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产业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0-09-22刘伟艾光利

科技智囊 2020年6期
关键词:城市治理产业结构

刘伟 艾光利

摘  要:智慧产业越来越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文章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分析智慧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体关注时代发展趋势、中央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撑和经济发展基础等机遇,分析智慧产业发展面临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升级和产业体系优化等挑战,最后提出智慧产业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城市现代化建设重要领域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此促进城市智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城市治理;智慧产业;产业结构

Abstract:Smart industries are becoming once of the innovative driving forces for urban development.Taking Chongqing Liang Jiang New Area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ay attention to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smart industry in Liang Jiang New Area.At the same time,focus on the opportunities for the smart industry,such as policy support from the central or local government,economic development foundation,and the challenges like the pressure of improving core competitiveness,upgrading of industrial chain or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ystem.At last,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lusion of smar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City;Intellect industrial;Industrial structure

城市經济圈尤其是中心城市是我国经济的核心区域,在地域的自然资源、政府宏观规划和经济技术条件等基础上,集聚现代交通、通信、人口、资金、物流和技术等要素发展的结果[1]。从智慧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心城市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巨大能量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集聚地,区域性协同的地域产业配置和智慧产业发展生态越来越值得被关注。在我国城市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慧产业不仅能够提升城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整体水平,还能培育和发展新产业、新形态、新模式、新技术,形成城市发展的新动能,从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重庆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战略支点,被国家赋予挖掘西部隐藏的潜能和空间的重要使命。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就指出,要发展重庆等中心城市,进一步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更加明确了重庆的重要地位。发展智慧产业,是重庆践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和发展重任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探索,对构建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一、重庆市两江新区智慧产业发展的现状

2018年,在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数排名中,重庆位居第8位;在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排名中,重庆位居第7位。顺应“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趋势,具体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在两江新区“一心四带”产业的总体布局下,推动金融商务中心重点围绕创新金融、资讯研发、商贸商务核心产业形成数字金融发展,推动都市功能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物流加工产业带、先进制造产业带和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同时,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形成特色新兴产业、优势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统筹发展的格局。为促进各主体积极地参与技术、体制机制、建设模式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诞生,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二、重庆市两江新区智慧产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一)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时代趋势

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同时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具体就城市产业发展而言,先进技术为城市产业升级提供了更强的宣传曝光度、更高的信息对称度和更低的交易成本等优越条件。同时,信息技术自身固有的交互属性促进了城市产业更加注重服务体验、更加关注公众的个性化诉求和绿色集约的导向。一方面,促成了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两江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生产、管理方式的转型。“互联网+”时代是城市建设和产业调整共同面临的时代潮流,也促进了城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智慧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产业体系优化提供了技术驱动,以人为本和绿色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导向。

(二)中央地方政策提供保障支撑

从技术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层面看,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导向进一步明确了智慧产业与数据开放、信息安全、大数据技术各重点领域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顶层设计和总体推进路径。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角度看,国家对城市经济圈的规划更加注重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和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建设。例如,通过目录清单制度为产业领域的进入和清退提供了基准线,保证了智慧产业的有序进入,提升了城市智慧产业发展的质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智慧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可行的合作机制。在中央总体方向把控基础上,重庆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施操作,形成合理的推进路径,将智慧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通过优惠政策落地实施。

(三)经济发展形势提供动力基础

就重庆而言,工业是重庆的立市之本,而智能产业等新兴产业在近年来的地位逐渐上升。互联网时代思维是国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催化剂,在国家改革总体形势下,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质量不断提升,产业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分配,进而又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建设有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倒逼压力。同时,两江智慧园自成立以来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建设时间短,数字技术的研发提升和应用服务的拓展仍有较大空间。因此,经济发展的动力即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又反过来驱动了产业转型和优化[2]。

