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历者揭秘压手杯谜团

2020-09-17王菁菁

中国收藏 2020年9期
关键词:窑厂龙纹官窑

王菁菁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御窑厂遗址出土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藏

传世只有4件,皆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一反永乐官窑向来以胎薄而闻名的特征,敦厚的造型被疑为系后代仿制……关于明代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学术界的“话题器物”。仅凭文献记载和传世品,很难让人对它的“血缘”心服口服。直到2018年,一件永乐青花压手杯在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让一切终于有了定论。

前不久,这件出土的压手杯随保利艺术博物馆“龙翔九天——元明清龙纹御用瓷器展”上线,这是其首次与观众见面;与此同时,还有来自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龙纹展品,它们也是首次在江西以外地区成体系亮相。展览期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作为这些考古发现的亲历者,更是永乐青花压手杯出土后的修复者,江建新无疑是极具话语权的。不管是谈到压手杯的“来龙去脉”,还是早于上世纪80年代在御窑厂遗址发掘的明代正统龙纹大缸,这位资深官窑瓷器研究学者都如数家珍,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而伴隨着他的讲述,那些被神秘气息笼罩的历史谜团也逐渐开始变得真实、明晰,引人入胜……

《中国收藏》: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压手杯的发现经过吗?

江建新:御窑厂遗址的发掘工作最早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根据调查,其核心区域的面积约有5万多平方米。而在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过程当中,有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那就是御窑厂遗址周边的外环境规模到底有多大?这件压手杯实际上就是我们在寻找御窑厂西围墙的过程中发现的。

御窑厂遗址西围墙在大门左边的西南方。1988年我们曾在此做过抢救性发掘,不过当年还不知道这里就是西围墙。那次的发掘清理出了很多正统时代的大龙缸残片,这与明史中“正统六年为修复三大殿,王振派太监到景德镇专门督造青花龙纹大缸”的记载不谋而合。而且那时对于地层关系,我们就已经掌握得很清楚了——上面是正统的大龙缸,下面是宣德时期的遗物。因此在2018年的发掘工作中,我们沿着地层继续往下清理,结果到明初永乐地层的时候,发现了这件青花压手杯的残片,当即就可以从考古学的地层关系中,很清晰地判断它属于永乐遗物。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收藏》:当时有没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

江建新:当发现这件压手杯的时候,它埋在大缸残片和宣德遗物的下层。在大件下面透露出这么一个小片,而且只有一件,如果不是专业的考古发掘,恐怕很难注意到。

通过御窑厂遗址的多次发掘我们发现,永乐官窑基本上都是呈坑状堆积,每一个堆积坑都是有意识掩埋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发掘出一个坑,可以看到里面会有很多相同的遗物。但是这次非常奇特,这件永乐青花压手杯只有一件,这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

《中国收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江建新:只有一件,那就令人遐想了。在修复的时候,我就仔细观察它,惊讶地发现无论是青花料还是釉色,又或者是造型,在复原过程中都没有瑕疵。因此我猜测它很有可能是完整件,在当时是已经可以进贡给朝廷的成品,但也许是后来不小心打碎了或是其他原因而作罢。它不是淘汰的次品,因此在地层中的堆积与残次品的堆积是不一样的,尤其稀罕。

《中国收藏》:这件压手杯有何与众不同吗?

江建新:明末文献《博物要览》中对压手杯有相关记载,形容它“坦口、折腰,沙足滑底”,并提到压手杯的图案纹饰有三种:一种是双狮绣球纹,一种是鸳鸯纹,还有一种是花心纹;又以双狮绣球纹为最佳,花心纹最次。我们这次发现的是花心纹饰的,即压手杯的中央画了一朵花,花中间有“永乐年制”篆书款字样。而《博物要览》中提到的这3种纹饰的压手杯,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其中花心纹饰与出土的这件是一样的。

《中国收藏》:之前困扰了学术界多年的压手杯谜团又是怎么回事呢?

江建新:压手杯的风格与永乐官窑的普遍风格不一样。从考古发掘和传世遗物来看,胎薄是永乐官窑的主要特征。但是压手杯就比较厚实,拿在手上有些沉,称之为“压手杯”可能也是出于此。它是用来喝茶的,厚实才不容易烫手。

正因如此,以前学术界对于故宫收藏的4件压手杯年代看法不一,有认为是宣德以后仿的,有认为万历年仿的,甚至还有认为是清代仿的。当然也有认为它们就是永乐年制,比如故宫博物院一直将这4件压手杯的年代定为永乐。

那么御窑厂遗址的这件永乐青花压手杯出土后,不仅有力地表明了故宫收藏的永乐压手杯年代没有错,更解决了陶瓷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印证了传世和文献记录的压手杯都是永乐时代的遗物,尽管风格与我们以往所认识的永乐官窑不一样,但它无疑是个特例。通过它,我们能够发现永乐官窑是具有多面性的。

《中国收藏》:该如何理解永乐青花压手杯的文化价值?

