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骞眼中的西域与西域钱

2020-09-17王高飞朱安祥

中国收藏 2020年9期
关键词:张骞钱币西域

王高飞 朱安祥

张骞是我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大致生活在景帝、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建立之前,由于中原战乱频繁,无暇北顾,匈奴冒顿单于趁机在北方发展势力,基本控制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大部分土地。西汉建立后,冒顿单于以西域为据点,时常南下骚扰和掠夺汉朝居民。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亲率大军与匈奴作战,不料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七日之久,最后采纳了陈平的计策,贿赂阏氏才得以逃脱,史称“白登之围”。此后,西汉对匈奴开始实行和亲政策。至武帝时期,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和发展,汉朝国力强盛,如何彻底解决匈奴问题也被提到日程上来。

大月氏,本是西域国家之一。公元前2世纪,大月氏被匈奴的老上单于所败,除少部分继续在我国西北部活动外,大多向西迁徙到伊犁河流域伊塞克湖附近。为了解决匈奴问题,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携100余名随从官员出使西域,欲与大月氏取得联系。就这样,张骞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西域之行。虽然此行未达到初始目的,但张骞沿途搜集了大量西域资料,使汉王朝掌握了西域的基本情况。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并与西域各国建立了稳定的联系。神爵二年(前60年),宣帝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从此西域地区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此后,各国商人往来长安与西域之间,丝绸之路随之日趋繁荣。

抵达大月氏

张骞从长安出发,出陇西,在经过河西走廊的时候不慎被匈奴发现,随后被匈奴扣留,但张骞未忘使命,持节不失。在被匈奴关押十余年后,他趁机率领其随从逃离了匈奴的控制,继续向大月氏国前进。

张骞等人向西走了数十日,抵达大宛。大宛位于今帕米尔高原西部,锡尔河流域。在张骞返回长安后向武帝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知道,大宛在当时农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有耕田并且善产葡萄酒和马。而关于大宛的城市建设,当时已经筑城70余座,有数十万众。此外,大宛还“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随后还把张骞护送到了康居。康居国大概在大宛西北2000里,人口达到60万,史载康居“地和暖,饶桐柳蒲陶,多牛羊,出好马”。在康居短暂停留之后,张骞一行人终于抵达大月氏。

大月氏在西迁之后,定居新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此时的大月氏已经无意与西汉合击匈奴,张骞在大月氏国停留一年有余,最终没有完成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关于大月氏使用货币的情况,张骞描述道:“民俗钱货,与安息同。”实际上,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候,张骞并未到达安息。关于安息的风土人情,也是他在出使途中听到的:安息国拥有大小城池数百个,统治区域达到千里,其钱币“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可见当时安息国主要流通的是银钱,钱面上印有其国王的肖像,“王死辄更钱”说明了当国王更换的时候,就会重新发行新的钱币(图1)。

图1 安息银币

随后大月氏分裂为休密、双靡、贵霜、肹顿、都密五部,最后于公元55年建立了贵霜帝国。贵霜帝国建立后,贵霜货币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特点,钱币多为一面是祭坛前的国王像,另一面图为印度教的湿婆神和圣牛难提,可见罗马以及希腊货币对其的影响已经逐渐减轻(图2)。贵霜铸币的历史悠久,发行数量大,影响深远,并且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贵霜钱币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世界古钱币史上独树一帜。贵霜钱币在冶炼铸制、币面图案、文字符号应用等多个方面,结合了当时中国、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元素。发行于公元1年至公元30年的贵霜丘就却铜币,大多数一面为国王像,另一面为神像,钱币铭文多为希腊文字、佉卢文等(图3)。

图2 贵霜帝国 韦苏提婆二世金币正背面

图3 丘就却铜币正背面

延伸出一条贸易之路

离开大月氏之后,张骞一行人向南而行抵达大夏。大夏在大宛西南2000余里,位于妫水南岸,在今阿富汗境内,城市中筑有大量城屋,风俗与大宛相近,人口达到百万。张骞在大夏还见到了邛竹杖、蜀布等中原物产,进而发现了由大夏到身毒再到蜀地的贸易之路。

关于身毒,《后汉书》中有相关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俗与月氏同,而卑溼暑热。土出象、犀、瑇瑁、金、银、铜、铁、铅、锡,西与大秦通,有大秦珍物。”按史书记载,天竺在东汉时称为“身毒”,位于大月氏国的东南部,在今印度北部地区。此地出土种类丰富的奇珍异宝,且与大秦有通商活动,是当时丝绸之路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一站。此外,大秦国“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大秦国即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东汉所处的时期相对应是罗马帝国的初期,《后汉书》所记载的罗马货币应为早期的罗马货币,正面应为罗马帝王头像,并且主要以金、银为材质(图4、图5)

