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素养提升研究

2020-09-21张雨琦张红芍

新丝路(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政治素养研究生

张雨琦 张红芍

摘 要:我国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素养总体水平较高,但在学习的自觉性、理论认知宽度、思维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从现实层面来看主要是因为:一思政课教师水平有限,二高校忽视政治理论素养的培育,三缺乏浓厚的政治理论交流氛围。从思政课教师、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课程以及政治理论学习氛围方面入手,开辟出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素养提升的四条路径。

关键词: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素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层次人才的政治理论素养对国家盛衰强弱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政治理论素养指的是个人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理论条件和基本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理论在我国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政治理论素养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二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三是时事政治分析能力。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问题越发突出,硕士研究生群体是青年一代的优秀代表,其政治理论素养事关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

一、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素养现状调查

为了解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素养现状,笔者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方式,对来自全国各地共202名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为99%。根据本文对政治理论素养的定义,本文从三个维度来对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政治理论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并与此相对应将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基本信息、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情况调查、理想信念信仰情况调查以及时事政治掌握情况调查。在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之后,总结出了我国硕士研究生在政治理论素养方面的四个特征。

1.总体水平较高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总体水平较高。首先从教育层次来讲,研究生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属于最高层次教育类型,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其认知水平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思想政治素养角度都应当是处于较高水准。其次,无论是本文调查情况,还是其他学者调查研究,都认为硕士研究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普遍较高。在本抽样调查中,硕士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较为熟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对于各种价值冲突有自己的立场,能够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择,同时具备一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对国际国内的政治事件作出理性分析。柳清在对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的现状调查中也得出了我国当代青年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的结论。

2.学习自觉性不足

硕士研究生学习政治理论缺乏主动性,具体表现为专业差异显著、课外阅读量不足、学习渠道单一、过于依赖课堂。首先是政治理论类书籍阅读量专业差异较大且课外阅读量明显不足。在问卷第5题“您研究生学习期间阅读政治理论类书籍的数量为?”当中,27.5%的学生选择了0~1本。我国硕士研究生阶段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选择这一选项的同学就意味着除课程设置所包含的教材外,没有再读过政治理论相关书籍。在所有研三的学生中,依旧有20.4%的学生阅读量在2本以下。而选择5本以上的学生当中,哲学、历史学、文学专业的学生占比接近一半。這三类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性质需要对政治理论类书籍进行广泛阅读,与政治理论相关度不高的专业则绝大多数集中于5本以下。其次是学习政治理论素养的渠道相对单一且过于依赖课堂。在问卷第7题“您学习政治理论的主要渠道是?”当中,选择理论课堂学习的学生占了81.5%,其次则是选择新闻媒体宣传的学生占比12%。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渠道过于狭窄,没能采取广泛的方式自主地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

3.理论认知狭窄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熟悉程度是政治理论素养最为直观的体现。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硕士研究生对于马克思本人及其理论认知较为狭窄。在问卷第8题“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当中,选择最多的是“哲学家”,达到94%,而“革命家”一项则最少人选择,只有61%。这说明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仅仅将马克思作为理论家看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一种纯粹的理论,而没有深层次的看到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其最为深刻的意义就是指导全世界的工人运动,解放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忽略了其理论联系实际的部分。在问卷第9题“马克思主义诞生于_?”当中只有30%的学生选择“19世纪40年代”这一选项,选择率最高的一项“19世纪20年代”达到了42%,而正确项则应该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为1848年2月,这一时间的确定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准绳。《宣言》第一次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是公开问世的第一部正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4.思维角度受限

硕士研究生对时事政治缺乏独立见解。第19题“您对习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贫富差距以及建构和谐社会的具体实施措施关注多吗,有无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仅有43.5%被调查者选择了“关注的多,且有独到的看法”。硕士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此并未形成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反映出其对于政治理论关注的兴趣不够浓厚,也缺乏独立思考分析当下时事政治的能力,容易人云亦云。

