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经历的草原草业建设和草产业创发史

2020-09-17李毓堂

中国畜牧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草业牧区草地

文│李毓堂

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除论及“中草药”“粮草先行”“草原民族”外,多用作贬义词,唯在新中国才有了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草原牧区改革、立草为业、草业基础体系建设和钱学森创导的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发展,都是前所未有的新事。

笔者有幸适逢其时其事,七十年来一直工作于国家草原草业主管部门及学术团体,曾在各大牧区蹲点调研,走遍各省区草原草山滩涂草地,致力于草原牧区改革,主持草业十大基础体系建设,开展草地牧业综合发展示范项目(草畜工贸一体化系统工程),探讨钱学森理论践行、草原保护、资源开发、种草绿化、草业扶贫以及少数民族牧区经济振兴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务实举措等方面的实施,与同仁人志士共铸成果。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见证了草业和草产业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一步步成长,登上国家大农业发展、国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治理、少数民族经济振兴和科学技术创新战略的历史舞台,在国计民生中日益承担起“草业兴国”的重大使命。笔者也由此成为草业进入国家社会各大领域并登上最高科学殿堂,发挥草业大国世界影响力的历史见证者。

一、见证民主改革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的草原牧区政策和生产建设方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农村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草原牧区的改革采取了不同于农区的方式,推广内蒙古牧区先期改革的成功经验。通过和平方式废除了封建农奴、奴隶制度,促进了牧区经济文化发展。到1953年年末,牧区牲畜头数由1949年的2900万头(只),发展到4600万头(只),呈现出“水草丰美、人畜两旺”的景象。

1963年,针对牧区出现开垦草原种粮造成沙化、粮畜两败的问题,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民委”)起草,党中央批转了《关于少数民族牧业区工作和牧业区人民公社若干政策的规定(草案)的报告》(简称“牧区四十条”),重申牧区半牧区实行以牧为主和保护草原禁止开垦的方针,提出发展草原牧业“八字宪法”,即水(发展草原水利)、草(建立打草场和人工饲草料基地)、繁(提高繁殖成活率)、改(改良畜种)、管(改善饲养管理)、防(防病防灾)、舍(修建棚舍)、工(工具革新)。

上述方针政策实施,推动了牧区畜牧业生产力发展。到1965年年末,牧区牲畜头数发展到7400万头(只)。

二、亲历1975年《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纪要》

1975年10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牧区畜牧业工作座谈会,重申党的牧区政策,发布《全国牧区畜牧业工作座谈会纪要》。文件纠正了“牧区向农区过渡”和牧区征粮开垦草原等做法,坚持实行“牧区以牧为主,围绕畜牧业生产发展多种经济的方针”。

1975年9月,笔者由国家民委调原农林部畜牧总局任牧区处副处长。为把牧区“以牧为主”方针落实到位,笔者参与了全国牧区县、半牧区县划分和相应政策的制定。在全国划分出266个牧区和半牧区县(其中半牧区县146个)。在具体政策上规定:牧区县以牧为主,向国家提供畜产品,免去粮食征购任务,牧民口粮由国家供应;半农半牧县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免去粮食征购任务,粮食自给。这一举措,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并一直延续下来。

三、见证国家立草为业

1978年,笔者开始主笔起草《全国草原管理条例》(后经征求意见和讨论,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案)》)。起草过程中,除参考国内有关法规外,还通过外交部联系我国驻外使馆搜集国外草地立法文献作为参考。经过了三十多次修改,首部《草原法》于1985年6月公布实行。2002年《草原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再次公布实施。

1987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牧区工作会议,总结改革开放后牧区工作经验,制定新时期牧区方针政策。笔者参加了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主持的文件起草组。会议经过研讨,对新时期牧区经济发展作出十大决策,国务院于1987年8月批转《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纪要》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在《国务院批转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中有:“牧区要坚持以牧为主、草业先行……的方针”。从此,草业正式立于国家经济科教文化社会之林。

