往与碰撞,往往又推动了文化的尊重与理解;不同民族师生通过导生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互动,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也增进了对祖国的共同热爱之情,从而使情感融合真正融于学生心田。

五、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学业成绩并形成积极情绪体验

内地新疆生因为学习背景和本地生之间的差异,语言问题及学习基础的差异造成了普遍学习成绩不如同班本地生的情况。导师往往能针对受导学生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学科知识指导。这时,导师就如同新疆生的“家教老师”,能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有效提升新疆生的成绩,增强他们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形成较积极和正面的情感体验。

笔者曾有一名受导学生阿布(化名),因为学习基础较弱而自信心严重不足,在班级沉默寡言,存在感很低,自我认同也较弱,进入高二后陷入自我放弃的状态。通过了解知道他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于是笔者尝试利用课后时间对其进行历史学业辅导,通过提高其历史成绩来提升其学习兴趣及自我效能感,再以点带面,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帮助其走出低谷,重拾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结 语

我校“导师制”的推行,虽然在制度上和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完善和进一步探究的地方,但从我校目前情况来看,“导师制”在我校内地新疆班的管理方面,促进新疆生与内地师生的情感融合方面,促进内地新疆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和谐、学业成就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周艳玲.导师制的理论研究与我国高中导师制的建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张燕妮.中学导师制管理在普通高中的反思与实践[D].苏州:苏州大学,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内地新疆班开展融合教育研究”(批准号:2018YQJK05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言静(1987.4—),女,湖南湘潭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德育、高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导师制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导师制国内研究综述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基于IPA分析法的民办高职院校导师制研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构想
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困境及其解决策略
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学生成长导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