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式工作坊模式下的实践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0-09-17李向阳李蓉

关键词:工作坊文档技能

李向阳,李蓉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进入新阶段,如何对接科技进步趋势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成为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课题。当前企业对毕业生期望不断增加,尤其是对专业实践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缩减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就需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重塑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中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主要关注学生的基本素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1]实践类课程作为专业课的有效补充,是专业课内容的拓展和深化,追求技能的实践性、创造性、综合性,实践课程的特性决定了需要采取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

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发挥实践类课程的优势和作用。为了缩短专业培养和行业用人需求之间的距离,注重毕业生复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入工作坊教学模式开展实践类课程教学。[3,4]笔者以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性要求比较高的“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为对象,开展工作坊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起点进行教学设计,创设新的教学场景组织与实施教学,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平台,帮助学生感知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迭代进程,强化软件开发的素质和能力,以确保毕业生获得相应的执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

一、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涵义分析

“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5],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多人共同参与的过程,以经验丰富的促成者为引领,通过讲解、活动、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相互对话、共同思考、开展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获得多方意见与想法,推动问题解决并付诸实际行动。这种连续的互动过程,也被称为参与式工作坊或互动式工作坊。由于工作坊具有较好的灵活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

将工作坊引入课堂教学,就形成了一种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其最早出现在德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6]参与式工作坊教学模式将教学、实践、创新等多重教学目的混合,通过设定参与者(学生)感兴趣的工作任务或目标,将实践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任务导向的自主学习过程,利用小组讨论、互动式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引导学生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和锻炼技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课程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参与式工作坊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和教学关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很好地契合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有助于实现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基于参与式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

“综合技能训练”是软件技术专业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满足课程的实践需求,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引入参与式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一)以学生为主体达成教学目标

参与者为主体是工作坊的关键特征。为了更加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在工作坊实践教学中,将课程涉及人员分为三个方面角色,分别为“参与者”“专业者”“促成者”,其中,“参与者”是工作坊活动的主体,是问题的完成者,由学生构成;“专业者”是具有高超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士,是对参与者讨论问题的直接助力者,由企业导师担任;“促成者”是主持与协调工作坊活动的人员,由学校专任教师担任。“促成者”促使“参与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协助“专业者”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整个工作坊活动过程分为项目导入、小组实训、提交成果、小组汇报、实训总结几个环节。开始时,由学校专任教师导入项目,明确学生的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企业导师阐述项目产品需求,介绍项目产品功能,学生根据进度安排有序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开发、系统测试等环节的活动。提交成果后各小组须进行项目汇报,介绍项目选题、组员角色、文档交付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并运行展示系统功能。实训过程中,项目的策划、实施、完成的权力都交给学生,扮演着工作坊主力军的角色;企业导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快速生成问题,通过不同途径帮助学生获得持续的、完整的知识和技能;学校专任教师采取各种措施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实现从灌输知识到建构知识的转变,帮助学生项目任务的推进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以项目小组形式组织现场教学

在工作坊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组建工作坊,每个班级通过自由组合方式分成若干项目组,每组5~8 人。

每个项目小组须选出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选定小组项目主题,每位成员结合具体的问题承担不同的小组角色,负责一个内容模块或子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定“项目开发计划”,进行项目过程及任务评审,管理项目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开发计划进行调整,同时对调整的项目开发计划进行存档。项目开发计划书中每项任务要落实到人且规定该任务的起止日期和时间,并明确每个阶段提交文档的日期和时间。项目经理除组织领导其他成员完成自身负责的内容与任务之外,还要积极配合工作坊其他成员的工作,共同完成各个项目模块的实训操作。每个项目小组必须明确各小组成员提交文档的审查人员以及审查结果的返回日期,审查人员不得是被审查内容的完成者,审查结果至少包括:存在的问题、问题所在文档的位置及页码、具体建议等。

(三)以真实企业项目作为教学载体

开展工作坊实践教学的首要工作是确定教学项目,以真实项目开展教学活动是工作坊的前提和基础。

在充分考虑实践性和实效性原则下,“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以“软件实训工厂”为教学平台,引入企业真实的开发项目“劳务管理系统”,专任教师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前提下,依据教学目标对项目进行分解,设计多个相对独立、彼此关联的教学主题,包括“工资模块”“工地实况”“小程序开发”“PC 客户端开发”“大数据展示”等具体工作任务,并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由专任教师事先将项目主题和问题明确告诉学生,要求每个团队小组选择其中任意一个任务作为工作坊实践教学主题,并借助工作坊进行研讨和共创。

