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2020-09-17施宗祥张少华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9期
关键词:椎间盘硬膜外结核

施宗祥,张少华(通讯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骨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脊柱结核是全身骨关节结核里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且发病后可能累及所有脊柱,影响患者的脊柱运动和支持功能,严重者甚至造成截瘫[1]。早期脊柱结核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而有效的治疗则要依赖于准确的诊断,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2]。目前CT、MRI都是检查脊柱结核的常用诊断方式,但哪种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临床并未给出统一结论。为探讨CT、MRI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价值,现作出以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94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51例,女43例,年龄26~73岁,平均(49.52±2.18)岁;病程0.7~3年,平均(1.85±0.03)年。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胸背部疼痛现象;②患者经手术活检确诊为脊柱结核;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血液系统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②存在精神意识障碍。

1.2 方法

CT诊断:仪器为西门子64排螺旋CT,设置140~280mA的球管电流,5~10mm间隔,以及120~140kV球管电压,对可疑病变区域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和表面成像显示等方式的连续扫描,处理扫描数据后详细观察矢状位、冠状位等多平面重建情况,如有必要可给予增强扫描。

MRI诊断:仪器为GE3.0T核磁共振机,设置扫描SE序列为T1WI、T2WI、STIR,成像为矢状、轴状、冠状,设置0.5~1.0mm的层间距以及5~8mm的层厚,给予20mL对比剂,如有必要可给予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比较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包括椎旁肿块或脓肿,椎体、椎间盘破坏,死骨钙化,韧带下扩散,脊膜强化,硬膜外或锥孔侵犯)、椎体结核破坏范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结果数据均采用SPSS20.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学处理,椎体结核破坏范围比较采用t检验,以()表示,诊断准确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CT、MRI的诊断准确率

94例患者的手术活检结果显示:88例椎旁肿块或脓肿,92例椎体、椎间盘破坏,83例死骨钙化,86例韧带下扩散,67例脊膜强化,31例硬膜外或锥孔侵犯。CT和MRI在椎旁肿块或脓肿,椎体、椎间盘破坏方面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T对死骨钙化的诊断准确率高于MRI,但MRI对韧带下扩散、脊膜强化、硬膜外或锥孔侵犯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P<0.05。见表1。

2.2 比较CT、MRI椎体结核破坏范围

MRI对椎体结核破坏范围的诊断高于CT,P<0.05。见表2。

表1 CT、MRI的诊断准确率比较[n(%)]

表2 CT、MRI椎体结核破坏范围比较()

表2 CT、MRI椎体结核破坏范围比较()

注:CT和MRI比较,P<0.05。

组名 例数 椎体结核破坏范围CT诊断 94 67.36±11.19 MRI诊断 94 79.72±12.58 t 7.117 P 0.001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因肺结核经血液、淋巴管等传播至脊柱引发的脊柱感染,从而进展为脊柱结核的继发性疾病。该疾病发病范围广,病理较为复杂,因此诊断难度较高,若没有给予切实准确的诊断结果,则可能耽误最佳治疗时间[3]。脊柱结核的常见发病部位为腰椎,其次为胸椎,但因该疾病的症状不易被察觉,因此多数患者直到疼痛感强烈难忍后才开始就医,在治疗该疾病前,医师需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才能准确判断疾病[4-5]。但部分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脊柱结核极为相似,如强直性脊柱炎、化脓性脊柱炎、脊柱肿瘤等,需做好鉴别。脊柱结核的外在表现不明显,患者仅在日常行走或站立时需通过双手扶腰来减轻体重给椎体带来的压力,以及拾取物品时需挺腰屈膝下蹲才能拾取,多数患者对该症状并不在意,当病情较重时才就医,但此时常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严重者会导致截瘫,给患者带来精神和经济负担。

既往检查脊柱结核通常是采用X线检查,该方式具有经济便捷等优点,是首选检查方式,但在具体操作中,X线检查有诊断率低、分辨率不足等劣势,因此仅用于早期诊断工作中,用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是否需要进行CT或MRI的二次检查[6]。CT是现代医疗里的最常用的诊断疾病的方式,在对疑似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检查时,可通过脊柱结构、组织情况等,判断是否为脊柱结核。CT可将钙化灶、椎旁脓肿、脊髓受压等情况以清晰的分辨率显示出来,同时还可观察患者的骨质破坏、硬化情况,骨质增生和病变范围等,但在软组织的显像中却存在较大缺陷,诊断准确率较低,另外椎间隙情况也无法通过CT表现出来[7]。MRI具有多方位成像、高分辨率等优点,通过对软组织异常范围的多切面观察,可以将患者椎间盘的炎性变化清晰显示出来[8]。另外还可显示出骨质破坏和骨髓水肿情况,对于CT无法观察的韧带下扩散部位也能够显示出来。但MRI在钙化病症方面的诊断上就有一定欠缺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和MRI在椎旁肿块或脓肿,椎体、椎间盘破坏方面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T对死骨钙化的诊断准确率高于MRI,但MRI对韧带下扩散、脊膜强化、硬膜外或锥孔侵犯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P<0.05;MRI对椎体结核破坏范围的诊断高于CT,P<0.05。表明CT、MRI检查脊柱结核各有优缺点,若发病位置为椎体,则适合CT检查,若为骨髓炎性水肿,则适合MRI检查。

综上所述,CT、MRI均可用于脊柱结核检查,且各有优劣势,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如有必要,可两者结合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椎间盘硬膜外结核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肥胖妇女剖宫产中的应用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