江建新:值得一提的是,压手杯上“永乐年制”篆书款,也是永乐官窑最早的款识之一。明代官窑中,最早出现款识是从永乐时期开始的。大部分传世的永乐官窑都是无款的,但青花压手杯不仅有款,还是四字款。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过红釉把盏的底心印有“永乐年制”、甜白釉官窑也有“永乐年制”款的例子。但青花款的“永乐年制”应该以压手杯最为特殊,同期的碗、盘上几乎不见。可见压手杯是永乐官窑中非常突出、有代表性和意义的器物,因此《博物要览》才会对它有单独的介绍,它应该是一直受到皇家和贵族以及鉴赏家的推崇,而且从万历年间开始就有仿制。

可以说,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官窑中的名品,蕴含着很多的文化信息。比如“永乐年制”篆书款是谁写的?这引起过学术界很多人的讨论。对此最普遍的观点认为是根据明代书画家沈度的摹本而来。由此不难看出,制作压手杯在当时也吸引了宫廷书画家的参与,可见要求有多高。

元后期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盘元 青花龙纹罐高3.4厘米 口径17.8厘米 底径11.4厘米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卵白色釉光润,局部有小块缩釉现象,外壁积釉处呈青绿色。盘心印独龙戏珠纹,内壁腹部印阳纹变形缠枝莲花,上托八宝,纹间印有对称的“太禧”二字。卵白釉瓷器中带“枢府”款的较多,而“太禧”款的绝少,目前仅知故宫博物院和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各藏有一件,与此盘的器型纹饰均相同,总计存世三件。

元 青花龙纹罐高27厘米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平底内凹。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弦纹分隔成四个纹样带。颈上绘海水纹,肩部绘缠枝莲纹,腹部绘四爪行云龙纹,近足处绘仰莲瓣纹。来源:北美十面灵璧山居,购自埃斯卡纳齐

你认识哪些龙纹

此次“龙翔九天——元明清龙纹御用瓷器展”所呈现的御用瓷器之龙纹装饰超过30种,包含行龙纹、正龙纹、升龙纹、降龙纹、龙凤纹、龙戏珠纹等多种主题纹样,并通过对辅助纹样搭配、纹样装饰手法、纹样与器型组合等多种研究角度,以丰富的展览语言观察元明清三朝龙纹御用瓷器的特点。

展览学术主持、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在序言中写道:“考古资料证实龙是上古时期由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因素共同构成,是中国文明的最核心内容之一,其形成过程正体现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特性。”

明成化 青花龙纹盘直径19.4厘米盘侈口,弧壁,圆圈足,内外以青花装饰。盘心绘五爪降云龙纹,内壁近口沿处绘三角形锦地纹,盘外壁以青花留白装饰九条龙纹,并辅以海浪纹,底以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来源:北美十面灵璧山居,购自埃斯卡納齐。

明万历 青花五彩龙凤纹盘直径17.5厘米盘侈口,弧壁,平底,圈足。通体以青花五彩装饰,盘心绘龙凤纹,并辅以花卉纹。内壁装饰缠枝花卉纹,外壁绘杂宝纹。底以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曾为仇焱之“抗希斋”、旧金山美术馆、北美十面灵璧山居递藏。

明宣德 青花梵文龙纹靶碗直径17厘米靶碗敞口,弧壁,高足。外壁以青花装饰龙穿花纹饰,内壁以青花书梵文一周。足圈内以青花书“宣德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曾为玫茵堂旧藏。

清康熙 青花龙纹瓶高:24.8厘米瓶身以青花绘升龙两条,龙身卷曲。底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此类“近龙头的颈部必弯曲成‘S形,强调了龙的盛猛,刻划出欲擒先纵,收放自如的动感”。应与清代刘源所设计的臧窑器物有关。曾被胡惠春“暂得楼”、张宗宪“云海阁”及北美十面灵璧山居递藏。

清乾隆 釉里红云海九龙如意耳抱月瓶高:26厘米通体以釉里红装饰,口沿外饰如意云头纹,颈部绘蝠纹,腹部以九龙图为主题纹样,并辅以火珠纹、云纹、海浪纹等装饰。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曾为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购自埃斯卡纳齐。

猜你喜欢

窑厂龙纹官窑
地质视角看冮官窑陶瓷
瓷器上的龙纹
远去的窑戏
浅谈中国古代龙纹的演变历程
商周青铜器龙纹漫谈
“官窑驿站”寻踪
此“官窑”非彼官窑
江山安定了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将御窑厂打造成特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御窑厂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