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2020-09-18吴月菊高阳

山东医药 2020年25期
关键词:吸烟史病史房颤

吴月菊,高阳,2

1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 221004;2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性脑梗死(ACI)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脑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ACI发病率逐年增加[1]。出血转化(HT)是首次检查未发现但于复查时发现的出血灶,是ACI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病率为1.7%~8.8%[2]。HT可加重患者病情,导致严重脑实质损伤,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准确评估ACI后HT风险,尽早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是细胞酸性分泌糖蛋白,在人体各组织中广泛分布,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促使血管再生和调节内皮细胞功能,调控免疫炎症反应等生物学功能,被临床研究证实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等均有密切的关系[3~5]。目前FSTL1在脑血管疾病的报道较为少见,FSTL1与ACI后HT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检测了103例ACI患者血清FSTL1水平,探讨FSTL1对ACI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以期为HT风险评估提供新的血生化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9年9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ACI患者。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或MRI证实存在缺血灶,符合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6];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发病24 h内入院;④年龄18周岁以上。排除标准:①入院时初查颅脑CT或MRI发现出血性病灶;②合并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免疫性疾病、冠心病;③有出血性脑卒中、既往脑出血病史、颅内巨大肿瘤等疾病;④有近3个月颅脑外伤史、颅内手术史。根据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43例)和NHT组(60例)。HT诊断标准[7]:ACI发病后22 h~7 d出现嗜睡、偏瘫加重等表现,复查CT或MRI发现出血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8]增加≥4分。另选择同期于该院门诊体检的5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排除有系统性疾病、精神疾病、吸毒史等病史者。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目的和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血清FSTL1检测 ACI患者于发病24 h内、对照组于体检当日采集空腹静脉血2~5 mL,置于TDZ4-WS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长沙湘智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4 ℃ 3 000 r/min离心15 min(离心半径10 cm),取血清保存于-80 ℃超低温冰箱(Thermo Fisher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FSTL1,仪器为意大利全自动酶免分析仪BIOBASE2000,试剂盒购自美国Epitope Diagnostics公司,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流程。

1.3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病史、房颤病史、血运重建史、ACI家族史、梗死面积[9](Adama分型法的标准:大面积梗死、小面积梗死、腔隙性梗死)、入院时NIHSS评分、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吸烟史定义为每日吸烟≥3支,连续超过1年;饮酒史定义为每日饮酒>100 g,连续超过1年;生化指标均为入院24 h内采集静脉血所测结果。

2 结果

2.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HT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62.02±6.19)岁,BMI(25.02±3.04)kg/m2,发病至入院时间(3.15±0.26)h,有吸烟史26例,有饮酒史19例,基础疾病:高血压33例、糖尿病35例、高脂血症23例,有心肌梗死病史6例,有房颤病史19例,有血运重建史4例,有ACI家族史7例,静脉溶栓26例,梗死面积:大面积梗死19例、小面积梗死20例、腔隙性梗死4例,FPG(6.75±3.25)mmol/L,HbA1c(7.02±2.50)%,UA(319.02±20.37)μmol/L,TC(5.71±0.85)mmol/L,TG(1.85±0.33)mmol/L,LDL-C(3.52±0.52)mmol/L,HDL-C(1.52±0.29)mmol/L,入院时NIHSS评分(18.52±3.26)分,FSTL1(7.85±0.53)ng/mL。NHT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4.73±6.73)岁,BMI(25.91±3.42)kg/m2,发病至入院时间(3.19±0.35)h,有吸烟史24例,有饮酒史26例,基础疾病:高血压21例、糖尿病23例、高脂血症31例,有心肌梗死病史11例,有房颤病史3例,有血运重建史1例,有ACI家族史15例,静脉溶栓20例,梗死面积:大面积梗死11例、小面积梗死29例、腔隙性梗死20例,FPG(10.05±4.38)mmol/L,HbA1c(7.35±3.45)%,UA(317.08±22.47)μmol/L,TC(5.52±0.90)mmol/L,TG(1.91±0.36)mmol/L,LDL-C(3.35±0.62)mmol/L,HDL-C(1.47±0.30)mmol/L,入院时NIHSS评分(13.02±2.17)分,FSTL1(6.53±0.42)ng/mL。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63.35±4.51)岁,BMI(25.15±3.17)kg/m2,有吸烟史24例,有饮酒史26例,FSTL1(4.35±0.76)ng/mL。HT组、NHT组血清FST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8.348、6.958,P均<0.01),HT组血清FSTL1水平高于NHT组(t=7.134,P<0.01)。HT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病史、静脉溶栓、梗死面积分布比例及FPG、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NHT组(P均<0.01)。

