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贵州卫所武职承袭供状三则

2020-09-17吕善长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普安贵州

吕善长

(安顺学院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贵州 安顺561000)

明代卫所“自指挥以下,其官多世袭,其军士亦父子相继,为一代定制”,[1]1875是即职役世袭制度。当武官年老、病废或亡故时,其职级由应袭舍人袭替。武官袭替有严格的程序要求,据梁志胜先生研究,应袭舍人首先要向卫所提出袭替的申请,并证明自己是合法的武职继承人。申请包括“亲供”和“宗图”两部分。其中,“亲供”也称“供状”,主要内容是从祖军以来从军履历、立功升除武职、历辈承袭经过等。卫所掌印官员根据所掌握的相关档案资料,并参考应袭舍人的邻居、亲族等人出具的身份证明“甘结”,查勘申请者的袭替资格后,各级掌印官员出具证明 “保结”,起送应袭舍人到中央兵部袭职[2]326。

亲供是袭替的依据,也是兵部“武选”的原始档案来源,具有极高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梁志胜先生认为,亲供、宗图、甘结、保结等文书,原件流传至今的极少,而可能在世袭武职之家族的家谱、宗谱中有一定程度的保存[2]327,笔者有幸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散见在家谱中的明代贵州卫所武职袭替供状多篇,今录其三篇以飨读者,分别为乌撒卫舍人李枝茂袭职供状、普安卫舍人李显名袭职供状(含宗图、执结、覆结等)、毕节卫选过世袭副千户聂权历功升授指挥佥事供状。

一、李枝茂袭职供状

供状人李枝茂,年三十岁,系贵州都司乌撒卫世袭实授指挥同知李枝荣亲叔李国臣嫡长亲男。祖父李朝尊生伯父李国忠、父李国臣。国忠生枝荣,国忠故,枝荣起文赴部袭授原职,回卫到任管事,至天启元年二月内病故,乏嗣,祖职应该李枝茂承袭。供状:

原籍江南徐州府沛县汉台乡人氏。一代伯祖讳成,丙午年徐关下归附从军,吴元年选充小旗,洪武四年正月内调拨在彭城卫左所百户李荣营下,仍充小旗,于十八年为因年老。李仙童系李成嫡长亲男,代役,并枪得胜,仍充小旗。三十年五月内纪功赏赐,因昔年并枪得胜之功升充总旗。于三十三年四月内征进白沟河大战全胜有功授“恩”字四百六十二号勘合升实授百户职事,三十四年三月征进夹河、藁城并西水寨有功授“列”字三十七号勘合升千户职事,三十五年正月克东阿、东坪(平)、汶上县等处,征进小河汴梁堤阵亡,并无所生一男。

有伊一代伯祖李成,告蒙本卫保送赴京,蒙兵部永乐元年七月初九日承袭前职。为因年老,原籍行取亲侄李贵前来具告,卫坐营指挥赵旺保勘明白,起送赴京,本年十月初八日蒙钦准袭升彭城卫指挥佥事,三年十二月回还北京原卫。今蒙改长(常)山卫,到任带支俸给。五年十月十八日,钦调贵州都司乌撒卫世袭实授指挥职事。十二年八月内蒙调征进河(合)江、陈蒙烂土、药昌等寨,本年十月回还。宣德元年七月内,蒙调领军征进交址(趾)。蒙本司钦差总兵官焦①劄付行委提督贵州二十卫左所马队官军,杀贼有功。本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蒙钦差总兵官征蛮将军太子太保成山侯王②等官纪功赏赐,蒙给“贵”字七百五十号勘合一道:领军对敌奋勇,争先杀贼,生擒斩首,屡获奇功,于例该升一级,缘系指挥佥事,候事平之日奏请定夺。三年三月内回卫。七年六月内蒙调领军征进筸子坪等处,八年三月内回卫。