(四)以系统开发流程推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遵循软件工程原理、方法、技术、标准和规范,贴合项目“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的生命周期过程,经历项目管理、任务规划、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代码设计、系统集成与调试、系统测试、产品部署与上线实施等阶段,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目标开展研讨,逐步达成学习成果。

“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反思”的“流程式”工作坊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无形中理解软件开发流程和工作规律,并在企业导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工作坊全体成员团结协作、互助互动,在各项任务的推动下共同完成学习过程,从而强化学生对理论与技术工具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助力学生达成满足行业或市场需求的专业岗位技能和能力。

(五)以实际可用产出衡量学习成果

工作坊需要现场有实际可用的产出。开展工作坊实践教学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学前后的变化,而呈现变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为此,要求学生努力形成一定的文本产出。每个项目小组必须按照给定的规范提供多样化的文档,包括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规格说明、详细设计规格说明、测试方案、测试用例、测试报告。每份文档中必须注明执笔者、完成者和完成日期,其中完成需求分析和设计工作的人员不能相同,完成编码和审查/测试的人员不能相同。同时,要求每个项目小组根据文档定义,进行代码编译部署任务,将小组研讨成果与实际开发过程连接起来,将工作坊教学成果的意义最大化,引导形成有价值的产出。任务完成后,“促成者”组织项目验收,要求每个项目小组进行PPT 汇报和系统展示,并进行相关答辩,由担任“专业者”角色的企业导师进行专业点评。

成果考核过程通过项目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分别打分,其中专任教师分值占60%,企业导师分值占40%。项目团队考核主要考核项目小组的整体表现,根据小组提交的文档、活动过程、任务达成度、汇报答辩等进行综合评分,考核指标覆盖完整的项目流程,在兼顾专业技能考核前提下,实现全面评价,团队考核指标如表1 所示。个人考核在项目团队考核基础上针对每个同学交付的文档和贡献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个人考核指标如表2 所示。

三、实施效果分析

工作坊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通过小组研讨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延伸课堂,紧密校企合作

工作坊教学模式将校内课堂延伸到校外企业,促进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过程中,企业导师和校内专任教师分别担任工作坊的“专业者”和“促成者”,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当出现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企业导师可以敏锐地发现问题,并生成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高效、高质获得专业技能和经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以真实企业项目为依托组建工作坊教学素材,打造“校企一体”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与就业零距离。

(二)情景教学,感知项目流程

知识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运用,并在实践中理解、内化。工作坊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单向的、被动式接受”的教学活动转变为“互动的、主动参与性”的教学活动,摆脱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脱节的现象。通过引入真实的企业项目开展工作坊实践教学,在情景教学中充分感知软件开发流程,尽早熟悉从项目立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实现、软件测试、上线验收的实际软件开发过程,让一个项目计划逐步完整呈现,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获得感。

表1 团队考核评价指标

表2 个人考核评价指标

(三)关注学生,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工作坊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小组”形式开展,活动中促成者积极引导小组成员进行有效地充分地互动讨论,进而获得社会交往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其次,学生在各环节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工作,塑造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为学生进入企业开发商业化和产品化项目奠定基础;再者,以文档形式呈现工作坊成果,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规范意识、文档习惯和写作能力,帮助其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人才;最后,以真实企业项目为“媒介”,提高学生需求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做到考虑系统功能的同时关注系统性能,促使学生领会软件开发的精髓。

四、结论

参与式工作坊实践教学以专业教师作为促成者设计活动内容,组织活动过程;以企业导师为专业者导入项目,传授技能;以学生作为参与者逐步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创新实践、获取成果。相对于侧重“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工作坊教学模式侧重“做中学”,实现知行合一,有效帮助学生熟悉项目流程、培养工程化思想、树立规范化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发展,使教学成果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工作坊文档技能
浅谈Matlab与Word文档的应用接口
有人一声不吭向你扔了个文档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基于RI码计算的Word复制文档鉴别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