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下高校英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探究

2020-09-18苏佳玉原永康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英语

苏佳玉,原永康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津 301811;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新的时代背景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断改变获取信息的手段,并提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大量对于教师发展素养的研究表明,衡量大学英语教师成功与否的标准早已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吴一安(2005)在《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一文中提出学科教学能力知识、职业观和职业道德、教学观、学习与发展观为优秀的高校外语教师必备的四大素质;刘润清和戴曼纯(2003)也指出外语教师除去能够流利、地道的使用英文外,更应该具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当代优秀的高校英语教师除了应具备传统的专业素养外,还需具备卓越的学习或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时刻紧跟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有效完善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出符合当下社会要求的人才。可见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

由于技术发展的原因,西方国家对于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化的实践研究起步远远早于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伯克利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安妮·布朗(Ann L. Brown)(1992)就开启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其在论文《设计型实验:在课堂情境中创设复杂干预面临的理论与方法论挑战》中首次提出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促进教育的变革,即将教师为课堂中心角色的传统观念颠覆,衍生出学生为课堂主体这一新型概念。而后大量学者跟随安妮·布朗的脚步开始进行教师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在研究的初期过程中拉里·库班(Larry Cuban)(2001)和佩吉·埃特默 (Peggy A. Ertmer)(2005)分别在其研究论文中提出教育信息化改革中遇到的障碍,两位学者均指出教师意识的缺乏、不能正确掌握运用新技术的方法以及外部环境不支持等三个原因导致新兴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无法有效的结合起来。2006年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帕亚·米什拉(Punya Mishra)与马修·科勒(Matthew J. Koehler)发表了《技术教学内容知识:教师知识结构》,提出著名的”教师知识结构图”,即 TP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图(Punya Mishra,2006;Matthew J. Koehler,2006),确定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成为教师结构性知识要素。

我国对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始于21世纪初期,郭丽君和吴庆华(2002:37)在《教育信息化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一文中提出“教育信息化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深刻变革。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 在变革中其传统角色遭遇挑战 , 其权威、功能、教育使命和与学生的关系将发生现代化转换。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能结构,完满其人格,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才能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成为现代社会中合格的新型教师。”马莲姑、王昭君(2014)以及郑芳霞(2013)分别探索了基础教育及学前教育阶段阶段现代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途径,他们均认为改善数字化设备以及加强培训是实现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蔡慧英、尹欢欢和陈明选(2019)在最新的研究中指出了教育信息化运用进传统课堂中会遇到的阻力,包括因以设备缺陷为代表的外在阻力以及以教师意识缺乏导致学习新技术动力不足的内在阻力。

我国对于教师教育信息化以及如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研究还不甚全面,甚少涉及到高校英语教师的范畴中,本文将对大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进行全面研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探究大学英语教师实现教育信息化所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必要性,以及有效的提升策略。

一、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理论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 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 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杜国香,2015:120)。所以,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旨在通过对于计算机以及网络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特点以及兴趣等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传统课堂中“一言堂”的模式将逐步改变,教师的角色也从传统课堂中的主导者,转变为新型课堂中答疑解难的辅助者。

(二)教育资源共享化

在现代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中,课本和教室不再是学生获得学习资源的唯一方式和地点。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让教育资料没有了传统的时间、空间和形式上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网络中获得其想要的相关信息。课堂上的信息也不再局限于文字类的单一形式,图像、音乐、影片等多媒体资源也使得课堂更加的生动,从感官上提升了教材的教、学性能。教师不再处于不可撼动的权威地位,互联网使得学生和老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三)教学个性化,教育管理自动化

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让教师可以灵活的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难易程度不同的课堂互动环节,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课堂来,让“因材施教”不再是一句空口号,能够尽可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在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的同时还提供了很多自主学习平台,例如批改网和蓝墨云班课等,这些自主学习平台在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还优化了教师的教育管理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考勤统计,任务分配,学习问题分析,学习效果测评等过程,新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让学生更加及时收到学习反馈。使教学管理过程更加便利,让教师减少不必要工作时间。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调查研究是全面把握客观实际,形成正确认识的重要前提,问卷调查是调查研究常用的手段之一(张瑞霞,2007)。在本研究中,笔者所在的高校中人文学院的英语系和大学英语教研部的所有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是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为全面且正确的掌握相关方面的信息,笔者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涉及了问卷,并通过网上的app邀请相关老师参与问卷,回收后进行分析。

2.访谈法。该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天津各高校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长远规划,故笔者对于天津理工大学的一些老师进行了访问,并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网络发展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现有信息技术能力概况

表1 本校英语教师概况

笔者所在学校共有英语教师31人,除一人博士在读外,所有人均为硕士研究生。从教龄层面上面看,从教超过十六年的资深教师共3人;样本中具有教授职称的共3人,讲师职称共21人,而助教为7人;从教超过十年的教师共15人;从教在6-10年间的教师共10人;20-30岁共10人;而从教不足5年的年轻教师共3人。就性别而言,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样本中,男教师8人,女教师23人。

1.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从表2中可以分析出,笔者所在院校的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水平一般,通过访问了解到主要问题是设备档次不高,功能不全面且未能及时更新老化严重,数量不足。至于软件方面,更是存在数量质量均不能达到要求,不能及时更新,软件与教才不配套等严重问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软件的不合格反过来也制约了很多硬件的在教学中的运用,从而导致大量硬件已搁置,造成了不必要的闲置和浪费。经了解本校由于技术原因未能实现全校无线网覆盖,虽有部分教室都能实现有线网的连接,但是依然不能满足现代课堂技术的要求。