有伊二世祖李贵为因年老,三世祖李雄系李贵嫡长亲男,本年八月十五日告蒙本卫保送贵州都司,倒文赴右府,蒙行在兵部查黄明白,例该免比。九年二月二十八日,蒙钦准替职,仍替授本卫世袭指挥职事,回还。十年四月二十九日到任管事。正统三年,蒙调跟随都司指挥苏保征进广西。本年十一月初四日,蒙总兵官安远侯③钧批,分拨管领乌撒、龙里二卫官军,于西融哨守。当年十二月内,又奉批即管领本哨官军,会同湖广指挥高亮等官。四年,又于马场、山洞等处追赶蛮贼,得水、黄牛二十余只,节次督军哨守庆远、长安等处。本年十一月内轮班回卫。五年正月初八日回还,管事。六年八月初八,蒙调领军征进麓川,本年十一月十一日领军当先攻打上江,十二月十三日攻破思仁力伐贼众获立头功,蒙钦差总都督军务兵部尚书大理寺卿王④给“雄”字六百五十二号勘合一道,升本卫世袭实授指挥同知职事,七年二月内回卫到任管事。续奉右军都督府“贵”字六十八号勘合:为军务事内开乌撒卫指挥佥事李雄征进麓川有功,升本卫世袭实授指挥同知职事。遵奉到任外,八年八月内蒙调领军复征麓川,本年十月内蒙钦差主事张等官到卫给赏,获功银一百五十两、紵丝二表里,九年正月内回卫。十三年八月内蒙选调领军复征麓川,十四年二月内回卫。本年三月十八日蒙调领征策应兴隆等处。景泰二年九月十一日,有本卫跟伊曾祖李雄同队军人孙缠儿等到卫报说三世祖李雄于本年七月十四日领军哨至地名黄丝堡歪头山遇贼对敌,被贼杀毙。

五(六)世祖李朝尊,系已故世袭实授指挥同知李轩同正妻刘氏所生嫡长亲男。告蒙本卫保送贵州都司,倒文赴送承袭。于三十年四月内在[安]定门外大教场内同贵州前卫左所百户张昇作对比试,得中双收。查黄明白,仍袭指挥职事。本年正月十一日回卫,到任差操。于隆庆五年七月内,舍人李仁具状告为病故官员事:本月初四日,有户官指挥同知李朝尊在任得患伤寒病证,请医张吉调治不痊,陡于本月十一日身故。告蒙本卫行委百户康朝相验,葬埋迄。

伯父李国忠,系朝尊嫡长亲男,告蒙本卫保勘明白,起送贵州都司,倒文呈送右府,蒙送兵部查黄明白。于万历八年四月十六日,在安定门外大教场内,与广东兼(廉)州卫左所副千户陈允阶作对比试,得中双收,蒙钦准袭职,仍袭本卫世袭实授指挥同知职事。本年七月二十日到任管事,至三十二年二月内在任病故。

堂兄李枝荣,系国忠嫡长亲男。于三十三年六月内告蒙本卫保送贵州都司,倒文呈送右府,蒙送兵部,查黄明白。于安定门外大教场内作对比试,合式中收。蒙本部官引于奉天门奏,钦准袭职,仍袭本卫世袭实[授]指挥同知职事,回卫到任管事。至天启元年二月内病故,绝嗣。本官任内并无人⑥经守(手)钱粮粘带不了未完事件,及无[为]事立功、充军、为民等项情弊。

前职应该长房伯叔已故李国臣同正妻刘氏所生嫡长亲男李枝茂承袭,现年三十岁,自幼读书习礼,操演弓马,并无公私过犯,不系乞养异姓之子,户无争职之人,应该承袭祖职。今蒙取供状,中间并无有虚,所具供状是实。

崇祯十五年四月 日 供状人应袭祖职李枝茂

注:

①“本司钦差总兵官焦”,当为贵州都指挥同知焦得。焦得于永乐十一年(1413)八月任贵州都指挥同知[3]卷142,永乐十一年八月庚戌至宣德年间仍在职,“尝领军征剿广西叛蛮”[4]卷42,宣德三年闰四月壬辰而贵州都司所属调征广西的卫所官军也确曾调征交阯[4]卷44,宣德三年六月己亥与供状所载相合。