总的来说,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我国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素养在学习自觉性、理论认知、思维方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笔者在此按主体的不同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

当代硕士研究生在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冲突,尤其是价值冲突使得提升硕士研究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极为重要,也使得提升硕士研究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困难重重。硕士研究生的政治理论素养面临的问题也反映出思政课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在对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素养培育方面的疏忽。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素养滞后

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自身政治理论素养不足等原因都会导致硕士研究生对提升政治理论素养缺乏热情。首先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沿袭传统授课方式,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教教材,往往形成的是“老师讲的很卖力,学生听的很吃力”的尴尬局面,引起学生的反感。其次思政课教师未结合生活实际对思政课内容进行讲解,导致思政课课程内容空泛,与现实脱轨,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脱轨等,学生自然对思政课提不起兴趣。最后是思政课教师自身政治理论素养有待提升。思政课教师往往未能以身作则,用自己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学生树立榜样,导致不能服众。

2.高校忽视政治理论素养的培育

高校在硕士研究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培育方面不够重视,未能对思政课准确定位,直接导致了学生与教师对思政课的错误认识。首先是高校的就业导向和对专业课的重视,客观上造成了思政课的边缘化。学生以专业课学业为重,忽视思政课对于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的培养。其次是高校对思政课的低要求进一步导致学生忽视思政课的意义。思政课期末考试与专业课期末考试区别对待,思政课考试难度过低,挂科比例过小,学生上课不用认真听讲也能轻松通过,最后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极低,玩手机、看专业课书籍甚至缺勤的学生不占少数。最后是思政课教师自身对思政课责任感不足。由于高校思政课处于学科体系的边缘位置,导致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课堂的预期较低,自身的动力与责任感都十分缺乏,对学生的要求也进一步放宽,学生更加失去学习政治理论的动力。

3.缺乏浓厚的政治理论学习交流氛围

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当前社会和高校并未共同营造出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的交流氛围。首先是缺乏相关的政治理论交流的平台。硕士研究生学习到的政治理论知识不能应用到生活当中,也没有平台可以与他人进行学习交流,其学习热情大大降低。其次是缺少与时事政治、政治理论相关的校园活动。高校很少有以时政交流为目的的社团,同时也缺少相关的校园活动带动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热情。最后是身边缺乏对时事政治有着犀利见解的榜样。学生并非没有政治热情,而是缺乏提醒他们去关注国家大事、国际形势的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对国家大事的讨论、国际形势的判断,带动他们去了解甚至研究政治理论。

三、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素养提升路径

硕士研究生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离不开学校的教育,而课堂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此改善思政课课堂是提升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素养的关键。通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思政课课程的改革以及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有效提升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素养。

1.推动思政课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

一是升级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理论空洞化的问题在思政课课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内容。因此,升级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是关键。思政课教师应当坚持教与学的互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消极心态。二是提升政治理论功底。部分思政课教师并非马克思主义专业出身,马克思主义原著理论功底不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因此,思政课教师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课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确保与时俱进,将艰深的理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时代热点相结合。提升专业课水平首先就是有理论深度,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有所涉猎。其次是广泛吸收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避免理论脱离实际。最后将理论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将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将思政课内容传达给研究生,在便于理解的同时引导研究生关注时政。三是塑造个人人格魅力。思政课教师应当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自己的理论信仰,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首先思政课教师自身必须对教师行业充满热爱。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导者,其情绪的起伏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教师行业的热爱,对教学工作的付出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其次,思政课教师需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不仅要体现在语言当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更要体现在行为当中,做到言行一致,给学生做好榜样。最后,思政课教师要更注重高尚情操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应当身体力行,体现个人高尚的思想品德。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比其他专业的教师更加注重个人品德、情操,以自身优秀的品质服众。

