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uMtCK、PG、G-17及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

2020-09-21田可港谢春霞徐淑华张磊牟晓峰朱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年18期
关键词:阳性率标志物胃癌

田可港,谢春霞,徐淑华,张磊,牟晓峰,朱婕

(青岛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山东 青岛 26604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占恶性肿瘤病死率第2 位,我国新增和死亡病例均居世界前列[1]。胃癌筛查是一种能够发现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为胃癌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2]。近年来,肿瘤患者血清中线粒体肌酸激酶(mitochondrial creatine kinase,MtCK)过表达现象引起了临床关注。MtCK 有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uMtCK)和肌节线粒体肌酸激酶(sMtCK)2 种同工酶。目前已有uMtCK 在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及病理组织中过表达的报道[3]。uMtCK 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研究报道较少,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可以反映局部胃酸分泌状态及胃底部或胃幽门等分泌胃酸的功能。有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可影响PG 的活性[4]。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能够通过促进胃液的分泌,引起胃黏膜腺体上皮细胞持续性增殖和分化,进而参与早期胃黏膜的病变过程[5]。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CA72-4)是消化道的一种非特异肿瘤标志物,单独检验临床意义不大,但是对了解胃癌患者的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6]。本研究分析uMtCK、PG、G-17及CA72-4 单独和/或联合检测在胃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在青岛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90 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52 例,女性38 例;年龄36 ~72 岁;早期胃癌35 例,进展期胃癌55 例。另取同期本院收治的胃部良性病变患者9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0 例,女性40 例;年龄34 ~73 岁;胃溃疡35 例,胃炎26 例,胃息肉29 例。纳入标准: 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过敏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及残胃。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仪器和试剂

ST-360 酶标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uMtCK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上海圻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obas e602 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CA72-4 检测试剂盒(瑞士罗氏公司),MAGLUMI 4000 化学发光仪及配套G-17 检测试剂盒(深圳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IFLASH 3000 化学发光仪及配套PG Ⅰ、PG Ⅱ试剂盒(深圳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检测方法

患者入院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 置入分离胶采血管,3 000 r/min 离心10 min,收集血清。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72-4 水平;使用ELISA 检测uMtCK 水平;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G Ⅰ、PG Ⅱ及G-17 水平。参考区间: uMtCK 为0 ~10 u/L,PG Ⅰ为67 ~200 ng/ml,PG Ⅱ为0 ~15 ng/ml,PG Ⅰ/PGⅡ(PGR)为>3,G-17 为1.7 ~7.6 pmol/L,CA72-4为0.0 ~6.9 u/ml。结果超过临界值视为阳性,否则视为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单项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以曲线下面积(AUC)>0.5 为有诊断意义,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血清检测指标比较

两组各项血清检测指标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uMtCK、PGⅡ、G-17及CA72-4 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G Ⅰ、PGR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各项血清检测指标阳性率比较

两组血清uMtCK、PG Ⅰ、PG Ⅱ、PGR、G-17、CA72-4 及各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各项血清检测指标比较 (n =90,±s)

表1 两组各项血清检测指标比较 (n =90,±s)

组别 uMtCK/(u/L) PG Ⅰ/(ng/ml) PG Ⅱ/(ng/ml) PGR G-17/(pmol/L) CA72-4/(u/ml)研究组 25.36±19.59 48.41±22.37 20.77±13.92 2.25±1.51 10.47±7.91 11.76±11.37对照组 3.10±2.85 100.65±32.14 11.57±6.37 8.21±3.50 4.35±3.66 3.31±2.80 t 值 15.683 -7.674 6.460 -12.946 12.481 6.849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各项血清检测指标阳性率比较 [n =90,例(%)]

2.3 各项血清检测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

血清uMtCK、PG Ⅱ、G-17 及CA72-4 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高于各单项指标检测(P<0.05),uMtCK 检测的特异性最高。以诊断结果为状态变量,以uMtCK、PG Ⅰ、PG Ⅱ、PGR、G-17、CA72-4 单独和uMtCK、PG Ⅱ、G-17、CA72-4 联合预测概率为检验变量,绘制ROC 曲线(见图1、2)。AUC 结果显示uMtCK、PG Ⅱ、G-17 和CA72-4 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大,PG Ⅰ诊断价值最小。见表3、4。

图1 uMtCK、PG Ⅱ、G-17、CA72-4 单独和联合检测的ROC 曲线

图2 PG Ⅰ和PGR 检测的ROC 曲线

表3 血清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比较

表4 PG Ⅰ和PGR 检测的诊断效能的比较

3 讨论

在我国,胃癌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有调查结果显示,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90%,而晚期生存率可低至20%,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胃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7]。目前,诊断胃癌主要依靠胃镜,其对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损伤。血清标志物检测较为简便、快捷且损伤程度小,逐渐得到了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是由M、B 2 种不同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常出现CK-MB 活性高于CK 活性的现象。当CK-MB 活性高于CK 活性时,除考虑CK-BB 外还要考虑巨CK1 和巨CK2(uMtCK)的干扰。uMtCK 是一种低聚的线粒体CK,作为巨分子酶的一种,常常伴随各种肿瘤出现,提示其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标志物。PG 按照其免疫原性的不同分为PG Ⅰ和PG Ⅱ,其中PG Ⅰ主要是由胃底的主细胞及颈黏液细胞分泌,而PG Ⅱ除了上述两类细胞外,还能够由幽门腺贲门腺及十二指肠的Brunner 腺分泌[8]。G-17 是胃肠道G 细胞释放的多肽类激素,参与胃酸分泌和胃肠道黏膜细胞的分裂增殖与凋亡,可以提示胃黏膜功能状态,其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9]。CA72-4 是一种高分子量黏蛋白肿瘤标志物,有研究报道,胃癌患者血清中有较高浓度的CA72-4,提示其在胃癌辅助诊断中有重要价值[10]。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uMtCK、PG Ⅱ、G-17及CA72-4 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G Ⅰ、PGR 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血清uMtCK、PG Ⅰ、PG Ⅱ、PGR、G-17 及CA72-4 检测对临床鉴别胃部良性病变及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组uMtCK、PG Ⅰ、PG Ⅱ、PGR、G-17 及CA72-4 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各单项指标检测的阳性率,胃癌患者血清uMtCK、PG Ⅱ、G-17 及CA72-4 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高于各单项指标检测,AUC 结果显示uMtCK、PG Ⅱ、G-17 和CA72-4 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大,PG I 诊断价值最小,表明各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

本研究由于临床病例收集有限,对uMtCK 这类新型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致病机制中的相关作用未能涉及,这也将是笔者下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重点。综上所述,血清uMtCK、PG Ⅰ、PG Ⅱ、PGR、G-17 及CA72-4 肿瘤标志物在辅助诊断胃部良性病变与胃癌中有一定的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血清uMtCK、PG Ⅰ、PG Ⅱ、PGR、G-17 及CA72-4 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临床辅助诊断胃癌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阳性率标志物胃癌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