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利奈唑胺治疗多重耐药结核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0-09-26郑春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1期
关键词:吸收率抗结核空洞

郑春梅

(呼伦贝尔市传染病医院药剂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 引言

随着临床对于结核病广泛的使用抗菌药物,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此类患者对于利福平与异烟肼等一线抗结核药物都有一定的耐药性[1]。同时,由于患者依从性较差和临床治疗不规则性,因此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很多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差。当多重耐药结核病治疗失败后,有可能发展为广泛耐药的结核病,显著增高结核病患者的死亡率[2]。利奈唑胺主要是恶唑烷酮类的抗菌药物,对于耐万古霉素革兰氏阳性球菌造成的感染控制效果极好[3]。有研究认为[4],利奈唑胺抗结核分枝杆菌存在良好的作用,同时对于耐多药菌株也存在强大的抗菌活性。为进一步探讨利奈唑胺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98例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上述课题展开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98例本院药物治疗的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病例入组时间由2017年1月开始,到2019年1月结束,按随机化原则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2~57岁,平均(35.3±7.49)岁;病程 2-15年,平均(9.72±3.26)年。试验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3~58岁,平均(35.2±7.54)岁;病程2-14年,平均(35.4±7.82)年。两组一般资料如病程、性别、年龄等对比,不具有典型差异性(P>0.05),符合研究对比要求。

入组标准:①患者经肺部CT发现活动性结核病灶。②无造血系统疾病。③无精神障碍疾病,无焦虑抑郁家族史。④患者对研究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伴有恶性肿瘤疾病,伴有休克与严重复合伤。②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③治疗依从性低下,不愿意配合研究,不遵医嘱。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前6个月遵医嘱选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PA,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2019)、莫西沙星(MFX,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158)、卷曲霉素(CPM,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268)、吡嗉酰胺(PZA,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303),后6个月继续给予PZA、PA、MFX、CPM巩固期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奈唑胺(LZD)治疗。初始口服剂量为600mg,2次/d,按照患者的耐受情况减量为每日最高剂量600mg,在血小板异常时减量为300mg/d。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痰菌转阴率:根据《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分析》[5]将连续≥60d阴性痰抗酸杆菌作为转阴标准。②观察CT片病灶吸收率:按照《肺结核影像学与分级诊断专家共识》[6]将病灶吸收超过50%作为显著吸收,不超过50%作为吸收,无变化作为不吸收。③观察CT片空洞好转率:根据《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指南》[7]空洞消失与闭合则视为病情控制良好,空洞缩小50%以上为好转,不足50%为稳定,无变化或空洞变大为疾病进展。④观察不良反应:对于两组患者的低血压、肝功能异常、贫血、末梢神经炎、胃肠道症状等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0.0统计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各阶段痰菌转阴率分析

试验组48例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与对照组各阶段痰菌转阴率比较,有统计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各阶段CT片病灶吸收率分析

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阶段CT片病灶吸收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各阶段痰菌转阴率对比(n,%)

表2 两组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各阶段CT片病灶吸收率对比(n,%)

2.3 两组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各阶段CT片空洞好转率分析

试验组与对照组50例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各阶段CT片空洞好转率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试验组与对照组50例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性统计,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各阶段CT片空洞好转率对比(n,%)

表4 两组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肺结核主要是由肺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也是很严重传染病。它的传播主要是由于肺病患者通过咳嗽向空气中释放肺部的结核菌[8],HIV感染、居住拥挤、生活贫困、营养不良、社会经济落后等都是易感人群结核病高发的原因,一旦吸入肺,这些群体就开始蔓延。其诊断依据主要为: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有乏力、咯血、低热、咳嗽等症状表现[9];早期利用X线检查可发现结核 ,对于病灶的性质、范围、部位与发展情况作出诊断[10]。

结核杆菌耐药在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身上体现的问题日趋严重,对于患者临床治疗造成一定的限制性,因而耐药结核病有限的新药治疗中安全性、有效性与合理使用都尤为重要[11]。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对于利福平和异烟肼等一线抗结核药产生耐药,而且近年来抗结核新药的上市较少,故此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及早选择有效的药物[12]。牛俊梅等[13]指出,利奈唑胺抗结核分枝杆菌效果极佳,能够与核糖体50S亚基产生作用机制,对于阻止70S起始复合物形成与抑制核糖体连接mRNA作用显著,同时在早期阶段能够显著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林海鸥,范常龙,李秀萍等[14]研究报道,利奈唑胺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极为显著,而且防突变浓度也相对较低,出现耐药的几率非常低。

许怡,张志,田岳飏等[15]指出,PA、CPM、MFX和PZA治疗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在CT片病灶吸收率和CT片空洞好转率等方面都不如治疗方案增加结核杆菌的患者,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一致性较好。本研究对于98例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分为2组展开安全性与疗效对比分析,两组在低血压、肝功能异常、贫血、末梢神经炎与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选择常规治疗方案的对照组各阶段CT片空洞好转率、CT片病灶吸收率与痰菌转阴率都低于试验组,说明利奈唑胺配合PZA、PA、MFX、CPM等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同时能够显著增强疗效。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利奈唑胺能有效提高各阶段痰菌转阴率、CT片空洞好转率与CT片病灶吸收率,安全性较高,适合进一步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吸收率抗结核空洞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番茄出现空洞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莫西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情况的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宽频声导抗测试声能吸收率特征研究△
如何避免想象作文空洞无“精神”
复硝酚钠与胺鲜酯对棉花化肥吸收率的影响
空洞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