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市场监管综合指数研究国内外综述

2020-09-22黎伟刘刚张谊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安全监管营商环境质量提升

黎伟 刘刚 张谊

摘要:深化改革、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能力,需要客观且精细化的评价工具和管理体系。市场监管部门拥有的大量的市场主体数据、市场秩序数据、消费者状态数据等,恰恰为评价工具和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论文从国外和国内两个维度出发,以市场监管相关指数及统计分析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现状进行了相对全面的梳理与归纳,能够为后续研制发布市场监管的综合性指数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市场监管 指数 营商环境 安全监管 质量提升

Abstract: In order to deepening reform and enhance the modernization capacity of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we need some evaluation tools and management systems, which should be objective and fine. However, the department of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got lots of datum, such as market subject information, market order information, consumers status information, etc., which provide a sound basis for evaluation tools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os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relevant on MRCI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made a summary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on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MRCI in future.

Key words: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index ,  doing business ,  safety supervision ,  quality enhancement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翻开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新篇章。随着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成立,市场监管格局的重塑、市场体系的重构显然已成为体制改革后面临的迫切任务。改革成效是否显著、监管效能是否提升,这都急需我们对市场监管中产生的庞杂数据开展动态监测和综合研究。

1.2 研究意义

当前,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开始了各种指数研究案例的探索,无论是准入环境指数、竞争环境指数、消费环境指数,还是小微企业活力指数、民营经济景气指数,又或是消费者满意度指数,都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大大助力了商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极大提升了市场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更是为政府经济形势预判和制定经济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借鉴,探索初有成效,成长空间巨大。在推动市场监管现代化的道路上,指数的价值已经开始显现,以指数为参考,体现市场监管工作成效、指导市场监管工作优化升级的发展趋势正在逐渐呈现,市场监管正在迈向“指数时代”。

本文探讨开展市场监管综合指数的综述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市场监管部门由“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推进,并且能够为更好地引导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树立风向标,有效地实现科学监管。首个反映市场监管水平的综合性指数的推出,在全国具有首创和示范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相关研究情况

2.1.1 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

2001年,世界银行成立营商环境(Doing business)小组,对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营商环境进行测评,并发布关于全球营商环境的报告。2003年,首次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至今已经连续发布17年。评价指标体系也从最初的5项一级指标(开办企业、员工聘用与解聘、合同保护、获得信贷和企业倒闭),20项二级指标,逐步完善到现在的11项一级指标,43项二级指标。测评涵盖的经济体也从最初的133個扩大到现在的190个。可以看出,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因样本经济体覆盖面广、发布周期稳定、测评时间相对久远,而成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

从法制化和便利化角度,11项一级指标分为2类,一类反映监管过程的复杂程度和费用支出,包括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产权登记、纳税、跨境贸易等6项指标。一类反映法制保障程度。包括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合同执行、破产办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等5项指标。

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世界银行的研究以企业日常运营为核心,将企业全生命周期分为启动、选址、融资、容错处理4个阶段。日常运行包括跨境贸易、纳税2项指标,启动阶段包括开办企业、劳动力市场监管2项指标,选址阶段包括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产权登记3项指标,融资阶段包括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2项指标,容错处理阶段包括合同执行、破产办理2项指标,共11项指标。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测度模型的核心是反映保障私营企业建立、运营和发展壮大的制度环境和法制保障;重点是营商的便利性、效率、成本和公平的市场环境,突出私营部门追求平等市场地位的诉求;针对的对象是内资中小型企业。

2.1.2 国外类似的评价指数参考

经搜索发现,国外目前关于市场监管相关的指数研究极为少见,但国际上知名的一些创新评价指数较为成熟,例如,美国硅谷指数、欧洲创新记分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S)全球创新指数等;并且,在此基础上,国内也出台了国家创新指数、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以及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等类似指数。

2.2 国内相关研究情况

2.2.1 市场监管相关指数研究情况

(1)市场监管系统性的指数

1)江苏的市场监管“三大指数”