②“成山侯王”即王通。

③“安远侯”即柳溥。

④“钦差总都督军务兵部尚书大理寺卿王”即王骥。

⑤“巡抚贵州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蒋”即蒋琳。

⑥“人”字疑系衍文。

按:

此份供状资料由威宁县李寿祥先生提供,该供状来源于清咸丰辛酉年季夏月(1861年7月)十五代孙生员李珅泰所修《李氏家谱》。供状称“原籍江南徐州府沛县汉台乡人氏”,其“江南”之称,明卫所选簿多称“直隶”,然其他史籍间亦有称“江南”者,以“江南”指称明代南直隶地区,非清人所专,从此供状行文习惯及其叙事之详来看,当最大限度保存了明末原貌。该供状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这是一份典型的“新官”履历。李仙童由洪武末年的总旗在靖难期间历升至副千户,并在靖难后期阵亡。朱棣登基后,李成侄李贵以仙童阵亡功袭升彭城卫指挥佥事。李仙童总旗之后的历功履历,李贵以阵亡功升二级并带俸彭城卫等,皆表明其新官身份。其后李雄、李懋、李?和李轩等袭职,都“照例免比”“例该免比”,这也是靖难新官之特权。

其次,供状所反映明代前期的军役制度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洪武十八年(1385年)李成年老,嫡长子李仙童代役。据梁志胜先生的研究,明代武官年老替职的年龄是60岁,而洪武十八年(1385年)曾允许武官五十岁以上就可由子孙替职。[2]104也就是说仙童替职时李成至少已满五十周岁。仙童于洪武三十五年(1401年)征进小河阵亡,因无儿男、兄弟,乃父李成年逾古稀再袭仙童职事,承袭副千户之职,这种父袭子职的现象虽甚少见,然仍在以血缘辨亲疏的世袭制度的法律范围内。然而,由于李成年逾古稀,无法正常履职,甚或随即亡故,“原籍行取亲侄李贵”袭职,李贵以堂兄弟李仙童阵亡功袭升指挥佥事。该案例表明,明初卫所武职,在其职役已无人承袭的情况下,行取原籍族裔袭职并不局限于立功人子孙,这为我们研究洪、永时期军役制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最后,嘉靖年间,对卫所武职袭替有了更加严格的规范。一是新官子弟袭替也须比试,李朝尊、李国忠、李枝荣等皆然;二是武官因病去世要报请卫所官员现场勘验,嘉靖间去世之李轩、隆庆间去世之李朝尊等,皆对此有明确记载。

二、李显名承袭供状、宗图、执结、覆结等

供状人李显名,年三十五岁,系贵州都指挥使司普安卫指挥使司中千户所第五伍阵亡世袭实授百户李显仁堂弟,实系已故未袭舍人李维城嫡生长男。状供:

祖籍直隶旗手卫林前,原籍湖广黄州府黄梅县人。自始祖从军征进、斩获功次、升授职级、调拨留守、地方接扎、袭替年月、履历亲供、文凭号纸,因遭贼叛城破,烧毁无存。祖讳失记,仅知伯父李维裕袭实授百户,老疾,故。堂兄李显仁于万历四十二年内告蒙本卫所起送赴部,袭实授百户,回卫到任管事。至天启二年夷酋大叛,攻围卫城,显仁赍领铜牌,偷路往滇请兵求援,卫护籴米运夫接济。五月内,同兵攻进普陌营,与贼对敌阵亡,蒙普安州详叙在卷。显仁无出,亲弟李显扬少亡,绝嗣。显名系已故百户李维裕堂侄、阵亡百户李显仁堂弟,实系未袭已故舍人李维城同正妻王氏于万历三十二年八月初二日卯时所生嫡亲长男,见年三十五岁,年力少壮,身无过疾,送学习礼,操演弓马,不系乞养异姓之子,户无争职之人,应该接袭祖职。向欲告袭,委因亲供失毁,无凭控诉。今幸[蒙]部颁为申明保勘等事新例可援,告蒙本卫遵引新例,呈奉贵州都指挥使司行查明白,申呈抚、按衙门,查无违碍。又蒙本卫遵照都察院勘合,为禁奸贪立保限以全军职袭替事,呈蒙本司覆查,果无违碍,立限保送承袭。今奉审勘,所供是实。

