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现代汉语新兴词族“ XX感”

2020-09-18姚彦伶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词缀音节心理

姚彦伶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一、引言

在现、当代汉语中,存在着一类“X感”结构。这类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类是“X单感”,一类是“X双∕多感”。“X单感”类词在音节上一般是双音节,并且“感”的意义比较实在,主要充当词根,因而搭配比较受限,是一个相对封闭、有限的类。而“X双∕多感”中的“感”在表义上比较虚,意义比较泛化,主要充当黏着性的类后缀;在搭配上比较具有能产性和类推性,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类。我们主要关注这类多音节的“X双∕多感”类词。那些经常充当词根、意义比较实在的“X单感”类词则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如无例外,本文所指的“X感”都是这种“X双∕多感”。

对这类类后缀性质的“感”,学界多有讨论。曹保平[1]认为这类后附式的“感”是一个比较黏着但是不定位的词,王珏[2]、曹炜[3]认为它的语义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虚化,是个准后缀。沈孟璎[4]、李蓓[5]、邹晓玲[6]、曾立英[7]、薛玉[8]、董秀芳[9]、王月[10]等则认为“感”是一个类后缀,并对“X感”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分类。准后缀与类后缀的概念基本相同。因此,学界的观点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这些后附式的“感”是个不定位的黏着词,它可以位于词头或词尾,是个词根;另外一类则认为它已经虚化为类词缀(准词缀)了,具有定位性、黏着性和能产性等特征。对于它的来源,大部分学者认为三音节“X感”中的“感”是一个内源性词缀,但贾泽林、王继中[11]认为它是个外源性的类后缀。

总体而言,学界对多音节“X感”的分析和解释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还存在以下问题没有解决:“感”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并未确定;“X感”有哪些类别没有详尽归纳;各种性质不同的“X感”的来源也没有详细解释。因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对“X感”的内部构成进行详细分析;二是归纳“X感”的句法分布;三是考察“X感”的语义类型;四是探究“X感”的表达功用。

类词缀是汉语词根向词缀转化的过渡形式,是汉语语法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X感”的内部结构

(一)关于“X”

1.“X”的内部分类

X的内部结构类型多样。按照音节来划分,X既可以是双音节,也可以是多音节。其中,双音节占多数。按照类别来分,X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或动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形容词性成分或区别词性成分。按照性质来划分,X既可以是不成词语素,也可以是成词语素,还可以是语素组。

从音节上看,X主要为双音节成分。例如:

获得感 现实感 责任感 成就感 力量感 整体感 共同感 罪恶感 存在感 认同感 违和感 空间感 使命感 正义感 挫折感 设计感 层次感 舞台感

(1)日本确诊病例猛增导致医疗系统崩溃已经有了现实感。政府在厚生劳动省给出防止医疗系统崩溃方案一个月后才发出紧急事太宣言,不能不说行动过于迟缓。(《日本“紧急事态”今日生效,适用7个都府县涉及5千多万人》环球网2020-04-08环球网)

(2)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让全体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全体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2019-12-09)

X还可以是多音节成分。这些多音节成分一般是在双音节成份的基础上的再添加。例如:

历史厚重感 被剥夺感 被抛弃感 被冷落感 时间和空间感 朦胧和空灵感 亲近和信任感

(3)《白鹿原》写出历史厚重感和生活原生态。注目南原觅白鹿,怅望千秋一洒泪。(《乡土陕西的文学精神》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2-06)

(4)从教训看,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注重共享,少数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大多数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之上,造成纷争不止、内斗不断、社会撕裂。(《深入认识共享发展理念》人民日报2017-06-29)