圖4 古罗马金币正背面

图5 公元14年至37年 罗马帝国银币正背面

离开大夏后,张骞为了躲避匈奴,改变路线,从莎车过于阗、鄯善再经羌人地区返回长安。莎车、于阗、鄯善都是古西域的国家,莎车位于今新疆西南边陲、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面,是丝绸之路东西交流的重要驿站。于阗国在今新疆和田县附近,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端,东通鄯善、且末、小宛,西连疏勒、莎车、蒲犁,是丝绸之路商业贸易往来、商旅聚集的重要一环。

关于于阗国的钱币,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但近些年考古发现了几批“和田马钱”,又称“汉佉二体钱”。该钱发现于我国新疆和田地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学者和官员陆续在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发掘到和田马钱;到2012年在我国新疆喀什通往阿富汗的古道遗址上又发现了3000余枚,包括二十四铢、六铢骆驼钱30余枚,极大丰富了研究汉佉二体钱的资料。“和田马钱”一面为汉文,另一面为佉卢文,因此命名为“汉佉二体钱”。该钱大体分为小型和大型两种,材质均用铜并且由手工打制而成,图案以马居多兼有骆驼,其钱多为马和骆驼的图案,体现了马和骆驼在当时人民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钱币图案周围印有佉卢文,背面印有汉文,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体现,也是中国货币体系与希腊货币体系相交融的产物(图6)。鄯善国本名楼兰,东连敦煌,西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东北与车师相邻,西北与焉耆相通,人口达44100余人,多为沙地所以耕田较少,鄯善国的居民多游牧,逐水草而居,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

图6 和田马钱(六铢钱)正背面

了解未到之地

除此之外,张骞在出使西域的同时,也初步了解到他没有亲身到达的西域古国,史书中也有不少关于西域古钱币的记载。《汉书·西域传》:“罽宾国,王治循鲜城,去长安万二千二百里。以金银为钱,文为骑马,幕为人面。”张晏注曰:“钱文面作骑马形,漫面作人面目也。”“乌弋山离国,王去长安万二千二百里。东北至都护治所六十日行,东与罽宾、北与撲挑、西与犂靬、條支接。其钱独文为人头,幕为骑马。”以上两国的钱币,应都为一面为骑马图案,另一面为人形图案。罽宾国所治循鲜城,原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所筑,此地区与公元前4世纪左右被马其顿帝国征服,随后又曾被希腊王朝巴克特里亚所统治,到公元前2世纪,罽宾国又被塞种人征服,并建立国家。根据《汉书·西域传》的相关记载,罽宾国在西汉时的钱币应该为一面骑马状、一面时人头像,在巴克特里亚统治时期曾发行过此种钱币,推测西汉时的罽宾国有可能继续延续使用此类钱币。

龟兹国在两汉时期是西域的国家之一,其地理位置大概在今我国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地区,自张骞打通西域之后,龟兹国于中原王朝的联系逐渐频繁,并归入到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内。1980年6月,在新疆轮台县进行文物考古调查中,于“轮台古城”内的遗址文化层里发掘到一批汉龟二体钱。经过整理,共发掘完整的汉龟二体钱共220枚,材质为铜,铸币为圆形方孔。其厚约0.1厘米至0.15厘米,钱币铭文一面为龟兹文,另一面为汉文“五铢”,“五”字铸穿右,交股两笔上下端向外撇。“铢”字铸穿左,金字头呈整齐的三角形,铢字转折处常呈圆折,这些特征同中原地区所流通的东汉中后期的五铢铸币形制比较接近。目前对于“汉龟二体钱”的铸造年代还有争议,大概始铸于东汉末或三国初年。张平先生指出了龟兹五铢钱的特点大概有:一,铸币的形制具有继承中原秦汉以来的圆形方孔钱币的特点;二,可分为素背和面龟兹文,背汉文两种类型;三,多数为红铜制造;四,非素背类型钱币又可分为四式。由此可以看出龟兹五铢钱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朝影响,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图7)。

图7 龟兹五铢正背面

张骞在返汉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所俘扣留一年之久。到公元前126年终于返回长安。从公元前139年出发到公元前126年返回长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此次出使西域,是一次艰难的外交活动,虽未达到出使目的,但是他不光亲身考察了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国,还间接了解了安息、身毒等国的风土人情,带回了大量珍贵的西域资料,为二次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的往来逐渐频繁,货币作为商贸发展的关键一环,既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晶。西域钱币不仅作为商品货物流通的媒介,其本身也包含着铸造地区丰富的文化、风俗。通过各种不同的西域钱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歷史。在2000年前,各式各样的货币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见证了东西两地人民的友好交流。2000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观察和研究前人留下的钱币,既是对这段辉煌历史的回顾,又是对今后丝绸之路继续发挥友好连结作用的期待与展望。

猜你喜欢

张骞钱币西域
张骞探西域
汉朝人为什么嫌弃张骞
Sun Yat-sen Numismatic Museum, Hangzhou
西游新记7
左脑风暴
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
张骞通西域
祖逖闻鸡起舞
THE STONELIONS OF CHINA
钱币保存各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