崇祯十一年 月 日 供状人李显名

宗 图

普安卫保送呈文

……伯父李维裕袭实授百户,故。[堂]兄李显仁系李维裕嫡生长男,于万历四十二年内袭实授百户,于天启二年五月内攻打普陌营阵亡,无出。李显名系李维裕堂侄、李显仁堂弟,实系未袭已故舍人李维城嫡生长男,今保送承袭。

保勘指挥佥事刘尔清

掌印指挥佥事蒋克昌

管所伍实授百户董继宗

房亲执结

贵州都司普安卫中千户所舍余李显德,系房亲,今于与执结为承袭事,依奉当官保结得:本户应袭舍人李显名,委系已袭故绝百户李显仁堂弟,实系未袭已故李维城同正妻王氏所生嫡亲长男,不系乞养异姓之子,户内并无争职之人,应该显名承袭祖职。中间不致扶同,执结是实。

崇祯十一年 月 日 房亲李显德

邻右执结

贵州都司普安卫军舍汪受老、刘士龙,系左右邻右人,今于与执结为承袭事,依奉当官保结得:应袭舍人李显名,委系阵亡绝嗣百户李显仁堂弟,实系未袭已故舍人李维城同正妻王氏于万历三十二年八月初二日卯时所生嫡亲长男。龙等委与为邻,知见生长,不系乞养异姓之子,应该承袭祖职。中间不致扶同,执结是实。

崇祯十一年 月 日 邻佑人:汪受老、刘士龙

收生妇执结

贵州都司普安卫中所军人朱小官妻汤氏,系收生妇。今于与执结为承袭事,依奉当官保结得:应袭舍人李显名,委系阵亡绝嗣百户李显仁堂弟,实系未袭已故舍人李维城同正妻王氏于万历三十二年八月初二日卯时所生嫡亲长男,是氏收生洗浴。不系乞养异姓之子,应该承袭祖职。中间不致扶同,执结是实。

崇祯十一年 月 日 收生妇汤氏

卫经历司执结

贵州都司普安卫指挥使司经历司,今于与执结为承袭事,依奉从公保结得:本卫中所百户应袭舍人李显名,委系阵亡绝嗣实授百户李显仁堂弟,实系未袭已故舍人李维城同正妻王氏所生嫡亲长男,现年三十五岁,年力少壮,身无过疾,不系乞养异姓之子,户无争职之人,亲供委因贼叛城破失毁。该本司查系嫡亲宗派,应该接袭祖职,果无违碍。中间不致扶同,执结是实。

崇祯十一年 月 日 经历杨桢

普安卫指挥使司执结

贵州都指挥使司普安卫指挥使司,今于与执结为承袭事,准委官指挥佥事刘尔清从保①公保结得:本卫中所百户应袭舍人李显名,委系已故实授百户李维裕堂侄、阵亡绝嗣百户李显仁堂弟,实系未袭已故舍人李维城嫡生长男,现年三十五岁,年力少壮,身无过疾,不系乞养异姓之子,户无争职之人。其自伊始祖以来从军征进、斩获有功次、升授职级、调拨留守、地方接扎、祖讳、承袭年月、履历亲供委因贼叛城破烧毁无存,应该本舍接袭祖职等情,结由到卫,准此除查相同,果无违碍。中间不致扶同,执结是实。

崇祯十一年 月 日 掌印指挥佥事蒋克昌

普安州儒学执结

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安顺军民府普安州儒学,今于与执结为承袭事,依奉从公保结得:本学应袭武生李显名委果遵例,具文详允,送学习礼,操演弓马,并无公私过犯,应该承袭祖职。中间不致扶同,执结是实。