四、主持十大基础体系建设和全国草地牧业综合发展示范项目

1982年笔者任原农业部草原(草业)处处长(后任牧区办主任),从事全国草政工作十多年中,在中央“立草为业、加强管理”建设方针指导、部局领导和全处努力下,建立起草原行政、执法和技术推广体系,草原家庭或联户承包经营的基本体系,全国草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基础体系,全国牧草种子生产繁育、加工清选、质量分级、种子检验、品种鉴定及机构队伍基础体系,草原建设和机械化基础体系,草原鼠虫害防治和草原防火减灾基础体系,草地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基础体系,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牧草引种育种试验体系,中国草原学会、中国草业协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首都新闻媒体草业联谊网等社会学术团体与新闻媒体活动基础体系,草地牧业综合发展系统工程示范项目体系等草地管理和技术十大基础体系。

1982年后,在有关部委支持下,由笔者策划设计并主持在全国十多省区二十多处试点开展了农牧区草地牧业综合发展示范项目。项目针对农牧区存在的小农(牧)分散、技术落后、收入低下,发展缺乏资金物力人力和种、养、加、销脱节等老大难问题,依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体制改革指示和钱学森关于第六次技术与产业革命理论,参照农工商一体化经验,采取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从改革农牧业技术、经营体制、产业结构入手,发展以家庭农牧场为基础,农(牧)工商服务中心(公司)为龙头的大农业经济联合体,力求达到农牧业现代化,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牧区繁荣发展。

项目大都达到三年投资建成,五年见效验收。多数家庭农牧场在农牧工商服务中心提供有偿资金、生产资料、技术培训和产中产后服务的支持下,发展成为规模适度、技术配套、产品优质高产、收入成倍增长的富裕户(很多成为当时的万元户),并有能力按期偿还投资。服务中心(企业)建立起农畜产品加工、商贸、科技服务运作体系。项目区经济、生态、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五、为草业发展鼓与呼

1992年,笔者积草政工作的实践经验、理论探讨和科学研究,撰写了《草业——富国强民的新兴产业》。这本书也成为中国首部草业专著。之后,笔者多次参与各种学术研讨活动,论述草业兴国和践行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和战略的重要现实意义;发表有关中国草地资源保护和优化开发意义和草业兴国战略等论述;提出推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论述牧区山区发展草地牧业的主导作用和牧区方针政策;论述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业系统工程对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并从国土绿化、水土生态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论述草业在绿化环境、治理江河、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基础作用;提出在国土绿化方针政策执行中,需纠正重林轻草倾向,实施林草结合战略。不断为草业发展鼓与呼,助力草业发展。

笔者从2001年起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草委”)第二届、第三届主任和第四届、第五届驻会名誉主任,主持和参与组织历届草委各项活动。21世纪以来,草委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讨和助推产业发展的活动,如开展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和产业示范区现场观摩交流,举办草产业高级研修班,向中央和有关省区领导人建言献策,编发《简报》《专业信息》,建立网站,开展社会宣传活动等,取得成效。

中国草原学会在21世纪初改名为中国草学会,并继续开展活动,新建能源草类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等二级专业委员会。中国草业协会于20世纪末被合并取消。中国畜牧业协会下设立了草业分会。另外,为适应草业产业化形势要求,近年来又成立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原草业刊物《草业科学》《草业学报》成为专门刊登牧草育种栽培、草原生态、草地牧业专业技术科研成果的学术刊物。《中国科学报》《中国畜牧业》《农民日报》《绿色时报》等成为传播草业新闻的重要媒体。

笔者见证了全国草业、草地畜牧业和牧区(半牧区)草业、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过程。目前,国家建立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设有饲料饲草处,全国畜牧总站设有草业处,全国有草原工作站26个,二十多所高校建立草业科学系(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和重点省区设立了草原研究所。国家在重点省区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牧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在牧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追怀往事,是为了开拓未来。在我国“三农(牧)”发展长期滞后导致社会三大差别持续扩大的潜在危机下,将“草业兴国”战略立为国策是当务之急。正如钱学森指出:“要大力宣传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及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光辉前途,要看到21世纪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草业牧区草地
青海草业
宁南山区草业机械化推广应用策略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致力草学,推进草业,共创辉煌
——庆祝湖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建系20 周年
草地上的事
草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新巴尔虎左旗
Laughing song
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