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0-09-18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37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脊髓型根型征象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37)

张枢书 龚明福 白奇之 谢明汛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骨科疾病,临床上通常分为6型,即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型、混合型[1]。这6种类型的颈椎病以神经根型及脊髓型最常见,临床症状也最为显著,其中约60%~70%的患者为神经根型[2],约10%~15%的患者为脊髓型[3]。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在影像学上具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征象(如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脊髓变性等),通常依赖X线片、CT及MRI检查做出相应的诊断[4]。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各150例的CT与MRI资料,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以及影像征象的诊断效能,旨在进一步提高两种检查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5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脊髓型颈椎病及15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300例患者术前均同时行CT颈椎间盘平扫及MRI颈椎间盘平扫,所有患者无心脑血管、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30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77:103),年龄21~71岁,中位年龄为52.6岁,病程2个月~5年不等,平均约1.3年。300例患者主要以头颈部疼痛、不适、上肢麻木、臂丛神经疼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1.2 CT检查方法300例患者CT扫描均采用我院GE Lightspeed 64 层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80MA,螺距1,层厚2~3mm,层距2~3mm,矩阵512×512。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定位扫描,再设定扫描线后依序行颈3/4、4/5、5/6、6/7椎间盘CT平扫。

1.3 MRI检查方法300例患者CT扫描MRI扫描均采用我院GE SignaH DE 3.0T超导MRI,扫描参数:T1加权TE/TR为10ms/460ms,T2加权TE/TR为106ms/3000ms,矩阵512×512,层厚3mm,层距3.5mm。患者取仰卧位,先行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扫描,再设定扫描线后,依序行颈3/4、4/5、5/6、6/7椎间盘轴位T2加权扫描。

1.4 图像分析由我院2名高年资中级影像科医生进行双盲法阅片并对300例患者的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椎间孔狭窄,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钙化、椎间盘积气、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神经根受压的情况。对于有脊髓受压、变性的患者初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对于有神经根受压的患者初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变[5]。若两位医生意见不同时,则通过讨论取得共识,做出一致诊断,然后将初诊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理论频数<5时,应用校正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T与MRI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诊断准确率的比较CT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检出例数为132例,诊断准确率为88.0%,MRI的检出例数为140例,诊断准确率为93.3%。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类型的颈椎病术前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CT与MRI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2.2 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诊断准确率的比较CT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检出例数为108例,诊断准确率为72.0%,MRI的检出例数为142例,诊断准确率为94.7%。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准确率较CT高,经统计学分析P值为27.744,证明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类型的颈椎病术前诊断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2.3 CT与MRI对两种类型颈椎病影像征象诊断效能的比较CT对于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钙化、椎间盘积气征象的诊断效能较MRI高,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I对于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神经根受压征象诊断效能较CT高,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椎间孔狭窄及椎管狭窄征象的诊断效能,两种检查方法均可以对其作出较准确的诊断,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和图1-4)。

表3 CT与MRI对两种类型颈椎病影像征象诊断效能的比较

3 讨 论

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间盘变性突出、颈椎体和附件的骨质增生以及脊髓的受压损伤为病理特点[6]的退行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逐渐年轻化。由于该病是一种临床症状会持续加重的退行性疾患,尤以神经根型和脊髓型多见且临床症状为重,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早期发现并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有研究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因颈椎椎间孔狭窄、颈椎间盘突出(后外侧型)压迫脊神经根所致[7],因此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诊断应重点观察神经根是否受压,本研究表明CT和MRI对神经根的受压情况均能良好地显示并作出较准确的术前诊断,因此CT和MRI对于该类型颈椎病的检出无明显差异。而脊髓型颈椎病多为颈椎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中央型)压迫脊髓所致[8],颈段脊髓的压缩及其生物损伤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特点[9],由此可见,颈髓的变性是脊髓型颈椎病影像诊断的重要征象。由于MRI检查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及其多序列、多参数成像的优点[10],可以避免颈椎骨质增生和椎间盘钙化伪影的干扰,清晰显示脊髓细节情况及生物学改变,因此MRI对于脊髓变性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本研究中MRI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高达94.4%。而CT检查因骨骼伪影的干扰,颈段脊髓细节情况显示没有MRI清晰,通常需要间接观察脊髓的形态及受压情况来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由于不是直接观察颈段脊髓的性状改变,而是间接对颈椎骨质及相邻软组织变化(如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增厚等)[11]的观察做出诊断,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放射科医师的经验和主观性,因此CT对该类型颈椎病的检出率相对较低,本研究中术前诊断准确率仅为72%,与MRI相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CT与MRI对于颈椎病不同影像征象的检出率也有所区别。其中MRI对椎管内结构改变(如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硬膜囊、脊髓变性、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这与陈明[12]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CT在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钙化、椎间盘积气征象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中对于颈椎椎间孔及椎管狭窄的显示,CT与MRI检出率均较高,检查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CT和MRI两种检查方式都有其自身一定的优势及局限性,两种检查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均较高,MRI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较CT具有明显的优势。尽管CT检查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率相对较低,但是临床医生术前对于椎管径线、面积的测量都还依赖于CT检查,由此可见CT联合MRI检查不但可以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率,而且有助于临床医生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治疗,因此笔者认为CT和MRI两种检查应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临床值得推广。

(本文图片见封二)

猜你喜欢

脊髓型根型征象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效果观察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急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性
一脚踩空,引发全身瘫痪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