崇祯十一年 月 日 学正系署印镇远府儒学候任训道(导)邹论

普安卫中所第五百户伍执结

贵州都司普安卫中所第五百户伍,今于与执结为承袭事,依奉从公保结得:本伍应袭舍人李显名,委系阵亡绝嗣实授百户李显仁堂弟,实系未袭已故舍人李维城同正妻王氏嫡生长男,现年三十五年(岁),年力正壮,身无过疾,不系乞养异姓之子,户无争职之人。亲供虽因贼叛城破失毁,该本伍查系嫡亲宗派,应该承袭祖职。中间不致扶同,执结是实。

崇祯十一年 月 日 管伍印百户董继宗

普安卫中千户所执结

贵州都司普安卫中千户所,今于与执结为承袭事,依奉从公保结得:本所百户应袭舍人李显名,委系阵亡绝嗣实授百户李显仁堂弟,实系未袭已故舍人李维城同正妻王氏嫡生长男,现年三十五岁,年力少壮,身无过疾,不系乞养异姓之子,户无争职之人。亲供虽因贼叛城破失毁,该本所查系嫡亲宗派,应该接袭祖职。果无违碍,中间不致扶同,执结是实。

崇祯十一年 月 日 管所印百户董继宗

贵州都司普安卫委官指挥佥事刘尔清执结

贵州都司普安卫委官指挥佥事刘尔清,今于与执结为承袭事,准本卫关,从公保勘得:本卫中所应袭舍人李显名,委系已故实授百户李维裕堂侄、阵亡绝嗣百户李显仁堂弟,实系未袭已故舍人李维城嫡生长男,现年三十五岁,年力少壮,身无过疾,不系乞养异姓之子,户无争职之人。其自伊始祖以来从军征进、斩获功次、调拨留守、地方接扎、祖讳、承袭年月、履历亲供委因贼叛城破烧毁无存,应该本舍接袭祖职。果无违碍,中间不致扶同,执结是实。

崇祯十一年 月 日 委官指挥佥事刘尔清

贵州都司普安卫保勘指挥佥事刘尔清覆结

贵州都司普安卫保勘指挥佥事刘尔清,为申旧例革宿弊以杜冒滥事,重覆保结得:本卫中所百户应袭舍人李显名,委系已故实授百户李维裕堂侄、阵亡绝嗣百户李显仁堂弟,实系未袭已故舍人李维城嫡生长男,现年三十五岁,年力少壮,身无过疾,不系乞养异姓之子,户无争职之人。其自伊始祖以来从军征进、斩获功次、授升职级、调拨留守、地方接扎、祖讳、承袭年月、亲供履历委因贼叛城破烧毁无存,应该本舍接袭祖职。果无违碍,中间不致扶同,执结是实。

崇祯十一年 月 日 委官指挥佥事刘尔清

注:

① “保”字或为衍文。

按:

该“李显名承袭供状”及所附宗图、各呈文、执结、覆结等标题,系整理者为便于阅读自拟添加。该供状及其支撑材料皆由盘州李小宇先生提供,出自清末李秉钧撰修的《李氏家谱》,供状末特标明“宣统三年岁次辛亥孟夏月之望六日照‘承袭原本’即阅抄录”,即1911年农历四月十六(5月14日)。该供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李显名承袭供状及支撑资料保存较为完整。除“卫所官员保送呈文”部分文字缺失外,不仅仅有我们在家谱中常见的一两千字的“供状”,还有“宗图”及房亲、邻右、收生妇、卫所官员证明材料“执结”和“覆结”,特别是明后期为了确保应袭舍人的忠诚品格和文化素养,强调卫所所在地儒学必须开具“执结”以证明应袭舍人完成了相关儒学教育课程。这一点梁志胜先生可能因未见及如此完整的供状材料而在氏著《明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研究》中没有提及。

第二,应袭舍人袭替时还须有原“亲供履历、号纸文凭”。李显名却因天启二年(1622年)奢、安之乱,堂兄实授百户李显仁战死无出,普安卫城被攻毁,“履历、号纸”无存,甚至“祖讳失记”,这自然是无法继承武职的。但因崇祯年间“[蒙](兵)部颁为申明保勘等事新例可援”,李显名才有了承袭的希望。“新例”因明清移代而无从查考,但可想见是大量卫所遭受地方反叛和农民起义军毁灭性打击之下武职官员战死,“号纸文凭”烧毁无存导致武官不能正常承袭补充情况下出台的临时性政策。