2.2 影响ACI后HT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ACI患者发生HT为因变量,吸烟史(赋值:0=否,1=是)、高血压(赋值:0=否,1=是)、糖尿病(赋值:0=否,1=是)、房颤病史(赋值:0=否,1=是)、静脉溶栓(赋值:0=否,1=是)、梗死面积分布(赋值:0=大面积梗死,1=小面积梗死,2=腔隙性梗死)、FPG(连续性变量)、入院时NIHSS评分(连续性变量)、血清FSTL1水平(连续性变量)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大面积梗死、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糖尿病、房颤、FSTL1水平均与ACI后HT的发生有关(P<0.05),见表1。进一步校正梗死面积、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混杂因素的影响,FSTL1水平与ACI后HT的发生仍然有关(OR=1.732,95%CI:1.506~2.351,P=0.000)。

表1 影响ACI后HT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 血清FSTL1水平对ACI后HT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STL1水平预测ACI后H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763~0.930,P<0.05),最佳截断值为6.92 ng/mL,该界值下灵敏度为86.05%、特异度为86.67%。

3 讨论

HT是ACI后自发或干预措施导致的复杂出血现象,是ACI自然病程的一部分,也是血运重建疗法的常见并发症,其中自发性HT发病率为7.00%~10.00%,溶栓治疗相关HT发病率为10.00%~48.00%[10,11],我国血管内治疗后HT发病率高达49.5%[12]。HT治疗难度大,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且HT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因此早期预测HT对指导ACI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HT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血脑屏障破坏是HT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后缺血区域毛细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导致局部水肿压迫,加重脑缺血,缺氧刺激下细胞释放有毒物质,破坏细胞内外环境,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和通透性增加,当恢复血液灌注时发生红细胞外溢,出现HT[13]。急性脑缺血引起局部神经炎症反应,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完整性和血脑屏障功能,导致神经元坏死、脑水肿和HT的发生[14]。研究证实,炎症反应与HT发生和加重均存在密切关系。炎症反应通过氧化应激、基质金属蛋白酶激活、血管异常增生等环节参与HT发生、发展[15]。

FSTL1是新发现的炎症因子,广泛表达于人体各组织中,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及其通路、雌激素受体及其通路等参与机体炎症反应[16]。FSTL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呼吸系统炎症反应中呈高表达,FSTL1水平与炎性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7]。近年来,报道显示FSTL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等冠心病患者亦有较高表达,与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冠脉病变程度、不良预后均有关[18,19],提示FSTL1参与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但是目前FSTL1与ACI的相关性报道较为少见,其与ACI及其ACI后HT的关系均不清楚。本研究发现HT组、NHT组血清FST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FSTL1参与ACI发病以及ACI后神经炎症反应过程。动物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中神经元FSTL1表达明显上调,于大脑中动脉阻塞后24 h达峰值,而给予重组FSTL1注射后脑梗死面积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FSTL1通过激活其受体和下游蛋白激酶B信号途径,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20]。小鼠神经炎症模型中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中FSTL1表达明显增加,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中MAPK/p-ERK1/2通路降低促炎因子表达,在神经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21]。Tan等[22]报道显示,62%自发性HT患者发生于ACI发病72 h~7 d,说明FSTL1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导致ACI后HT的关键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FSTL1是ACI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FSTL1每增加1 ng/mL,ACI后发生HT的风险增加2.298倍,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影响后,FSTL1仍与ACI后发生HT有关,提示FSTL1可作为ACI后HT的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STL1预测ACI后HT的AUC为0.846,说明FSTL1诊断ACI后HT的准确性较高,验证了FSTL1对ACI后HT的诊断价值,提示临床通过监测血清FSTL1水平可早期发现具有HT风险的ACI患者,为临床治疗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综上可见,ACI后HT患者血清FSTL1水平升高,高水平FSTL1可作为ACI患者发生HT的预测因子。FSTL1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为ACI病情评估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吸烟史病史房颤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风险分析及列线图模型建立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Being accompanied to liver discharge clinic: An easy measure to identify potential liver transplant candidates among those previously considered ineligible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预防房颤有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