从2016年初开始,原江苏省工商局与有关高校联合开展“消费环境指数”“竞争环境指数”“准入环境指数”3大环境指数研究,先后于2017年在全国发布,为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提供了监测依据。

该系列指数研究对于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也需注意,该研究由原工商部门组织与有关高校合作开展,学术探索性较强,且缺乏综合评价;另外,由于受制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进程,原工商部门无法全面系统地考虑市场监管各业务条线工作,三大指数无法完全代表市场监管水平,指数指标在覆盖范围、方法论等方面也还有很大的完善与改进空间,并且,原工商部门在机构改革完成后也没有持续开展此项工作,缺乏指数研究的延续性与系统性。

2)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综合指数

该指数由中国工商出版社、红盾大数据(北京)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共同研制,于2018年12月2日在首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高峰论坛发布。该综合指数包含数据共建指数、信息共享指数、共治绩效指数3个分指数,分别反映市场监管领域数据共建方面的成绩、数据共建后的交互使用和社会共治方面的绩效成果。综合指数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线的第一年(2016年)为基期,基准为100,其他时间为与该试点的对比值。该指数研究偏向于学术研究,并将重点置于市场监管与社会共治的交界点,与市场监管的主体业务关联不大,对于实际业务工作指导的参考性不强。

(2)市场主体相关指数

1)21世纪经济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联合组建的营商环境课题组发布《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发布的数据,从2017年开始,对全国主要城市,以及商务部发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30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进行了评价。该评价体系,结合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评价方案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模式展开,在吸纳世界银行部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中国特色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等指标,反映地方房地产调控成果的“住房收入比”指标等。

2)原工商总局开展的企业活跃度分析

《工商总局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企业活跃度分析工作的通知》(办字〔2017〕128号)中提出了企业活跃度分析的指标体系和算法模型。指标体系中定义的指标分为3类:企业属性指标、经营状态指标、经营活动指标。其中,企业属性指标决定不同属性的企业在各个指标上的活跃程度是存在差异的;经营状态指标反映企业是否活跃;经营活动指标反映企业的活跃程度。

3)浙江的“小微企业成长指数”

2017年,原浙江省工商局发布“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又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发布了《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报告》。该指数以全省160余万家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16000余家小微企业样本和各级市场监管(工商)部门提供的数据计算而成,综合反映全省小微企业生存状况及发展趋势。但该指数主要侧重于小微企业的成长环境,关注点十分局限。

(3)消费维权相关指数

目前,全国12315平台在消费维权数据的统计分析报告中分别采用过“消费维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2个指标。中国消费者协会编制了“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而在地方层面,四川参照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指数”发布了“四川省消费者满意度指数”,吉林、陕西等地则对消费环境指数开展测评研究并发布了报告。

综合来看,消费维权指数及消费者信心指数目前主要在国家层面进行统计,指标数据统计及指数分析计算在地方层级还未有效开展;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较“四川省消费者满意度指数”“吉林省消费环境指数”“陕西省消费环境指数”等地方性指数而言,相对更为权威并且其指标体系涵盖了消费环境的相关内容。目前,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指数已连续发布2017年、2018年两年报告。

(4)风险监管相关指数

主要是浙江、山东、河北等地开展的企業风险指数。

该类型指数运用信用监管的思维,汇集整合涉企数据,通过信用等级和风险指数评估,实现了精准的分级分类监管,这对于本课题中开展信用监管水平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

(5)质量水平相关指数

1)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

自2005 年起,每年度发布,共包括2 个二级指标(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6 个三级指标(标准与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和12 个统计指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工程技术人员比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质量损失率、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技术改造经费比重、每百万元产值拥有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比重、人均产品销售收入和国际市场销售率)。该指数一直持续开展,但由于各种原因,近几年来,该指数停止对外公开发布,仅从《上海市质量状况白皮书》中能间接获取全国及上海该指数的总体水平。该指数站在制造业的角度,系统反映了工业产品的质量水平状况。