表2 学校信息技术设备软件、硬件概况

2.教师现有信息技术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意识现状。表3的数据表明:本部门每位老师都拥有自己的电脑和智能手机,而且每位教师都能够熟练使用网络中的搜索引擎检索与课程有关的信息,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并有操作OFFICE软件的基本能力。研究还表明虽然大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及在课堂中运用新技术有较大的兴趣且能意识到教师本身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时间精力和年纪等因素的限制,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课堂中使用到新技术。通过对于一些教师的访问笔者发现,信息技术认识和意识较差的教师多为教龄较长职称较高的资深教师,他们更倾向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容易实现好的教学成果。但通过对学生的采访笔者却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堂信息化非常有兴趣并且很期待,而且有的教师也在采访中表示,在一些新型APP例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以及批改网的辅助下,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课堂上延伸到了课堂外,进一步实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表3 教师上网、信息技术能力及兴趣情况

通过访问还发现,造成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滞后的问题还归结于各高校缺乏系统有效全面的培训,大部分教师的信息能力知识技术均为在研究生甚至于大学时期获得的,然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以前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早已过时,如果不继续学习相关知识的话,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大部分老师在访问中提到学校或上级相关部门并未开展过全面且系统的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最多参加过一些专家开展的讲座,但由于时间短,次数少,没有系统化培训,这些讲座并不足以让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总体来看,笔者所在的高校限制教师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问题可分为两大类外部环境和教师自身的问题。其中外部环境又涉及到设备不足以及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缺乏提供培训机会;教师自身问题为不能真正意识到网络时代下社会和学生本人对教育不同以往的需求,忽略了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对于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性。

三、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必要性以及培养策略

(一)必要性

最新的《课程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及国家新提出的“互联网+”战略都表明了,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学英语课堂“金课”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本身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是提升自我教学以及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今各大学课堂中都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若能合理将这些常见的现代技术如网络学习平台、手机APP、微课等完美的与传统课堂相结合,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最大化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使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不但有助于其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信息素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作为教育者、指导者,要为学生带好头,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决定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改革的成败”(于婷婷,2018:317)。

除教学任务外,大学英语教师还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而科研能力的培养基础在于了解研究领域国内外的最新发展方向以及成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的从各个相关网络平台找到所需文献。

就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知识的需求不再满足于课本上,尤其是作为人文学科的英语课,传统课堂中以语法与单词为重点的讲授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能够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各种新型技术的辅助下,最大限度的与学生分享囊括文化、语言、风俗的资源,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而非只能学到一些过时生硬、死板的知识。

(二)培养策略

在现代教育理念以及要求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教师发展的核心技术能力之一。然而并不是每位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都能够达到将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完美的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化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故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以下策略,有效提高高校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

1.提升信息能力的意识。目前很多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是为顺应时代要求被迫进行的,由于这一群体教师大部分是人文学科专业的,故本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并不高,对此方面的兴趣也不大,这就导致进步效果差强人意。佩吉·埃特默 (Peggy A. Ertmer)指出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外界提供了完善的设备,综合的培训,但是教学信息化的进步依然缓慢,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意识中”(2005:25-39)。潘懋元与罗丹也认为,与教师培训显著不同的是,教师发展更强调教师的自主性、自发性与自觉性,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发展动机(2007:5)。 所以要想有效提高高校英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师首先需要具有一些新型信息技术解决工作问题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让教师们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以及自身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带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育体制和教学理论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洪明,2002)。意识对于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在意识的推动下,教育者们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技术,接受并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主动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与传统课堂的完美结合。信息技术意识的缺乏,会影响高校英语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而其老旧传统的教学理念也会阻碍其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利于教学信息化的推行。

2.加强培训,建立监督奖励机制。在教师意识到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后,教师会自主通过各种途径完善自己能力,而从学校角度而言,其应该定期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的在职培训,例如针对年纪大的,本身信息技术能力薄弱的年纪大的教师,可以先对他们进行基本能力的培训,包括Office软件的应用,教室多媒体设备的运用等;而对本身有一定信息技术能力的青年教师,各高校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跟他们分享时下最新的信息化教育软件、app等的信息以及使用方法。不论在哪个层次的培训中,都应明确教师在结束培训后应达到的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标准,包括操作设备的水平、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的水平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开展科研能力的水平。

为确保培训的质量以及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可将培训后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成果作为职称评定以及评优评先进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培训并提升自己信息技术能力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研室还可以定期组织经验分享,邀请信息技术能力教高的英语教师分享经验,开放课堂观摩并对其他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指导。为了鞭策教师积极主动提升自己信息技术能力,学校还可举办以信息技术能力为依托的各种赛事。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提供的各个培训一定要关注教师整合信息技术能力与传统课堂的能力,从而使教师们发展出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以及科研中遇到的问题。

3.完善学校设施。如果学校不能有效的提升设备品质,增加设备数量,教师对于发展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积极性将大幅降低,从而影响教育改革这一目标。为了能让教师更加直接的感受到信息技术能力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学校应尽力改善教学环境,加大对于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从硬件角度上看,学校应尽量确保每一个教室都有多媒体的硬件支持,并且定期更新及维护设备,避免因设备落后或损坏而不能使用,在造成不必要浪费的同时还会对于学生学习以及教师培养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积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软件层面上看,学校应定时定期购买最新的教学软件和数据库,为本校师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丰富网上资源。从而提高教师在教学、科研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培养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目的。

笔者经调查发现在信息时代中,新型信息技术在各个阶段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比例与日俱增,这也就意味着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新时代教师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这一能力不单能不断推动教育革新,使传统课堂中师生关系互换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还能将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课堂中无限的延伸到课堂外,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如今各高校英语教育者也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模式,推动课堂教育信息化。教师们对于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主动提升不但可以推动自身的职业发展,更能有效促进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以迎合新时代社会及学生的需求。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英语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