三、重庆市两江新区智慧产业发展的挑战

(一)核心竞争力需提升

与腾讯、华为所在的深圳,阿里巴巴所在的浙江,万达信息所在的上海,浪潮所在的山东等省市相比,两江新区因无本地化的龙头企业支撑,以致在技术人才、专家咨询、能力输出、安全管控等方面不能向縱深渗透和兜底。行业龙头企业进入重庆投资布局,既挤占了本地企业成长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同质化竞争、管控难度高等问题。目前重庆市的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级研发平台数量少,城市技术研发的投入不够,存在重模仿、轻研发的现象,技术突破和机制创立落后于先进地区。智能化应用多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城市治理能力为主,通过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现高科技,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众需求和市场需求,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创新市场需求、营造良性生态等方面还未找到较好的突破口。

(二)产业链需继续优化

从传统产业链的发展看,传统产业链面临着平台化、集聚化的协同发展模式转型挑战,需要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空间限制、信息阻碍等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梗阻”。从新兴产业链的发展来看,产业园区的建设在空间上需要进一步提升集聚发展的优势。推进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智慧化产业链直接涉及包括基础设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业等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重点包括智慧交通、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以及其他关乎重大民生的产业链完善和建设。如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结合中心城市建设的内容特色,促进城市产业链发展和转型,是两江新区智慧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产业体系需继续完善

在智慧城市和城市经济圈等城市发展导向下,要升级政府、市场和社会范畴内金融、卫生、政务服务等各行业具体信息服务,突破行业间横向和纵向的发展阻碍,加强上下游产业间和不同行业间的协同转型。在知识信息时代,面临着知识产权的保护,产业结构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调整的发展压力。智慧产业需为城市提供发展驱动力,尤其需注重提升个性化的公共服务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才能促进城市建设资源向更具有知识创新和经济效益的产业凝聚。

四、发展智慧产业主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从两江新区智慧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看,既要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等要素与产业的相辅相成,又要注重产业促进城市高质量建设的发展导向。具体路径包括培育城市智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智慧产业与政府职能的、社会民生的协同发展,实现城市智慧产业领域间纵向与横向的优化。

(一)培育新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传统企业转型面临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外部挑战,应顺应客观条件,优化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向科研和销售两个产业阶段发展,以此提升产业附加值,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3]。除了优化发展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制造业,还需进一步培养大数据、大健康、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政策环境、人才引进、招商投资等方面需要继续加大力度。通过各类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强园区企业服务和保障措施,培育新兴服务业和制造业,进一步促进智慧产业体系的升级和发展,加强产业研发能力的培育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建造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高质量智慧产业生态圈。

(二)实现新型产业与政府职能的融合发展

将智慧产业与政府实际运营结合,提供新的政府治理思路,尤其在行政审批、材料提交等过程中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将智慧产业便民利民的发展观念融入政府治理过程,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智慧产业与政府治理的相互促进和发展。通过平台型企业牵头,培育产业联盟促进跨领域合作。产业联盟中数据的交互为各类型企业提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是实现城市增值的重要途径,使智慧产业真正形成与城市生活、实际应用场景融合发展的格局。两江新区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不见面”的线上服务模式,通过新型产业提供的科技产品和服务,改革政府行政体制机制,优化政府服务,及时更新政策信息,做好智慧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和权威资源的分配,通过创新政府治理模式实现城市建设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

(三)促进智慧产业与社会民生领域的融合发展

智慧产业与社会民生领域的融合发展直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新兴服务产业和制造业是社会各类消费需求升级的必然结果,现代城市建设要在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民生短板,如环境、医疗、饮水、贫困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蕴含着新型产业的商机,可探索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智能化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模式,通过准商业手段和技术手段满足社会需求[4]、改善公共服务,以新常态下产业转型、消费升级、平台运维与垂直拓展的交互,在新理念下创新驱动智慧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佳祯,许强,魏瑶.成渝经济圈经济效率评价与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

[2]从晓楠,庄立.智慧城市群建设背景下中心城市智慧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武汉为例[J].城市,2018(01):18-24.

[3]屠凤娜.新时代城市智慧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实现路径[J].理论界,2020(01):49-55.

[4]张辽.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杭州市的实证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33-39.

猜你喜欢

城市治理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创新城市治理理念 扎实推进城市工作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