2.加强对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在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是更新思政课教师评价标准,引导思政课教师搞好思政课教学与科研。思政课教师不同于专业课教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是思政课教师最为核心的工作。单一的以科研成果为主的评价体系使得思政课老师的地位逐渐边缘化,因此其评价标准不能和其他专业教师一概而论。评价应以教学为核心,评价体系多样化,一方面注重思政课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另一方面注重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多方位的创新。二是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机制。当前各个高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都相当重视,都纷纷建立起了教师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机制,但这样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机制往往没有针对性,缺乏时效性,非但没有有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无明显作用。对于思政课教师,需要在培训内容上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师德和教师的职业规范的指导、思政课專业知识的指导、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指导等等。此外,在培训方式上也要将理论学习方式和实践训练的方式结合起来,体现不同学科之间的特性。三是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激励机制。激发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最为直接的就是相关的激励机制。首先应当着力于优化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环境,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应当尽可能满足,为其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其次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思政课教师福利待遇制订的不合理造成了心理失衡,严重影响其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在福利方面逐步改善思政课教师的福利待遇与其付出不对等的境遇,增加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最后是完善思政课教师的职称晋升机制,在将思政课教师从教师职称评聘指标中单列出来。

3.更新研究生思政课课程设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要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政课课程的设置需要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一是重新定位思政课。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错误,使得学生极大忽视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的培养。当前对于思政课的重视可以说是有目共睹,无论是从对思政课教材的重视,还是全国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力建设都体现了国家对于思政课改革的决心。思政课不应当被定位为随随便便只要课堂考勤达标便可以轻松通过而是需要慎重对待的综合素质提升的课堂。二是调整思政课课程内容。首先需要增加感性认识。目前思政课课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特体系、中国近代史为主要内容。主要的侧重点是理论方面,对于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展现不够丰满。因此思政课应当融入更多的情景设置,从感性认识上丰富研究生对于思政课所学内容的认知。其次注重相关思维训练。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政治理论课堂上的相应训练,使得其能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用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事件。三是丰富学习形式。首先是开展课外调研活动。重庆地区高校研究生可通过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白公馆、渣滓洞、杨阐公旧居、刘伯承旧居、聂荣臻旧居、邱少云纪念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等等红色景点,增强感性认识。其次鼓励研究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思政课课程设置增加讨论课内容,针对硕士研究生的相应特征,调动研究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多给研究生自我展示的机会。最后充分利用研究生乐于接受的新媒体进行教学活动。网络上有不少以政治理论为主题的动画、短视频、图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有效利用到思政课课堂当中,引起学生的共鸣。

4.塑造良好政治理论学习氛围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群体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校园文化培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政治理论学习氛围。一完善是硬件设施设备。硬件设施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校园名人雕像能引起学生的崇敬之心。将革命烈士的雕像放在校园之中,弘扬革命烈士的革命精神,学生身处这样的氛围之中易受到感染,表现出情感上的认同。二是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开展以网上热议政治话题为主题的辩论。让学生在多种观点的碰撞中看清其本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培养起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表彰校园内品学兼优的模范学生,为学生树立典范。举办文化宣传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相关讲座宣讲马克思主义、国际时事政治、国家政治动向等相关内容。三是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交流平台。大力建设微课、慕课,通过网络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为便利。其次是构建政治理论交流平台。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政治倾向和政治观点,另一方面拓宽了硕士研究生了解政治理论的渠道,使其充分展现和表达自己观点。

参考文献:

[1]张维维、金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结构、特征与优化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12):135-139

[2]林雪原.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路径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04):106-109

[3]王湖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36(02):72-77

[4]张慧玲、李杨、刘慧宁.提升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的有效途径探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08):80-83

[5]張纯、侯典举.高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4):63-66

[6]张岩、徐俊.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探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03):18-21

[7]张国辉.公务员政治素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政治素养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
加强高校党建 提升教师政治素养
简论高中政治素养的核心内涵及其培养路径
高校辅导员必须提升政治素养
谈编辑的政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