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量化的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疾病影像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0-09-17刘长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9期
关键词:占位性病症磁共振

刘长卿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CT室 山东 青岛 266200)

肝脏占位性疾病,是一系列临床检查显示肝实质内回声区或密度区存在异常的病症的统称,典型的病症包括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转移性肝癌、肝囊肿等[1]。目前,临床上对肝脏占位性疾病的检查主要是采用CT或磁共振检查,但由于部分病症或患者的病灶表现不明显,再加上技术成像上的限制,导致其检出针对结果不准确[2-3]。因此,必须要加强临床检查技术方法,提高对肝脏占位性疾病患者的检查准确性。本文抽选78例患者(病灶共119个)进行研究,旨在研究经量化的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疾病临床检查中的效果和价值。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随机选择78例,在院检查时间均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患者男/女比例为47例:31例;年龄29岁~76岁,平均(40.0±4.1)。全部患者通过临床症状初步判断为疑似肝脏占位性疾病,后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肝脏占位性疾病,病症总共有119个。全部患者的基本资料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资料已经提交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以核准通过。

1.2 纳排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存在肝区疼痛、腹胀、消化道症状、乏力等临床症状;②部分患者存在其他部分癌症转移;③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完全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患者有交流沟通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②患者不配合检查治疗。

1.3 方法

全部患者均磁共振检查。常规组数据为常规磁共振检查的结果,加权组数据为经量化的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的结果。

1.3.1 常规磁共振检查 采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仪(西门子,德国)对患者肝脏部位进行扫描检查,其序列为T1W1/WATS,线圈为体部相控阵线圈,层厚5mm,层间距保持10mm。采用碘普罗胺造影剂,经肘部静脉注入患者体内,剂量为100ml,速率一般保持在2.0ml/s~3.0ml/s。平卧体位,指导患者保持均匀、平静的呼吸。对患者腹腔内肝脏的大小、形态、肝实质回声以及病灶的大小、位置、数量、回声、血流变化等情况进行认真、仔细的扫描、观察。。

1.3.2 扩散加权成像检查 同样采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仪进行肝脏检查,启动动态增强模式,取横轴面,序列选择SE-EPI扩散加权成像。激励次数为4次,TE75ms,TR1000ms,ETL128,层间距0.2mm,层厚6mm,矩阵128*128,FOV260mm。扩散敏感系数为500s/mm²。选用空间预饱和技术对腹部脂肪信号进行抑制,以避免化学位移伪影对影像结果造成的影响。持续扫描44s,重点扫描部位同上述MRI检查一致。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两组检查结果数据均采用软件包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均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检出诊断情况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加权组的总检出符合率为97.44%,常规组为82.05%,两组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诊断结果比较[n(%)]

2.2 病症类型检出情况

以病灶个数为基数,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两组的肝囊肿检出率均达到100.0%。在肝细胞肝癌、肝脏转移瘤以及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方面,加权组的检出率均较高,且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的具体病症类型诊断结果比较[n(%)]

3 讨论

肝脏占位性疾病,是目前肝肾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肝脏疾病,在我国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导致肝脏占位性疾病的发病人数迅速增加,这也使得肝脏占位性疾病成为新的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常见性病症之一[4-6]。科学、准确的早期诊断是治疗肝脏占位性疾病的重点关键之一,因此,需要临床加强对肝脏占位性疾病的临床检查诊断方法,提高检出准确性,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肝脏病症患者的临床检查中[7-8]。磁共振,简称MRI,是近些年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电磁扫描技术,具有较强的组织分辨率,其检查影像具有多参数、多方位等特点,能够为肝脏等诸多疾病的诊断提供较为详实、准确的影像信息[9]。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简称DWI,它是在常规磁共振检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扩展增强成像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唯一能够通过对活体水分子弥散特征进行无创性成像检测的技术,多适用于病变组织的早期病理信息检测。将经量化的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应用于肝脏占位性疾病的临床上检查中,能够更为准确的检测患者病症情况,并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本次随机择取的78例肝脏占位性疾病患者(病灶119个)实施经量化的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后,其患者的检出准确率(97.44%)显著高于常规磁共振检查(82.05%),且在具体病灶类型的检出率方面均较高,在肝细胞肝癌、肝脏转移瘤以及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等检出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磁共振检查,各项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肝脏占位性疾病在临床检查中应用经量化的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能够对患者是否存在肝脏占位性疾病病变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并对病变的类型进行具体诊断,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了明确、详细的数据参考,应当予以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占位性病症磁共振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青春期病症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