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型农村仓储空间的集约化利用

2020-09-22俞峰杨东明罗寰

科技智囊 2020年6期
关键词:农田空间

俞峰 杨东明 罗寰

摘  要:文章介绍了我国当前“三农”问题面临的瓶颈,并根据我国土地资源情况提出农田与地下仓储空间集约化利用的方案,为解决“三农”问题、打造更好的农业环境献计献策。

关键词:农田;地下仓储;集约型综合体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ottleneck period of “three rural issues” in China nowadays,and puts forward the plan of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farmland and underground storage space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so as providing suggestions for solving the “three rural issues” and creating a better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Key words:Farmland;Underground storage;Intensive complex

一、概念提出

我國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吃不饱饭到现在的衣食富足、人人奔小康,农业安全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保障。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12月31日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以来,我国在扶持农业发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生态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经济竞争力、健全农业投入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作为农业人口达6.7亿的大国,“三农”问题仍是一个需不断持续推进解决的问题,要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农村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转型。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具有生产、保障、资产、生态和公益五大功能。我国自1982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有效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农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面临着诸多新时代问题。例如,分割农田导致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城市化人口迁移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等等。这些问题在人多地少、工业发达的浙江省杭州市等地表现尤为明显。所以,在确保耕地面积和“基本农田红线,城市发展边界线,生态红线”[1]的前提下,将农田集约化生产、降低单位面积农田劳动力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是新时代“三农”问题的一种可能解决方案。

农田集约化利用,意味着农田不再仅仅是一片用于种植的土地,而是将被赋予更多相关性功能,使生产、贮存、运输等多环节多步骤紧密相连起来,并且在同一空间运作完成。因此,农田集约化生产必然要求农产品的高质量储存和高效流通,在交通枢纽附近兴建农产品集散基地可满足需求,但同时又面临着新建工程侵占农田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稀缺、城市拥堵、资源匮乏等社会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的土地资源匮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以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最多的2012年为例,当年建筑用地3228万公顷,按照40%的开发系数和30米的开发深度计算,可供利用的地下空间达38736亿立方米。若能合理开发利用,对扩大城市空间、实现城市集约化有着重大的发展意义[2]。

我国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求与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处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迅速发展的阶段,具有领先的勘测手段与建造工艺。但目前面临利用基本情况不清、系统性顶层设计不足、功能设置与空间布局不合理、法律法规制定相对滞后以及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3]。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地下空间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既是城市空间发展的需求,也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更是关乎城市生态资源、综合承载力、公共环境品质等多个方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4]。

在古时候,人们就已经有“掘地为室”,利用地下空间的先例。根据历来的经验可知,地下粮仓相比地上仓储确实有着诸多优点。地下仓储的温度变化规律特点鲜明,地表温度决定粮仓温度,粮仓温度决定粮食温度,所以仓储温度与气候变化的直接联系不大,整体恒温效果良好,埋置越深,恒温效果越好;粮仓湿度与气候湿度无直接联系,主要受粮仓温度和储存时的粮仓湿度影响,所以可以通过控制初始湿度,使地下粮仓的长期湿度维稳,防止霉变的发生;由于地下粮仓长期处于低温低湿的状态,也抑制了害虫的繁殖和粮食虫害的减损[5]。

既然如此,直接在农田地下建成冷藏仓储空间不失为一个两全之策。一方面,相比地上仓库,地下仓储虽一次性投资更大,但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冬暖夏凉等诸多优势,大幅降低运营期能耗支出;而相比建筑物下的地下空间,该方法则具备“耕储两用”的功能优势,达到“一田两面”“一田多用”的效果。另一方面,从建筑行业而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作为工业化建筑的一种核心体系,具有提高质量、缩短工期、减小能耗和绿色施工等优点,在当下及未来,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代表的工业化建筑将不断持续进入快速、规模化发展阶段。

综上可知,新时代农业呼唤一种契合生态文明建设主旨的集约高效型农田耕种、农产品储存和快速转运的大型综合体,而节约型社会下的现代建筑业己能为这一目标的技术实现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一地多面”“一田多用”的形式在新时代必将得到更多发展和利用,为解决土地资源问题打破困境。

二、建设方案

浙江理工大学持有的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农田下建造绿色地下空间、实现上耕下储双重功能的技术[6],现对其介绍如下。

(一)技术概念

农田地下仓储空间建设技术方案简述如下(图1):

技术方案示意

1.在原有农田处进行开挖,移除耕植土后集中堆放用于后期回填,开挖至坑底后,现场施工地下仓库底板;

2.施工地下仓库基坑开挖围护结构,一般采用以预制高强混凝土异型桩或型钢桩为支挡构件的可重复利用绿色基坑工艺;

3.进行地下仓库结构施工,吊装安装预制混凝土外墙板,安装到位后向空腔内部灌充混凝土完成外墙施工;

4.安装预制混凝土内墙板及架设立柱、水平横梁,安装预制混凝土楼板,最后安装预制混凝土顶板、穿插管线,布放钢筋网,浇筑顶板,完成地下仓库结构施工;

5.然后进行外墙保温防水施工,选择合适的防水措施和抗浮措施;

6.进行回填,拔除围护桩,回填耕植土,恢复农田原貌,完成施工。

(二)方案优势

1.守住耕地面积底线,工程建设不占用原有农田面积,形成“耕储两用、面积翻倍”的功能集成效果;

2.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冬暖夏凉的特点,用作仓储冷库时再辅以地源热泵系统与地库抗拔桩合二为一,在浙江省等夏热冬冷地区具有显著的节能优势;

