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控制综合实验课的设计与实践

2020-09-26柏艳红李林娟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开发板开环微机

柏艳红,李林娟,田 娟,李 虹

(太原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运动控制系统”为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微机控制直流脉宽调速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直流PWM变换电路原理、微机控制闭环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组成、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框架、数字PI调节器设计、编码器测速原理、数字滤波等内容[1]。开设“单片机控制闭环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验可以巩固和提升相关理论知识,但由于该实验项目还涉及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程序编写和调试,是对“运动控制系统”和“微机原理与微控制器技术”两门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无法在其中一门课程实验中完成。

跨课程的综合实验,是对两门以上相关专业课知识的大串联,通常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围绕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将专业知识与项目融合在一起[2-3]。项目驱动的综合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知识应用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4-5]。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大连民族大学测控专业、山东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等均设置了综合实验课[6-8]。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明确规定,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至少占总学分的 20%,标准的 12条毕业要求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全面要求,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协同支撑[9]。

我校自动化专业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在2015版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以“单片机控制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现”为主线的“计算机控制综合实验”集中实践环节。针对该课程,开发了实验装置,制定了课程目标,设计了教学内容,已在教学中实施。

1 实验装置

针对该课程开发了单片机控制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验装置。该装置组成见图1,主要由 MSP430单片机开发板DM430-A、全桥IGBT模块F475R12KS4、四单元IGBT驱动板DA962A4Q、直流电机、电磁制动器、600线数旋转编码器、MAX471电流检测模块、上位机等组成。直流电机为永磁电机,额定功率200 W,额定电压220 V,额定电流2 A。上位机采用IAR开发环境。实验装置照片见图2。

图1 单片机控制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验装置组成

图2 实验装置照片

实验装置接线完全开放,单片机端子、PWM 电路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设计方案自由接线。图3为采用H桥PWM电路时的一种硬件电路方案,包括IGBT模块接线原理、IGBT模块与驱动板接线原理、驱动板与单片机开发板的接线原理、编码器与单片机的接线原理等。

图3 硬件接线方案示例

2 课程目标制定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成果导向”理念和“反向设计”原则,课程目标制定应依据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10]。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规定了 12条毕业要求,包含了 6条专业技术能力和6条非技术性能力,毕业要求不再是传统的知识要求,而是能力要求[11-12]。

在工程认证理念指导下,本综合实验课程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同时还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具体教学目标为:①了解直流脉宽调速微机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环节,掌握硬件方案和设计方法,能够编写单片机实现程序,在设计中能够体现创新意识,主动创新;②了解微机控制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对用电安全、器件和人身安全的考虑;③能够针对直流脉宽调速微机控制系统,设计实验测试方案、进行实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并能推广应用到其他电机控制系统或微机控制系统;④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完成实验项目,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能够胜任团队成员或团队负责人的角色。

3 教学内容设计

按照分步实施原则将项目划分为几个子任务:电机开环运行控制,编码器测速和开环特性测试,闭环控制。针对子任务的实现设计实验项目,并针对每个实验项目制定实验任务和目的。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安排适量的课堂讲授或总结讨论环节,讲解项目涉及知识。

按照工程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设计时考虑对课程目标的全面支撑,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1)第一讲 课程和实验系统介绍(支撑目标①)

主要内容:课程性质和地位、目标、内容、考核方式等。

2)第二讲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硬件方案(支撑目标①)

主要内容:单片机控制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组成;IGBT模块及驱动板、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编码器、单片机及开发板等实验装置主要元器件介绍;实验装置的硬件方案。

3)第三讲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基本理论及软件方案(支撑目标①)

主要内容:PWM 电路原理、编码器测速原理、开环系统组成原理及软件方案、闭环系统组成原理及软件方案。

4)第四讲 MSP430单片机与 DM430-A开发板(支撑目标①)

MSP430单片机的特点;DM430-A开发板的组成及接线原理;MSP430的系统时钟、I/O端口、定时器等功能配置。

5)实验一 IAR编程环境及开发板使用(支撑目标①)

