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态调强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肺癌的效果对比研究

2020-09-26赵起葛晓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1期
关键词:靶区放射治疗容积

赵起,葛晓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肺癌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一种发病于患者肺部支气管腺体或粘膜的恶性肿瘤疾病,按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分为小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两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括腺癌与鳞癌两个亚型[1]。肺癌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血、喘鸣、痰中带血及胸痛等表现,虽不具有传染性,但却存在家族聚集性与遗传易感性特征,早期诊查对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为减轻肺癌患者的痛苦,选取30例患者分别应用静态调强(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放射治疗,现就其效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中抽取3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静态调强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30例肺癌患者中,中心型肺癌17例,周围型肺癌13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6.7±3.4)岁。

1.2 方法

1.2.1 进行CT扫描定位与勾画靶区

取肺癌患者仰卧位,让患者保持双手上举抱住头部姿势不变,扫描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练习,使用热缩体膜加以固定,随后将CT扫描机的扫描层厚设置为5mm,使用静脉造影剂后进行CT扫描定位。将勾画出的靶区处方剂量设置为60Gy/30f,危及器官主要为肺、小肠、肝脏、心脏及脊髓。肿瘤靶区(GTV)是指肿瘤临床病灶,按肺癌类型分,小细胞肺癌、鳞癌及腺癌的临床靶区(CTV)分别为肿瘤靶区(GTV)向外扩展0.6cm、0.7cm及0.8cm;而肿瘤靶区(GTV)为临床靶区(CTV)朝左右及前后方向分别外扩0.5cm,头脚方向各外扩1.0cm。

使用医院统一的直线加速器,将处方剂量设置为一致的50Gy,共进行25次照射。两种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目标为:V95%超过95%,Dmax低于55Gy,Dmin超过45Gy。危及器官:肝脏平均剂量低于28Gy,V30低于50%;双肾平均剂量低于18Gy,V20低于30%;胃最大剂量Dmax低于50Gy,V40低于30%;小肠最大剂量Dmax低于50Gy;脊髓最大剂量Dmax低于45Gy。

1.2.2 静态调强(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放射治疗计划设计

静态调强(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治疗计划均由蒙特卡罗剂量算法进行计算,其中静态调强IMRT采用9野共面均匀分布固定野照射技术,而容积旋转调强VMAT采用单弧360°设计,并选用二阶梯式剂量率跳跃模式,同时保持最大剂量率为每分钟700MU。

1.3 指标观察

详细记录肺癌患者经静态调强(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的肺部与心脏器官的受量,记录患者加速器跳数(MU)、适形度指数(CI)及均匀性指数(HI)等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肺癌患者IMRT与VMAT放射治疗计划的肺部受量

肺癌患者静态调强(IMRT)肺部V5与V10受量分别 为 (46.2±11.6)、(37.3±8.4),与 容 积 旋 转 调 强(VMAT)的 (49.2±12.4)、(39.4±8.6)相比,差异显著,P<0.05;肺癌患者经静态调强(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治疗,其肺部 V20、V30受量无差异,P>0.05。

表1 肺癌患者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肺部受量情况()

表1 肺癌患者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肺部受量情况()

肺V5 V10 V20 V30静态调强 (46.2±11.6) (37.3±8.4) (18.6±2.5) (12.1±1.7)容积旋转调强 (49.2±12.4) (39.4±8.6) (19.2±2.9) (12.6±2.2)P<0.05 <0.05 >0.05 >0.05

2.2 肺癌患者IMRT与VMAT放射治疗计划的心脏受量

肺癌患者静态调强(IMRT)心脏V20、V30及V40受量分别为 (46.8±13.7)、(28.1±9.4)及 (12.2±3.1),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的 (43.2±13.4)、(23.3±6.4)及 (9.6±1.7)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表2 肺癌患者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心脏受量情况()

表2 肺癌患者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心脏受量情况()

心脏 V20 V30 V40静态调强 (46.8±13.7) (28.1±9.4) (12.2±3.1)容积旋转调强 (43.2±13.4) (23.3±6.4) (9.6±1.7)P<0.05 <0.05 <0.05

2.3 对比IMRT与VMAT两种放射治疗方法的剂量学参数[3]

肺癌患者经静态调强(IMRT)放射治疗,PTV、CI及CI参数值分别为(6612.7±35.4)、(0.76±0.09)及(343.2±86.4),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而静态调强(IMRT)的 HI(1.11±0.06),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的(1.08±0.06)无明显差异性,P>0.05。

表3 IMRT与VMAT两种放射治疗方法的剂量学参数对比表()

表3 IMRT与VMAT两种放射治疗方法的剂量学参数对比表()

分组 PTV HI CI CI静态调强 (6612.7±35.4) (1.11±0.06) (0.76±0.09) (343.2±86.4)容积旋转调强 (6397.4±31.2) (1.08±0.06) (0.89±0.05) (415.5±96.4)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巨大威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晰,但可以肯定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接触、电离辐射及遗传等因素存在密切关联[4-5]。静态调强(IMRT)放射治疗是一种在靶区内进行高剂量集中照射,使患者正常组织与器官免受照射损伤,从而提升临床治疗增益比的放射治疗方法[6-7]。

容积旋转调强(VMAT)放射治疗是一种基于静态调强(IMRT)与影像学引导的放射治疗技术,它不同于以往的三维适形放射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通过对机架角度、MLC叶片位置、机架速度、备份光栅、剂量率及准直器角度等部分进行操作,确保了整个适形治疗计划的有效落实。容积旋转调强(VMAT)放射治疗技术因其机架旋转发生连续出束,既节省了患者的放射治疗时间,又提升了放射治疗工作效率。

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患者静态调强(IMRT)治疗后,肺部V5与 V10受量分别为 (46.2±11.6)、(37.3±8.4),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的(49.2±12.4)、(39.4±8.6)相比差异显著,P<0.05;肺癌患者静态调强(IMRT)治疗后,心脏 V20、V30及 V40受量分别为 (46.8±13.7)、(28.1±9.4)及 (12.2±3.1),与 容 积 旋 转 调 强(VMAT) 的 (43.2±13.4)、(23.3±6.4)及 (9.6±1.7)相 比,差 异 显 著,P<0.05。 肺 癌 患 者 经 静态 调 强(IMRT)放 射 治 疗,PTV、CI及 CI参 数 值 分 别为(6612.7±35.4)、(0.76±0.09)及(343.2±86.4),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总之,静态调强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虽对患者肺癌靶区的剂量覆盖存在明显改善作用,但对患者的正常器官却缺乏保护作用,因此,心功能正常,但肺功能异常的患者,建议选择静态调强(IMRT)放射治疗,而肺功能正常,心功能异常的患者,建议选用容积旋转调强(VMAT)放射治疗。

猜你喜欢

靶区放射治疗容积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
系列性科普
放疗
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液贮液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