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栎储备林目标树培育技术研究

2020-09-22潘晓峰张春祥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间伐林分胸径

潘晓峰,张春祥

(1.滁州市藕塘国有林场,安徽 滁州 239050;2.滁州市红琊山国有林场,安徽 滁州 239050)

我国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存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足,生态产品、珍贵及大径材林木结构性短缺的现象。为加快推进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木材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解决生态安全与木材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维护生态安全与保障木材需求间的协调平衡发展,2012 年,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正式启动,预计到2035 年,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2 000 万hm2。通过储备林建设,增加大径材林木供应,有望缓解我国木材市场资源紧张的压力;同时,在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起到缓解温室效应、固碳增汇、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不仅增加我国森林资源的储备量,而且有利于实现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对我国林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

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是提高储备林质量的关键。目前以目标树培育为主的大径材培育模式在储备林建设中日益受到关注。选择目标树、调整林分密度是大径材目标树培育的重要措施。通过抚育间伐对林分密度进行有效调控,改善林分的生长环境,调整林木之间的关系,为保留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林木生产质量,促进林分生长和林木个体功能的最大发挥[2]。目前,国内外已将间伐控制林分密度管理作为森林目标经营的关键技术。大量研究发现,间伐不仅可以获取间伐木材,也可以在短期内促进林木生长,提高大径材的培育速度[3-4]。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是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高达30 m 以上,胸径达1 m 以上,是我国重要的储备林培育树种,同时也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乡土树种之一。麻栎深根,喜光,耐干旱、瘠薄,亦耐寒、耐旱,是荒山瘠地造林的先锋树种[5]。安徽省滁州市麻栎栽培历史悠久、发展迅速,是我国麻栎中心产区之一。但该区以往对于麻栎人工林的研究主要以培育短轮伐期薪炭林为主[6-8],麻栎中大径材培育技术尚不完善,远不能满足高质量麻栎储备林建设的需要。本文以滁州市红琊山国有林场麻栎储备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关键培育技术研究,为麻栎储备林培育提供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滁州市南谯区红琊山国有林场(118°04′E,32°10′N),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4 ℃,年降水量1 035.8 mm,无霜期218 d,年积温(≥10 ℃)4 800.4 ℃。地形为丘陵冈地,海拔100~300 m。土壤为普通黄棕壤,土层较薄,较贫瘠。

2 技术

2.1 目标树培育技术

根据麻栎林分现状,项目建设方式主要为现有林改培。具体措施:目标树培育法、间伐、修枝等,保护林下植被,保留目标树,伐除干扰树和部分生长不良的树木,降低林分密度,拓展目标树生长空间。

2.1.1 目标树选择

目标树是指林分中符合培育目标并精心培育的林木,一般是那些树干通直、枝下高较高(一般不小于树高1/3)、树冠发育良好、生命力强的树木,以及为增加混交树种、保持林分结构或生物多样性等目的而需要被保护的珍贵树种。目标树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密度15 株/667m2左右,分布均匀、树干通直、树冠圆满,影响干型的大枝点高,无外伤和病虫害,是上层林木。一般使用油漆或标牌标定。

2.1.2 干扰树的确定与伐除

干扰树是指与目标树竞争阳光和生长空间,影响目标树生长的林木。特别是那些与目标树紧靠形成竞争的树木,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应首先伐除。

2.1.3 劣势木的确定与伐除

主要是指火烧、断梢、双叉、腐烂、萌条、虫害、霸王木、被压木等,一般应考虑伐除。因为劣势木对于维护森林生态的自然和多样性,稳定林分有利,特别是一些阔叶林分,可以防止大树的有用树干形成侧枝,所以,对暂时不影响目标树生长劣势木,也可以保留,以维护森林生态的自然和多样性。

2.1.4 非目标树的保留

非目标树是指生长中等或偏下的主要或伴生树种的林木(主要指在目标树下层的林木),这些树木的存在,不仅能促进目标树的自然整枝,还可以遮蔽林地。有助于林分形成复层异龄林,促进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保留。

2.2 试验方法

选择21 年生的、刚进入中龄林的麻栎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2017 年实施间伐,间伐强度为株数强度的19%左右、蓄积强度的13.5%。间伐组在实施前林分密度为2 325 株/hm2,间伐后林分密度为1 875株/hm2。对照组林分密度为2 460 株/hm2。设置固定样地,定期调查目标树及其他林木生长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间伐后第3 年,麻栎储备林对照组的林分平均胸径由10.6 cm 增加至12.4 cm,平均增长率为17%;实施间伐组的林分平均胸径由10.2 cm 增加至12.3 cm,平均增长率为20.6%,两组林分[1]2018 年、2019 年增长量分别为1.8 cm 和2.1 cm,抚育间伐后的麻栎林现有林分平均胸径比对照组有所增加(图1)。由此可见,采取间伐措施,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的生长速度高于对照组,适度间伐可以促进麻栎储备林平均胸径的生长,这主要受益于间伐后林木个体获得营养和生长空间增加,生长速度加快。

图1 麻栎储备林现有培育林分生长情况

3.2 对目标树生长的影响

实施间伐后的第3 年,对照组目标树的平均胸径由12.3 cm 增加至14.7 cm,平均增长率为19.5%;实施间伐组的目标树平均胸径由12.6 cm 增加至16.3 cm,平均增长率为29.4%,两组连年增长量分别为:2.4 cm、3.7 cm,抚育间伐后的目标树平均胸径比对照目标树的增长率增加9.9%,增长优势明显(图2)。这表明林分结构的改善显著促进麻栎目标树胸径生长。因此,间伐对提高麻栎储备林生长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图2 麻栎储备林目标树生长情况

4 结论与讨论

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控是国家储备林经营的重要内容。抚育间伐作为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的主要技术措施,在人工林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林间伐的时间、强度和次数是影响间伐效益的主要决定因素[9],间伐能否有效提高林分的总生物量和总材积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间伐的措施,不同的抚育间伐措施对林分生长和林分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10-11],合理间伐不仅可以在短期内促进林木生长和获取间伐木材,也可为保留木创造营养空间,加速林分生长进程,进而增加林木蓄积量,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加快大径材的培育速度[12]。本研究发现,麻栎储备林抚育间伐3 年后,间伐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速率高于未间伐林分,显著促进目标树的生长,这与吴伟华等对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措施的研究结果一致[13]。其他一些研究认为,抚育间伐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与林分密度和树种有关,较高的间伐强度通常会降低林分的总生物量和材积[9]。麻栎的适度间伐有利于增加林分的干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并影响麻栎的后期生长[5,14]。本研究间伐后的麻栎林分因林木个体之间竞争相对减小,生长空间和营养增加,使得林木生长加快。因此,麻栎国家储备林建设应采取目标树培育模式,通过间伐,及时调整林分密度,改善林内生长的水、热、光等条件,形成较好的林分层次结构,促进麻栎保留木吸收阳光、水分以及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提高生长速度与木材的品质,促进麻栎大径材培育进程。

猜你喜欢

间伐林分胸径
马尾松公益林胸径分布规律及冠幅影响因子分析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甘肃祁连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祁连圆柏前后期胸径关系的探究
一次间伐对速生桉树大径材增长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谈抚育间伐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用地径胸径回归分析法推算采伐木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