第三,关于承袭供状资料顺序的说明。承袭供状首先是应袭舍人本人的亲供,亲供后附宗图,随后是收生妇、邻右和亲族的甘结,接着是所属卫所各级掌印官员的个人保结和卫所、儒学保结,这些证明材料报送到贵州都司后,贵州都司为确保应袭舍人的合法性还需委托卫所各级长官进行覆勘,产生覆结,最后卫所将覆结、呈文及应袭舍人起送到贵州都司,由贵州都司呈送右军都督府府及兵部袭职。因前引李显名供状据家谱原文抄录,并未严格按照以上程序排列,特此说明。

三、毕节卫选过世袭副千户聂权历功升授指挥佥事供状

指挥佥事一员聂权,年四十八岁,系贵州都司毕节卫世袭指挥佥事。

一世祖聂兴,旧名苏国兴,原籍直隶凤阳府寿州三十九都人氏。丙午年投府(附)元帅严文贵帐下先锋,己酉年攻围常州、接应安丰等处,吴元年克平阳山寨升除百户①,洪武元年正月升管军百户,二月内到任,洪武二年调守道州千户所。洪武三年六月归姓,改名聂兴,本年十二月授“烈”字一百六十六号世袭敕命一道。洪武四年,攻克灵清溪等处。十年五月,将原授“烈”字一百六十六号世袭敕命一道拘收查对,十一年六月内给还,并授“烈”字一百六十六号世袭敕命一道:承信校尉,调守道州千户所管军,世袭百户。洪武十二年征永平县,十三年调永州卫前所。洪武十四年征南,克普定盘江。洪武十五年正月,拨守乌撒卫筑城,攻取河渡,守御七星关。洪武十六年调毕节卫后所百户。洪武十九年征草贼于直都山寨箐,得获大姚县丞自西敕命一道,劄付一纸,解官,攻克罗桥村,回卫。五月,奉右府“贵”字一百二十四号勘合,升授毕节卫中所世袭实授副千户,遵依于本月十六日到任。洪武二十四年八月,蒙将原授“烈”字一百六十六号世袭剌(敕)命一道于兵部缴纳,本月二十九日换授“奎”字四百三十二号世袭封赠诰命一道:武略将军,毕节卫中所千户职,世袭实授副千户。一世祖老疾。

二世祖聂亮,告蒙卫所保送赴京替职。洪武三十年正月内,蒙兵部官引奉(奏),钦准替职,本年四月内回到任所。洪武三十四年调征兴隆。洪武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七日在任病故,无子。

二世祖聂忠,系聂亮亲弟,永乐元年告蒙卫所保送袭职。本年八月二十四日,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袭授本卫所世袭实授副千户。蒙送中府比试,与同云南大理卫前所千户关武作对,双收。永乐五年五月内到任,六月调征交趾,十年十二月内,在彼病故。

三世祖聂坤,告蒙卫所保送袭职。十二年七月内,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袭授本卫所世袭实授副千户,十三年四月内到任。宣德元年调征交趾,二年二月班师。正统元年调征广西,二年回庆远,病故。

四世祖聂广,告蒙卫所保送袭职。正统五年八月初二日,蒙兵部官引奏,钦准仍袭本卫所世袭副千户,六年三月内到任。十一年起送赴京比试,十二开(年)正月内与同龙江卫百户崔福作对,双收,本年八月内到任。天顺五年八月,聂广在任病故。

五世祖聂谦,系长男,年方七岁,告保优给。奉右军都督府“贵”字一千八百零七号勘合,准令支俸,扣至成化九年限满。十年,告蒙卫所保送赴京。本年十二月内蒙兵部官引奏,钦准仍袭本卫所世袭副千户,与同贵州前卫所千户胡英共领三号文凭,回缴。成化十一年三月内到任。十五年例该比试,呈送赴京,本年五月内与同辽东都司辽海卫中所百户王名作对,比中双收,本年八月二十八日回所到任。正德九年在任告老,聂相替职。