2.“X”的性质

从“X感”的内部组成成分来看,“X”的性质主要是名素、动素、形素、区别素。

名素+感:责任感 成就感 罪恶感 视觉感波动感 荣誉感 悲剧感 历史感 节奏感 旋律感 节拍感 仪式感 形式感 力量感 整体感 共同感

动素+感:获得感 存在感 认同感 冲击感 窒息感 参与感 控制感 依赖感 既视感 沉浸感 交错感 疏离感 敬畏感 亲近感 代入感 归属感

形素+感:幸福感 痛苦感 喜悦感 自豪感 舒适感 充实感 愉悦感 公平感 害羞感 绝望感 无力感 紧迫感 孤独感 幽默感 亲切感 违和感

区别素+感:金属感 立体感 真实感

(5)增强每一名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是解决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的一个重要办法。(《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人民日报2017-10-24)

(6)患难见人心。疫情发生以来,台胞台商的关切话语和温暖捐输,诠释了血浓于水的同胞情,印证着那句“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的昔日评语,而与此同时,岛内一些政客、绿媒和网军的不堪言行,却一再给人以“台湾最丑的风景也是人”的既视感。(《疫情之下的台湾绿媒之恶》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3-04)

(7)牛河终于,注意到自己对这幅光景有着既视感。我之前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同样的景象。牛河集中意识,从何处来的这份既视感,他拼命在记忆里搜寻。(《1Q84》book3村上春树)

(8)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这种描摹的技巧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山峰看起来只是墙头上的几个“点”,给人一种立体感和距离感。(《吾国吾民》林语堂)

此外,X还可以是语素组。这些语素组内部存在着各类不同的结构关系。

定中结构:社会责任感 身份认同感 历史使命感

被动结构:被忽略感 被迫害感 被歧视感

联合结构:认同和归属感 喜悦和满足感 自豪和幸福感

否定结构:不稳定感 不安定感 不愉快感 不踏实感 非立体感

在否定结构中,表示否定义的“不∕非X感”,它们与“X感”的表义相对或相反。“不X感”是在双音节X前添加一个否定语素,构成“[不X]感”结构。否定语素“不”多数添加在形素前,少数可以添加在动素前,但是一般不能添加在名素和区别素前。比如:

[不+双音形素]+感:不安全感 不公平感 不幸福感 不和谐感

[不+双音动素]+感:不认同感 不信任感

[不+双音名素]+感:*不责任感 *不空间感 *不线条感

[不+双音区别素]+感:*不立体感 *不现实感 *不金属感

(9)这会让你的同行者有一种劳斯莱斯与老牛破车同行的不和谐感。或许有人觉得,电子化阅读的出现正是给了全民阅读一股助力。殊不知,电子化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有着质的区别。(《wifi时代,别让“深阅读”渐行渐远》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4-11)

(10)在徐爱华代表看来,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观念、知识背景、价值取向与父辈有较大差异,对城乡差距、一城两制、身份歧视的不认同感比较强烈,维权意识、维权能力都在逐步增强。(《民企代表们头疼:人才去哪儿了》钱江晚报2014-03-11)

(11)需要指出的是,自认为地位低的民众的不安全感、不公平感更高……(《付出和投入最幸福》生命时报2018-02-03)

而否定语素“非”只能添加在部分名素或区别素前,构成“[非X]感”结构。

非+名词+感:非正义感 非整体感

非+区别词+感:非金属感 非真实感

(12)被告人与案件处理结果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在判决作出前如不能享有提出意见、表达诉愿的机会,可能产生强烈的非正义感……(《扩大适用简易程序追求效率不牺牲公正》正义网2012-03-29)

(13)电影的非真实感不再,人类信奉了长达百年的教条在一瞬间被颠覆。(《李安忘了电影原本就是非真实的》爱活网2015-10-06)

可见,否定语素“不”与“非”相比而言,“不”可附加的成分类型更多样,附加的频率也更高,而“非”可附加的成分类型比较少,附加的频率也较低。

表1 “X感”的内部组构示例表

综上所述,当“X”为双音节或多音节时,“X感”的性质只能是名词性成分。这表明,随着搭配对象“X”性质的拓展,后附的“感”的性质越来越具有类后缀性。

(二)关于“感”的类词缀性

类词缀是介于词和词缀之间的成分。根据王洪君和富丽[12]、曾丽英[13]对类词缀的界定,我们认为,后附式的“感”符合类词缀的划分标准:

1.黏着性与定位性强

“感”的黏着性比较高,定位性比较强。“感”作为名词时,它的意思是“感觉;情感;感想”(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p423)。名词“感”具有较强的黏着性,一般不独立成词;但它是个自由语素,比如:情感—感情。而在后附式“X感”族词中,“感”始终附着于“X”后,它不能单独成词,而是个黏着语素。“感”始终处于“X”后,它的定位性较强。也就是说,它是个定位性较强的黏着语素。

2.能产性高

“X感”的能产性主要表现在X出现的频率上。“X感”中的“X”总的类频率依次是:形容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最多,名词性成分居中,而动词性成分最少。在音节上,“感”由附着于单音节扩展为双音节和多音节。

3.语义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虚化和泛化

类词缀的语义虚化度处于词和词缀之间。“感”具有一定的虚化。“感”作为名词时,它的意思是“感觉;情感;感想”,描绘的是心理感觉。而作为类词缀,“感”表示引起某种心理情感的特征或处于某种精神状态。它凸显的是心理状态,而不是感觉,在原义“感觉、情感”的基础上发生了一定的引申和改变。

4.具有名词化标记的功能

随着“感”附着的对象发生扩展,“X”的音节由单音节向双音节甚至多音节拓展,“感”无论是附着于名素、动素、形素、区别素还是语素组上,整个“X感”结构都是名词性成分,“感”逐渐演变为名词化标记。

根据以上4个标准,我们认为,多音节“X感”中的“感”是个类后缀。

三、“X感”的句法分布

由于“感”是个名词性后缀,它具有名词化标记的功能,因而“X感”整体上也是名词性成分。“X感”在句中主要做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例如:

(14)“关我何事”,包含着独立与冷漠的两面,即便能够保卫个人私域,却难以带来归属感、存在感与安全感。(《小心“关你何事”变成“关我何事”》人民日报2016-02-17)

(15)在历史感和方位感中,凝聚再出发的磅礴力量。(《江苏两会大家谈》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2020-01-18)

“X感”例(14)、(15)中分别做动词“带来”、介词“在”的宾语。

“X感”也可以做主语。例如:

(16)安全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安全感的缺失,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汉字书写呼唤母语敬畏》人民日报2013-12-26)

“X感”还可以做定语。例如:

(17)让她们觉得女性自胜男性一筹,可斯佳丽却没法这么看瑞特,也没法露出那种表现女性优越感的微笑。(《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18)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镇中,百姓的安康生活和快乐笑脸,又何尝不是答卷上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标注呢!(《直与天地争春回——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人民网2020-04-27)

由于“X感”表示某种心理状态,它一般与静态动词或具有变化义的动态动词相搭配,以表达这些心理状态的静态存现或动态变化。当它们与属性动词或静态动词搭配时,表示这些心理所处的状态和程度。静态动词有:(没)有、缺乏、具有等。例如:

(19)整个社会没有道德感,没有荣辱感,没有是非感,正直的人就会陷入最大的痛苦。(《耻辱感与道德感》新民晚报2015-07-24)

(20)我才发现一个电影明星的生活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光鲜。看到他们没有化妆的脸,你会发现,他们跟你我一样,有着同样的焦虑,缺乏安全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维卡斯·斯瓦鲁普)

(21)中国民族文化必须凭借中国人自身的努力走向世界,因为只有中国人自己才拥有深深植根于灵魂的文化情结。我们对于弘扬中国文化具有责任感和荣誉感,所以选择“主动出击”。(《民乐天籁奏响海外》人民日报2017-02-10)

“X感”还常常受到“富有∕很有∕大有∕颇有”或“毫无”等表达程度性语义成分的修饰,用以表现这些心理状态的程度性和丰富性。例如:

(22)在这里,历史与生活水乳交融,毫无违和感。(《有温度的“世遗”》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2-12)

表示动态变化义的动词有:提高、加重、增强、加深、形成、保持、满足、消除、减弱、降低等。例如:

(23)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应当把更多的公共空间留给市民……不断提高群众的舒适感、愉悦感和幸福感。(《城乡统筹美美与共》人民日报2016-03-04)

(24)此外,去年小真从老家来到长沙开始学习和生活,“这对他来说,会加重他内心的陌生和孤寂感……”。(《11岁孩子出走1个月“看风景”》潇湘晨报2016-02-24)

四、“X感”的语义类型

多音节的“X感”都是抽象名词。这类“X感”并不表示具体的情感,而是指向某类感觉或心理状态。

与身体部位或感官相关:线条感 颗粒感 节奏感 旋律感 节拍感 仪式感 时代感 方向感 艺术感 画面感 现实感 时间和空间感 历史厚重感

与身体部位或感官相关的感觉是指这类感觉的对象是具体可感或抽象的事物。X是感觉的对象,“X感”是对这些对象所传递的感觉。例如:

(25)我屏住呼吸,聆听着他那深沉而富有节奏感的呼吸声,心中希望他能一直这么呼吸下去,心脏一直这么有力地跳动下去。我像是在玩味着亚当生命的律动,终于感到释然了。(《限期十四天》塞西莉亚·艾亨)

(26)一时间他们有点犹豫不决,他们之间的你推我攘让黑颇感不悦。似乎他们并不是对我生气,而是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感到愤怒,因此,他们想向全世界复仇。黑从腰带里抽出一样物品:一根尖端锐利的长针。(《我的名字叫红》奥尔罕·帕慕克)

在例(25)中,富有节奏的呼吸声是具体可感的听觉感受。而例(26)中这类感觉的对象是抽象事物。“方向感”是指人们对自身所处方位的全局认知,人体对物体所处方向的感觉,比如对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的判断。而此处的“人生方向感”则是抽象感受,通常指每个不同的个体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而树立的人生目标,具有人生方向感,方能走好人生路。

与心理状态相关:不信任感 不幸福感 不和谐感 不平等感 不稳定感 不安定感 不愉快感 不踏实感 不认同感 不重视感 被剥夺感 被抛弃感 朦胧和空灵感 亲近和信任感 仪式感

与心理状态相关的感觉是指这类感觉的对象是某种属性或状态。大多数这类“X感”自身表示的就是一种感觉,因而这里的“X感”在语义上几乎等于“X”。比如:“不信任感”是指给人带来一种不安全、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不信任”表示的也是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不信任感”≈“不信任”。例如:

(27)本报记者在采访中明显感到,除了政府与民族武装之间缺乏互信外,缅甸不同民族之间尤其是主体民族缅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感也非常深。(《实现和平才能发展》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1-10)

(28)最好的方式就是坦诚,夫妻之间最忌讳隐瞒,先斩后奏的做法会引来更多猜疑和不信任。(《人到中年心态释疑》百度贴吧2012-10-11)

例(27)和(28)中,同样是表示对他人的不信任的感觉,例(27)用了“不信任感”,而例(28)则用了“不信任”。可以印证的是,表示怀疑心理的“猜疑”可以分别与二者处于联合结构中,这表明“不信任”和“不信任感”在句法语义上是相同或相近的。

(29)有时是心机算计,有时是快人快语,如何分辨,又是各凭本事、各见道行。双方心有灵犀地以这种点到为止的交锋,延续着江湖里微妙的仪式感。(《菜场不远,江湖不远》人民日报2017-11-11)

在例(29)中,仪式感是我们抒发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一种与心理状态相关的感觉。仪式感往往与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关。正是因为仪式感,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与社会规范或道德相关:责任感 荣誉感 崇高感 成就感 使命感 正义感 道德感 民族认同感