2)区域质量发展指数

区域质量发展指数是上海市于2015年开始研究探索的地方性质量发展指数。

该指数评价的范围主要限定于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人居质量4大质量,已经初步提出了质量发展指数的具体评价内容与方法,虽然已在上海市普陀等区进行了试点,但目前总体仍处于研究阶段,在全市范围内还未完全推广开展。

2.2.2市场监管统计分析开展情况

(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统计分析的开展情况

该统计分析开展的较早(2016年就有数据),其中,统计数据主要针对市场主体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就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特种设备安全情况通报、认证认可检测服务统计数据进行公布;另外,还定期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开展市场环境及价格监管平台等方面的形势分析。目前,也并未专门出台综合性的市场监管指数。

(2)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统计分析的开展情况

1)持续开展较为系统的统计分析并形成了月度报告,但仅关注市场主体发展,视野较局限。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从2020年1月起开始了对相关数据开展定期统计分析,主要针对市场主体的发展情况进行报告,基本不涉及市场监管其他业务领域。报告通过对市场主体设立的主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挖掘发现企业设立的特征及变化情况。

2)相关业务处室有数据统计上报口径,但条线间相对独立,未综合进行系统分析

经梳理,数据上报主要是按照原有的工商、食药监、质监等条线分别上报系统,通过归纳总结发现数据目录基本可以按照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公平交易执法情况、行政许可情况、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质量提升情况、市场综合执法情况6方面进行划分:

a. 针对市场主体发展情况,主要统计了上海市各类市场主体登记增长率、各类市场主体实有注册资金增长率,分别对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增长率、在一、二、三产业及各区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b. 针对公平交易执法情况,主要对预警企业、执法办案、无照监管、商标广告监管、复议案件等方面的工作做了统计,并加以对比。

c. 针对行政许可情况,主要对食品药品许可、特种设备的安全许可、监察(含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检验检测、作业人员等)和事故等方面的工作做了统计。

d. 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主要对12315热线受理投诉举报、12331热线受理投诉举报、12365热线受理投诉举报、12358热线受理投诉举报等方面的工作做了统计,对投诉商品类别、投诉问题类型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找出了主要问题。

e. 针对质量提升情况,主要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标准化示范试点、计量器具强检、认证检测机构等方面的工作做了统计。

f. 针对市场综合执法情况,基于市场主体登记数量和结构的统计数据,经分析,认为上海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国首创“一窗通”服务平台,顺利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缩短了企业办理行政事务的时限,市场综合执法高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3)上海市各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分析

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开始了对市场监管相关领域统计分析的相关探索,例如,截至2020年3月,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发布3期统计分析专报。该专报分别从注册许可、法制工作、市场主体监管、公平交易、市场合同监管、商标广告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特种设备、食品安全、药化品、医疗器械14个业务领域开展统计分析,业务覆盖面相对较全,但统计分析基本还停留在数据罗列及浅层次分析的阶段,缺少问题原因、风险监控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深入挖掘,并且对于市场监管的综合水平也难以得出一个定性结论。

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国外由于市场监管主要采取“大市场、小政府”的模式,其关于市场综合监管相关的指数研究较少,目前主要是世界银行每年对全球100多个经济体,就开办企业、跨境贸易等10个指标,评估营商环境的整体水平,但对市场监管的其他方面并未涉及。

而在国内,无论是监管层的统计分析,还是联合科研机构开展的学术研究,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对市场监管的综合性评估做出了相关探索。其中,比较有借鉴性的是江苏省开展的市场监管“三大指数”,基本涵盖了市场监管的事前监管环节;另外,市场主体相关指数、消费维权相关指数、风险监管相关指数以及质量水平相关指数则从市场监管的某一具体业务领域对监管业务水平进行了量化衡量。但是,这些统计分析或指数研究,都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够完全支撑现有市场监管整体工作的综合水平评估。

3 结语

针对目前国内缺乏监管数据综合分析、评价应用等情况,且国外也无成熟模式可供借鉴的情况下,需要研究适用于市场领域的指数权重及计算方法,以实现监管数据的定量采集与客观分析,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安全监管营商环境质量提升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内河船舶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探析内河航道通航安全问题和安全监管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