六世伯曾祖聂相,系庶长亲男,告保优给,令家属聂甫齐(赍)文赴京告投。正德十三年四月十五日到京,在草厂胡同韩二家投歇,被本卫同伴监生韩琼家人韩受将聂甫行李、文书拐拿去讫。具告南京御史张②处,行令城南兵马指挥使司捉拿,不获,给帖备照。聂相因小患病身故,未娶,无子。

六世曾祖聂时,系五世伯曾祖聂谦胞弟五世祖聂让所生嫡长亲男,正德十五年告保赴京。正德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与同云南都司曲靖卫前所副千户来勋作对,比中双收,蒙送兵部袭职。本月二十五日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袭授原卫所世袭实授副千户。本年二月初二日,领到“贵”字四号文凭,回缴。本年七月十五日到任。嘉靖三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聂时在任病故。

七世祖聂崇文,系嫡长亲男,先于嘉靖三十八年正月内在家患病病故。

八世父聂云龙,系嫡长亲男。嘉靖三十八年正月内,告保赴京,查黄明白。本年十月十八日,蒙送比试,蒙钦差内官及五府、锦衣卫、给事中等官引于大教场,与同本部司普安指挥佥事孙世臣作对,比中双收,蒙送兵部袭职。本月二十一日,蒙兵部官引于奉天门奏,钦准袭授本卫所世袭实授副千户,与指挥孙世臣共领“贵”字七号文凭,回缴。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十八日到任,万历十四年八月十九日在任病故。

九世孙聂权,系聂云龙所生嫡长亲男,于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内保送赴部,查黄明白。本月十二日,与同湖广卫试百户王宗茂作对,比中双收。本月二十七日,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袭授原卫所世袭副千户,领到“贵”字三十一号文凭,回缴。万历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到任。万历三十三年十二月内,奉贵州总兵陈③命调征路苗三苗,三十四年正月初三日进兵攻打独木桥等处,本月初七日斩获首级二颗,初八日攻打茶山等处,十七日斩获首级三颗,十八日连攻巴乡等处贼寨,二十六日斩获贼级二颗,通共七颗,俱解赴记功官验明,即赏银牌七面,给有功票可据,类疏册报兵部讫。四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奉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王④叙题奏,十九日奉圣旨授本卫所世袭实授指挥佥事,领到右府三百三十九号劄付,赴本都司投缴,四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到任。今蒙取勘,理合造报。

注:

① 此“丙午年投府(附)元帅严文贵帐下先锋,己酉年攻围常州、接应安丰等处,吴元年克平阳山寨升除百户”一句在叙事时间上或多错讹。据《明太祖实录》载燕府左傅丘广履历:“广,凤阳定远人,初为元帅严文贵养子,因冒姓严氏,从王师渡江,克采石、太平,定金陵,下镇江,进攻常州,取宁国,复宣州,文贵卒,广袭职”[6]卷118,洪武十一年五月庚子。该聂氏聂兴也有投附严文贵、攻围常州等部分与丘广相似的履历。丘广以严文贵养子严广身份“从王师渡江”在丙申年,也即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聂氏投附严文贵当在渡江前后,亦即丙申年而非丙午年。在云南后卫选簿中,也有名刘宠者,“前陈也先下万户,丙申年建康投附元帅严文贵下从军”[7]508,同样在丙申年。

又“攻围常州”的时间在“丁酉年”而非“己酉年”。丁酉年(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遣徐达等攻取常州,其事亦载于选簿。例如,安南卫选簿载姓名王子云者,即“丁酉年克常州阵亡”[8]223,此“己酉”当为“丁酉”之误。

又“接应安丰等处”事在癸卯年,不能顺承“攻围常州”之后。癸卯年(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三月,朱元璋遣徐达、常遇春等援安丰,迎韩林儿还应天(今南京),而安丰仍为张士诚势力所控制。丙午年(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四月,徐达等克取安丰。文档载聂兴“接应”安丰等处,而非“克”或“取”安丰,则当为癸卯年事。临安卫选簿载六合县人曹胜,“丙申年三月渡江……丁酉年克常州等处……癸卯接应安丰”[7]324,其部分履历与聂氏相同,“接应安丰等处”一语前应加“癸卯年”等字为确。