第三类是与社会规范或道德相关的心理感觉。这类“X感”的对象主要表示对人的社会约定。这些社会规范或道德在语义上具有[+规约性]、[+抽象性]、[+评价性]等特征。比如:“责任感”表示的是“对社会或他人富有责任的感觉或心理”。例如:

(30)在大学开设“金庸小说研究”课,并非为赶时髦,而是出于文学史研究者的历史责任感。(《文学研究应有历史责任感》人民日报2019-05-17)

(31)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妞妞》周国平)

总体看来,“X感”的语义主要为表达与身体部位或感官相关的感觉、与心理状态相关的感觉以及与社会规范或道德相关的感觉三种类型。

五、“X感”的表达功用

“X感”具有新兴语言现象的新颖性、流行性和高频使用等特点。它的表达功用主要体现为:一是生动形象,二是言简义丰。

(一)生动形象

“X感”在表达上的生动形象是指它是对人们内在情绪或心理的表达,传递的是人们的内在感受。比如:“获得感”表现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收获或获取正当利益时的那种喜悦之情。这种对于合理权益的获取和满足就像是人民群众在收获粮食或猎物时的那种开心和喜悦之情一样。这种“获得”既是具体的物质收获,也是心理上的满足,它把具体含义和抽象含义囊括于一身,既形象又生动。如果用同样表示获取义的“获得”来替换的话,就只具有具体可感的收获行为,而没有表示愉快的抽象义,因而也就失去了生动形象的美感。例如:

(32a)改革发展成果分配得越公平,越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享有感,越能增进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信心和认同。(《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享发展的社会》人民日报2016-04-29)

(32b)改革发展成果分配得越公平,越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享有感,越能增进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信心和认同。

例(32a)与例(32b)相比,同样是表达喜悦心情的“获得感”和“获得”在表义的形象度上具有不同的特点。相比而言,“获得感”更加形象生动。

(二)言简义丰

“X感”在表达上还具有言简而义丰的特点。它的对象包罗万象,既包括对不断变化的外在世界的感受,也包括对细腻隐秘的内在心理的反映。它们在表义上可以把词语的内涵义展现出来。“X感”作为表达框架,对其内部表义具有框定作用。它以打包(packing)的方式,把包含于内部的诸多细节特征汇聚在一起,从而达到言简义丰的表达效果。这些内部细节特征在“X感”框架内都处于隐含状态,往往需要外在的搭配成分促使其呈现出来。如:“节奏感”是指客观事物或艺术现象有规律的变化所引起的人的心理感受。这里的“节奏”既包含具体的节拍起伏,也泛指诸多规律性的变化。“节奏感”的语义包含了[+有规律的变化]、[+心理上的愉悦感]等语义特征。例如:

(33)其诗笔致轻盈优美,让人进入一派清新舒展的境界,并受古典诗词影响,诗句简洁,音韵和谐并富有鲜明的节奏感,是对新格律体诗的一种尝试。(《诗集<绿之恋>在京研讨》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01-22)

例(33)中“鲜明的节奏感”表达出了这种节奏感的律动之美和它带给人的心理上的享受。这种心理上的美感就像音乐的旋律一样,让人回味无穷,凸显的是变化的规律性和心理上的愉悦感。而“节奏”的其他特征则被内隐于“节奏感”之中。

六、结语

“感”是一个类词缀。X既可以是名素、动素、形素,还可以是语素组。“X感”按照形式差异和语义类别可以分为三个小类:与身体部位或感官相关的感觉、与心理状态相关的感觉、与社会规范或道德相关的心理状态。它在表达上具有形象生动和言简义丰的特点。

此外,双音节的“X感”也有部分是外源性的成分,比如:性感、骨感。它们是受到英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在英语里,bony(骨感)、sexy(性感)都是由“名素+词缀y”构成的形容词,“感”的用法正是受到英语形容词后缀“-y”的影响。

猜你喜欢

词缀音节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心理感受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拼拼 读读 写写
释西夏语词缀wji2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