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队伍建设

2020-09-22王雪黄帅

读天下 2020年22期
关键词:角色高校辅导员素质

王雪 黄帅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角色是一个动态的角色组合。为适应多重角色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科学文化、业务能力等各方面素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素质

一、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辅导员角色是指辅导员自身和社会(国家、学校、家长、学生等)对辅导员群体行为模式的一系列期望,它是由一系列角色构成的角色系统。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角色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辅导员角色是一个“角色组合”。辅导员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而言,由于其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范围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应充当更加多重的社会角色。如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疏导者、择业就业的参谋者、学生事务工作的管理者等。这就意味着辅导员角色包括多方面的工作内容,这些工作内容之间关系紧密、相辅相成。二是辅导员角色组合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传统高等教育在办学观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法、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群体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人们对大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人们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期待和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辅导员的角色构成也隨之在数量和内涵上有所改变。在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中,辅导员角色组合的成分及其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严格的管理者”到“学生成长的服务者”

在传统观念下,高校辅导员主要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和纪律的执行者。辅导员工作更多的是具有指导意识、领导意识和管理意识,满足于刚性的制度约束与僵硬的道德说教,而忽视了工作对象鲜活的、人文个性的层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师生关系更多地应向民主、平等的方向发展,形成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并且,工作中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营造出一个民主宽松的和谐氛围。

(二)“思想品德教育者”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引导者”相结合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在思想品德方面促进学生社会化的任务,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各种场合的沟通,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确立其合理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就要求辅导员本身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工作中能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在面对社会现实问题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辅导员必须能够进行正确的评价并进行引导,循循善诱、以身作则。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就业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和困难会越来越多,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工作对象和环境的特点、育人的目标决定了辅导员必须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

(三)“知识营养的调配者”与“择业就业的参谋者”相结合

现代大学的构建对辅导员角色综合化的要求已日益彰显,辅导员在承担传统政治辅导员职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学习辅导员的重任,扮演好“知识营养师”的角色。帮助学生在“学分制”模式下,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将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等课程按照菜谱一样进行重新选择配置,以达到最优的知识结构组合。帮助学生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改善学习方式和方法。同时,新的就业形势给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来说,大学生在校主要学习的是专业知识,对择业就业知识了解掌握不多,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要围绕培养学生的适应、发展、创新能力和素质,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引导学生端正就业心态、更新就业观念;要关注职场信息动态,及时将各种信息准确传递给学生并帮助他们做出决定。

(四)从“经验积累者”到“行动研究者”

单纯的经验积累不足以造就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高校辅导员要成为“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导师型”辅导员,必须要成为行动研究者,参与研究并成为研究主体。对现代意义上的辅导员来说:经验固然重要,但不等于科学,特别是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着社会价值多元化和学校德育工作一元化之间的严重冲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与德育内容相对滞后之间的突出矛盾;大众传媒的丰富多彩与德育方法呆板老化之间的巨大反差。辅导员应能够有效地协调、化解冲突,灵活地解决矛盾,科学地缩小反差,积极探索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为教育管理专家。

二、 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

为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校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素质。其核心是体现规范化要求,建立健全从人员选聘到管理激励一系列制度约束。一是建立完善的辅导员选聘机制,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对竞聘人员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道德品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和创新精神、语言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提出明确地要求。

同时,要考虑他们的学历、年龄和性别,建设一支学历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男女比例相对平衡的辅导员队伍;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管理考核机制。制定和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事务管理要求的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做到辅导员的评聘、考核、晋升等有章可循;三是建立健全辅导员素质不断提升的保障机制。通过评优表彰、政策倾斜等方式,为辅导员队伍素质重构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切实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增强辅导员的岗位自豪感和职业归属感,提高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为辅导员队伍的素质重构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炜.探讨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143-144.

[2]范冬姣.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74-75.

[3]冯梅.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8(11):63-64.

作者简介:

王雪,黄帅,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角色高校辅导员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