又 “克平阳山寨”一事,当在温州之平阳地方。元末明初名“平阳”之地方行政区划有三,一为洪武九年(1376年)裁撤之湖广桂阳府治城所在的平阳县,一为洪武三年(1370年)由州降县的温州府属之平阳县,一为山西之平阳府。甲辰年(1364年)四月,朱元璋对军队编制及武官设置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规范化整顿,卫所制度初步确立,聂氏百户官职当系此后授予。己亥年(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元浙东温州之平阳州山寨参政周宗道等降朱元璋,实则仍据有平阳等地,而后平阳为方国珍部将方明善攻取。至甲辰年(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九月朱元璋遣部将胡深再取平阳,且兵下瑞安。该聂氏在元末明初之履历,在洪武二年(1369年)调守道州千户所之前,多在江浙一带,其所述之平阳,或为浙地温州之平阳。

②此“南京御史张”当为时任南京十三道御史张翀。

③此“贵州总兵陈”为陈璘。

④此“兵部尚书王”为王象乾。

按:

《毕节卫选过世袭副千户聂权历功升授指挥佥事供状》为毕节市农科所聂绍科先生提供,录自清代编纂的《聂氏家谱》,其题目原为《聂氏指挥世系纪略》,该题目为笔者据文档内容自拟。严格地说,该文档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卫所武官袭替供状,而是选过毕节卫副千户聂权历功升授指挥佥事到任之后,造报其历功并实授新职等履历的档案,时间应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四月授指挥佥事后。和承袭供状相一致,此文档列举祖军以来各辈从军履历、征克地方、历功概况、历辈承袭经过等。其中,除六世祖聂时正德十六年(1521年)比试、袭职、领到文凭的时间顺序稍有错乱外(该年二、三月正值武宗朱厚照沉疴豹房并最终病逝期间,此处时间错乱未必尽属文档传抄所致,或亦与其时政局动荡有关),所述基本可信。

据文档所述,聂权之伯曾祖聂相因年幼“优给”时,由家属聂甫将文书(文凭或号纸等)带到京城办理相关手续,在住店投歇期间被同卫监生韩琼的家人韩受将行李、文书拐骗,告官后,在韩受未抓获的情况下,兵部“给帖备照”,使得优给程序能顺利进行。其毕节卫监生韩琼,嘉靖《贵州通志》载为岁贡,曾任四川大竹县主簿;当时又有聂姓名泰者,任云南阿迷州学正[5]378。聂、韩二姓,在毕节卫当为门户相当之族,二氏结伴赴京,聂氏投歇在京韩氏家。这一案例或可表明,武官优给手续可由家属赴京代办,而赴京期间的起居及盘缠等问题则系应优应袭者利用乡、族关系自行解决。

聂权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保送赴部,次年四月回卫到任。在其袭职十数年以后,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初调征路苗斩获贼级七颗当升世袭职级二级升指挥佥事,又七年后方升授职级,再二年后到任已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武职升授职级之迁延可见一斑。此种历功升授职级的情况,武官到任后,仍要求“取勘”,将历辈尤其是本身履历“造报”,这也是卫所武职研究应当留意之处。

小 结

明代卫所舍人承袭武职的供状及相应支撑资料,其原件留存至今者固然绝少,然仍有一定数量以摘抄、节选、转录、缀合等形式保存于家族谱牒之中,这些资料对于研究明代武官世袭制度流变有一定的补充意义。除家族史研究价值外,由于供状记载相关史事细节或更翔实,对于研究靖难之役等一些特定历史事件、武职调遣与地方军事活动等,也有探赜索隐的作用,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猜你喜欢

普安贵州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从杨彝诗歌看其对悲剧的消解
贵州,有多美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普安县委离退局参加“乡约三月三 唱响大扶贫”活动
普安县离退休老干部到江西坡产业园区参观考察
兴山县普安教育发展促进会召开二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
贵州好故事
普安县委离退局走访慰问特困老干部及老干部遗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