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效果研究

2020-09-16王佳慧袁二伟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肠套叠肠壁声像

王佳慧, 袁二伟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新生儿科,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连同其附着肠系膜套入与其相邻肠管内所致的肠道梗阻,多发于小儿,若未得到及时诊治易出现肠缺血和坏死,严重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目前,小儿肠套叠常用的检查方法为超声,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可重复、快速等优点,但其传统探头为低频探头,部分患儿易出现图像模糊不清而影响其诊断[2]。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高频超声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逐步增多,因其探头频率高,可获得优质、清晰图像,近年来受到关注和重视[3]。本研究通过给予肠套叠患儿低频和高频超声检查,以灌肠复位或手术结果为对照,探讨了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本院肠套叠患儿80例。纳入标准: 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套叠表现(如阵发性哭闹或腹痛、呕吐、血便); 经灌肠复位或手术结果确诊为肠套叠[4]; 年龄>3个月,父母无精神病病史;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未接受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的确诊者; 资料收集不完整; 有心、肝、肾等严重性疾病;有超声检查禁忌症。男48例、女32例;年龄4~50个月,平均(20.21±3.14)个月;阵发性哭闹或腹痛30例、腹泻14例、呕吐17例、血便19例;病程2~62 h,平均(21.67±3.27)h,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76例,4例失败后行手术治疗后均成功复位。

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检查方法

患儿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保持安静,采用迈瑞DC-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超声检查。先采用低频探头(3C5A,频率3.5~5 MHz,适当调节增益和聚焦),探查腹部有无其他脏器的病变、腹腔是否存在积液、包块等情况,发现肠套叠典型声像征时,观察其位置、大小、相连接肠管有无积液扩张、内部回声、血运等并常规保存图像。完毕后采用高频探头(7L4A,频率5~12 MHz,适当调节增益和聚焦),行与低频探头一致的检查,并做纵、横、斜等多切面实时扫查,观察套叠处肠壁层次结构改变。以上操作均由同一组高年资(>3年)超声医师完成。

1.2.2图像阅片

以空气灌肠结果或手术结果为肠套叠诊断金标准,所有图像均由2名医师在双盲下进行阅片,重点观察肠套叠典型声像征(混合性肿块、同心圆征、套筒征、肠壁水肿等)、发病部位(回盲瓣-升结肠近端、回盲瓣-小肠近端、结肠肝曲、结肠脾曲)等,意见不一时由另一名医师参与,最终诊断结果遵从少数服从多数原则[5,6]。

1.2.3观察指标

比较低频和高频探头对小儿肠套叠典型声像征、发病部位的检出情况,并分析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检查情况

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对混合性肿块、同心圆征、套筒征、肠壁水肿等肠套叠典型声像征检出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超声方法对肠套叠典型声像征的检出比较(n/%)

2.2 不同超声方法对不同部位肠套叠的检出比较

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对不同部位肠套叠检出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超声方法对不同部位肠套叠的检出比较(例/%)

2.3 不同超声方法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比较

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符合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方法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比较(n/%)

3 讨论

肠套叠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可导致腹泻、呕吐、血便等症状,好发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若未能及时处理,易引起静脉充血和组织水肿,随病情进展,可导致肠缺血和坏死的发生,甚至死亡[7,8]。

目前,小儿肠套叠常用的诊治方法为经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也是其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是基于肠套叠病因、大小、位置、肠存活力等而选择,不适用于临床早期诊断,故如何及早有效地诊断该病是人们关注的热点[9,10]。超声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其临床诊断价值已逐渐被认可,常用的探头有低频、高频等[11,12]。国内外研究均报道超声检查已逐渐被应用于小儿肠套叠诊断中,通过向机体内组织发射超声波并收集其反馈的超声波,可有效显示组织病变情况,尤其是能够发现混合性肿块、同心圆征、套筒征、肠壁水肿等肠套叠典型声像征。但低频超声可能存在无肠套叠征象、图像不够清晰等问题。而高频超声因分辨率高,可弥补低频超声的不足,获得清晰的图像、测量肠壁厚度等,适用于直径较小、套管征长度较短的小肠型肠套叠的诊断,但是单独高频超声检查容易受到肠气干扰而影响诊断结果,故二者联合可更好地为该病提供诊治信息[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对混合性肿块、同心圆征、套筒征、肠壁水肿等肠套叠典型声像征检出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分析原因为低频超声的探头频率低、图像分辨率低[11,12],导致部分患儿的肠道图像显示模糊,尤其是肠套叠部位病变图像不清晰,从而未能提供较多的典型声像征依据。联合高频超声后,由于其探头频率更高而能够提高肠道图像尤其是肠套叠部位病变图像质量,从而能够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肠套叠典型声像征。同时,本研究中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对不同部位肠套叠检出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表明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发病部位诊断依据。原因可能是在低频超声检查中,因其肠套叠部位病变图像不清晰,加之受肠道生理弯曲的解剖结构影响[15,16],难以有效诊断不同部位的肠套叠;而联合高频超声后,有效提高了肠套叠病变部位的图像质量,有利于更清晰地观察和评估肠套叠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提供了更多、更准确的发病部位诊断依据。此外,本研究中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符合率为100.00%,明显高于低频超声的90.00%,进一步说明了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因此,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具有无禁忌症、无创、无射线、价格低廉及可重复性强等独特优势[13,14],通过检测混合性肿块、同心圆征、套筒征、肠壁水肿等肠套叠典型声像征,能够有效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发生,可作为小儿肠套叠优选的检查方法,且能够提供小儿肠套叠发病部位等诊断依据,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仅比较了混合性肿块、同心圆征、套筒征、肠壁水肿等肠套叠典型声像征,且纳入的病例数较少,不足以代表所有病患情况,因此,期待今后更深入和更大样本的研究。

猜你喜欢

肠套叠肠壁声像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基于声像档案管理强化谈企业科技发展的推进