实验目的:掌握IAR编程环境及开发板使用;了解端口控制寄存器的定义和配置方法;掌握I/O操作和外部中断编程思路和方法。

实验任务:IAR编程环境及开发板使用;按键中断控制LED灯的编程与调试;按键扫描控制LED灯的编程与调试。

6)实验二 基本功能编程实现(支撑目标①)

实验目的:掌握LCD显示编程;掌握定时器中断配置和编程;掌握定时器产生 PWM 信号的配置和编程。

实验任务:可增减的LCD数值显示编程与调试;定时中断产生方波信号编程与调试;PWM 信号输出编程与调试。

7)实验三 直流电机开环运行及特性测试系统实现(支撑目标①、②、③、④)

实验目的:复习巩固直流电机开环控制系统组成;掌握开环运行和特性测试的程序架构;复习巩固编码器测速方法,掌握编程实现M法测速的思路和方法;能够设计实验测试分析电机特性。

实验任务:单片机控制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硬件方案确定;具有起停控制和速度调节功能的开环系统编程与实验调试;增加速度检测显示功能的开环特性测试系统编程与实验调试;开环系统控制特性测试与分析。

8)实验四 闭环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现(支撑目标①、②、③、④)

实验目的:复习巩固直流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组成;掌握闭环系统的程序架构;掌握PI算法的编程思路和方法;能够设计实验测试分析闭环系统的性能;复习巩固比例和积分控制的作用,了解PI参数的影响。

实验任务:能够显示速度设定值和实际速度、能够调节设定速度、采用比例控制的闭环系统编程与实验调试;测试比例控制系统的性能,观察比例系数的影响;编写采用PI的闭环系统程序,实验研究PI参数的影响。

9)实验五 拓展创新实验(支撑目标①)

实验目的:通过自主拟定实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自主创新的意识。

实验任务:总结单闭环调速系统实现过程,从需要改进之处、未实现的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内容等方面,拟定拓展实验内容。

参考实验项目:单闭环程序优化;单闭环系统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改进PID算法;可逆直流脉宽调速实现;双闭环系统实现。

10)第五讲 总结讨论(支撑目标①、②)

主要内容:总结微机控制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总体方案、硬件方案和软件方案;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讨论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对用电安全、器件或人身安全的考虑;讨论自主创新之处。

4 教学实施

“计算机控制综合实验”共32学时,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末,已于2018—2019年面向2015级和2016级自动化专业学生顺利开设,采用 2人一组的分组形式。

采用五级制计分方式,依据实验表现及完成情况、实验总结报告、卷面测验进行考核。

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分析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单闭环调速系统实现,个别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适当延时,最终也能完成。学生体验到项目完成后的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还存在以下问题: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完成拓展创新实验选做项目;对相关知识和概念认识不深刻;存在单片机程序生搬硬套的现象。拟重点从考核方式上作如下改进:

(1)改变总结讨论课后直接进行卷面测验的方式,在讨论课后留一段时间给学生自行总结,提交总结报告后再进行卷面测试;

(2)利用微助教、学习通等现代网络工具,进行随堂测验,增强过程考核;

(3)明确拓展创新实验的占分比例。

5 结语

“微机控制直流脉宽调速”是当前直流调速的主要形式,也是“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设置计算机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将“运动控制系统”和“微机原理与微控制器技术”两门课程知识相融合,解决了“微机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实现”的实践训练问题。按照工程教育认证“产出导向”理念,制定了课程目标,设计了教学内容,开发了开放性实验装置。该课程不但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已面向两届学生顺利开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开发板开环微机
Nyquist 稳定判据的分析与应用
十氢萘选择性开环反应的研究进展
基于STM32H7的FDCAN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Fuzzy Search for Multiple Chinese Keywords in Cloud Environment
TDJ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在平顶山东站的应用
TDJ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轨道电路及电缆设备在日常养护维修工作中的探讨
浅析单片机开发板的设计与制作
ARM宣布mbed Enabled Freescale FRDM—K64F开发板通过微软认证
基于开环补偿的飞机偏航角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
比阿培南开环物杂质的确证及含量测定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