3.引入地下围护结构可回收、主体结构全装配式概念,节约建材,施工過程无泥浆排放,对农田及地下水无污染,环保优势明显;

4.通过“上耕下储”型结构布置,实现农产品采收高品质储藏的最快捷时空转换;

5.可发挥大型地下空间内车辆交通组织调度优势,将仓储空间与交通干道无缝对接,便于耕—储综合体内农产品的快速运输;

6.形成大面积统筹规划农业示范基地,利于改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带来的生产效率低下和有效耕种面积不足的问题。

(三)项目选址

随着杭州市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空间制约和挑战。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将成为城市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破解用地空间瓶颈的有效手段[7]。

为更好地起到示范带动效应,拟在杭州郊区近交通枢纽的区块,选择农产品集中产地作为启动期项目地址。经前期调研,初步选址为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学校沙村、五星村附近,如图2所示。

该地区的特点有:

1.选址地周边区域为大规模葡萄、芦笋种植基地,每年采收季节农产品的及时销售是现实难题。据初步统计,东洲街道因农产品过期滞销造成的经济损失逾500万元/年。所以,通过冷藏延长销售季节的潜在需求很大;

2.选址地附近即为东洲工业园区,企业较多,特别是京东杭州电子商务运营和物流技术示范基地位于该园区,选址周边区域对高品质仓储需求很大;

3.选址地紧邻长深高速公路东洲岛互通和富春江东洲港,水陆交通便利;

4.选址地附近现状为完整农田区块,面积约700亩,便于项目投资商遴选确定承租用地。

启动期项目规划用地100亩,租期30年。建成后可形成地下空间建筑面积约65000平方米,其中交通通道、设备机房占用面积约5000平方米。拟建地下仓储层净高75米,上覆农田耕作层厚1.5米,地下空间开挖深度约10米。建成后,将获得地下仓储有效库容量约45万立方米,并保有农田面积100亩。

三、效益分析

启动期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见表1所示。运营5.5年后项目投资收益为-24292万元,预计至2035年(共计15年)可收回全部投资。若需控制在10年内收回投资,则需政府一次性补贴约180万元/亩。

1.工程投资包括地下空间基坑围护措施费(1000万元)、地下主体结构土建工程费(16000万元)、地源热泵安装费(5000万元)、运营设备安装费(5000万元),在项目建设期(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内全部投入。

2.土地租金于起租日一次性投入,自2021年1月起算,按3000元/亩·年测算。

3.工程投资和土地租金作为项目初期的一次性投入,按年利率4.5%计算资金成本。

4.办公开支按首年10万元、后续每年10%增长计算。

5.工程建设期(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人员工资按50万元/年测算,运营期(2022年7月至2050年12月)人员工资按首年30万元、后续每年10%增长计算。

6.运行维护费主要包括运营期的电费(考虑地下空间环境及地源热泵降低能耗效果)300万元/年、设备保养维修费30万元/年。

7.农产品净收益按扣除成本后10000元/亩·年测算,自2023年开始计算收益。

8.仓储租金按首年0.8元/平方米·日、后续每年10%增长测算。

可见,尽管项目的社会效益和长期经济效益可观,但作为商业项目,推进的瓶颈在于投资回报期过长。若需有效吸引投资商,政府给予项目“三农”补贴和节能减排补贴是必不可少的。

四、风险控制

针对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的技术、经济风险及其防控手段,分析综述如下:

1.大型地下冷藏仓储空间温度改变对耕种、周围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对该问题,需要在地下结构设计施工过程中,加强保温隔热措施,有效阻止热传导;同时,需要在项目实施前做专项调研,出具环境评估报告。

2.大型地下结构施工对地下水和土壤生态的影响。对该问题,主要采用可回收式—装配式预制结构先进建造技术,保证施工期间不致造成水泥与地下水的水化反应,引起土壤碱化。

3.一次性投资与运营期长期回报的匹配。根据前述测算,投资回收期约需15年,30年租期内的后期回报是较丰厚的;租期结束后,地下仓储空间仍可运营较长时间;若政府能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创新、解决“丰产滞销”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则更利于项目快速推进。

五、结语

农田地下仓储空间的设想将常见的耕作农田与地下空间体结合起来,有别于一般的地下粮仓,而是将农田的集约化利用最大化,达到“上耕下储”“一田多用”的效果,为解决“土地少需求多”的难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同时“上耕下储”的模式对提高农业环节性运行水平大有裨益,符合新时代的高效、创新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于信顺,张红艳.论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藏粮于节约 藏粮于仓储[J].中国科技纵横,2019(03):193-194.

[2]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力开发地下空间,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进展简 介[J].中国地质,2019(03):442.

[3]油新华,何光尧,王强勋,等.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03)173-188.

[4]曾真.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4):36.

[5]吴健美,王红军,宋国华.地下窑洞仓储粮特性及管理措施探讨[J].粮食储藏,2014(03):53-56.

[6]俞峰,李显龙,何元军,等.一种农田地下仓储空间及装配式建造方法:201711396346.8[P].2019-11-29.

[7]侯百曙.拓展城市用地发展空间 加强地下空间土地储备——关于杭州市区地下空间土地储备和开发利用的研究[J].浙江国土资源,2013(02):46-50.

猜你喜欢

农田空间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余欣荣:加快理顺农田建设工作体制机制集中力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汪岗镇三万亩农田改造工程启动
古代器具灌农田
黑板像农田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